艺术档案 > 当代水墨 > [上海] 水墨当下——2009上海新水墨大展

[上海] 水墨当下——2009上海新水墨大展

2009-04-05 11:58:49 来源: 艺术档案网 作者:artda

《水墨当下》——2009上海新水墨大展

展览时间:2009年5月12日——2009年6月10日
新书发布会暨新闻发布会:2009年5月12日上午10:30——11:30
展览地点:朱屺瞻艺术馆1楼(上海市欧阳路580号)
开幕式:2009年5月12日下午15:00
开幕式地点: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上海市多伦路27号)
第一展区:朱屺瞻艺术馆1-3楼 (上海市欧阳路580号)
第二展区: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1-3楼

学术讲座:5月13日上午10:00—11:30
5月13日下午14:30—16:00
地点:朱屺瞻艺术馆1楼(上海市欧阳路580号)
主办单位:朱屺瞻艺术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水墨当下——2009上海新水墨大展》

  2009年5月12日下午三点,由朱屺瞻艺术馆发起,并与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联合主办的《水墨当下——2009上海新水墨大展》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隆重开幕,展出了中国当代水墨艺术领域60余位艺术家的作品。
  朱屺瞻艺术馆和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一直关注当代水墨领域,从2005年至2007年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展览:2005年举办的首届上海新水墨艺术大展系刘国松、陈家泠、仇德树三位的《天地人和》群展,2006年举办了以《水墨再生》为主题的上海新水墨艺术第二届大展,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新水墨生态景观。2007年举办了以《水墨在途》为主题的第三届水墨大展,展示了行进中的水墨景观,凸现了水墨的动态发展过程。
  2009年主题为《水墨当下》的第四届上海新水墨艺术大展,较之前几届展览的视野更为宽广,主要从全球化-地域、观念-语言、社会图景-个人心性等多个角度来呈现水墨在当代的真实生存状态,揭示当代中国的文化精神景观,既是对当代水墨领域的梳理和呈现,也是在实践上对上海新水墨展览学术成果的推进。
  本届大展由五个主题子展览构成: “上海新水墨艺术基地特展”展出了首届大展的参展艺术家刘国松、陈家泠和仇德树的最新作品,回顾了新水墨展览的发展轨迹和历程,并且呈现了这些艺术家孜孜不倦艺术耕耘的面貌。
  由陈孝信先生策划的“ 水墨创造·感悟都市”子展览从中国都市化进程和都市文化崛起带来的水墨人文景观入手,将当代水墨艺术家从山水和人物两个角度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图景联系到一起,呈现出中国独有的社会现实;“海外水墨三十年”则由张平杰先生选取了海外的中国水墨画家和从事水墨艺术的外国艺术家,在全球化、本土化的话题张力中间,呈现出历史与当下的艺术视野;“ 水墨·抽象”展览策展人蒋正根先生则从单纯的水墨语言角度,探索语言表达和观念之间的联系,更深层次的切入了当代人的精神世界,杨维民先生用“粉墨——当代女性水墨画展” 借助女性艺术家独特的视野细腻地呈现了当代人的日常生活。
2009《水墨当下》上海新水墨展览以海内外当代水墨领域里面的具体现象和创作构筑新的融合传统,承接当代,并启示未来的水墨艺术展示交流平台,不仅对当下的水墨领域进行了学术性探讨,而且推进水墨领域的思考和建设。
  在展览开幕式前当天即5月12日上午10:30,将在朱屺瞻艺术馆举办2009《水墨当下》新书发布会兼新闻发布会。5月13日上午10:00至下午 16:00也将在朱屺瞻艺术馆举办学术讲座,邀请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张平杰先生介绍海外水墨发展的现状,并邀请上海新水墨艺术展览的发起人之一尚辉先生与观众探讨关于中国当代水墨的话题。

“水墨当下”子展览介绍

一、“上海新水墨基地特展”
刘国松、陈家泠和仇德树是上海新水墨大展的发起人,也是第一届展览的参展艺术家,“上海新水墨基地特展”通过他们的作品首先回顾了新水墨展览的发展轨迹和历程,并且呈现了这些艺术家孜孜不倦艺术耕耘的面貌。
策展人:朱屺瞻艺术馆
展览地点:朱屺瞻艺术馆1楼

二、“水墨创造 · 感悟都市”
主题阐述:
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已有三十年。三十年以来,中国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现代化的程度也在逐步加深。古老的中国正从农业社会大踏步地迈向工业社会(经济学家们认为,中国已进入早期工业时代)。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社会、经济大转折、大变革的转型过程中,有一个变化最是令人瞩目,那就是——都市化进程的加速和都市文明的崛起。
都市文明确切地说分为两大部分:首先是物质文明,其次才是精神文明。一个是“硬”的,一个是“软”的,二者相互相成,互为影响。都市的物质化进程是可以通过数据来量化的,例如城市数量的增多,规模的扩大,都市人口的剧增,以及都市现代化的诸项指标,等等。而都市精神文明的程度和高度,包括都市伦理、都市人格、都市精神、都市文化(包括艺术在内)的建构,却难以一一用数据来量化。都市精神文明的实质是现代人的文明,是一大批现代人的崛起和壮大。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随着现代都市化程度的加速、加大、加深,都市文明的新时代必然会到来,而且正在到来。我们还必须相信:新的都市文明一定会超越农业文明而迎来它新的辉煌时代(至于它们二者之间的区别和互动关系,另当别论)。这也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一条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旦经济基础发生了巨变,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也必然会或快或慢地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大批新兴都市的崛起、壮大,加上原本就有的一批大都市的进一步拓展并日益国际化,这一系列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深刻变化,无疑会给广大的城市居民乃至全国的老百姓,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或效益,最为明显的是提高了生活质量,创造了诸多的方便和快捷,实现了一系列的幸福指数。通俗一点说,都市使广大市民一天比一天更感到幸福和满足。
毋庸讳言的是,都市、还有大都市的迅速发展并国际化也带来了诸多的新问题和负面效应,诸如生态平衡、农民工、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教育、公共卫生、交通拥堵、新的城乡关系、乃至都市的社群关系、伦理道德、心理,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早期和中期的都市化进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也成了都市的决策层、管理层、媒体,乃至每一位市民亟待关切、思考并予以解决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正面的,积极的,良性的,光明的,还是那些负面的,消极的,恶性的,阴暗的;无论天使,还是魔鬼;无论幸福,还是痛苦,都是成万上亿与都市同在的人们所必须承受的,经历的,体验的,消化的。都市的一切都与我们每个都市人同在!谁也无法逃避,除非他(她)再一次选择远离,回到山乡……
亿万都市人群中自然便包括了一个特殊的人群——艺术家们。
艺术家其实是都市文明(包括上述的正、负两个侧面)最早的一批体验者、感悟者、传播者、建设者。而真正的艺术家,从来都代表了全社会的良知,乃至是社会的脊梁。在如今这个时代里,也不应是例外。
仅以上海为例:早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都市之光刚刚照耀在申城上空,就在这片十里洋场里,诞生了举世皆知的“海派文化”(包括海派艺术)。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不仅“海派文化”(包括海派艺术)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更为可喜的是,日趋多元的现、当代文化(包括艺术)正在变得越来越丰富,并日益成熟起来。真正的“海纳百川,宽容大度,民主平等,不断进取”的现代“海派精神”(也是一种都市精神)正在逐步地体现出来。
一方面感悟都市,表现都市,宏扬都市精神,塑造都市新型人格;另一方面,反省都市化进程中的种种问题,确立都市批判的新视角等等,这两方面不仅在三十年来的油画、雕塑、版画、公共艺术、影像艺术等领域得到了比较充分,也比较成功的体现(此类事例很多,不一一例举),而且在水墨画领域,更确切地说是水墨艺术领域,同样是如此,且是硕果累累。这一点,正在引起画界、批评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强烈关注,堪称为这一领域内一次重大的社会学转型(参见拙作:《论水墨艺术领域内的社会学转型》,刊于《批评家》第一辑,2008年8月出版)。
众所周知,传统的中国画(主要是文人画)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所以,它的现代转型乃至当代转型是必然要发生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画就一直处在这样一个转型的过程中,围绕着这一过程的是无休止的争论和各种主张。可是,谁也违背不了一个事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现代水墨画运动终于发生了,且已形成几路“大军”分头并进,势头正旺,令人瞩目。当代水墨艺术(观念性的)也方兴未艾,势头咄咄逼人。中国画界正所谓是“三足鼎立”、“三分天下”。
以“都市”为表现主题的水墨作品主要存在于现代水墨画和当代水墨艺术领域(传统中国画领域里也有,但不是本展览所要选择和讨论的对象)里。进而言之,以“ 都市”为主题(对象),绝不仅仅是题材的转变,主题的转变,也不仅仅是工具、材料、方法、语言的转变(创造),更重要的是观念、立场、态度和人格精神的转变。 倾力地倡导和宏扬一种现代理念,塑造一种现代人格精神——这才是本展览的真正宗旨。
本展览以“感悟都市”为总主题,而以“都市人物”与“都市景像(山水)”为两个分主题。“都市人物”在近三十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果,格外地引人瞩目;“都市景像”又被称为“城市山水画”,自“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2006.12——2007.1)倡导以来,也已引起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其中同样有一批可圈可点的成果。两个分主题的展开,不但可以一窥“都市水墨”的精神面貌,在激赏它们并产生共鸣的同时,引起我们对这一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诸多的思索和感怀,更能警醒社会民众,鼓舞起投身“都市化”伟大事业的昂扬斗志。
参展艺术家名单(拟):
“都市景观”:董小明、卓鹤君、刘一原、王秋童、罗青、倪再沁、南溪、刘鸣、何灿波、蒋非墨、何沛礼等。
“都市人物”:叶文夫、黄一翰、刘庆和、李津、邹建平、石建国、曹宝泉、冯斌、蔡广斌、崔进、张正民、郑强、刘西洁、秦付明、杜小同、余洪波、谭变等。
策划人:陈孝信
展览地点:朱屺瞻艺术馆2-3楼

三、海外水墨三十年
主题阐述:
水墨的问题一直伴随着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的危机,海外的艺术家创作水墨面临着双重的矛盾;而作为外国人身份来创作水墨时也带来了关注中国文化和水墨艺术的不同视角。这部分展览主要选取海外的中国水墨艺术家作品和外国水墨艺术家作品,通过他们的作品展示水墨艺术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中的真实状况。
4、参展艺术家名单(拟):
芭芭拉(美)、柳逸善(韩)、丸山雅秋(日)、秦冲(旅德)、沈忱(旅美)、冯骁明(法籍华人)等
策展人:张平杰
展览地点: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1楼

四、水墨 · 抽象
主题阐述:
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实验水墨艺术,其目的就是通过新水墨的实验和创新赋予水墨艺术的现代意义。而作为实验水墨之一的抽象水墨同样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里一个重要的艺术现象,它涉及到传统水墨语言在当代语境中的转换和表达。抽象水墨的价值就在于,在其自身的进程中有效地消解和弱化了现代水墨的两难境地,并成功地实施传统水墨语言的现代转换。此次展览旨在强调抽象水墨的精神性、观念性、独立性和宽泛性。这是因为:
(1)抽象水墨作为一种具有某种观念形态的艺术,不应该仅仅将它当成某个单独领域里的特殊传统或单纯技法,而是在其发展的进程中强调其精神意义的所在。
(2)抽象水墨作为一种精神与观念的载体,其艺术的表现形式,即外延应该是扩展的和延伸的,从而显示抽象水墨的独立性和宽泛性。
在水墨艺术现当代性问题的上,我们应该离开某些既定的概念来诠释。处在发展中的抽象水墨艺术要避免陷入某种人为认定的类型限制,我们应该将抽象水墨作为一种文化方式去介入。
这是一个跨越南北,汇集了目前抽象圈内(主指水墨)比较优秀艺术家的展览,展览也基本反映了抽象水墨的现状。此次邀请参展艺术家的作品,也由抽象水墨早期偏重作品的表现而向作品的理性回归。从抽象水墨的艺术表现和艺术形式上看,人选的艺术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抽象水墨从它初期的现代意义向现如今的当代意义的转换过程。水墨观念性的表达和水墨材料实验性突破,是这些艺术家共同特性。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都还在自觉地寻求水墨艺术的新发展,他们的加入和参与,这将给水墨艺术的发展和实验注入更多的活力和信心。通过此次展览,以期待能够对当代水墨领域内抽象水墨现象加以学术上的梳理,并对其进行一定深度的学术探讨。
参展艺术家(拟):
陈心懋、柯罗夫、梁铨、李华生、张羽、余友涵、郑重宾、陈光武、陈彧凡、贺鹏、吴晨荣、兰正辉、李萧琨、张耀煌等
策展人:蒋正根
展览地点: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2楼

五、粉墨——当代女性水墨画展
主题阐述:
当今中国画坛上十二位女性画家,来自南北各大都市,齐聚上海,展示她们的水墨佳作,是一件很有意思也颇有意味的事情。
中国画从上世纪中叶开始有人呼之为“水墨画”,尤为写意最甚,到了上世纪80年代渐渐多称之“水墨画”。这一变化表明了现、当代中国画与传统中国画的异同变化。从“中国画”到“水墨画”的过程中,作为主要材质的“墨”,虽没什么变化,但其他的都已与昔日书房画案中墨守成规的东西大大不同了。
今日中国画已是一个博大而十分宽容的概念了,不论是画在纸上,还是画在布上,还是用其他什么材料及颜料,时至今日,水墨画的创作正是当今画家突破传统语言规范各显其能、大显身手的时代,但是并不是个个如鱼得水。“与男性画家们相比,女性画家在水墨创作上似乎更得心应手一些。”百年中国画发展变化之大其标志之一就是:女性杰出画家在不断涌现。她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从不去高举“使命”之旗,然而在不经意间却也为之在画坛获得了一席之地。就像古代很少有女性山水画家,现、当代也几乎没有女性画家像李可染、贾又福为祖国山河绘宏图。即使全国美展金牌得主的女山水画家之佳作也是淡淡的“田园曲”。当时,潘缨作为 “20世纪百年中国画大展”中最年轻的女性画家,入选的作品也不是“壮美史诗”,是得以笔墨语言创新而入围的。潘缨现在作品已经不是昔日成名图式——少数民族盛装少女,而是阳光下、海滩上的都市女性。笔墨淡然,心境淡泊,真实自在,引人入胜。其他十一位女性画家也都是以女性敏锐的感觉和其独到视角来感受生活,表现感悟,创新图式。
女性画家的优势在于细腻的心理感受。此集中的女画家在汲取传统笔墨营养的前提下,着力化解传统范式,从中寻找出与当下体验相契合的因素。在色墨情绪性发挥中,使得内心的敏感情愫有效地介入现实生活中,并表达出来。她们的作品中,水墨色彩的渗化构造营造出了具有个性张力的空间意蕴和结构意蕴,表达了具有独特视角的她们对生活的理解、对现实的感受、对精神的追求。女性画家也没有禁锢于所谓的社会身份和性别的讨论中,而是从自身的喜好和情感出发,在游戏的自由状态中找寻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在当代语境下的水墨创作,女性画家已经在扬弃传统笔墨语言规范道路上加速度,从创作上由原来自觉不自觉的习惯于男性话语,到如今关照自身渐渐多了起来,绘出当下女性图式,有了更多自我的话语,这是自然而然的发展趋向。
参展画家:纪京宁、韦红燕、潘缨、陈子、于敏、李传真、任思贤、李戈晔、彭薇、徐华翎、黄欢、吴雪莲等
策展人:杨维民
展览地点: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3楼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