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原载《美术观察》2024年第4期
内容摘要:本文拟从独立空间的独立性这一特征产生的初衷、在国内语境下演变的线索、存在的问题以及与空间内部制度设置的关系,结合外交公寓12号空间制度设置的实践进行讨论。
关键词:独立性 内部制度设置 空间所有权公有
尽管当代艺术的概念和边界仍在各种理论探讨和社会实践中被描述和定义,但有一个现象是显而易见的,正像艺术批评家、策展人和史学家瓜特莫克·梅蒂纳描述的那样:“随着左派的各种知识传统似乎要失去在政治领域和社会话语的位置,并且尽管艺术的方式是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纠缠在一起,当代艺术的环路是左派思想作为公共话语仍然流传的仅存空间。”([美]e-flux journal编,陈佩华、苏伟等译《什么是当代艺术?》,金城出版社2012年版,第11页)
当代艺术本身需要建立一种能更加自由、独立表达的、不同于以往的艺术呈现方式和场域,正是这种需求使独立艺术空间这种形式应运而生。
本文提到的“独立空间”在一些理论探讨和艺术实践中也被称为“另类空间”。“另类空间”这个词源于“alternative space”的翻译,欧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另类空间”的意思更多是对主流艺术系统以及对现有的美术馆、画廊制度的反思与区别。本文使用“独立空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回应这次讨论的“独立艺术空间的多重可能性”的题目;二是考虑到国内现阶段此类空间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独立地生存、独立地表达。另外,本文讨论的独立空间仅限于包含了具有特定场所、地点的物理空间,那些抽象的或仅存在于媒体工具上的话语、交流空间未列入本文讨论范围。
国内的独立空间尝试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主要是一些体制外绘画艺术家囿于社会根本不为其作品的展示提供任何官方的机会,从而自发地聚集在一个特定场所,相互展示自己的画作。其中一个例子是1974年12月31日,艺术家张伟和他的10位艺术家朋友在他北京西城区福绥境大楼的家里举办了“十一人画展”。
▲
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外交公寓12号何迟“故居”展览
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一些西方国家驻华外交机构或新闻机构的工作人员也利用自己的住所,特别是北京外交公寓区域内的公寓,定期举办一些体制外艺术家和作品的展览。这些都可以看成是国内早期独立艺术空间的实践探索。
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的确出现了一些有具体的物理场地、一个或几个人发起的艺术空间,但它们普遍并非针对既有的美术馆和画廊系统的白盒子空间进行机构批判,也无意与体制划清界限,这主要是因为那个时期体制内艺术家与体制外艺术家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清晰。这类空间的主要特征是由非官方发起或成立,具有完全的私人所有的性质,虽然开始时都以非营利的模式运营,但不久都转为了画廊或其他形式的商业运营。这本身也与20世纪后半期到21世纪初全球范围内新自由主义泛滥的大背景有着隐约的呼应。
直至2008年前后,国内陆续出现了一些相对完整意义上的独立空间,例如在北京的箭厂空间、外交公寓12号、掩体空间、盐空间、怀俄明计划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有一个区别于白盒子形态的特定场所,由个人或几个人集体发起从而独立于体制和大的资本,非营利,以更实验的方式刺激当代艺术创造力的发生。
由此可见,独立空间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的实体空间,之所以独立或另类是因为有其“独立”的针对性。这个针对性又是由当代艺术的自身需要决定的。当代艺术需要呈现建立在批判和审视基础上的自由表达和创造性,这毫无疑问会在各个层面与现有的、固化的体制与艺术系统相冲突。
▲
2019年,外交公寓12号刘辛夷“应有掌声”项目
首先,美术馆和画廊系统的白盒子空间形式和当代艺术的生产过程就是独立空间所针对的,这承接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兴起的艺术界机构批判传统。20世纪80年代,对美术馆以外的空间进行探索,尤其是特定场域艺术发展时期,明确将作品的在地性特征作为作品的一部分,鼓励更多的艺术家离开美术馆空间,寻找日常生活之中具有特殊性质的场域进行创作和展览。在中国,欧美20世纪三四十年前开始的艺术探索仍旧没有过时,相反,它契合了打破中国美术馆及画廊机构始终未能走出对现代主义沉迷的状态。从白盒子的空间形态到机构运营机制,美术馆和画廊系统的重点还是那些被艺术系统相对认可的艺术家作品的展览、研究、收藏以及宣传、教育、推广,很少在当代艺术生产的源头激发艺术家的创造力。
其次,新自由主义泛滥带来的无孔不入的资本控制也是独立艺术空间所直接对抗的。传统的画廊体系受市场的左右,利润最大化是资本主义的最深刻的需求,这使得画廊更着力推广有市场潜力的艺术家及作品,而市场的需求基本上是由藏家的审美趣味和对投资回报的考量所决定的,这和艺术创作的初始动因相违背。实际情况往往是画廊根据市场调研和分析,提示甚至要求艺术家如何迎合市场的偏好或趋势。这就形成了一种对艺术家的诱导甚至限制,因此也就从根本上限制了艺术家的创造力。严格意义上的美术馆虽然是非营利性质的公共机构,但有一个原因使得它越来越受制于资本。即,美术馆的发起方多为大的行业资本,为了维持美术馆运营增加票房收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需要获得尽可能多的参观量,因此要努力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和理解力。然而,当代艺术很大比例上是从思想观念到形式语言对既往大众业已习惯和接受的对象的批判和超越。如此,在艺术生产这一环节上,资本的作用势必形成对艺术创造力和革命性的制约。
最后,各种权力的干预也是独立空间所抗拒的。权力的干预往往比资本的影响更加直接。权力干预一方面来自公权力,另一方面来自独立空间本身。到目前为止,国内的独立空间都是由个人或几个人共同发起和拥有,这类空间在运行机制上都是个人决定或集体共治,在展览或项目选择上更多是个人偏好和个人艺术认知的体现。这种空间如果仅仅作为艺术家个人工作室的性质存在本无可厚非,可以是个人艺术认识和实践的场地,但作为一个以推动当代艺术创造力为目的的机构,明显这种决策机制是有缺失的。
▲
2016年,外交公寓12号王友身“外交公寓”项目
在国内现阶段如何保证独立空间的独立性,发挥它在当代艺术中乃至社会建构中的功能和作用,实际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管理制度的变革、公共事业资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诸多问题。上述问题都是空间外部环境的问题,不是短时间能看到解决希望的。不过,空间自身以及空间内部的治理结构、制度设置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实现空间的独立性。同时也是应对外部环境、求得生存的一种方法,更是以当代艺术为内容、以空间活动为手段积极介入社会实践的尝试。以下以北京外交公寓12号的空间实践为例,通过梳理其内部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讨论空间内部制度设置之于独立空间性质的维护和对空间效能发挥的作用。
外交公寓12号空间发起于2015年年底,是设在北京建国门外交公寓内的一个公寓空间。外交公寓12号试图利用这一特定的空间语境,启发和刺激艺术家打破白盒子的思维和呈现模式,聚焦问题,发挥创造力。空间经过一年的探索与尝试后设立了学术小组制度,空间创始人不再干预空间的展览内容。创始人任空间主持人,负责空间展览、活动及出版的实施、空间的对外联络、宣传以及空间日常事务管理。展览、活动及出版的内容、艺术家选择、空间的学术方向均由学术小组集体讨论,形成决议,交由空间主持人负责实施。同时,还设立了以捐赠人组成的理事会,负责为空间寻求财政支持,但此理事会并未取代创始人享有空间的所有权和实际控制权,而且理事会不干预学术小组的工作,不能对学术小组的判断施加影响,理事会在形式上不与学术小组进行直接的沟通。这种学术小组、主持人、理事会(资助人)的设置结构基本上保证了空间展览、活动、出版的学术独立性,阻断了资本直接渗透到空间展览、活动等内容的渠道。同时,空间在对外开放模式上选择了邀请制的参观方式,在现有管理体系中的法律地位相当于一个艺术家私人工作室,展览内容因此可以不纳入行业管理体系中,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内容不受体制的控制。从而保障了艺术家艺术表达的相对自由。
▲
2023年,外交公寓12号庄辉“自学之路”展览
然而,经过8年的空间实践,还是发现这种制度设置存在一定问题,即空间的创始人担任主持人并且是对空间拥有所有权的实际控制人,这使得空间具有了强烈的个人色彩,这种个人色彩还体现在对学术小组成员的选择上。空间的这种私人所有的性质与资金来源于社会捐助的公共性也产生了逻辑上的不合。鉴于上述问题,从2024年起,外交公寓12号开始了新一轮制度改革,首先成立新的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由当代艺术界及相关领域的认同独立空间理念的公共知识分子出任,通过章程限定任期,到期更换。这种任期制也充分否定了空间权力归于个人或少数人的集体,也与艺术家的自我组织的自我管理有了区分。新理事会一经成立便接替了空间创始人享有的空间所有权,并重新选择和任命主持人和学术小组成员。以空间创始人兼现任主持人退出的方式促成机构的制度完善,从而使第一个真实意义的独立空间制度得以确立。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很多人因为独立空间的非营利性、资金来源于社会捐赠,而强调此类空间的公共性特征,更有人狭隘地把公共性理解为向公众开放的程度和范围。其实,公共性最本质的内容恰恰是机构的所有权是公有,而对公众的开放程度和范围是由空间或机构所处的行业性质与专业程度决定的,并非所有领域的公共所有机构都面向全社会开放。举例来说,各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机构大都是公共机构,但它们不仅不向公众开放,相反还会限制进入。它的公共性是通过它的所有权社会共有的性质体现的,它的资金来源于社会筹集,它的研究成果间接地应用于社会。同样,当代艺术的实验探索很大程度上属于社会多数人尚不能理解和接受的部分,独立空间的责任更多在于刺激艺术的探索和激发创造力。让独立空间去负载艺术普及和艺术教育的重任实际上是套用美术馆的机构标准来衡量一个针对美术馆体系而存在的空间,实质上也是对机构批判的一种抗拒。在特定的语境下,独立空间的独立性的保持很可能是以牺牲部分的公共性换取的。
彭晓阳,外交公寓12号空间、掩体空间、纹身店实验艺术空间创始人兼主持人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