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评论档案 > 《未来艺术学》 策展人张海涛:艺术是平衡城市物质与文明的支点

《未来艺术学》 策展人张海涛:艺术是平衡城市物质与文明的支点

2020-09-29 10:42:54.798 来源: 雅昌发布 作者:

注:本文原载雅昌艺术头条

2020年9月19日,随着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的盛大开幕作为四馆合一的文化综合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正式对外开放。同时,“未来艺术学”展览作为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的开幕首展,将免费向公众开放至12月15日。展览探讨的是未来艺术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呈现,以及实验过程中带来的启示,奠定了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以“探索式综合美术馆”作为核心定位的基调。


a_3.jpg


此次“未来艺术学”展览作为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的开幕首览,是华侨城集团用文化艺术汇聚人文智慧与力量,共筑城市梦想理念的又一呈现,亦是光明区聚焦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未来,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将坚持国际化、平台化、公益性的运营定位,整合华侨城集团作为“中国文化企业30强”的综合优势持续围绕优质艺术,不间断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成为全面介绍艺术文化的平台、持续增进民众与艺术的桥梁。以立足大湾区、开放国际视野为出发点,给深圳市民带来更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新体验。

a_6.JPG

a_2.jpg

▲ 策展人张海涛导览中


以下是来自《未来艺术学》 策展人张海涛与媒体的一段对话。


1. 你是怎么构思本次光明艺术中心开幕展的主题的呢?这次展览以多种媒介技术语言组成,为什么想在此次开幕展策划这样的主题?

此次计划在深圳展示,非常符合深圳以及光明区科技创新的未来气质,“未来艺术学”展览首次提出了将未来艺术作为学科化的概念定位,因为我一直在研究关于未来的艺术,在2012年曾出版《未来艺术档案》的专著,并写过未来艺术学的文章及教学,所以“未来艺术学”展览是个人策展脉络与深圳的地缘文化结合的产物。未来是从现在往后的时间,是相对于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刻而言的将来式;它可以是一个时刻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明天只是未来的一部分,下一秒也是。未来是一个时间概念,相对于过去和现在,万事万物都有未来。对未来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生存启示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有一门综合学科叫未来学,狭义的未来学着重研究现代工农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结果,而光明区主要以科技与工业和生态农业结合,将具有未来的多重跨界的价值观。广义未来学指关于地球和人类未来的一般理论。那么艺术在未来学科中的体现笔者称之为“未来艺术学”。

a_5.jpg

a_7.JPG


2. 请您介绍一下本次展览有哪些亮点,策展中是怎么对展览作品进行选择与设置的?

展览强调媒介、技术、语言、观念的科技感、未来感及体验感,也是科技与观念碰撞作为亮点,试图探讨未来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关系、未来艺术的趋势、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未来艺术的价值与语言转换等话题,从现实预设未来。展览将未来艺术分为三个单元,即三个主要领域和趋势,如物理科技艺术方向的太空计划:天人合一(如艺术家许仲敏、张小涛、刘姝铭、梁文华、林欣、林万山、胡介鸣、元元、王培生的作品);数字科技艺术的未来趋势如数字生命计划:后人类神话(如艺术家缪晓春、田渊、费俊、邱黯雄、林俊廷、卜桦、田晓磊、许毅博、罗爽的作品);人工仿生科技艺术的趋势如机器人艺术计划:人机合一(如艺术家郑达、邱宇、邓碧文、吕连涛、高峰、郑宏昌、苏永健、黄筱茜、李俊俊的作品)。


元元作品作品《深红 Deep Red》 (2).jpg

3. 多种媒介形式语言的新媒体作品之间,是用什么样的逻辑将它们组织串联起来?

“未来艺术学”展览三个单元27位国内本土三代活跃的艺术家,梳理了科技艺术的历史和类型特征,除了梳理不同时代媒介出现、发展的逻辑,还归纳了媒介与分支的媒介之间的涵盖关系,这就是作品的内在逻辑,另外对展场也做出了一定的归类,强调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三个单元下面又具体的涵盖了三维动画装置、物理及数字、交互艺术、多媒体艺术剧场、机器人艺术、数字沉浸艺术、影像交互装置、游戏装置艺术、生物艺术、激光艺术、远程网络艺术、人工生命艺术等各种媒介领域。

同时展览又探讨了未来艺术与当代艺术的逻辑关系,很多的艺术家之前都源于当代艺术的创作,甚至以前是从传统媒介国油版雕的创作起步的。未来艺术源自当代艺术的脉络,但又与当代艺术有着不同的思维特征。当代艺术是对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达,当代性也探讨实验的可能性;未来艺术更是如此——想象未知的事物必然有一定的创造性。未来是个相对的概念,相对正在发生的当下,未来也将会向后推移而运动着;正如当代的概念一样,相对过去的时代,当代也一直在变化之中,当代艺术是表达正在发生或转换已经发生的感受和寓言性;而未来可以预设、虚拟和想象,未来一旦到来,就成为当代或历史。因此不论当代、未来,人类从各个领域都会不断地变革,给艺术家提供新的媒介技术、信息符号、生存感受都不同,艺术也就不会灭亡,除非人类消失。

a_1.jpg

a_4.jpg


4. 在展览举办期间,除了呈现展览,还计划举办哪些相关的活动吗?

展览期间我们还会做现场的导览普及活动,我们每件作品标签上扫码后其实都有语音导览,另外通过媒体做推广活动。除了展览我们主打的是论坛,活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主持了一个“未来艺术学”的学术论坛,论坛由承办方华美术馆团队一起策划,我们邀请国内三代艺术家重要艺术家和嘉宾做主题分享。论坛主题为“复杂系统下的未来艺术实践”,论坛的理念如下:论坛有机与无机的世界向我们呈现出各种复杂系统,其间各种交叉学科的相互作用和网络运作机制,愈加强大稳定的计算能力和认知前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深刻视角。艺术家借此能够在“湿件”的基础上,经由计算美学的思想、数据科学的丰富维度和智能模拟与算法等角度进行思考和创作,艺术以超越媒介和学科界限的方式进行协同作用,建立另一种人类审美感知的样貌;同时也通过各类新型技术工具,展开多重的社会想象以及乌托邦或反乌托邦式的实验,塑造着未来艺术的语言和景观。

1_14.jpg

嘉宾与艺术家分享的话题如下:

张海涛:未来艺术学——新的伦理、时空与思维方式

田晓磊 :人类动物园

胡介鸣 :新技术语境下的影像叙事逻辑

林俊廷 :科技唤醒历史,经典漫游未来

张小涛 :社会就是媒体实验室—-关于近年亚洲新媒体艺术的实践案例


许毅博《透明社会:那一缕光》,交互智能装置,150cm✕60cm✕300cm,2019_1.JPG

罗爽作品《无需之余 Despite Needlessness》 (1).jpg


5. 光明艺术中心作为新开设的艺术中心,在以后的展览规划中有什么想法?你认为其有什么特色与优势?光明艺术中心在深圳现在这个生态中如何定位?

当然我不是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的艺术总监,对以后的展览规划没有决定权,看文化中心的介绍以综合文化作为定位,作为首展策展人和评论家我个人建议光明作为科技新区,又有综合生态发展,可以侧重当代艺术和科技艺术带动其他艺术和文化创意产业一起发展,因为只有当代艺术和未来艺术是创新的文化,非常具有活力,以新的方法论可以转换和打通传统、当下及未来。

参展艺术家与嘉宾合影,深圳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JPG


6. 举办这样的艺术展,对深圳艺术发展的影响?

展览作为文化群落生态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平衡城市物质与文明的一个支点。艺术史上很多艺术思潮的形成都与群落生态密切相关。艺术是精神补济的手段,文化失衡,必定人的精神空虚、不能以经济效应来衡量一切价值。同时艺术综合品牌及实力提升,也会潜在此拉动地方文化产业的经济力量。华侨城集团非常睿智,除了产业还对文化进行了大量的投入,提升了企业的综合指数,也提升了深圳的文化指数。当然深圳还需加强艺术场馆、展览还有大学的品质,才能象北京、上海一样成为集文化、经济于一体的国际化大都市。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