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艺术”和“实验艺术”的废除---我的理想用词是“艺术”
  • 邱志杰:区分描述性概念和分期概念――中西语境中“当代艺术”的概念考察
  • 传统、全球化,以及影响东西方当代艺术的几个问题
  • 黄笃︱艺术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但可以综合现实
  • 重要的不是“什么是当代”:我们应该关注在历史中形成的当代性
  • “一路走来”——“中国前卫艺术教父”栗宪庭的艺术之旅
  • 艺术中的政治——汪晖与朱金石的对话
  • 欧游反思录 ——欧洲三大艺术活动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 当代形式与传统文化(关于观念艺术)
  • 朱青生:中国未真正诞生艺术史专业
  • 专家认为:中国策展人应具备两种目光
  • 何桂彦:重要的仍然是艺术
  • 原志阳:当代艺术如何介入城市文化权力空间
  • 鲁明军:功能自觉与价值阙如
  • 冀少峰:为什么是“中转”
  • 朱其︱疯狂消费是我们觉得真实或者踏实的存在
  • 何谓“事件”——如何创造一个展览
  • 本届卡塞尔文献展以失败告终?策展团队Ruangrupa访谈
  • 陈晓峰:2011年艺术危机G点
  • 盛葳︱论“体制”与“当代艺术”之关系
  • 孙振华:史学传统和当代艺术史写作
  • 刘淳:策展人的价值与意义
  • 展览制度与中国当代雕塑
  • W.T.J. 米切尔︱视觉媒介不存在
  • 朱青生:对博伊斯的一些评价
  • 张海涛:对宋庄“强拆事件”的见解
  • 被误读的“行为” ——二十年多年行为艺术现象和背景
  • 彭德︱中国美术发展战略
  • 欧宁:报纸是隐形的公民建筑
  • 栗宪庭:“被消费”的影响力
  • 冯博一︱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劫难逃
  • 安塞姆-基弗:艺术是艰难的,可不是娱乐
  • 奥利瓦中国行的意义与中国抽象艺术
  • [访谈]张海涛:转换即将消失的民间文化
  • 与传统碰撞?PSA“青年策展人计划”展现新生代策展人的爆发力
  • 自动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 中国当代艺术的进化论(上):中国当代艺术在变乖还是进化
  • 中国当代艺术的进化论(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之路在何方?
  • 从高岩松装置作品看今日“新垃圾艺术”
  • 朱朱:“狂欢”与“灰色”
  • 后现代艺术的商业运作
  • 两个视角回眸艺术“85新潮”
  • 尹吉男:当代艺术家仍需寻找文化坐标
  • 欧文·沃姆 选择幽默,就是选择批判
  • 中国当代艺术的审查制度
  • 评论档案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人物档案 > 评论家+策展人 > 栗宪庭(Li Xianting)

    栗宪庭(Li Xianting)

    2009-02-07 16:13:58 来源: artda.cn艺术档案 作者:artda

    栗宪庭(Li Xianting)

    简历

    栗宪庭,当代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被西方知名媒体专栏作家称为“中国当代艺术教父”。

    1949年出生于吉林,成长在河北邯郸,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197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1979—1983年任《美术》杂志编辑;

    1985—1989年任《中国美术报》编辑;

    2006年10月成立栗宪庭电影基金;

    2009年8月创办栗宪庭电影学校;

    2006—2012年任宋庄美术馆馆长。

    1979—1983年任《美术》杂志编辑,正值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力图从文化战略的角度把握当代艺术的新变化。推出“伤痕美术”、“乡土美术”和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上海十二人画展”、“星星美展”等。并在杂志上组织过“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艺术中的自我表现”、“艺术中的抽象” 等理论讨论。

    1985—1989年任《中国美术报》编辑,并把该报改变成为推介新思潮和新观念的主要阵地。诸如推出“’85 美术思潮”、“新文人画” 等艺术思潮。同时对一些敏感的艺术观念问题,如“后现代主义”、“大灵魂和语言纯化”、“现代设计”、“城市雕塑”等艺术问题组织过讨论。

    1979至1989年,主要通过编辑刊物和报纸,对新艺术的发展起过推波助澜的作用。配合这些工作,发表过多篇艺术批评文章,有文集《重要的不是艺术》。

    1990年以来以独立批评家和策划人的身份活动至今,推出了“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艳俗艺术”等重要的艺术流派。

    2006年栗宪庭出任宋庄美术馆首任馆长。宋庄美术馆为非营利艺术机构,主要举办当代艺术的展演活动,进行国际当代艺术交流,并通过这些展览,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动向和最新思潮,推动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文化艺术的交流。同时向公众进行了广泛的推广、教育,不定期地邀请文化界代表人物举办学术讲座,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参与、支持各类公益和慈善活动。

    2006年成立的栗宪庭电影基金旨在扶持中国独立电影的发展和研究、促进中国与世界电影文化的交流和沟通。

    2009年创办的栗宪庭电影学校是一个非盈利的电影机构,隶属于栗宪庭电影基金。学校以“自由精神,独立思考,实践能力”作为校训,培养具有独立精神和创作能力的独立电影工作者。着力建立并形成一个自由、平等、互助的电影教育和讨论的传统。


    策划重要展览

    1989年参与策划《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1990年策划《中国现代水墨展》,世田谷美术馆,东京,日本;

    1993年策划《后89中国新艺术展》,香港艺术中心,香港;

    1993年参与策划《45届国际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部分《Mao Goe`s Pop》巡回艺术展览,当代艺术博物馆,悉尼,澳大利亚;

    1993年参与策划《从国家意识型态出走》,国际前卫文化中心,汉堡,德国;

    1996年参与策划《大众样板》、《艳妆生活》艺术展,北京艺术博物馆,北京;

    1996年策划《中国!》艺术展,现代艺术博物馆,波恩,德国;

    1999年参与策划《时代转折》,波恩艺术博物馆,德国;

    1999年参与策划《跨世纪彩虹—中国艳俗艺术展》,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天津;

    1999年策划《酚苯乙烯》艺术展,中山公园,北京;

    2000年策划《对伤害的迷恋》艺术展,雕塑研究所,北京

    2001年策划《十二花月》艺术展,北京;

    2001年策划《十字路口》艺术展,成都现代艺术博物馆,成都;

    2001年策划《死亡档案》艺术展,北京;

    2002年参与策划《专·业·余》艺术展,成都;

    2003年策划《念珠与笔触》艺术展,北京东京艺术工程,北京;


    出版重要著作

    2000年8月《重要的不是艺术》,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0年10月《艺见的鸣放》,台北艺术家出版社

    2012年5月《反叛的重量》,台北艺术家出版社


    荣誉与奖项

    2000年 担任日本横滨三年展《横滨2001》国际艺术委员会委员;

    2009年 获“荷兰克劳斯王子基金奖The Prince Claus Awards”,颁奖对象专为表彰在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特定领域中对文化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的艺术家、文化团体和机构;

    2012年 艺术理论·前沿对话――暨海安523“当代艺术思想论坛”获“艺术理论奖”;

    2012年 Hong Kong BAZAAR ART NIGHT“芭莎艺术之夜”获“2012年度艺术社会推动奖”;

    2015年 首届圈子艺术青年奖,栗宪庭任评委主席;

    2018年CAA中国艺术大奖授予栗宪庭“特别表彰奖”;

     

    扩展阅读

    艺术档案 > 老栗书房 > 2008年文字选 | 2007年文字选 | 2009年文字选 | 2010年文字选 | 2011年文字选 | 2012、2013年文字选 | 2014文字选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