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人物档案 > 评论家+策展人 > 顾振清(Gu Zhenqing)

顾振清(Gu Zhenqing)

2008-04-02 21:36:42 来源: artda.cn艺术档案 作者:artda

顾振清

简历
顾振清,1964年生于中国上海。   
1987年 毕业于中国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   
2003年 任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艺术总策划, 兼任2004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艺术总监。   
2005年 任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艺术总策划、副馆长,兼任台湾东海大学美术系客座助理教授。   
2006年 任上海朱屺瞻艺术馆执行馆长、总策划。   
2007年 任朱屺瞻艺术馆总策划、《视觉生产》杂志主编,兼任第五届台新艺术奖决审评委。   
2008年 任《视觉生产》杂志主编、亚洲艺术杂志总编辑会议中国发起人,北京荔空间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艺术总监,兼任2008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终审评委,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2008年 创办【北京荔空间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2009年 任北京白盒子艺术馆艺术总监、兼任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常居中国北京、上海。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1593886540

展览策划
2006年 红楼基金会“中国行动”展,Hospital俱乐部,伦敦,英国。
2005年 “聚焦中国:多样性与同一性”,自由艺术学院艺术中心,海牙,荷兰。
2005年 City_net Asia 2005,首尔市立美术馆,首尔,韩国。
2005年 “各玩各的”当代艺术展,〇工场实验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05年 “初次约会”中德艺术交流计划展,盐博物馆,班特拉吉修道院内盐公园,瑞内;明斯特兰德画廊,艾姆斯德滕;格拉文休斯特修道院DA艺术中心,休斯泰尔,德国。
2005年 回到未来2,浮士德美术馆,汉诺威,德国。
2005年 回到未来1,IF美术馆内部空间艺术中心,波兹南,波兰。
2005年 “Hexa计划:闪现”,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2005年 “四两拨千斤”,东海大学艺术中心,台中。
2005年 “上海酷:创意在生产”国际艺术展,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2005年 “生趣盎然:中国新摄影十年”,以色列摄影美术馆,特尔海,以色列。
2004年 C04台湾前卫文件展之“幻想与物”公开征件展,四连栋,华山创意文化园区,台北。
2004年 “上海集”艺术展,先进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2004年 “什么艺术”展,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就掌灯展示营销中心,西安,中国。
2004年 “轻而易举·上海拼图2000-2004”,国立当代美术馆,奥斯陆,挪威。
2004年 “中国:当下语境”画展,唐人画廊,曼谷,泰国。
2003年 “打开天空”当代艺术展,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2003年 “左翼”中国当代艺术展,左岸工社,北京,中国。
2003年 杜塞尔多夫大展“人造现实”中国特展,当代艺术宫,杜塞尔多夫,德国。
2003年 “木马记1 & 2”国际当代艺术展,圣划艺术中心,南京,中国。
2003年 “二手现实”当代艺术展,今日美术馆;今日美术馆苹果分馆,北京,中国。
2003年 “另一种现代性”当代艺术展,犀锐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03年 第三届平遥国际摄影节,平遥,山西,中国。
2003年 “趣味过剩”纽约展,前波画廊,纽约,美国。
2002年 “海市蜃楼”,苏州美术馆与苏州格多美术馆,苏州,中国。
2002年 “面对自然”,内部空间艺术中心,波兹南,波兰。
2002年 第二届平遥国际摄影节“日常态度”中国图片艺术特展,平遥棉织厂,山西,中国。
2002年 “外在与内在”中泰当代图片艺术展,唐人画廊,曼谷,泰国。
2002年 “趣味过剩”,3H艺术中心,上海,中国;客艺廊前卫馆,新加坡。
2002年 “成都双年展精选”,四合苑画廊,北京,中国。
2002年 “感受现场”艺术展,南宁郊外公共空间,广西,中国。
2001年 “16届亚洲国际艺术展”, 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
2001年 首届成都双年展,成都现代艺术馆,成都,中国。
2001年 “身体资源与物”艺术展,香港艺术公社,香港,中国。
2001年 “虚拟未来”当代艺术展,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
2001年 “中国魅力”泰国展,当代艺术空间,曼谷,泰国。
2000年 “异常与日常”当代艺术展,原弓现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2000年 “人文山水”中国当代环境艺术展,浪岛地景艺术公园,桂林,中国。
2000年 “人与动物”行为组合展,北京、成都、桂林、南京、长春、贵阳,中国。
2000年 “中国魅力”观念影像展,东廊画廊,上海,中国。
1999年 “传统视觉影像展”,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中国。
1998年 “梁志明艺术展”,辽宁省博物馆,沈阳,中国。
1998年 “当代中国艺术精华展”,卜劳德画廊,伦敦,英国。
1998年 “中国1966-1976宣传画展”,安大略省中国美术馆,多伦多,加拿大。
1996年 “中国东北油画展”,亚洲民俗文物馆,槟城,马来西亚。
1994年 “中国东北油画大展”,香港艺术中心,香港,中国。
1993年 “东北当代油画展”,辽宁省美术馆,沈阳,中国。
1992年 “当代艺术研究文献资料展东北巡回展”,东北师范大学美术馆,长春,中国。

 

中国艺术经济新趋势

文/顾振清

当下,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中国艺术市场体系发展过快,动员资金量过大。无论是文交所、艺术基金、艺术品期货,还是拍卖行、艺术托拉斯、连锁美术馆,各种资本力量纷纷祭出手中法宝,以新生事物的名义抢搭艺术经济的东方快车,高歌猛进。中国艺术市场体系所呈现出多线索、多层次齐头并进的发展势头,已与国际艺术市场模式完全不同,它不再拥有借鉴和模仿的对象。中国国情论正在压倒国际接轨论,成为中国式艺术生态在中国独特的政治经济现场无序发育、野蛮生长的强大催化剂。中国当代艺术的现场闪现了近一百年来艺术史上难得一见的整体创新态势。

一直以来,欧美主导了当代艺术的原创。短暂的十多年的历史中,针对威尼斯双年展、泰特和MoMA、苏富比拍卖行、艺术巴塞尔、古高轩和白立方、ARTFORUM,中国现场出现了上海双年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保利拍卖行、ARTHK与艺术北京、唐人画廊和长征空间、LEAP。中国艺术生力军不止一次的将海外模式拷贝回来,成功演绎本土化。近年来,发生在北京、香港、新加坡、迪拜现场的一系列艺术事件证明,当代艺术新的全球市场体系正在以亚洲为中心迅速建构起来。其中的亮点无疑是北京和香港。北京在大中华区的文化权重性世人皆知,但这种文化权重性却是双刃剑,利弊俱在。然而,香港却汇聚了全球艺术产业链的各种优质资源,古根海姆、古高轩、ARTHK、苏富比和佳士得等行业巨头纷纷强化与亚洲资本的磨合,试图打造一个迥异于欧美语境和价值观的真正的亚洲新兴艺术市场。中国艺术现场的操盘手们在不断朝圣泰特和MoMA、瞻仰威尼斯双年展和卡塞尔文献展、参拜艺术巴塞尔和艺术佛利兹、取经纽约和伦敦一线画廊达十数年之后,显然对欧美固执自负的价值观和游戏规则失去了原有兴趣和耐心。他们一直企图另起炉灶,他们首选的风水宝地还是权重的北京和国际自由港香港。然而亚洲各国模式之间,就算中国和日韩之间,却没有什么可借鉴性。日韩对欧美体制更多的是模仿、追随和修正,中国则着眼于借鉴欧美模式后的转换和自主创新。这种中国艺术体制的变革正在日新月异地演进,从而组装或发酵出多种多样的可能性。

事实上,正如美术馆商业化在中国已经狂欢式地发展了七八年,不仅产生了一个以民营美术馆为中心的艺术资产管理托拉斯的产业链,而且迅速诞生了今日美术馆集团、民生现代艺术馆集团等行业巨头式的样板。它们的发展尚有许多不确定性,但是其风险与希望共存的前景,毕竟策动了巨大的社会资源,提升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社会能见度。相比较而言,欧美美术馆一向拒绝商业化。除了古根海姆模式以外,鸥美在美术馆商业化问题上的争论由来已久,体制创新也存在着价值观上的障碍。泡沫经济之后,日本的艺术产业链较封闭,艺术运营系统和市场终端的统一定制也许也限制了艺术的自由成长。中国艺术体制激情创新的长尾效应,已经孵化出不少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盈利性的自身存活机制。

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现状是投资主导收藏和消费,是二级市场主导一级市场。这种逆反式的体制创新和市场创新也许是一个野蛮生长的怪胎,但它却与中国本土文化环境、生活形态的更纠结、更密切相关。中国艺术市场体系与以画廊为主导的传统欧美艺术市场迥异的发展态势,似乎难以打造全球标准化的产业链。但是,中国艺术市场体系却可能拥有商业模式创新的巨大潜力。可以预计,在未来两三年内,艺术品和艺术产业的投资热度在中国仍将不断升温。但是,对于艺术创业者而言,以艺术为精神标杆盘活地产和资金,甚至上市融资,都只意味着成功的第一步。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