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人物档案 > 艺术家库 > 国外 > 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

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

2012-05-23 18:40:03 来源: artspy艺术眼 作者:陈颖编译

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

多媒体艺术家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1968年出生于加州雷东多海滩。他起初是跟随帕萨迪纳设计艺术中心学院的Philip Hays学习杂志插图设计的,后来(1991年时)则毕业于美术系。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在1994年时搬到了纽约,并且在那里的303画廊举办了他的第一场个展。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形式从摄影,雕塑,建筑干预物延伸到了叙事电影,声音作品,单频道或多频道的影像作品以及装置。其中,他的影像作品涉及到了许多承载了当地文化的地点,例如圭亚那的琼斯镇,非洲的钻石矿场以及印度的宝莱坞等等。他热衷于处理当前的空间与时间的理念,通常将自己的艺术与装置作品称为“纯粹的交流”。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目前生活并工作于纽约与加州威尼斯,代理画廊包括303画廊(纽约)、Regen Projects(洛杉矶)、Eva Presenhuber画廊(苏黎世)以及Victoria Miro画廊(伦敦)。

艺术档案 > 新媒体档案 > [视频]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作品
view.php?tid=6905&cid=3

影像作品的创作

Diamond Sea,Installation View

Diamond Sea,视频截图

Diamond Sea,视频截图

Diamond Sea,视频截图

我们很容易从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的装置作品中看出它们概括了工业时代向数字时代的转变是如何改变我们呼吸、走路、观看和倾听的方式的。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的新媒体作品创作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也是从那时就开始利用多屏幕来创作装置作品的。例如他创作于1997年的作品“Diamond Sea”——这也是他的第一件多媒体作品——就包括了两台影像投影仪、一台悬挂起来的显示器以及一台全彩色显示器,发光的图像照亮了光线暗淡的空间,作品中的四个扬声器则形成了一种环绕音的体验。在“Diamond Sea”(1997)中,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将观众带到了一片禁航区的中心。它起源于这位艺术家在详细查看南非地图时对纳米比亚一个“空白点”的好奇。在经过了进一步的调查之后,这个“空白点”原来是一个占地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由企业拥有、完全机械化的钻石矿场;这个矿场被简单地命名为 “Diamond Area 1 and 2”,它从1908年起就彻底与外界隔离了开来。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随后花了一年多时间来处理相关的文件工作,最后进入了这个矿场并且在那里度过了1个月的时间。“Diamond Sea”拍下了那里的带刺铁丝网、电脑控制的传输带、机械手臂以及仍然在寻找入侵者的监控系统。除了这些一直用来巡逻的直升机以外,这片神秘的地区唯一的生命迹象便是膘肥体壮的黑色野马——当然了,还有成堆的坟堆以及无数一直在移动的沙堆。这件作品曾在1997年的惠特尼双年展上展出过。

作品“Electric Earth”在洛杉矶MOCA展出现场

作品“Electric Earth”在洛杉矶MOCA展出现场

作品“Electric Earth”在洛杉矶MOCA展出现场

作品“Electric Earth”在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展出现场

作于1999年的“Electric Earth”同样也是一件多频道的影像装置,它曾在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洛杉矶MOCA等机构展出过;并且还在1999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为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获得了International Prize,也正是这件作品让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在国际上获得了肯定。艺术家本人在介绍这件作品时说:“‘Electric Earth’是对那些处于中间状态的地方以及中立空间的概括。它围绕着一个单一的个体构建而成——我把他想象成了地球上最后一个还活着的人。他介于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某种状态中,入夜前在某些似乎很常见的城市环境中旅行。随着他的移动,他周围的世界——一个天线接收器,一个在空中盘旋的垃圾口袋,一盏不停闪烁的街灯以及一扇车窗——便开始加速。我想看看我能否解开他这段旅程的线性轨迹——我将他的这段旅程想象成了一种徒步旅行,从不同的角度去揭示了他所穿过的环境。散步也可以成为一种可怕的经验。我们的双腿带领我们去发现节奏和韵律。我们的身体在重复的、机械般的周期中移动。我们失去了思维的踪迹。时间可以悄悄地流逝;它也可以得到延长或是变得浓缩。环境的改变速度有时会与我们对它的感知不同步;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实际上就形成了一个灰色地带——这是让我着迷的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这件作品中的主人公正是出于这种恒定的不稳定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Electric Earth’看似发生在一个单一的时间点和地方,但实际上却发生在由随着时间而积累起来的材料组成的构建性的混合环境中。在创作这件作品时,我特别对每个元素的处理方式进行了试验——无论是多小的元素——我将它们看成是一样重要的。我想看看自己能否通过小事件和小行为的积累创造出一个有机结构来——就像一条DNA链一样,每一节信息、每一个染色体都是至关重要的。”

Hysteria,1998-2000

Hysteria,1998-2000

作品“Hysteria”(1998-2000)使用了来自过去40多年中的镜头进行创作,这些镜头全都呈现了观众在流行和摇滚音乐会上试图让自己变得狂怒的场景。在孟买落满灰尘的摄影棚与电影布景中拍摄完成,放映时间长达24小时的作品“Into the Sun”将焦点放在了宝莱坞狂热的行动上。

Into the Sun

Into the Sun

Into the Sun

Interiors,2002

Interiors,2002

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在影像作品的创作中与许多音乐人建立了合作关系,例如Outkast合唱团中的André Lauren Benjamin(艺名André 3000)以及独立乐队No Age等,他们分别参与了作品“Interiors”(2002)与“Black Mirror”(2011)的创作。作品“Interiors”曾在纽约MoMA展出过,它是一件3频道的影像装置,共有11块屏幕,其中3块屏幕用作投映屏,另外8块则是半透明的丝网印刷分隔物。这11块屏幕形成了一个四臂长度相等的十字架,它们围起来的空间中包含了一个圆形的平台。3块投映屏上交替讲述了一个年轻女人走过一座城市,她玩着手球,最后在一片开阔的水面前站定;在直升机制造厂里工作的一个男子在某一时刻开始跳踢踏舞;另一个男子漫步走在城市中,最后也在水面附近站定;一个较年轻的男子一直在城市中散步;一个坐着的年龄较大的男子大声地唱着赞美诗;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孩子在港湾散步。这件作品阐释了四个城市之间的组成相似性,利用城市夜景、街灯和交通灯以及建筑物来让它们成为一个混杂的特大都市的一部分。被打断了的叙述结构形成了一种以不可识别的模式为基础的逻辑关系,每个片段都在没有可见循环、重复情节以及固定模式的情况下反复地重组。

Black Mirrors,2011

Black Mirrors,2011

Black Mirrors,2011

Black Mirrors,2011

Black Mirrors,2011

Black Mirror, 2011, installation view

Black Mirror, 2011, installation view

作品“Black Mirror”讲述了一个游牧个体的故事,只不过是将背景设置在了现代的旷野之中:即由各种电话、电子信息以及在物质世界中层层叠加覆盖的虚拟文档构建而成的一块区域。这件作品描绘了那些生活在一个失去了与信息的联系、充满了改变的社会中的人群,他们依靠速记法移动,快节奏地进行交流,旅行到很远的地方只为进行很短的会面,然后迅速分开。作品中的主角由美国女星科洛·塞维尼(Chloe Sevigny)扮演,这里的主角同样存在于一个人们在阴影下过着快节奏生活的无边界的世界中。无论是在航站楼、酒店大厅还是在汽车租用亭,你与这些人擦肩而过但却无法识别出他们都是谁。

The Moment,Installation View

The Moment,Installation View

The Moment,视频截图

The Moment,Installation View

创作于2005年的影像装置“The Moment”由11个从天花板上悬挂下来的显示器组成,它呈现了一系列处于过渡地带的人的状态,而这些过渡地带则包括了酒店房间和航站楼等等。摄像机镜头的移动以及11个显示屏上每个人的移动是完全一致的,形成了一种将所有的人联系在一起、但同时又强调出了他们的个人特质的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画面似乎陷入了周期循环之中,但仔细观察的话还是能够从中发现微妙的区别。正是这些区别将虚构的运动景观中描绘的人物综合到了一起。这件作品模仿了一种能够使我们同时在所有地方和“不存在的地方”移动的新形式的加速度。

同样创作于2005年的作品“Shadows”则探索了一个被阳光照射着的地方转变为一个充满了人工照明设备的世界的效果。摄像机完全是跟随人的影子在活动:而人的影子只在有光的条件下才存在。这样的结果便是一个关于幽灵似的、没有重量几乎是来自地球以外的生物的神秘故事,这样的生物似乎与它们的环境相分离了。一个人形从无人居住的景观移动到拥挤的大都市,为观众提供了能够洞悉其在概略地叙述了各种充满情感的遭遇与体验的场景中焦躁不安、透彻的思维活动的机会。光的变化会影响“他”的影子的质量。随着时间的发展,光在最后成为真正的主角,当光消逝在黑暗中时,影子也随着一起消失——然后整件作品在从头开始循环。

House,Installation View

House,Installation View

House,Installation View

House,视频截图

House,视频截图

House,视频截图

House,视频截图

2010年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在洛杉矶Regen Projects展出了影像作品“House”。艺术家准备为他和他的未婚妻建造一座新房子,新房子的选址正好在他居住了10多年的平房处。于是他将平房拆除得里面只剩下了一张长凳和一张 桌子。艺术家的父母安静地坐在桌子旁,被打碎的窗户、屋顶的碎片以及如雨一般大量落下的纸面石膏板散落在他们周围——这就是整件作品呈现出来的场景。作品中迟钝与活跃、夫妇俩的沉默与碎片发出的声音形成的对比是强烈的。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着迷于可以对毁灭——在“House”中则是对这间平房的拆除行为——进行精心设计的各种方式,他将这件作品描述为“使用了有史以来最微妙的方式进行创作”。     

 室外影像装置

Glass Horizon,2000

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下一件重要的新媒体艺术品创作于2000年,名为“Glass Horizon”。在这件作品中,这位艺术家将一双眼睛投映到了维也纳Secession艺术中心的外墙上。这是他第一次将数码图像与建筑结合到一起,展示了他对建筑结构以及对与城市环境产生了相互作用的艺术的深厚兴趣。从这件作品开始,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就决定进一步发展壮大他混合了数字媒介与建筑的艺术。

New Ocean,2001

New Ocean,2001

New Ocean,2001

New Ocean,2001

New Ocean,2001

2001年,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将伦敦蛇形画廊的整幢建筑转化成了他的新装置作品“New Ocean”。这件多媒体的影像及声音作品开始于蛇形画廊地下室的一个工作室空间中,然后蔓延到了画廊的所有展厅里,最后结束于画廊的屋顶上——屋顶上的小圆顶塔被改造成了一座灯塔,它的光束来回照亮了海德公园(译者注:蛇形画廊就坐落于海德公园的肯辛顿花园中)Serpentine Pond的湖岸、阿尔伯特纪念碑下的暗礁以及从南肯辛顿一直延伸到海德公园的Exhibition Road。与“New Ocean”相关的一切元素似乎都是以二元的形式出现的:海洋与天空,液体与固体,自然与城市,男性与女性。站在从地下室升到了画廊南面展厅的楼梯上,观众会遇到一张巨大的逆光照片,照片上是一个人正站在一个洞穴的入口,向外注视着明亮的日光。这张照片进行了加倍和颠倒的处理,这使得它转变成了某种像是罗夏墨迹测验结果的图像,让人觉得像是站在了自己的脑袋中、穿过巨人的眼窝看向外界一样。这会提醒人们蛇形画廊本身也是一个缺乏光线的地方——也就是说它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个洞穴。入口已经被封锁了,唯一的进入方式便是通过那个地下室。进入之后观众又需要选择是向右还是向左走;无论是哪一条路,首先都会遇到一个较小的空间,而各种画面就投映到放置在其中的圆形网屏上。向左走,我们可以看到水滴滴落到一个光线形成的、被照亮了的小圆盘中;向右走,我们则可以看到白色圆盘的图像在公共电话亭的上方盘旋,然后向下移动到走廊和自动扶梯。这些白色的圆圈是电视屏幕上逐渐消失的物体光点,每个图像的焦点。我们被要求将一滴水和电磁脉冲联系起来。

Sleepwalkers,2007

Sleepwalkers,2007

Sleepwalkers,2007

Sleepwalkers,2007

Sleepwalkers,2007

Sleepwalkers,2007

Sleepwalkers,2007

2007年在纽约MoMA展出的“Sleepwalkers”是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又一件大型室外影像装置作品:这位艺术家将纽约MoMA及美国民间艺术博物馆的8面外墙用作了该项目的投影屏,从而使得53和54街被打造成了一个巨大的室外多屏幕“剧场”。该“剧场”放映了5部相互关联的短片,讲述了5个纽约人的故事。这5个人分别是一位邮差(由Ryan Donowho扮演)、一位电工(Seu Jorge)、一位邮局职员(Chan Marshall)、一位商人(Donald Sutherland)以及一位军官(Tilda Swinton),他们在某天夜里醒来,然后走进了城市之中。这5个角色为纽约这座大都市绘制了一幅蓝图,将其构思成了一个有生命、会呼吸,以居民的欲望、能量以及野心做养料的有机体。而整个作品则像是一个被打断了的故事,没有开头和结尾。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利用这场展览开启了一种特定场域的影院形式,它扩展到了城市的环境中,并且成为了行人关注的焦点。由于它分散在MoMA的整个外立面上,因而观众必须围着MoMA绕一圈才能完全体验这件作品,成为这个艺术项目积极的参与者。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本人将这件作品描述为是试图“去捕捉一个活跃的城市的多面性,就好像是透过一块钻石去观看它一样,揭示它在同一时刻拥有的如万花筒一般的场景”。而他挑选的5个角色则探索了纽约这座城市在物质与精神上的状态,向人们展示了城市环境的发展速度。

Migration,2008

Migration,2008

有时候简单的事物也会带来出人意料的困难。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接下来创作的另一件大型影像装置“Migration”(2008)似乎就证明了这一点。这件作品曾在匹兹堡第55届卡内基国际艺术展“Life on Mars”上展出过:同样也是投映到艺术展的某幢建筑上;2009年在洛杉矶Regen Projects中展出时,它被投映到了两个地方:一个是Regen Projects位于Almont街的展厅中,而日落后它又作为一件两频道的装置投影到Regen Projects位于圣莫尼卡大道的建筑的两面外墙上。这件作品有一段表意清晰的预告片:从各地迁徙来的野生动物以某种奇特的方式住进了全美国空无一人的酒店房间中,这其中包括了猫头鹰、马、狐狸、海狸、孔雀等等。淳朴、焦点集中的画面让这件作品显得非常逼真,视频里的动物很显然是要去某个地方,但它们的目的地却是未知的,因为它们“占领”的房间更像是精神而非肉体上的休息场所。这件作品关注的是某种直观的东西,但却不能被充分理解,这就是它的困难之处。进行旅行这种强烈的愿望对大部分观众来说都很熟悉——就算没有体验过它,也一定知道它的存在;然而,透过一个熟悉的镜头去观看一切这种趋势却比去进行探险的冲动要强烈得多。酒店中的动物看起来似乎欣然接受了一种并不属于它们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带来的不常见的后果却赋予了这件作品以令人不安的元素以及希望。

Frontier,2009

Frontier,2009

Frontier,2009

Frontier,2009

Frontier,2009

Frontier,2009

2009年11月,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在罗马提贝里纳岛展出了壮观的影像作品“Frontier”。提贝里纳岛位于这座城市的中心,观众站在桥的顶端时就能从上往下看到这件作品;通过一段大理石阶梯,人们可以来到一间白色的、发光的房间前,作品“Frontier”就被投映到了整个房间内面的墙上。这里的建筑变成了为这件影像作品准备的屏幕和框架,而作品本身则讲述了一段关于记忆和时间的旅程。在作品一开始,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画家埃德·拉斯查(Ed Ruscha)坐在一间黑暗的电影院中;然后他起身开始在各个地点(这件作品是在罗马、洛杉矶、以色列以及南非拍摄完成的)之间进行了一段(想象中)的徒步旅行;最后,他发现自己再次来到了一开始的影院中——也就是这件作品开始的地方。摄像头交替拍摄着广阔的全景与人物面部和物体的特写镜头,给人以神秘和浪漫的感觉。    

声音实验作品

monsoon,1995

monsoon,1995

monsoon,1995

monsoon,1995

对自然与文化或是其它叙述变异性之间让人感到不安的交叉感兴趣,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在他的作品中融入了一些他称之为“旷野录音”的东西,例如作品“monsoon”(1995)中的“丛林噪音”。“monsoon”是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早期创作的一件单频道影像作品,同时也是这位艺术家最低调、形式上受到了最多克制的作品之一。1995年,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前往圭亚那的琼斯镇旅行(1978年时,这里的镇民在教主吉姆·琼斯的领导下集体服毒自杀)。除了等待即将来临的季风中断以外,他似乎没有别的什么目标。摄像机在拍摄过程中稳定地像是一个耐心的目击者一样,缓慢地扫过四周带有某种征兆的景物。带有抽象味道而又充满活力的丛林景观与人类留下的痕迹并置到了一起——例如一条贫瘠的道路和一辆废弃的卡车。唯一的声音是鸟儿和蟋蟀发出的低沉的嗡嗡声或是偶尔的和鸣。夜晚降临时,风也开始刮得猛烈起来,但雨始终没有降下。这种潜在的精神发泄的时刻被推迟了,而观众不得不面对一种参与感和缺席感,通过搜寻景物来发现其可以辨别的过去的踪迹。

eraser,1998

eraser,1998

eraser,1998 

在创作于1998年的作品“eraser”中,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又融入了苏弗里埃尔火山喷发时产生的各种震动的回声。这件作品涉及到了电影与观众之间的回馈关系,艺术家在介绍它时说道:“我的创作过程在许多方面都可以看作是一个不断进行的实验,实验的内容则是我能接受多少体验与信息。在我的装置作品中,我的叙述并没有随着屏幕上画面的结束而结束。作品或是建筑物的每一寸都是我的叙述的组成部分。”而这部影像作品在空间上的扩张则遵循了一个基础的电影原理:人们需要被传输到另一个地方,承担起一种不同的身份,然后用完美的幻觉来实现这个过渡。

Sonic Pavilion

Sonic Pavilion

Sonic Pavilion

Sonic Pavilion

Sonic Pavilion

2009年10月,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为巴西Inhotim文化协会(Instituto Cultural Inhotim)创作的永久装置作品“Sonic Pavilion”正式向观众开放。坐落于巴西热带雨林的深处,“Sonic Pavilion”为观众提供了聆听大地的途径。在一个足有1米深的洞穴中,具有高灵敏度的扩音器将低噪声和振动转变成了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并且将其传送到了地面上方带有玻璃墙的场馆中。随着地球板块的移动,因重压而产生的嘎吱声以及地球“中心”发出的原始的声音演变成了各种和谐的曲调与声波暴力。数个世纪以来成百上千的作家都试图去想象那些停留在我们脚下的奇怪的野兽与地下层,而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的这件作品则挖掘出了大地一种意义深远的奇迹感。“我们现在把大地看作是某种稳定的东西,认为是我们及我们的生活在改变,” 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说。“对我来说,重要的事是我能创作出一件具有生命的作品。让人们在两天内经历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这个想法完全俘获了我的想象力。”

除此以外,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还曾在1996年为非营利艺术组织Creative Time创作过一件装置作品;这件作品位于布鲁克林大桥基座内部像是一个洞穴的空间中,利用了头顶传来的交通噪声。2004年,这位艺术家又为Barcelona Pavilion打造了一件声音雕塑作品;它由一根支撑着一系列大幅弯曲的钢制分支的中心柱组成,每条分支末端指向性极高的扬声器则不断播放着照着稿子念出来的对话的片段。

文本雕塑作品

West,2008

Star,2008

Vulnerable,2008

Free,2009

Now,2009

The Handle Comes Up, The Hammer Comes Down,2009

Yes,2010

Sex,2010

1968,2011

Now #2,2011

Riot,2011

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的文本雕塑系列主要使用了诸如灯箱、带有反射效果的镜面、照片甚至是有生命的植物来进行创作。它们大多以标志性的词语、数字或是日期为主要意象,例如“暴乱(Riot)”、“自由(Free)”、“命运(Fate)”、“1968”等等;这改造了标志系统的商业化倾向,强调了文字与图像之间美妙的相互作用。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