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艺术档案》新书发布会 - 海报
书中部分艺术家作品图片
栗宪庭先生为此书题签“未来艺术”
张海涛《未来艺术档案》新书发布会
地 点:宋庄美术馆咖啡厅
时 间:2012年4月8日下午4点—5点
主持人:卓 凡︱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公共艺术学者
嘉 宾(排名不分先后)
夏彦国︱艺术评论家、独立策展人、原《美术焦点》主编
吴秋龑︱实验媒介艺术家、中央美院教师、独立策展人、跨界设计师、译象创始人
江 铭︱独立策展人、艺术批评家
陈 进︱OPEN行为艺术节创始人、行为艺术家、策展人
吴幼明︱《水沫》杂志主编、艺术家、策展人
张海涛︱宋庄美术馆策展人、艺术档案网主编、艺术批评家
张业宏︱北京蜜蜂智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主办方:宋庄美术馆︱蜜蜂出版
协 办:艺术档案网(www.artda.cn)
张海涛《未来艺术档案》新书发布会
文/张海涛
《未来艺术档案》一书是我八年的策展文案和评论文章及为此书专门写的案例分析三个部分组成,全书37万字,图片量丰富。此书是08年的作品,2011年又稍作添加,书中试图寻找未来世界存有的危机症结,作者以艺术档案的形式,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人造自然艺术趋向与潜默思想回归”现象进行提案分析、预设和论证;打破了我们以往案例学的过去式分析、封存,寻求发展可能性。《未来艺术档案》整理于2012年3月正式出版发行,整理出版过程中得到蜜蜂出版公司的倾力支持,也感谢栗宪庭老师为此书题签:“未来艺术”,同时感谢这么多年为此书和展览给予我支持的各界朋友!为此,我将在2012年4月8日举办一场新书发布会与朋友们共同分享快乐!
一、 “未来艺术”与“档案”是否是一个相悖的概念?
未来案例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现象的提案分析,论证;也是现在还在萌发状态,未来可能实现并成为趋势的现象的提案,未来案例学则是研究这一课题的学科,也是一种论证方式。
未来案例是一个选题相悖的混合体,以未来观现在,以现在预知未来,避免一种坐井观天、亡羊补牢的眼界。未来艺术案例,从词面本身来看也是一个多元时效的混合体。本书不仅仅是对当代先锋艺术案例的梳理,更多的是寻求艺术以后发展的可能性,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可能性,以未来的视角观当代艺术,打开另一种视角,从而区别于一般的过去式的艺术史纲。
二、档案是过去的、也可以是未来的,发生的案例能否叫未来艺术档案?
档案一直给我们的感觉是过去式,但我不这么认为。“案”我个人的理解有提案、方案的意思。再加上艺术与科学不同,他的时空观可以是立体和综合的,甚至相悖的。艺术的概念也不应是死的理解,它可以想象和创造。发生的案例中有很多的思想和艺术具有未来感,如《2012》《阿凡达》《星球大战》《变形金刚》等科幻作品,就能归为未来艺术档案。
三、海涛你能否介绍一下《未来艺术档案》书与发布会同时举办的“2012”文明相悖论三人展的联系?
2012”文明相悖论是《未来艺术档案》中最重要的一章,也是人造自然艺术趋向与潜默思想回归的转折章节,“文明相悖论展”便是这一章节的展览体现方式。这一章试图探讨世界文明危机的症结在哪里,作为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现实的思想和人生观点都将以艺术的手段转换和表达,应该给现实以影响和启示。
四、“未来艺术档案”即对艺术现象的预设、归类、比较和分析,对未来我们是否可以预设?我们怎样预设未来?
未来是可以预设的,只是预设多远的问题。现在的现象、趋势就能预设到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我们通过科学的数据推理很多科幻电影和文学甚至科学预言都成为了现实。通过分析、论证和想象来预设未来,当然方法很多,未来艺术档案也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五、《未来艺术档案》书的结构是怎样的?每章的联系是怎样的?
《未来艺术档案》一书是总——分——转折——分的特点:第一篇“未来索引:自然•不自然”
以综述出现;第二篇“后人类:超(自)然艺术趋向”则是分述人造的不自然的趋向;第三篇 “科技相悖论—— 潜默思想的回归”为转折章节;后面章节则分述自然朴素思想的回归。
(一)从时效上分
未来艺术案例和现在艺术案例的相互渗透
(二)从思想逻辑上分
人本案例分析和科学案例分析及其融合
(三)方法论案例、感觉论案例及相互渗透
方法论案例:是作品媒介语言的表现方式进行对作品或展览、评论的案例研究。
六、《未来艺术档案》的主要思想:人造自然艺术趋向与潜默思想的回归是两个相悖的论调,两种思想怎么整合?人造自然与潜默艺术(自然与不自然)各自表现在哪些领域?
人造自然趋向案例即在科技媒介为手段,对自然化生存状态的介入,进行物理转换、生化变异、人工生命仿真、数字虚拟、虚设艺术、新媒体地景艺术研究和改造。
超(自)然艺术关键词:超自然艺术、后人类、新时空、远程通讯艺术、不确定、双刃剑效应、新道德•新思维•新空间、机械自动化、人工仿真艺术、虚拟、生化艺术、基因艺术嗅觉艺术、人工生命社会、多媒体艺术、非理性世界模式、当代科技艺术
即对人工化、技术化心理的反弹,倾向对于自然原动力、生命思考、时间观、物化、自然心境这些永恒话题的研究,如潜默案例、物态艺术案例。
而在当今社会我们倡导潜默思想,只是对当下经济消费时代所引发的人的异化的一种精神补济。同时也是当下人在浮躁及不确定的时代,以禅静心境和态度对时代理性的介入。
潜默艺术关键词:静默、禅、自然、朴素、不张扬、无为、似乎无表现、无知之知、不修之修、无欲、不动声色、静、神秘不可说、无、“软”、淡、非个性、负的方法
两个趋向的需要整合,其实虚实同源,人造与自然都要建立在本源积极地基础上。运用人造的媒介来表达潜默的思想,也是一条出路,总之两者不能过犹不及,和谐和适度发展就好。
七、2012世界末日论及危机的症结在哪里?
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再到科技革命从认知上使人类文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种进步带来的积极意义是不容质疑的,但这些进步是以人类耐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破坏和道德伦理缺失而付出代价的。
八、世界发展进步中的积极意义有哪些,消极现象又表现在哪些方面(简单谈)?
人类在发展中,用科学技术发展了生产力,带来了便捷和舒适,也改变了人类愚昧的人生观。但同时人类的巨变通过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发展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物质欲望需求;还通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体制的建立来促使人们的经济利益最大化,然而世界文明价值的概念似乎是以西方空前的殖民来夺取话语权。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随之迎来了越来越频繁的严寒、酷热、旱灾、水灾、飓风、海啸、地震、土崩、泥石流、瘟疫、饥荒;大片土地沙漠化、农药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基因变异和传染;还有人类自身泛滥的享乐、乱伦、冷血等……如果说以前还不明白到底是为什么的话,现在霍金却揭示出了谜底:原来是缘于“由于人类基因中携带的‘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然后导致人和自然自我调节功能的失控和变异。
九、目前中国的社会、文化和心灵出现了哪些危机?
发生在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也反映出当代人情感的冷漠。现实生活中道德缺失:心灵不确定,不诚信,以耻为荣的事情太多了,如网络炒作,这门那门、这“姐姐”那“姐姐”,很多是利益驱使下的炒作。娱乐带来了社会伦理冲破及网络传播的利益化,人工化也带来了人与自然的远离,如整容带来的身份的模糊、离婚率高、永恒感缺失,传统积极的精神受到冲击;没有立场、高度压力、浮躁这些都是生活中我们的精神出问题的结果。70年代末到80年代是世纪内中国最重要的历史转型期,文革后的知识分子以伤痕文艺、大灵魂来补给和呼唤我们的情感;90年代年扩大改革开放后下海、下岗潮流中社会上的人们以经济、消费为中心,艺术家则以政治波普、玩世、艳俗的艺术表达了一个政治意识消解向消费转型的生存感受。上两个世纪西方大国的崛起依靠的是侵略、工业化和商业化,对于人类心灵危机的忽视中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向前走文明向后走的悖论化,使世界的自然和心理环境遭到破坏,人自私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理想美”的问题大家很少提了,资本的现实利润和效率的追求,使精神文化降到了低谷。
十、目前世界政治、经济与环境又出现了哪些危机?
“2012”当下的症结是深知世界早已出了问题,但没有一个国家或联合国有能力改变现状。为了生活得物质化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减排、愿意停止城市化、开采能源。每个国家都在寻求自己国家的利益最大化,联合国也成了一个失控的组织。
十一、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现代化会带来什么样的现实影响?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给人类带来认知、舒适、便捷的同时也潜伏着深重的生存危机,甚至可能导致人类的毁灭,如何化解人类的危机必须从人们心境和文化加以改变,改变这个星球的人的欲念。科技发展带来的经济和文化失衡,使文化在经济利益冲击下变得非常脆弱。对未来的关切,是一种以近及远,坐天观井的视角,这样的视角可以从当下看未来,更重要的是从未来看当下,对未来的生存境遇的关注,自然会出现新的感觉和技术语言,也会对只关注当下生存感受的价值观有所补充。我们心目中“人定胜天”论点出现了质疑,生化变异中“基因与克隆”对伦理道德产生了争议;数字信息媒体中暴力、情色的商业化出现了问题;科学对宗教信仰的也出现了冲击,生态环境的污染也在不断加剧,科技与教育、伦理、科学、媒体、宗教、艺术、战争、政治、生态的关系也都在改变。科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使自然和非自然的抗争越演越烈,人的精神和生理都出现了异化,精神疾病和不明流行病开始频繁出现,作为跨国界的我们这些现象都会带来空虚、躁动和生理的亚健康状态。
十二、通过未来艺术档案怎样判断艺术价值的定位?媒体语言与艺术感受怎样支撑艺术价值判断?
文艺思想(包括艺术)持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艺术两个基本要素的变化,即不同时代语言媒介的变化,另一个要素即不同时代提供给艺术家不同的生存感受(两者也可能单独发展和支撑)。艺术从出现至今,媒介的变化从未停止过脚步,从古代原始岩画直到素描、油彩、摄影、行为艺术、电影、装置及多媒体艺术(遥在艺术、电子艺术、录像艺术、电子艺术、网络艺术、传真艺术、喷绘艺术……)相信不久的未来必然还有新的媒介出现,并伴随着媒介新的时代感受和语言样式同样变化着,再者每个时代又有让我们触动的生存感受和文化针对性,艺术必然不会枯竭,除非人类灭亡。
以案例的事实、虚拟论证未来、预知未来,从而着手现在。由未来判断现在,由未来启示现在。
十三、中国的民族精神与国际化得关系是怎样的,传统经典怎样与当代整合?差异和公共化怎样转换?
作者一直在探索选题的文化针对性,而非无指向的泛艺术案例和概念,这些选题、方案或案例也在寻求着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支点,即将艺术放在历史沉淀中,媒介语言的探索和敏锐的生存感觉的把握,这些语言媒介和生存感觉是区别于以往的时代又是区别于国外西方的文化针对性,新媒体与东方思想结合将给传统观念带来活力,并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寻求中国艺术话语权。
世界各国以经济决定一切的思想发展生产力避免自己国家挨打,统治者对外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稳定人心,内部以争夺权力欲望打得头破血流,这些都建立在经济至上的话语中,使“个别人”有心无力,知识分子也无法改变话语权。全世界以金钱来衡量一切价值时,人的精神情感将何去何从。如果各宗教信仰只维持自身宗派和民族的权利,世界还是永远存在战争、掠夺、歧视。
民族的差异与多元不应建立在利益冲突的基础上,生活在世界上的人的相互挟制和丰富,应该以“地球人”的利益和眼界来关注未来。经济带来的文化精神支撑倒塌,必将又带来自然环境破坏,一切都在失控状态,“面对危机刹不住车“这才是最可怕的症结,我们应该先搁置狭隘的民族主义而共同应对世界面临的问题,才能保证各“地方”的生存安全。
2012年3月29日于宋庄美术馆
《未来艺术档案》封面
书名:《未来艺术档案》
作者:张海涛
出版发行:金城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年3月第1版
开本:720毫米×960毫米 1/16
字数:300千字
页码:336页
书号:ISBN 978-7-5155-0292-2
定价:68.00元
类别:艺术 社科
目录:
第一篇 "未来索引:自然•不自然"
第一章 综述:展览案例/ 2
第一节 2009 第五届宋庄艺术节•青年策展人邀请展/ 2
第二节 城市索引-- 数字艺术中国/ 5
第三节 "回忆未来•未完成"实验媒体艺术展/ 9
第四节 一立方/ 11
第五节 位移/ 12
第二篇 "后人类:超(自)然艺术趋向"
第二章 新媒体艺术/ 18
第一节 新媒体艺术的多种释义/ 26
第二节 虚实同源-- 浅探新媒体艺术终极价值的本源/ 29
第三节 新媒体艺术的语言感知元素/ 37
第四节 新媒体国内外发展概况/ 39
第五节 中国新媒体价值趋向:本土现实、传统文化与新媒体艺术的整合/ 41
第六节 新媒体艺术研讨会、论坛与访谈/ 43
第七节 2007•2010 影像档案展/ 48
第八节 当代影像艺术的价值判断和生态的建构-- 如何建构中国当代影像艺术/ 52
第三章 生化变异艺术/ 56
第一节 微生物的艺术/ 58
第二节 植物形态控制与变异/ 71
第三节 虚拟物种-- 无受害者的皮革 / 73
第四节 医学艺术/ 74
第五节 生物材料/ 77
第六节 遗传艺术/ 79
第七节 转基因与杂交艺术/ 80
第四章 物理转换艺术/ 83
第一节 全息艺术/ 89
第二节 电、磁艺术/ 93
第三节 实验性声音装置艺术/ 95
第四节 人工自然现象的艺术化再现/ 97
第五节 宇宙太空艺术 / 100
第六节 从地景艺术到新媒介地景艺术/ 101
第五章 数字虚拟艺术/ 108
第一节 模拟自然特效/ 111
第二节 文语转换艺术 / 112
第三节 互动艺术/ 114
第四节 游戏的分类/ 116
第五节 物理信息互动 / 121
第六节 遥在艺术-- 为千里外的花园播种/ 127
第七节 感知互动艺术 / 131
第八节 人脑计算机接口/ 133
第九节 虚拟现实技术/ 134
第十节 多媒体舞台剧/ 136
第六章 人工仿真艺术/ 137
第一节 人工智能艺术/ 147
第二节 人工社会/ 153
第三节 机器人艺术/ 154
第四节 仿生机器人/ 161
第五节 人工仿真装置/ 163
第七章 当代嗅觉艺术/ 167
第八章 虚设艺术/ 177
第一节 方案艺术/ 177
第二节 虚幌一枪/ 180
第三篇 科技相悖论——潜默思想的回归
第九章 科技相悖论(悖艺术)/ 186
第十章 当代潜默艺术/ 192
第一节 潜默•静默/ 192
第二节 自然物态艺术/ 202
第十一章 当代权充艺术/ 215
第一节 《 仿•为无名山增高一米》作品案例分析/ 228
第二节 权充艺术个案分析/ 233
第三节 自动转换与修改转换/ 239
第十二章 暧昧艺术/ 243
第十三章 新快•拍影像/ 255
第十四章 当代童化艺术现象/ 260
第十五章 行为艺术中国文献1985-2010/ 266
第一节 被误读的"行为"——二十多年行为艺术现象和背景/ 266
第二节 中国事件(新闻)艺术/ 274
第十六章 艺术生态调查报告/ 280
第一节 生活在宋庄/ 280
第二节 不确定的可能性/ 292
第三节 关注西藏当代的艺术生态和文化背景/ 306
第十七章 中国当代艺术展览简况/ 312
张海涛(Zhang Haitao)
艺术简历
张海涛(Zhang Haitao),艺术评论家、策展人、艺术档案网主编。学习于湖北工业大学、西安美术学院;1999年至今工作、生活于北京;2009—2012年任宋庄美术馆执行馆长;2013—2014年任元典美术馆副馆长;2014年任贾平凹文化艺术馆副馆长;北京独立影像展选片人;首届圈子艺术青年奖评委;中国·丽水摄影节学术委员、评委。
张海涛早前从事个人艺术创作,2004年至今主要从事当代艺术独立策展与评论,致力于当代艺术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的实验影像、新媒体、行为艺术等领域已策划九十余群展及个展。2007年创办艺术档案网。已出版个人著作《未来艺术档案》(2012年第1版)。
展览与论坛策划
2016年 破案小组:营救行动
2016年 AZZ艺术郑州·2016“全球中国”当代艺术展;
2016年 世界临终关怀与缓和医疗日:中国2016艺术行动;
2016年 BIFF 2016实验影像展;
2016年 “自动寓言”张沐辰人机关系艺术项目;
2016年 刘港顺:超文本;
2016年 “增生计划”邱宇人工机体装置艺术展;
2016年 ZZEx 2016郑州实验影像展;
2016年 “私人经验”展;
2015年 “动·静”计划一、二、三系列;
2015年 北京798艺术节第四届“推介展”青年展:“架上”;
2015年 2015北京798艺术节第四届“推介展”主题展:新民间转换;
2015年 第十六届OPEN国际行为艺术节 —“合作”;
2015年“受害者”—张卓良公共实证艺术项目;
2015年“启明”朱久洋作品展;
2015年 杜岩 吕滢《ICI》艺术展;
2014年 动图:陈学刚GIF影像艺术展;
2014年 第五届西安国际影像节;
2014年 2014“全球创客嘉年华”—北京站:陈友桐艺术项目;
2014年 2014西安“媒体城市”国际艺术展及《媒体城市·聚合微时代:西安新媒体短片高峰论坛》;
2014年 第十一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及《实验片论坛:当代影像教育生态与问题》;
2014年 不合时宜:王海元新作;
2014年 “原乡(北京)”当代艺术展;
2014年 进化批判:戴帆艺术宣言及研讨会;
2014年 演化批判:陈友桐艺术宣言;
2014年“搜神”当代艺术计划;
2014年 城市凶猛——丁新华新图像;
2014年“原乡”当代艺术展及研讨会;
2013年 100X100=900国际录像艺术展 - 中国展映及研讨会;
2013年 暗物质II——当代艺术的异类表述;
2013年 感应器II——“感应·感动”人工机能艺术展;
2013年“宠灵”建筑空间设计——方案艺术戴帆个案;
2013年 第十四届OPEN国际行为艺术节;
2013年 第玖层——2013艺术家创作方案及草图展;
2013年 第十届北京独立影像展;
2013年 元典美术馆“地下实验场”艺术项目:“生产”——陈友桐;
2013年“行动日”——青岛行为艺术现场;
2013年《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传》发布会及“传媒语境下的行为艺术”讨论会;
2013年 感应器——“感应·感动”人工机能艺术展;
2013年 EXIN亚洲实验电影与录像艺术论坛——中国大陆板块北京展映;
2012年 EXiN2012亚洲实验电影与录像艺术论坛;
2012年 第九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及《建构当代影像艺术的生态与价值》论坛;
2012年 生物·生态——中荷当代艺术展;
2012年 耽搁——刘港顺作品展;
2012年 暗物质——当代艺术的异类表述展;
2012年“2012” ——“文明相悖论”三人展;
2012年 文化·沙漠——库布其当代艺术展;
2011年 “虚实同源——2011北京新媒体艺术年展”及论坛;
2011年 “行为艺术中国文献——1985-2010”展;
2011年 宋庄系列学术讲座;
2011年 第六届北京独立电影展;
2011年 八零后艺术档案(一);
2010年“天干物躁”苏非舒物主义诗歌现场(宋庄站);
2010年 2010年首届“新媒体艺术与高等教育”学术论坛;
2010年 宋庄学术讲坛;
2010年 异数 39°—— 当代艺术展;
2010年“烈日西藏”西藏当代艺术展;
2010年 自动!全自动!——卓凡人工装置展;
2010年 微/生/物——陈友桐个展;
2010年 折射洗脑——谭力勤数码精印与装置个展;
2010年 第一届798多媒体艺术节——人造“风景”新媒体艺术主题展;
2010年 自然?——龙德轩当代艺术展;
2010年“潜默”当代艺术展,德国;
2010年 2010影像档案展及论坛;
2010年 不确定的可能性——798及周边艺术群落青年作品展;
2009年 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林菁菁个展;
2009年 第五届宋庄艺术节·青年策展人邀请展——“未来索引:自然·不自然”;
2009年“傻瓜效应”多媒体装置展;
2009年 生活在宋庄(四)——宋庄及周边艺术家群落田野调查展;
2008年 第三届北京独立电影论坛;
2008年 当代嗅觉艺术展——嗅觉·感觉;
2008年“高压线下”音乐·影像·诗歌现场;
2008年 新快·拍图片展;
2007年 07影像档案展(798);
2007年 07影像档案展(宋庄);
2007年 首届主题文献展 ——权充IV·暧昧Ⅲ·潜默;
2006年 当代权充艺术展Ⅲ;
2006年 当代权充艺术展Ⅱ;
2005年 暧昧:不确定性表达展;
2005年 暧昧·昧暧艺术展;
2004年 当代权充艺术展;
2004年 参与策划“人间烟火”;
教学与讲座
1999—2008年 曾先后在北京人文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科技研修学院讲授造型基础课;
2010年 北京服装学院策划首届“新媒体艺术与高等教育”学术论坛;
2013年12月 北京服装学院新媒体艺术系研究生答辩会;
2014年5月 西安美院影视动画系实施工作坊并授课《建构新媒体艺术的生态与价值》;
2014年11月 “2014·艺术季”西安美术学院第四届研究生学术月实施《新媒介·方案艺术实践》工作坊;
2014年12月 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中国策展生态与新媒介艺术价值》讲座;
2015年1月 湖北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跨界、策展与价值》讲座;
2015年4月 北京工业大学《新媒体艺术概论与策展》讲座;
2015年1月—5月 指导天津美术学院影像系毕业生创作课、并参与毕业创作评分、毕业答辩工作;
2015年6月 天津美术学院国际艺术教育学院讲授《媒体艺术历史理论与艺术表现课》;
2015年7月 北京服装学院讲座&论坛:未来媒介与当代艺术;
2015年7月 天津美术学院国际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方案与空间创造”课程汇报;
2015年9月 天津美术学院影像系授课《媒体艺术概论》;
2015年11月 天津美术学院国际艺术学院中英数字媒体专业授课《创意媒体与数字文化》;
2015年12月 北京服装学院新媒体艺术系硕士研究生答辩会;
2016年1月 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讲座《未来艺术档案》;
2016年4月 天津美术学院授课《交互影像装置艺术》;
2016年6月 天津美术学院影像系毕业生创作指导;
2016年6月 乌兰巴托华语短片电影展选片人、论坛嘉宾;
2016年11月 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第五届新媒体艺术论坛·展览”演讲主题《中国新媒体艺术价值判断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