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7日晚7:00在西安美术学院一号教学楼学术报告厅,彭德教授向广大师生讲述了以《艺术史应记住谁?》为主题的讲座。
▲ 彭德
湖北天门人。擅长美术理论,美术评论家196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81年油画《父与子》获得湖北美展银奖,1985-1987年主编《美术思潮》,1989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90年出版《视觉革命》。1991年主编《楚艺术研究》,1994年主编《美术文献》。1998年出版《中华文化通志·美术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更名《中国美术史》)。2000年调西安美院。2001年出版《走出冷宫的雅艺术》。2002年,出版《中式批评》,主持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2006年策划“当代美术批评模式探讨会”。2008年出版专著《中华五色》。2010-12年策划“终南雅集”并出版系列图书。2012年,主持第六届中国批评家年会。2015年出版《彭德自选集》。2016年出版《西安当代艺术》。主要论文有《艺术进化论》、《图载论》、《修史与批评八问》、《六法考》、《老态美与病态美》等。
现任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荣誉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被聘为四川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和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副院长,享有国务院专家津贴。
▲ 讲座现场
讲座摘要
*注:此讲座为美术史论系学生以彭德老师讲座现场录音整理,如有错处之处,欢迎指出,敬请谅解。
我今天讲的不是当代艺术,不是传统艺术。美术史应当记住谁?这是所有的美术家和美术爱好者关注的问题。
我今天讲的和你们的教科书不太相同,可能大不相同甚至完全不同,所以应该叫美术史怪谈,也可以叫怪谈美术史,也可以叫美术怪史谈。教科书之间互相抄袭,没有什么新意,所包含的是一种令人昏昏欲睡,不值一谈的美术史。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美术史。
有一家出版社让我重新修订我的中国美术史,那本书写了四年,后来我又花了三年的时间修订,我想明年就开始出版我的这套书了,这本书把我以前的一些想法做了推进,从正宗的美术史的角度来看我的书。我写的美术史比较奇怪,从我的角度看教科书上的美术史,会觉得他们的书很奇怪,所以双方的思想不同,我就用了一个中性的表述方式,叫夜话美术研究。
夜话在我的老家叫侃鬼话,我认为一部地道的美术史著作必然是鬼话连篇。孔子讲敬鬼神而远之,美术史家认为应该敬鬼神而近之,你不近他你就不知道他。孔子又说,未知生,焉知死,就是生命都没有搞清楚,关注死亡干什么,这是孔子的话,我反驳,未知死,焉知生,死亡面对的是人生、人的终极目标。你的终极目标都没有搞清楚,活了一生有什么意义。存在主义哲学又叫死亡哲学。把死亡作为一个研究对象,人生的第一课题,是人生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或是基本的目标。
在生物界,只有人类才有鬼,有鬼才有历史,所有的历史文本都是鬼的故事的汇编,任何动物都没有庙宇,没有祠堂,没有纪念堂,没有书籍或历史遗物。只有人类才有。鬼有狭义和广义之分。那么古人怎么看待鬼,叫人死曰鬼?死者归也?这是战国时期学者的判断。从哪来,到哪里去,到哪里去了就是鬼。
这是甲骨文的鬼字,下半部分都是弯腰驼背的人,他们是什么人,老人,只有老人才弯腰驼背,有的是站着,有的是掬着,上面那个字根不是田,而是甲,就是天干中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那个甲,有人认为天干循环,最后一个是癸,癸生甲,所以叫鬼,但这个说法有点牵强。
那么狭义的鬼就是坏人死后变成了鬼怪,这个说法形成的比较晚。在汉代以前,鬼都是比较正面的,鬼摆在了神的前面,敬鬼神而远之,鬼比神地位还要高,有人问人死了变成鬼,鬼死变成什么?鬼死了变成“聻”。
这是挂在儿童脖子上辟邪避鬼的牌子,渐字旁,鬼死了变成聻,聻是个什么东西,我也还不知道。
这是重庆大足石窟的地狱变相,地狱变相又叫地狱变,就是佛教的一些奇怪故事,里面有好多雕塑,比如饿鬼,饿鬼死了就变成聻。
不信佛言,后悔无益,这是带有警告性质,威胁的成分,不信佛你就惨了,如何个惨法,磨子磨,碾子碾死,下油锅煮死,然后就变成了聻,很恐怖。
佛教是怎么论生死的,很奇怪,一方面有这个地狱,一方面有这个这个佛教谈论生死的这个理论又很超脱,佛教谈生死是谈论六道轮回,哪六道?天道、地道、阿修罗道(天龙八部中的一部,是一种恶神)、畜生道、恶鬼道、地狱道。人们就在这个六道里面轮回,当你明白了佛教的原理,比如说佛教讲五蕴皆空,就是人的肉体、思想、欲望、言论行为统统都是虚无的,这些都是色。色就是心经里面讲的色空,佛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他的死不叫死,而叫涅槃。涅槃是一种超越生死的永恒状态,不生不死的高级状态。
那么道家和道教是怎么谈生死的?道教是国产的宗教,是佛教产生后应运而生的宗教,它比较俗气,它讲长生不老,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和道教不同,只有道教才有仙,神仙的仙,这个仙,他既不像神,也不像人,介于神和人之间,可以享受人间快乐和欲望,这样的一个人物,比如吕洞宾,他可以享受世间帝王般的待遇,但他又是仙。在没有道教之前,讲的是羽化升天,羽化升天一直在影响中国的帝王将相,文人雅士,比如说白居易,别看他写的诗歌挺正儿八经,他就想修炼成仙,他觉得人的生命太短暂了,有一次他吃了外丹以后,轻飘飘的,就告诉朋友们说,我已经快接近羽化升天了,这是一本书上记载的,真实与否,可以考证。但是在世间很多这个道士都会死去,有的病死了,有的被人杀了,有的淹死,有的被火烧了,他不叫死,叫尸解;被刀砍了,叫兵解,很多道观里面的最高等级的住持,老了,快不行了,就叫自己的徒弟一刀把自己的头砍下来,用兵器的就叫兵解,淹死的叫水解,烧死的叫火解。
在五代之前,道教都相信外丹,外丹就是六朝的五时散,就是青赤黄白黑,五种矿物原料把它磨成粉,然后再把它炼成丹,吃了以后,它不是致幻,就是致人于死地。到五代以后,大家就不吃这个东西了。它和绘画的关系比较密切。比如丹青,是绘画的别名,这带有一种五行相生的意味,青属木,丹属火,木生火,丹又和南方相对应,古代讲南天又叫赤天、丹天,天南地北,北方的天是黑的,南方的天是赤的。那么古代的五色玉、五色帛、五彩釉瓷器,统统都和道家的五行思想是有关系的。当然五行不仅仅道家所专有,儒家也推行这一套。
这是两种出土文物,我们知道贾宝玉在出生的时候含了一块玉,那么古人并且是有身份的人,帝王将相、有钱人死了以后,口里都要含一块玉,最常见的玉叫玉琀,就是玉蝉,在考古发现有大量的玉蝉出现,古人认为蝉非常有意思,可以金蝉脱壳,尸体就是一个壳,可以重生,所以蝉含在口里是有寓意的。
儒家怎么谈生死,儒家讲杀生成仁,杀生取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叫五常,是人的最高的五种品德,宁可死,也不能违背。我们知道永恒的唯一主题是爱与死,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从古到今,还没有改变,我们看韩凭和何氏的故事,战国时期,有个小国家叫宋国,宋国最后一个王叫宋康王,宋康王是宋玉的父亲,这是我的考证,我曾经写过一篇叫《宋玉生平考》,宋玉是屈原的学生,是先秦的美男子,反推他的父亲宋康王长得一定很英俊。而宋康王是个好色之徒,他看中了韩凭的夫人叫何氏,韩凭是宋康王的下属,他就把韩凭的妻子给霸占了。然后韩凭和何氏两个人相继自杀身亡,夫人自杀的时候就给宋康王留了个遗书,要宋康王在她死后埋在她丈夫的身边,宋康王很恼火,就把他们两个人的坟墓给分开了。但很奇怪,这两个坟墓分别长出了两棵子树,然后枝干交叉,根连根,自动的合在了一块,这个树就叫连理枝。
在汉画像石里非常普遍,树的上面还有一对鸟叫相思鸟,下面的人用剑射,也不走。白居易写过长恨歌:“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样的汉画像石很多。
这是楚国的一个随葬品,一般都是放在墓主人的头顶,非常神圣的造型,是什么并不清楚,日本学者叫镇墓兽,中国便也跟着叫镇墓兽,在中国的考古报告中,所有的这种器物都叫镇墓兽,但是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没有镇墓兽这三个字,所以它应该是勾龙,勾龙就是后土,后土就是管幽都,就是地下世界,也是与鬼有关系。勾龙的造型按照文献大体上就是这样的。
鬼到了唐代以后慢慢的成为了一种负面的形象,正面的意义被慢慢的消解,他赴会的是唐玄宗,唐玄宗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了鬼,然后就有了钟馗打鬼的传说。
这是元代画家龚开的《中山出行图》,也叫《钟馗嫁妹图》,这统统都是鬼,这幅画是黑白的,他妹妹脸上的胭脂,是用墨涂上去的,特别有意思。
这幅画我觉得是中国的名画,但是中国美术史不讲,八大美院都不讲这幅《搜山图》,古代的皇帝也喜欢这幅画,这幅画是人鬼颠倒,抓鬼的像鬼,被抓的是人,这才奇怪。这美女是妖精,是怪物变的,而这些怪物是抓这些妖精的,二郎神率领一批牛头马面去搜山,去抓这一些人模样的精怪,所以会有很怪异的感觉,抓的是精怪,被抓的是人。
汉代的王充在《论衡》里面有一篇《订鬼》,说的振振有词,但他就斗不过儒家所推崇的《孝经》。在王充之前从汉武帝开始,一直推崇《孝经》推崇了上百年,东汉就特别的强调孝道,所以敬鬼神和中国的厚葬是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现在很多盗墓贼挖的这些古墓不是先秦的,因为先秦的墓葬很难发现 ,不封不树,没有一个封土堆,也不栽一棵标志树,到秦代以后秦始皇的墓开始有了封土堆。这就糟糕了,汉唐十八陵差不多都被盗了。汉武帝的这个墓早就被盗了。但是里面装了一些什么东西,不知道。都没有详细的记载,汉武帝的墓建了53年,不过按照我的推算53年都不止。汉武帝从他也开始当皇帝的时候就开始建他的墓。每年拿出全国财政的1/3来建茂陵,那么,茂陵他是一个小城,有27万人口。我记得我在1982年的时候去茂陵,周围村庄中的厕所和猪圈还是汉代的画像砖垒成的。汉代到汉武帝晚年总共有三千二百万人口,从汉高祖到汉武帝,陵邑人口加起来有上百万,里面住的主角是汉武帝的嫔妃,所以邑内多怨女,邑外多光棍。茂陵里面埋了什么东西不知道,可以比照一下汉景帝的阳陵,他的随葬坑被发掘了,汉景帝是汉武帝的父亲,随葬坑中有很多陶俑、陶马、陶猪、陶狗。
霍去病是汉武帝的大将军,二十多岁就死掉了。有人说这叫马踏匈奴,错,匈奴在占领长安时,就没有被破坏,这个就是匈奴驯马。非常精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像天外飞石一样就有这么多的雕塑,没有继承人,很奇怪。我们再比照一下中山靖王刘胜的墓,是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哥哥,他的墓是在河北满城,他的随葬品非常杰出,可以反推汉武帝的随葬品,必然是异常精美。
这个一身双展是我命名的,就像毕加索的观察方式,左边看看右边看看,然后把它展开,放在那里作为一个陈设品,它很稳定,古人确实很聪明。
我们下面再看一看与鬼有关的东西。
帝王的阴宅里面配置有神道即鬼道,因为在唐代以后“鬼”在之后变成了贬义词,所以不叫鬼道而称神道;神道上有牌坊,华表或者望柱。石像生简称像生是指石雕的人物或神兽,雕的像真的。在南朝萧梁时期的“梁故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的神道望柱上面有一个像碑一样的东西,而这上面则雕刻着墓主人的职称和身份,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块碑上所篆刻的文字都是反着的,这是因为块碑是要在阴间所使用的,所以上面的雕的字也要是与现实相反的。神道除了望柱还有牌坊,而明十三陵的石头牌坊是中国陵墓中最大的石牌坊,其体量惊人让联合国前来参观的官员都惊叹不已。
刚才是阴宅下来我们来看看阳宅,阳宅是有门神的,每年换一次特别是春节的时候。门神是什么,就是打手就是平面门卫,这是尉迟和秦琼是一文一武。而这两个就是唐代的两员大将,他们也是鬼也负责打鬼。
关于鬼的文献有很多,在我看来中国最有可读性的不是二十五史,也不是儒家的十三经,而是诸子百家里面的鬼故事。让人很意外的是,他们和艺术联系的特别密切。例如干宝《搜神记》 陶渊明《搜神后记》旬某《灵鬼志》谢某《鬼神列传》王嘉《拾遗记》刘敬叔《异苑》,刘义庆就是《世说新语》的作者写过《幽冥录》,任昉《述异录》褚遂良《鬼冢志》陆勋《志怪录》徐炫《玄怪记》段成式《诺皐记》杜廷光《录异记》牛峤《灵怪录》,李昉曾经编过《太平御览》,这本书是写给皇帝看的,写完之后兴致未尽,又写了《太平广记》第316卷《鬼》,徐炫《稽神录》洪迈《夷坚录》祝允明《志怪录》《语怪》郎瑛《续巳编》李濂《汴京鸠异记》袁枚《子不语》蒲松龄《聊斋志异》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这里面写的最精彩的就是《聊斋志异》,现在我们看798宋庄那些画家的画。奇怪吧,古人的书比他们奇怪的多,跟祖宗一比很多人物都不算是人物了。
埋在墓葬里的冥器,是鬼府冥器(明器)。“冥”这个字不吉利,所以古人把随葬品叫“明”器。光明的明。就像清朝打败了明朝,把明朝不叫败国而是胜国。凡是战胜国都把前朝叫作胜国。就像我们把冥府之中的随葬品叫光明之器一样。这都是我们美术史研究的对象,因为陵墓本身就是建筑,地上有地下也有,建筑是所有美术品的载体,所有随葬品尤其是各种各样的工艺品,书画尤其是像《兰亭序》,就被唐太宗带进了昭陵,这些都是美术史研究的对象而且是杰出的研究对象。
元代有一本《录鬼薄》里面写了赵孟睿?荷讲??飨峒怯姓媸档娜宋镆灿行楣沟模??皇切凑庑┤硕?切此?堑墓适隆�
以现在科技发展的速度,当机器人时代到来之时,鬼神会消亡吗?从这个问题上看,机器人是不知其母的。因为机器人是流水作业生产出来的。没有母就没有女人,没有女人就没有鬼了。
我们知道古代对巫师有两种称呼 “巫”和“觋”,巫是女人,是可以见鬼的对象 。“觋”是男人,是可以见巫的对象,是比巫低一等的对象,所以说男人的第六感是不如女人的。然而没有了女人,鬼神就会消失。
《史记》中《五帝本纪》记载,皇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的直系分三支,一支延至尧,一支延至舜,而在另一支中有了鲧。鲧治水失败后,在鲧腹中剖产而出禹。我很认同其对于禹诞生的说法。中国古代中的雌雄,雌在前,雄在后。阴阳也是这个道理,阴在前阳在后。颛顼的孙女女修是秦国王族的始祖。帝喾的三个妃子有着各自杰出的儿子,庆都的儿子是尧,简狄的孩子是契,而契是商朝的始祖。姜源的孩子是弃,弃刚出生后就被抛弃,故得此名。弃是周朝的始祖,被封为后稷,他的造像在现在的杨陵。
先秦当中皆是皇帝直系亲属掌管中国,而蛮夷在中国历史中占有什么作用呢?按照《史记》 记载,匈奴人是夏禹的后代。而禹是鲧的后代,鲧的父亲是颛顼。颛顼是皇帝的孙子。夏朝被打败后,继而向北发展,成为匈奴人的首领。因此,可以得出基本的判断:自古以来,蛮夷皆帝王的后代。明代时开始提及,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说其根本,中国人最关心的其实是家事。
敬鬼神与中国历史、中国美术史直接关联,二者互为因果。中国历史是炎黄家族的历史,炎帝是皇帝的哥哥,炎帝不是一个人物,是一个称号。中国历史上有17个炎帝,最后一个炎帝是蚩尤。蚩尤和其兄弟互相残杀,落了个血流漂杵的下场。中国美术史是家族作坊的历史,这在春秋时编著的《考工记》中有着详细的记载。中国工艺美术代代相传,皆不外传,改朝换代之后依旧如此。中国历史主调是面向祖宗和鬼神,而历代的画家是帝王的附庸和食客。作为画圣的顾恺之,是很多人说起中国美术史所提及的第一人。他当过虎头将军、散骑常侍,这些官职都为皇帝的近臣,并且他还曾被封为光禄卿。阎立本当过匠作大臣、工部尚书、右相。文同被认为是文人画的始祖,当过湖州的知州,官品在四品到五品之间。王时敏的一家都是亲王,整整统治了清朝的画坛两百年。凡是王姓之人,自古皆帝王之后。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号称中国绘画史开篇之作。画的是什么呢?画的是鬼。这个鬼是甄氏。她是个超级美女,被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所喜欢,捷足先登的是曹丕。在甄氏死后,曹植陷入悲痛,写了《洛神赋》。而顾恺之画的是思念鬼的诗,鬼作了思念鬼的诗。因而,中国历史是面向鬼的历史。
颜真卿,后人尊称他为颜鲁公,因为他被封为公爵。中国的“公侯伯子男”,不是西方的那一套,我们古代就有,但是西方也是“五爵”,这很有意思,但没有人来研究。颜鲁公最有名的一幅字,就是他的行书《祭侄文稿》,他侄子在和安禄山的作战中死掉了,他很悲痛,写了《祭侄文》,这是为鬼写的。《祭侄文稿》号称“天下第二行书”,第一行书呢?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兰亭序》有两句话“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死生是什么意思?就是生可以死,死可以生,是相互对等的,这是佛教的观点,王羲之认为这是很虚诞的。齐彭殇为妄作,这是庄子的话,庄子认为彭祖活了八百岁,和一个刚出生就夭折的小孩是一样的,这是庄子《齐物论》里面的一个观点。王羲之认为这都不对,他是正面研究生死问题。不管他的思想怎么样,虽然没有佛教深刻,但有他自己独立的见解。他的字之所以被后人传颂,除了字写得好,意思也好。总而言之,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向后看齐的,它是为祖宗和鬼神而存在的,包括艺术。祖宗变成鬼神之前,设计了监督皇帝的机制,帝王在皇宫里面不是为所欲为的。帝王在皇宫里面有前朝——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寝就是三宫六院——妃子和太监。前朝有谏官,后寝有女史。谏官就是监督皇帝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你稍微有些问题,他在边上就提醒你,虽然皇帝特别讨厌谏官,但你也不能取消。女史相当于后宫的谏官,皇帝的举动都要记录在案,经常要给皇帝提意见,她们是太后派来监管皇帝的,你不服不行。古代有一种监视器叫轩辕镜(轩辕黄帝),三百六十度监视,它放在太和殿的正中,下面就是皇帝的宝座,用来监督皇帝执政。
鲁迅是封建文化的反叛者,但他写诗——我以我血荐轩辕,他也没逃脱“如来佛的手掌心”,。后寝乾清宫,也有轩辕镜,在藻井的中央。交泰殿——皇帝与皇后举行婚礼的的地方,有轩辕镜。皇帝后花园的亭子——千秋亭,也有轩辕镜。哪里都逃不过“黄帝”的法眼。当然,现在的中国不是古代的中国,未来的中国更不可能是古代的中国。今非昔比,那么,美术史应该记住谁?谢谢大家!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