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千年的金秋国际艺术节在上海圆满闭幕,丰富多彩的艺术表演和博览会盛况空前。其中,名为“不合作”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在苏州河畔占地2500平方的旧仓库展出,颇受海内外艺术人士的关注和争议。这次展览主要由中国艺术文件仓库创始人艾未未,中国美协、著名批评家冯博一等策划主办,它汇集了全国50位前卫艺术家的最新作品。展览一改通常美术展览的格局,运用照片、录像、装置,互动多媒体等多种艺术形式,组成了一个全方位的空间视觉效果。李文是武汉唯一参加这次展览的艺术家,就有关问题我们采访了他。
马上楼(行为艺术)
访者:历来展览都是以书法、绘画、雕塑为主体的展示,而这次的艺术展却包揽了许多新的艺术形式如照片、装置、录像等。这些参展艺术家也曾多是搞美术出身,他们为何放弃绘画而改用新的表现形式?
李文:艺术创作与表现形式已进入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它从单一的绘画、雕塑演变为无限制材料运用的广义的视觉语言。在国际上一些权威性的展览中,相片、录像、装置等已成为主要的参展方式。西方艺术从写实绘画到抽象艺术再到波普艺术,科学的进步带动着艺术的发展。艺术家已不满足单纯的架上绘画,他们运用多种现代的艺术的手法来创作,打破以往的界线,这也是当代艺术运动的主要特征。
访者:这个“不合作”的展名给人一种叛逆和另类的感觉,这种主题性的展览要表述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和艺术观念?
李文:现代主义是哲学、宇宙观和生活方式,它的核心是对古典人文思想的质疑和对人的处境的批判性思考,它是觉悟的艺术家的原始创作活动,是对生存的意义和人的真实处境的终极关怀,是对社会和人性危机的警惕和不妥协、不合作。这觉悟来自于自我认识的过程中,它是一种无畏的真实,在现代主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不加粉饰的真实。
访者:你的参展作品《楼舍》为2组照片长达20多米,是由不同的房间组成的寝室生活的照片,像电影胶片一样展现在展厅的中央,这么多的照片是怎么完成的。
切半(行为艺术)
李文:我的参展作品《楼舍》记录了不同人群的日常生活,它也是一个时代不同群体、阶层的真实的写照。这次展出的“女大学生宿舍”和“军营宿舍”两个系列,共100多张,是请各自生活在自己群体中的人,来拍摄他们自身的生活,把它们并置在一起,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标准、习惯、志趣、理想和追求等。
访者:那您是否准备继续拍下去呢?
李文:我现在正准备拍一个“博士楼”,可能还会继续拍一些其他的群体,深入社会的各个阶层。如住在江边废船上的打工族等等。
访者:在创作“楼舍”系列以前,你主要从事哪方面的创作呢?
李文:1996年以前,我以架上绘画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之后运用照片、装置、行为等多种媒介进行创作。1996年至1997年的“切半”计划是早期行为作品的开始,以“切半”的视觉形式表现时空的两种并存状态和物体两半之间的对应矛盾。我后来在1998年至1999年又产生了另一方向的表达:两种事物的结合。《伙伴》、《连结》等作品就是这种观念的表达。《马上楼》和《伪造》也是以照片为载体的行为艺术作品。2000年录像作品“正在拍摄,请多关照”,拍摄我看到的公共状态,强调自我公开的拍摄行为过程。
访者:你现在的《楼舍》相比之下更真实,更生活化,由“象征”到“实证”,你的作品似乎是一步步由个人状态走向社会。
李文:《伙伴》系列正是从自我走向社会的开始,当时,结识了很多非艺术专业的朋友,让我很直接地进入他们的生活,他们是我力图表现的动力。在边缘的生存环境中有无限的生存语态和行为方式,它们不断地触动我的内心,改变和批判我的想象空间,使我永远激动起来。
访者:据我所知你油画也画得不错,在1995年中国艺术博览会你的油画和水粉画曾被法国艺术机构收藏,那么将来你是否会继续画画?
李文:应该还会画画,照片、装置、录像等都是表达内心的一种思想,用什么方式并不重要,作品灵魂在于它的观念和创作过程。
访者:这次全国性的大型展览,为什么不选择博物馆、大饭店,而选择苏州河一带这样的古建筑作为展览地点?
李文:苏州河畔曾是旧上海的码头,坐落着民国初期的建筑群,是以前屯集货物的仓库,它高大、空旷、古老而又沧桑。在其中展出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有一种强烈的对比和反差,现代与传统,新与旧、热闹与沉寂,它本身就有一种特殊魄力,这也是这次展览成功的原因之一。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