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体——2021成都双年展”举办地 摄影:成都城投
2021年11月7日,
“超融体——2021成都双年展”对外开放,
展期将持续至明年4月,
足足近五个月的时间。
2座全新的美术馆、2.4万平方米展示空间,
18位策展人、272位(组)海内外参展艺术家,
8个主题板块、500多件(组)作品、17个平行展...
这届成都双年展规模之宏大,
堪称今年全球之最。
在全球疫情的打击下,
其他城市的双年展接连取消或减小规模,
成都双年展却展现了这座城市
践行“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显著成果,
彰显出中国文化的自信、开放。
展览开幕后,
一条艺术远程连线
作为策展人及学术委员会主任的吕澎,
一起聊了聊本次展览的看点及深意。
▲ 成都市美术馆新馆A区 摄影:成都城投
11月初,2021全球最大规模双年展,落地成都。
双年展是全球影响力十足的国际大型美术展览形式,大多以城市为主体举办,规划大、视野国际化、水平高,是构建国际艺术交流平台的盛事。
先来看看这次成都究竟搞了多大的动作。
▲ 成都双年展现场 摄影:何苗
今年在疫情的影响下,全球的双年展接连取消或大幅度缩小规模,所以2021成都双年展称得上是“横空出世”,在全球的艺术市场都拿得出手。
首先是全新建成的2座现代化美术馆,分别位于成都美术馆A区、B区,展陈面积与专业展厅空间都是一流。
▲ 成都市美术馆新馆A区 摄影:成都城投
A区的天府美术馆在人工湖的半岛上,从上俯瞰像是湖上的一朵芙蓉花,而芙蓉花的每片花瓣,都是一个展厅,这里以传统的经典作品为主要展览对象。
B区是当代艺术馆,山型的设计是建筑亮点,这里展示的是当代艺术作品。
▲ 成都市美术馆B区(成都市当代艺术馆) 摄影:成都城投
▲ 成都双年展现场 摄影:何苗
此外,2021成都双年展一共邀请到海内外272位(组)艺术家参与,作品呈现在8个主题板块及17个平行展中。
平行展展出的位置坐落在成都的各个艺术空间内,先从规模上说,就已经形成了“全民参与”的艺术氛围。
再来对比一下今年开展的其他双年展。
第34届圣保罗双年展曾在去年因为疫情的影响推迟到今年9月开幕,为期3个月,展出91位艺术家的作品,展览主题为“纵使天黑了,我依旧歌唱”。
▲ 2021 圣保罗双年展现场 摄影:Levi Fanan
早在今年的4月,推迟多次的第13届韩国光州双年展开幕,展览聚集69位参展艺术家,主题为“意识燃起,精神振奋”。
在韩国光州双年展开幕10多天后,第13届上海双年展“水体”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参展的是来自18个国家的64位(组)艺术家,展期3个多月,这也是上海双年展自举办以来,展期最长的一届。
而2021年成都双年展,无论是展期,还是参展艺术家的数量,都“完胜”其他双年展。
▲ 2021 韩国光州双年展现场
图片来源:BIENNIAL FOUNDATION
这次2021成都双年展的主题为“超融体”,对于正在建设艺术文化城市的成都来说,这一主题也反映了这座城市拥抱一切艺术形式的包容态度。
▲ 成都双年展现场 摄影:何苗
各个板块的策展人也被业内称为“超阵容的策展天团”。
总策展人范迪安是中央美术学院的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长期从事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当代艺术评论与展览策划、艺术博物馆学研究。
▲ 2021成都双年展18位策展人
策展人中,吕澎为艺术史家、艺术批评家,任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成都当代美术馆馆长、银川当代美术馆艺术总监。
张子康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研究院副院长。
▲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你正发生的,已经发生,即将发生》
▲ 卡塔琳娜·格罗斯 《无题》
▲ 苏新平 《行走的人》
“多态共生”是这次策展理念的核心,也是其中规模最大的展览。
“多态”是指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域中形态丰富的艺术,“共生”则为多元文化的共存、共通、共融与互依。
这个板块向观众展出的是来自12个国家的39位(组)艺术家的最新作品,有6位策展人,为范迪安、吕澎、张子康、邱志杰、杨卫、冀少峰。
其中参展艺术家有安尼施·卡普尔、奥拉维尔·埃利亚松、曾梵志 、卡斯滕·霍勒、卡塔琳娜·格罗斯、何多苓、张晓刚、周春芽等,可以说都是“大咖”级别的艺术家。
▲ 李虎 黄文菁 UCCA沙丘美术馆
“家园共栖”这一板块的策展人为方振宁、韩涛,共邀请了41位(组)艺术家与设计师,在这个展厅中可以看到城市在建筑设计方面的现代化进程。
▲ 朱锫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MAD建筑事务所|马岩松+党群+早野洋介 嘉兴火车站
其中家琨建筑2020年二郎镇天宝洞区域改造、OPEN建筑事务所2015-2018年沙丘美术馆、朱锫2020年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等知名设计作品,都能在现场看到。
▲ 陈粉丸《转运花园》
“智能共振”策展人为邱志杰、邵志飞(Jeffery Shaw),是整个双年展中科技感最强的展厅。
32位艺术家用作品叙述了“宇宙”、“生态” ,内容相较于前两个板块逐渐年轻、新潮,让观众有一个“阶梯式”的接受过程。
▲ “时潮共燃”展厅
“时潮共燃”板块是当代艺术中重要的一个面向,那就是在时尚和设计的语境中,让艺术焕发更多的活力。
在这里,可以看到曹斐、陈粉丸、KAWS、陆扬、宋琨等艺术家的作品。
除目前提到的这4个板块,仍有其余4个主题板块及17个平行展览值得期待。
以下是吕澎自述:
成都这个城市在今天,对当代艺术的发展是很有准备的。从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就出现了很多独特的艺术现象,在当代艺术史里都有记载。
2000年后陆续有民间办双年展的情况,在之后也有很多的艺术区和艺术机构举办过各种各样的当代艺术的展览。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准备、基础和普及,所以大家更加渴望不断有新展览出现。
2011年成都市政府曾做过一个规模非常大的展览,当时我是总策展人,但因为多种原因停顿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展览空间,由于客观条件不具备,当然还有别的原因,导致这个展览没有继续。
▲ 成都双年展现场 摄影:何苗
这次成都借着两座新馆的建成来做一个大型展览,显然它可以呼应成都市民对艺术展览的需求,对成都的市民来说,是很好的事情,并且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我们在宣传推广的过程中和已经开馆后的反应来看,大家很在意这个展览,并且到目前为止评价都非常好。
整个展览并不局限在只是少数的几个学者或研究者的课题,而是让展览的内容受到更多市民和观众的喜欢,能够看得懂,甚至参与进来。
从规模来讲,2021成都双年展很符合它的主题“超融体”,在这里什么样的艺术样式、手法、观念、材料都有,是非常丰富的。
如果从这个双年展中梳理出一部艺术史的话,一点都不困难。
展览从古典主义一直到当代艺术,都有相应的作品展示,这是综合性很强的展览,能用当下的态度和观念去反映整个艺术史。
从这个意义来讲,2021成都双年展和其他单向性、专题性的展览不太一样,比方说专门做影像、绘画或者是雕塑的展览,但双年展它几乎什么都囊括了。
▲ 成都双年展现场 摄影:何苗
8个板块的设置让观众有一个接受的阶梯,因为在展内有些艺术样式观众不一定很熟悉,这样结合那些熟悉的作品,他就有进一步去了解的空间。
并不是说全部都很熟悉,或者是全部都不熟悉,这会导致观众对展览保持距离。
从另一角度,如果说要把里面参展艺术家的作品单拎出来写一部艺术史也是没有问题的,它的语言方式、表达方式、材料到最后的呈现,对各个艺术历史时期的东西都有今天的回应。
主题“超融体”是需要花时间才能够理解透的,好多人去看展览之前没有思想准备,包括艺术圈的人,过去之后想一次将展览看完,实在是不容易。
因为如果你看得很快,对其中作品的了解和理解都会有欠缺。
实际来讲,真正看这个展览,我觉得这起码要用两天的时间,或者是上午和下午分别看一个展馆,这样去理解作品会好一些,因为规模太大。
▲ 成都双年展现场 摄影:何苗
8个主题间的联系,首先来看它的操作方法。这次有18位策展人参与进来,每一位策展人都有自己的重点。
总策展人确定了“超融体”的概念,从字面上解释来看,是它的包容量很大,随后各个主题则根据总策展人从不同的方位去考虑,比如科技、生态、艺术教育、当代与传统等等,这些作品间的差异性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感觉。
这次双年展,很多人都会问我有没有一个重点,其实每种艺术语言都有它的代表作品,很难去简单地类比。
根据不同的出发点做作品,比如说从新媒体的角度,田晓磊的创作富有想象力,也充分利用技术去实现图像效果,在现场非常受欢迎。
像徐冰用废物废料,例如塑料布、树叶去构成山水画的样子,观众也会觉得艺术家的创作非常神奇,利用这些东西就能创作出一幅如此好看的中国传统画。
我看很多观众,都会在作品前拍照,他们是真的喜欢这些作品,在这个展览中,我们还没有开始发展教学观,但观众会自发地先去拍作品的特色。虽然是一个当代艺术展,观众也并不觉得作品难懂,很有意思。
成都有个口号是打造国际文化名城,当代艺术的展览是文化名城内容的一部分。
一个具有当代文明的城市要具备基本的东西,其他城市应该看到成都政府的理解力和实干,他们对艺术的支持是值得学习的。
▲ 成都双年展现场 摄影:何苗
对于观众来说,首先是感染力,因为艺术对所有人来说,是可以有多重解释的,尤其是当代艺术,我们很难去规定。
在这次展览中的作品都设置了二维码,观众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去了解艺术家的想法,去思考艺术家为什么这么做,这就是展览起到的作用。
当代艺术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让观众去思考问题,在艺术家的引领和启发下去展开自己的评判,在方方面面中去做理解和阐述,所以它是潜移默化的。
一个展览的作用就是通过展览激发观众,去改变一座城市生活的精神。
▲ 杰瑞米·加德纳《金斯维尔堡和旗杆》
2019 来自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 西村雄辅《移蜜-为了与地对话》
来自日本东京艺术大学
“美育共线”这个板块的设置,是呼吁大学生,也同时让观众了解今天历史教育的选择究竟是什么。在这个板块中展现中外艺术教育的成果,可以很好地看到其中的差异性。
在这个版块汇聚中、英、法、俄、意、日6国高等美术学院的教师艺术家57位(组),展出各类作品100余件(组),由高校教师的作品看到当代中外美术教育的时代性和多样性。
如果同时去看艺术教育与城市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对艺术教育资源的一次检验。
如果从国内的双年展说起,2021成都双年展是希望让大家关注到这个城市,在本次的双年展中,也有设置17个平行展览,分布在成都的各个空间。
从综合质量来说也是非常不错,艺术家的作品都很棒,再一个就是,本次的成都双年展是能够跟这个城市的生活更为交融的,并非仅是一个圈子行为。
对于小众的展览是另一种做法,而对于双年展这一形式来说,目的是带动整个城市,也是从全球艺术的交流出发。
▲ 成都双年展现场 摄影:何苗
对于一个城市未来的发展,政府持续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是在空间方面,再有就是在资金和费用方面。
在政策范围内,比方说可以支持民间、支持企业,把艺术和文化这些办起来,让它市场化也非常好,因为市场化,能够使整个文化产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也就是说希望政府可以营造一个环境,这个环境能够使整个社会把文化艺术形成一个方法,一个具有生产、销售、消费的城市空间的方法。
所以对于成都这个城市来说,是有这个基础的,关键就是因为成都有政策的稳定性,再一些尤其包括税收的问题,如果在未来能增加一些对企业税收、艺术投资和艺术赞助上的支持那就更好了。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