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塑作品《收租院》引发10年版权争战
  • 798及周边青年艺术家会师
  • 著名雕塑家约翰·张伯伦(John Chamberlain)曼哈顿去世
  • 西蒙·斯塔林(Simon Starling)获特纳奖
  • 国际亚洲艺术博览会取消
  • 台新藝術獎:2007年視覺藝術類觀察報告
  • 宋庄首届中国批评家年会现场实录五
  • The 2008 Power 100 权力100榜单
  • 皮力被任命为大馆艺术事务主管
  • 华宇青年奖以“漫长的问候”走入第八年,从三亚到北京放大年轻艺术家的声音
  • 2020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盛大开幕
  • 展望:我感谢金融危机
  • 蔡国强访谈:这三十年
  • 证大将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出击
  • 2009泰特三年展:Altermodern
  • 克里斯蒂娜·马塞尔的年度十佳
  • 萨宾·布赖特韦泽的年度十佳
  • 2014“华宇青年奖”获奖名单新鲜出炉
  • 2019丽水摄影节评审结果
  • 第七届金拴马桩大学生影像艺术节现场及获奖作品
  • 朱青生担任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轮值主席
  • 2011雅典双年展“单值”策展人访谈
  • 在“时间机器”中旅行——2010釜山双年展“生存在进化中”
  • 2011里昂双年展:一个可怕美的诞生
  • 2011年留尼汪艺术双年展开幕
  • 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方案征集
  • 欧洲15位最具影响力的艺术策展人
  • 2022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
  • 第七届国际摄影&视觉艺术双年展将于2010年举办
  • 2012年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 Miami Beach)开幕现场
  • 第七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十大亮点
  • 当代艺术家蔡国强华盛顿再秀室外爆破
  • 长谷川佑子将担任2013年沙迦双年展总策展人
  • 2016军械库艺术博览会参展名单
  • 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 部分国家馆参展艺术家名单
  • 2015年第三届华宇青年奖正式启动
  • 《艺术世界》+ 深港双城双年展
  • 小汉斯演讲“21世纪的策展”
  • 吴鸿眼中的08年当代艺术发展趋势
  • 远看好山水 近看不锈钢
  • 53届威尼斯双年展确定主题
  • 小野洋子展览“金梯子”林冠艺术中心开幕
  • 新奥尔良双年展正式成为三年展
  • 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登上《纽约客》
  • 百年古镇与当代艺术的碰撞与融合︱首届安仁双年展
  • 艺术生态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艺术生态 > 逃离纽约——美国艺术区迁徙史

    逃离纽约——美国艺术区迁徙史

    2015-01-30 19:53:23 来源: 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作者:编译/盛夏、Ellen

    “脑残才会腻在这个吞噬灵魂的城市不走,”艺术家贾斯汀·利伯曼(Justin Lieberman)今年夏天搬到了德国慕尼黑,他在一封给纽约的告别信里如此写道,“再过五年时间,你一定会埋怨纽约就是迪拜的一个屌丝翻版。”

    布鲁克林艺术区

    先是下东区,然后是威廉斯堡——现在是布什克、里奇伍德和红钩区,房地产开发商们在这些纽约的城区步步紧逼,艺术家们则不得不选择离开。按照今年纽约市审计长斯科特·斯金格(Scott Stringer)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从2000年到2012年期间,纽约的平均房租上涨了75%,而同期美国其他地区只上涨了31%。工作室的成本也在不断提高。现在,艺术家们正在向底特律和纽约州北部等地区迁移,甚至搬到了爱荷华州的得梅因。

    尽管利伯曼反对的是纽约画廊的商业公司化——他把纽约叫做“商业艺术州”——但其他人主要关注的还是个人财务状况。艺术家瑞恩·特里(Ryan Turley)去年搬到了纽约州的希尔斯代尔。他之前每个月花费700美元在布鲁克林租一间工作室,现在同样这笔钱足够他付掉在希尔斯代尔的整栋房子的房贷月供,当然房子包含了工作室。

    纽约艺术迁徙史

    20世纪70年代:聚集SoHo

    纽约SoHo区

    SoHo位于下曼哈顿,是城市中产阶级化的典型。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旧工业的衰败,这里一度萧条,到处是闲置的房子,租金很便宜。这些房子高大宽敞,加上政府修订区域规划,放弃对该地区的工业定位,这里便成为一些贫穷艺术家理想的生活和创作空间。

    同时期的威廉斯堡也开始吸引大量艺术家入驻,这里除了拥有开阔的空间、房租低廉的优势,交通也十分便利——距离曼哈顿只有一站地铁。到90年代,威廉斯堡的艺术家群体已经达到3000人,著名的前室画廊(Front Room Gallery)也是此时兴起的。

    20世纪90年代:搬离SoHo,迁入Chelsea

    但是今天纽约的SoHo已经彻底跟贫穷的艺术家们没什么关系了,艺术文化的繁荣同样开始吸引了有钱人和高档品零售商的目。SoHo的这种奇特气质逐渐被来自欧洲的游客认同,有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跑到这里花钱,所以这里的房租越来越贵,以至于今天SoHo的房租已经是纽约最昂贵的地区之一了。逐渐艺术家们因为承受不了这昂贵的房租,被迫迁出了这些建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品牌商店、昂贵的香水店、家具店、古董店、画廊、旧货店、新旧书店、餐厅和咖啡馆等大众消费的目的地。

    从上世纪末开始,随着中产阶级化进程加快,SOHO及威廉斯堡的大部分画廊都搬到了切尔西(Chelsea),这里渐渐成为纽约的艺术中心。无论是艺界前辈,还是后起之秀,都在这里开办画廊,画廊数量超过350家。切尔西还拥有专注喜马拉雅艺术的鲁宾艺术博物馆(Rubin Museum of Art)、涂鸦研究实验室(Graffiti Research Lab)及前沿视觉艺术中心“厨房”(The Kitchen)等。

    切尔西画廊区天桥

    近况:逃离纽约,何去何从?

    虽然纽约用于艺术创作的空间越来越少,但它从来不缺乏展示艺术的空间,因为经销商可能会为艺术家提供资助。画廊会要求租赁有额外空间的房子,以便为艺术家提供工作室。这对于旗下艺术家不住在纽约的画廊来说,无非将成为一种新的经营模式。

    然而,纽约工作室成本暴涨,导致很多艺术家们正在搬离这座艺术之都,迁往底特律及纽约州北部城市,有些艺术家甚至搬到了爱荷华州的得梅因。

    得梅因(Des Moines)

    根据福布斯的测算,爱荷华州的生活成本比全国平均低6%,而且工作机会多了不只3%。这些因素促使扎卡里·曼海姆(Zachary Mannheimer)从纽约布鲁克林搬到这里,建立起一个3万7千平方英尺的艺术中心。五月份在得梅因社交俱乐部发表的一次主题演讲中,音乐家大卫·伯恩(David Byrne)提到他被得梅因这座城市“感动和鼓舞”,创造力的爆发“将不会在曼哈顿发生,在座的你们才是未来。”

    从纽约布鲁克林搬到得梅因的艺术家扎卡里·曼海姆

    哈得森(Hudson)

    从纽约中央车站坐火车向北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哈德森。那里的艺术家群体发展得如此蓬勃,以至于新艺术经销商联盟于2011年在哈德森推出了一个艺术节。艺术家康纳尔·贝克曼(Conor Backman)从纽约搬到了这里,部分原因在于哈德森的“生活品质更高”,他说“平均每个月都有一两位艺术家搬到这里,绝大部分都来自于纽约。”

    艺术家康纳尔·贝克曼在他哈得森的工作室

    费城(Philadelphia)

    2012年,皮尤慈善信托基金费城研究室主任拉里·艾歇尔(Larry Eichel)估计每年有大约4000人从纽约市搬到费城,因此这里被称为纽约的第六区。费城拥有七所艺术学校,翻新的巴恩斯收藏和世界级的费城艺术博物馆,足以吸引艺术家们的到来。

    费城艺术博物馆

    底特律艺术学院

    底特律(Detroit)

    四年前,音乐家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在库珀联盟告诉人们“纽约对年轻人和努力奋斗的人关上了大门”,她指出底特律是一个可能的替代城市。重要的一些非营利组织也看好这座汽车城的潜力:在2012年,约翰·S和詹姆斯·L·奈特基金会在全市范围内的艺术项目上支出了1900万美元,而克雷斯吉基金会自2012年以来已经为大底特律地区超过60个艺术组织提供了430万美元的资助。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