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展讯发布 > 深圳︱阻力:一次速度的实验

深圳︱阻力:一次速度的实验

2021-12-19 15:06:48.871 来源: 打边炉ARTDBL 作者:钟刚

“阻力:一次速度的实验”专题展

策展人:钟刚

艺术家:冯立、胡介鸣、厉槟源、王鲁炎

空间设计:李文海、曾镇威

设计:杨灿

采编:黄紫枫、劳秀汶、骆思颖

翻译:彭嫣菡、罗先梅、黄紫枫

《移动,出发或回转》拍摄及制作支持:大乾艺术

照明支持:红日专业照明

致谢:冯博一、朱荣远


1.webp (1).jpg

▲ “阻力:一次速度的实验”专题展入口,OCAT深圳馆A厅


文︱钟刚

我们这一代,是“发展的一代”,大家的成长经历当中,发展一直是作为社会运行的唯一合法性,不容置疑,是一条硬道理。置身其中的每个人,都被一种“正义的速度”所席卷,大家害怕停下来,也无法停下来。似乎一停下来,麻烦就来了,就要被机器甩到这条线性运行的轨道之外。

当我2014年定居深圳,速度带给我的压迫感,直接且强烈,这个城市与影随行的发展观与加速度,重新塑造了我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感知。这是一个疯狂的城市,发展创造了它的今天,这已是举世公认的“发展的奇迹”;这个城市也期望通过进一步的发展,塑造一个不可知的、指向“更高更快更强”的未来。

这里的一切,都是服务于“发展”。无论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还是融入其中的个人,甚至这个城市的老人,也都被卷入快速迭代的进化程序当中。它害怕失败,担心落伍,忧心于慢和旧,这个“示范城市”不断做一些刷新的工作,不断在“新”当中,给出实验的结果和方法论,进而在更大的范围实践这些实验的结果。

640.webp (1)1.jpg

▲深圳蛇口街头


深圳就像一个实验室,它的成果不断被运用。当我们将深圳作为一个讨论对象时,它不止于自身,它是超越地缘的,代表了一种范式。这种对速度和发展的狂热,使得大家坚定地相信 “发展崇拜”能够化解所有的难题、困境与批评。而“发展”和“速度”的主义与行动,事实上已经和正在塑造着我们今天的城市,并持续不断地创造一种速度所控制的新生活,甚至也创造了我们的“速度人生”,包括我们的观念与身体,都被塑造和决定。它们拧成了一股绳,汇聚成了一种发展的控制力和藉由速度奴役人的发展强权。 

深圳的艺术发展和艺术家的工作,何尝也不是进入到这种强力运行的机器逻辑之中。在这里,效率和成功的单向价值,塑造和决定了眼前既躁动又干燥的景象,其中并没有足够的回旋和减速的摩擦地带和潮湿区域。即便那些逃匿到城市山林和远郊的艺术家,不仅难以独处自安,还难逃被消费主义重新塑造的“梧桐山版儒释道文化”的进犯和吞噬,最后还是被演绎成了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深圳叙事。

 

2.webp (1)1.jpg

▲李文海+曾镇威,《摩檫》,2021,空间介入


这种让人无法停歇、喘不过气来的速度魔界,不断打怪升级,看起来是人创造了这一切,而事实上,人是被“发展代码”或“发展程序”所操控,是机器观以及机器背后的资本和权力决定了这一切。即便有人逃匿和躺平,但最终还是会被发展所规训。 

“阻力:一次速度的试验”,就希望去测试这个代码和程序是否有被改写的可能?这个当中是否有缝隙和bug,而这个bug是否能够去导向一种计划之外的行动与价值?我们是否还有可能找回速度的主权——事实上,就应该是我们来把控速度,而非速度反过来奴役了我们!


▲胡介鸣,《移动,出发或回转》,2021年,摄影装置


2017年开启的打边炉工作,也正是我由此而开始的一项关于速度的试验,它是面向自身的耕作与种植,就像一个“减速带”,干预速度,但对前行的方向并不构成改变。这是一种自主的、不妥协的力量。我希望在减速与放缓的行动当中,让坚定转化为迟疑,让大道转入歧路小径。


 5.webp1.jpg

▲王鲁炎,《弯曲的直线运动》,2021,装置


在“ 飞去来器——OCAT双年展·2021”的单元部分的策展中,我继续延续了这个问题的讨论,并邀请了四位艺术家参与其中。胡介鸣的作品《移动,出发或回转》以漂浮的野餐景象、作为背景的水流以及叠加迂回的结构,探讨了移动所指向的生命力、欲望以及撕裂感;王鲁炎的作品《弯曲的直线运动》则是将一条长3米的实心钢棍弯曲并在墙壁固定,将动态的运行轨迹凝结为固态的阻力,呈现出速度与阻力之间的悖论关系;厉槟源的《洪流》展现是艺术家迎向湍急的洪流逆向而游的过程,整个过程当中,艺术家奋力向前,但身体却原地不动,这已不仅仅是一种毅力与韧劲,而是无意义地、坚持不懈地对抗洪流及其它;冯立的作品《没有长不大的猪》是一个轻松、幽默的“猪间传奇”,人和猪相处的甜蜜时光,就像“发展岁月”当中的温柔乡,看似日常,却不乏戏谑性,像一个当代寓言。

 

6.webp1.jpg

▲厉槟源,《洪流》,2017,行为纪录+单频录像


这四件作品展示于一个异型的、路径被限定的摩擦空间中。由李文海和曾镇威组成的建筑小组在OCAT深圳馆A厅的既有条件之下进行了新的空间安排,营造出了一个既松又紧的空间状态。它不是一种紧密的设计控制,甚至在协商之中有妥协与放弃,这也揭示了设计工作以及展览流水线之中所面临的阻力,以及对阻力的反抗与消解。光滑、美好的职业协作只是一种幻象,每个个体的异质性同样也是值得珍惜的价值。那不是直线的推演,更像是出其不意的溢出。


7.webp1.jpg

▲冯立,《没有长不大的猪》,2017—2021,摄影


在这次试探性的策展工作中,我深知自己的编辑角色的边界以及延展的界河所在,这次跨界的工作并非是“为策展而策展”,而是试着将一个持续关注的命题在物理空间当中去展现和表达,但同时,我也希望它回到自己工作的范畴,转化为讨论的文本,这也是展览单元当中会加入“干预计划”的缘由。在这个计划当中,我希望将已经被反复使用的展示空间作为一个新的“超级链接”,并将这个微弱的“点”发散和链接出去。为此我向100位朋友发出征集,希望他们针对“阻力的干预”创作自己的方案和计划,最终汇编成一本书,并在出版物流通的环节中关联到更多的陌生人以及更多宽广的个体经验。


8.webp1.jpg

▲打边炉,《干预计划》,2021—2022年,出版(上图为第一批参与者名单)


自始自终,我关心的并不是如何策展,而是希望探究策展如何回到我的日常编辑工作中。即便在我的策展实验当中,我也更关注空间当中的信息编织,会更着力于“展览作为一个起点”之后所延展出来的阐释、叙事与观念,这一切都是编辑工作的基本范畴与职业本份,也是这个职业的价值与尊严所在。而最终,我希望围绕阻力的讨论,能够对这股当代的洪流形成一种审视与干预,就像在一条河流当中,插入一块木桩。这个展览就是这根木桩的显影,而围绕这个展览所做的所有工作,不过就是奋力往河流当中“钉桩”这件事而已。



飞去来器——OCAT双年展 · 2021

展览总监: 方谊翎、冯峰

主策展人: 冯博一

联合策展人(姓氏拼音排序): 韩馨逸、何志森、缪子衿、宋轶、颜峻、杨紫、于渺、钟刚、周婉京、周翊&董菁

开幕:2021年12月19日

展期:2021年12月13日-2022年5月22日

地点:OCAT深圳馆、华·美术馆、华侨城生态广场 

  

 注:本文原载《打边炉ARTDBL》,文章版权归深圳市打边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所有。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