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返_Roundtrip
往返: 北京 – 纽约 现在
多姆斯收藏精选
2010年05月13日,中国北京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将于2010年5月30日至7月4日期间为您呈现群展《往返:北京-纽约 现在》。展览由多姆斯收藏精选作品构成,通过对跨区域的艺术创作的展现,力图为大众探寻当代艺术最有力的脉搏律动。收藏家张明(Richard Chang)自1997年开始收藏中、西方的当代艺术品,并于2008 年建立多姆斯收藏,期盼能建立一个理想化的,跨文化的艺术视域。多姆斯收藏通过把个人收藏用于公众展览的形式,努力在中国建立起一个国际化的艺术平台。多姆斯收藏为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群展精选出5位生活、工作于北京以及4位生活、工作于纽约的艺术家的作品。此次群展将呈现出的不仅仅是这些艺术家在思想上的碰撞,而更像是两个世界重要城市中美学表达的剪影。来自北京的艺术家杨福东、曹斐、刘韡、李晖、李松松,以及来自纽约的艺术家许汉威、莱恩•麦克金利、马修• 戴• 杰克逊和巴纳比• 弗纳斯将通过他们各自对创作材质独具匠心的运用为我们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呈现一次与众不同的艺术对话。
关于多姆斯收藏
多姆斯收藏由收藏家张明(Richard Chang)于2008年创立,在这个国际交流空前频繁的时代,多姆斯收藏为大众呈现出个人对艺术收藏的热情所引发的一种全新的理想化模式。多姆斯收藏为私人收藏,藏品涵盖中、西方艺术家的创作,期望在全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当代艺术的今天建立起一种跨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多姆斯收藏致力于搭建一个独特的艺术宝库来承载新锐的和杰出的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在世界范围内对艺术提出全新的问询。通过对藏品的不断展出,多姆斯收藏将持续探索当代艺术的趋势和实践,并提出全新的收藏模式。多姆斯收藏创立了一个与全球范围内的机构合作的项目,以确保藏品能被不断地用于艺术教育和艺术传播。
多姆斯收藏创始人张明自1997年开始收藏当代艺术作品,通过创立多姆斯收藏期待与北京艺术群体一同分享他对艺术的热情。张明生活在纽约和北京,任其家族集团所成立的私人投资公司Tira控股的负责人。他是纽约现代艺术美术馆(MoMA)的董事,负责PS1当代艺术中心,也是泰特现代美术馆亚太收藏委员会成员,同时张明还是众多展览的首席赞助,其中包括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举办的个展。
除了对艺术领域的不懈支持,张明和他的夫人Tina Lee还一直致力于资助与教育和赈灾相关的各种慈善项目。他们资助了纽约公立学校和公立大学相关项目,为灾害受难者及受难家庭设立多种奖学金基金,资助“美国奖学金”,并帮助在中国建立学校和图书馆。同时,他们还资助了红十字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医院”和“人类家园”的赈灾项目,为受到“9•11”恐怖袭击,卡特里娜飓风,台湾水灾,东南亚海啸影响的受难者提供帮助。
关于艺术家
曹斐
曹斐
1978 年生于广州,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曹斐是当代中国最年轻的知名艺术家之一。她的创作一方面利用田野调查结合流行文化,使作品同现实呈现出一种抽离感;另一方面她的创作受舞台剧和电影的影响,利用虚拟手段对现实进行重塑和演义。曹斐的作品中呈现出当代中国城市青年的情绪和社会境遇。主要作品有《嘻哈》、《谁的乌托邦》、《角色》和《第二人生:人民城寨》。
李松松
李松松
1973 年生于北京,1996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李松松关注政治、历史意向,灵感基于现成的图片,用大胆的笔触和色块绘制出极富厚重感的作品。李松松摆脱了影像自身浸透和沉淀的意识形态的束缚,但在刻意毁灭旧作、构建新作的同时,又保留了部分的历史痕迹,使其绘画作品与灵感影像间的距离感油然而生。照片中的人物景象,经过李松松的改造处理,焕发出全新的抽象化色彩。这些图片场景尽管经过了李松松的分解和重组,依然清晰地为我们展现了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李晖
李晖
1977 年生于北京,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现在生活、工作于北京。李晖以创作装置艺术为主,他的作品常利用现代的新材料和技术手段创作出富有精神意义的三维空间和超经验的视觉形象和现场。例如他用透明亚克力雕刻,LED 激光制作的《琥珀》装置, 让一个空无的形显现出来而富有某种哲理性。
刘韡
刘韡
1972 年生于北京,1996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刘韡的创作总是不拘于一种固定的媒介,在形式上有一种后感性的粗暴和荒诞感。他对于充满权利和政治色彩的社会表现出一种暧昧的关系,而他的作品则利用醒目的视觉形象对消费社会进行尖锐的讽刺。他的作品给观众带来的意识上的冲击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其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
杨福东
杨福东
1971 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上海和北京。九十年代末期以来,杨福东以电影和影像为媒介展开创作。他是当今中国最成功的,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年轻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融合神话,个人记忆和生活体验来剖析个人身份的架构。杨福东常以正处在过去与现在交界的二三十岁的同龄人为描述对象,探讨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和文化是如何在快速的现代化发展中土崩瓦解的。
巴纳比 • 弗纳斯
巴纳比 • 弗纳斯
1973 年生于美国费城,2000 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现生活、工作于纽约。巴纳比•弗纳斯擅长宏大、传统的主题,从电子游戏和其他流行文化形式,到美术史和感知哲学,都是他感兴趣并乐于探索的文化源泉。他的创作探讨战争带来的苦难创痛,摇滚音乐会上的狂欢放纵,世界末日时的洪水泛滥等等。在某种意义上,他将所有这些体验都汇集于一个平衡点之上。他的创作手法极富创造性,如在画作表面泼墨,焚制洞孔做标记,刻意呈现飞溅状的和光学图案等,而这些美丽的表现形式都成为了承载他创作思想与艺术表达的有力工具。
马修• 戴• 杰克逊
马修• 戴• 杰克逊
1974 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毕业于罗格斯大学,现生活、工作于纽约布鲁克林区。马修•戴•杰克逊的创作融合了社会调查、深入思考、文化沉思和哲学思想,通过如雕塑、拼接绘画、物品、图书和影像等广泛材质的运用,表现出一种玩世不恭的观念。杰克逊因为参与了2005年在纽约P.S.1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更伟大的纽约》展览开始受到艺术界的关注。他的作品《坟墓》(2004)是一艘维京丧葬船,用艺术家的T恤衫拼接而成的船帆仿佛一幅巨大的蒙德里安式绘画作品。在2005 年惠特尼美国艺术双年展上,杰克逊展出作品《马车,末日之后》(2005-2006),一个被架在荧光灯管组成的基座上的篷车。
莱恩• 麦克金利
莱恩• 麦克金利
美国年轻摄影师,1977 年生于美国新泽西,毕业于纽约帕森设计学院,现生活、工作于纽约。麦克金利的作品包括黑白和彩色照片,通常以拍摄在街头寻到的模特的肖像来展现一种摄人心魄的美感。刻意制造出的现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他们这一代人的视角,展现出人类和所处环境在互动中所传达出的创造力和美丽。麦克金利出生在新泽西的拉姆齐,24 岁的时候他就成为了在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的最年轻的艺术家。2003 年,他被美国摄影杂志评为年度摄影师,2007 年他被国际摄影中心评为年度青年摄影师。
许汉威
许汉威
1980 年生于中国北京,毕业于温哥华艾米利卡尔艺术与设计学院,现生活、工作于纽约。许汉威的作品通过雕塑、装置、表演、艺术书籍等创作媒介,描绘空虚中的美丽和对空虚的超越,生离死别的交织,以及造成我们的世界孤独隔绝的黑暗星辰。许汉威经常通过表演的形式为其作品注入强烈的生命力,而雕塑部分则成为了他整个“艺术作品”的一个可触及的符号。在许汉威看来,这些对于未知和“秘密”的探索,仿佛是一条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隐喻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