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主编档案 > 2008、2009年 > 张海涛:进步?——倒退?科学相悖论

张海涛:进步?——倒退?科学相悖论

2011-07-30 13:11:12 来源: 张海涛 作者:artda

萨吉亚  因纳兹凡·兰斯威尔德  1992

进步?——倒退?科学的进步可能导致环境的破坏和精神文明的倒退。我们生在科技空前发展的时期,人们对生活的物质需求越来越高,世界各国为了自己民族的利益,避免外族的侵扰和国内安全稳定,疯狂地发展着经济与科技,滥用科技带来的负面也越来越突显;然而没有人愿意停下脚步,也不可能刹车,那样就意味着挨打、动荡和受到歧视,同时失去舒适便捷所带来的欲望。有些科学家为了自身的利益和荣誉,实验出对人类有害的技术冲击着人文生态,我们对于积极的科技表示赞赏,对与滥用科技表示愤慨和反对,这是科学家及艺术家的目的和责任。

科技进步是一把双韧剑,给人类带来舒适、便捷的同时也潜伏着深重的危机,甚至导致人类的毁灭,如何化解人类危机也必须从人们心境和文化加以改变,改变这个星球的人的欲念。科技发展带来的经济和文化失衡,使文化在经济冲击下变得非常脆弱缺少历史根源,传统文化和先进媒介结合必将成为可能。

然而积极与消极的概念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越来越模糊化,科技与艺术的暧昧也成为新的问题。当代人对活着的意义也在不断讨论着,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出名,以“耻”为荣,传统道德受到极大冲击,真理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着,老一辈的真理成了新新人类的笑柄,时常让人们摸不着头脑而失去判断的能力,危机中寻求价值支点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因此判断在每个时代存在,每个时代的文化针对性也不同,从人类现在和未来的整体利益出发,寻求有限度的自由和民主。我们心目中“人定胜天”论点出现了质疑,生化变异中“基因与克隆”对伦理道德产生了争议;信息媒体中暴力、情色的商业化出现了问题;科学对宗教信仰的冲击也出现了问题,生态环境的污染也在不断加剧,科技与教育、伦理、科学、媒体、宗教、艺术、战争、政治、生态的关系也都在改变。科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使自然和非自然的抗争越演越烈,人的精神和生理都出现了异化,精神疾病和不明流行病也开始出现。


 
改造后的自行车(上图为改造前的自行车) 1996 澳大利亚布里班斯 王鲁炎   

自行车 1996年 澳大利亚 图为澳大利亚 观众试骑情况

向前骑向后退的自行车

 

关于前行时后行的后行时前行者 1996 北京 王鲁炎

超自然思维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爆发性的新技术顺应了人们非理性的变态心理的解放。随着现代工业化假造、宗教信仰的缺失,一个非理性的观点更适合当今这个摆脱乌托邦信仰的不确定世界。人工化仿真,网络虚拟,转基因混杂等不自然的人类,外表上看上去完美,内心却是神经质地病态异化,天性淡化,很难自我驾驭。“真实”世界的许多东西事实上已经变成了非自然的假造。伴随着人造物和复杂的假造物诱使人们被迫接受这样的世界,“真实”的概念逐渐消失,以往的自然论被淡化,自然成为人们闲暇时间的向往。

新新人类的真诚情感越来越被流行文化、虚拟网络的人工情感所代替,科技数字化是现实与虚拟真假难辨,华南虎案就是典型的不确定案例。科技发展使人与人的见面方式都有所改变。“千里送鹅毛 ”“有朋自远方来”的惊喜逐渐变成虚拟、人工化的二手体会,往年快乐的记忆逐渐变成近者老死不相往来及不明身份的宅男宅女的娱乐化交往。80-90年代的经济浪潮使这个时代的人们越来越物质、社会中人的岗位不确定、身份暧昧加剧情感的淡泊和不信任。道德的伦理刺激的都市化娱乐方式也越来越缺少情感的真实。理想的情感与现实的距离使人的身心纠结,心灵脆弱而如覆薄冰。


王鲁炎 《双向自动突击步枪》布面丙烯 150×250cm 2003年

向前开枪,同时也向后开火,打击别人同时击中自己

科学是个双刃剑,人的思想也是一个复杂的载体,人都有相悖的心理诉求。即对人工化、技术化不自然心理的反弹,则向往对于自然原动力、生命思考、时间观、物化、自然心境这些永恒话题的憧憬,也是对当下经济消费时代所引发的人的异化的一种精神补济。在这个欲望与压力并存的年代,历史深度越来越平面化,欲望与现实的矛盾并存,信仰、信誉的缺失与不确定,都滋生了浮躁与精神的茫然:心慌、紧张、恐惧、抑郁、易烦易躁、工作效率下降。心理疾病普遍,自然静心亦成为新的心灵需求,犹如我们城市人们对田园的渴求,休闲、旅游、瑜珈、心理医疗必会成为精神需求。“超自然”就是在不自然的同时,更要依托“自然”这个裁体,这样才能使人类未来长久的良性的发展。近期热播的美国大片《阿凡达》也正是预示了未来自然与不自然的抗争,与自然和谐成为人类迫切的需求。

人类不断将面临着生态环境的危机,更重要的是心灵情感的缺失。人的身心和行为改变着物态环境,物态环境的变化也影响着心灵的变化,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化解危机的重要一项,重新思考教育、宗教、生态与科技的关系,是艺术的责任与义务。

人类从起源到现在一直都抱着“人定胜天的信念”,从蒸汽机的发明到现在的克隆技术、网络虚拟和智能机器,科技的发展时常冲击着伦理、道德、媒体、政治、宗教、艺术的而不断的变革。新媒体艺术也在这样的情境中被推上历史的舞台,然而多媒体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使艺术的形态得到拓展。科技的负面会不会影响到艺术的的形态?当代艺术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多元中寻求价值的支点变得尤为重要。因此运用科技的媒体形态,去倡导积极、改造消极也是科技媒体艺术的意义。

滥用科技带给我们的负面越来越凸显,然而科技的真实、便捷、舒适遮盖了它的负面影响,如石油做为燃料的机动车辆使环境越来越污染,但人们不愿回到没车的年代,这就是科学相悖的论据,更换环保能源成为迫切的需要。避免滥用科学,需从教育抓起,才是重中之重,表现和记录当下生存状态的同时,分析、倡导积极,批判消极是新媒体艺术的最重要的立足点,艺术不是纯技术的炫耀,也需要良知。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氛围中,科技的发展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冲击很大,中国的民族历史文化不能消失,做人的尊严靠的是民族精神,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怎样保护传统儒、释、道精神,使中国精神与当代艺术媒介和语言相结合、链接,给传统精神以新的活力,化解科学带来的潜在危机。精神的倒退必将改变自然物态,现今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淡漠,一些人为了经济的利益丧失道德良心:造假、制暴、贩毒。。。。。。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物欲覆盖人心,自然之道越来越乱。中国近百年两条线贯穿着我们的历史:一是精神文明倍受冲击;二是科技与经济快速发展信仰缺失。新时代金钱成为中心,教育缺少真诚,从古至今秦、元、文革三次对传统精神迫害,中国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天、地、人和才能风调雨顺,在表现现实艺术状态的同时艺术倡导积极是为了激励美好,艺术批判也是为了更好,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寻求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张海涛
2008.06.23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