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策展档案 > [现场]2015布鲁斯·瑙曼个展

[现场]2015布鲁斯·瑙曼个展

2015-05-24 18:42:06 来源: NATIONAL ARTS 作者:国家美术

《铅笔升空/罗杰先生》(PENCIL LIFT/MR.ROGERS)

法国巴黎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在2015年春迎来美国艺术家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的个展。这是瑙曼继1997年12月-1998年3月在蓬皮杜艺术中心的个展之后,首次回归欧洲艺术之都。

本次展览总计六件作品,绝非回顾展。这六件由艺术家根据展厅环境,创作、挑选不同艺术媒介的作品,并与建筑奇才让·努维尔(Jean Nouvelle)所操刀设计的展馆空间息息呼应,新近面世的作品与标志性的旧作相辅相成,完美阐释了这位当今艺术界鲜见“隐者”的创作主旨与艺术精神。

布鲁斯·瑙曼1941年出生于美国印地安娜州韦恩堡,先在威斯康辛大学修数学和物理,后转攻艺术,于 1966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获艺术硕士学位。他的艺术之路始于绘画,后弃之转向雕塑、影像、装置等各种表现形式;法国人形容他为“难以归类”的艺术家,其创作揉杂了观念艺术、行为艺术与极简主义,表现了对人体、空间、运动、语言、自然、动物,人类生存与环境等主题的不倦探索。瑙曼最初的工作室在加州,1970年代末期迁居新墨西哥州,至今与画家妻子在大西部的牧场上远离尘嚣地生活和工作着。这一当代艺术圈里奠基式的人物,行为处事与红透半边天的杰夫·昆斯截然相反:没有助理团队,极少出镜推广,完全隐身于作品之中、作品背后,被媒体艺评称为“看不见的人“、“充满传奇色彩的艺术家”。但其作品自七十年代初开始,便在世界各地重量级的艺术机构、画廊展出,影响了无数同辈及后来者。2009年,布鲁斯·瑙曼代表美国参加威尼斯艺术双年展,荣获金狮奖。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大楼是一栋拥有巨大玻璃外墙的新概念建筑,底楼和地下一层为展馆,外围是草木葱笼的花园。瑙曼的六件作品散布在展馆上下两层以及花园一角:底楼的两件近作各占一厅,迎合展厅本身与外界自然交互的通透,重在留白,云淡风轻;地下一层封闭空间的三件旧作则寓意犀利,氛围沉重,引人深思,叫观者仿佛随着指示标记渐渐深入当代艺术的腹脏,直观人性与存在; 看得有点沉重——那可以逃离黑暗,漫步花园,静坐隐秘一角,细心聆听他最新的声音作品,伴着满眼新绿,明媚春光,叫人有如梦初醒的感觉,或许更易悟到自然之大美?瑙曼向来注重艺术作品与环境的互动与共鸣,本次展览可谓这一思想的典型体现:乍看作品少得可怜,实则思量细致,完美呼应了建筑师打破传统艺术展馆白壁围城之刻板的初意,巧妙展现了艺术之中,“布局”之重要——一方面,展厅环境有助于加强观者面对作品的感观理解,另一方面,作品的安置方式也凸显了不同空间的气质对比,令其更加生动鲜明。

《铅笔升空/罗杰先生》(PENCIL LIFT/MR.ROGERS)

Bruce Nauman Pencil Lift /Mr.Rogers, Audio and video installation: 1 LED, Screen Left component: Pencil Lift, 3 min 57, looped, 2013 ©Bruce Nauman / ADAGP, Paris 2015, Photo courtesy Sperone Westwater, New York

底楼左侧大展厅只竖了一块14米长,4米高的LED高清屏幕,分成左右两部分,循环放映2013年的影像装置《铅笔升空/罗杰先生》——左半边,是时长3分57秒的《铅笔升空》:白色背景,可以看到艺术家的手指尖及其握着的两支铅笔正不断尝试顶起中间的另一支铅笔,这一简单的灵巧性游戏被投射到超大型的屏幕上,并置于空旷透明的展厅之后,产生一种视觉幻像,仿佛铅笔具有了某种浮动感;而右半边时长46秒的《罗杰先生》则明示观者作品录影地正是艺术家的工作室:因为艺术家的猫“罗杰先生”正踱步穿过左边屏幕中那三支铅笔的后方。瑙曼通过这一既“极简”又“观念”的影像,延续了他之前作品中对形体运动之探索——小小的手部动作可以制造幻景,幻觉本是这个真实世界的组成部分,只不过人们往往出于习惯性思维“视而不见”。

《为了孩子》/《致初学者》(FOR CHILDREN/FOR BEGINNERS)

Bruce Nauman 作品 FOR CHILDREN/FOR BEGINNERS 展出现场 © LUC BARROVECCHIO

底楼右侧透明小展厅里唯一的物品,是墙上并排挂着的两小框,分别是艺术家手写《为了孩子》与《致初学者》的构思稿。空荡的大厅里,循环播放着瑙曼用英法两种语言不断反复着的“为了孩子”。音调机械,单一乏味,观者只需站上几分钟,便会感到语言学上那种因反复而产生的饱和效应:词汇在听者耳中渐渐失去其意义,而成为一种空洞的、叫人听而不闻的噪音。

名为《致初学者》的钢琴曲则在花园的小圆形剧场循环播放,该录音由音乐家TERRY ALLEN演奏。瑙曼根据钢琴初学者的练习方法,要求ALLEN只用琴中央的五个键弹奏,他的创作于其说是谱曲,更接近设定某个数学公式。最后的效果是乐声简洁稚极,配着春日光影,倒令人有初生之感。

这两件作品的灵感,源自一首题为《为了孩子》的钢琴曲(BELA BARTOK所作,与孩子们小手的大小所匹配的练习曲)。瑙曼通过自己的创作反思了人在童年时期最初的学习方式及其正负效应,纪律与控制,重复与创造等等;对于钢琴演奏者手位的控制,符合其一惯对于(作为艺术家创作工具的)手的兴趣,及如何以非常简单的方式传递艺术信息的探索。

《旋转木马》(CAROUSEL)

Bruce Nauman 作品 CAROUSEL © Luc Boegly

Bruce Nauman 作品 CAROUSEL细节 © LUC BARROVECCHIO

Bruce Nauman Small Carousel, 1988, Drypoint printed in black on Somerset satin paper, 39×43,8 cm, Courtesy Sperone Westwater, New York, © Bruce Nauman / ADAGP, Paris 2015

Bruce Nauman Large Carousel, 1988, Drypoint printed in black, 85,7x100,3cm ,Courtesy Sperone Westwater, New York, © Bruce Nauman/ADAGP, Paris 2015

从轻透明亮的一楼走到地下一层展厅,不过一转弯的距离,却令人有瞬间堕落之感:整个大厅黑暗、冰冷,充斥着呱噪杂声,瑙曼的两件旧作叠加的效果,是叫观者惊恐失措的氛围。

雕塑作品《旋转木马》在旋转马达上装着十字型的支架,每一端用不锈钢丝系着黄鹿、猞猁、郊狼等动物标本模型与残肢。转速不快,动物标本的某些部分与地面摩擦,发出令人不安的噪音。这一运动的轨迹类似充满童趣的旋转木马,但逼真的动物模型被肢解、被钢丝系脖的场面却更叫人联想到屠宰场,矛头直指人类的暴力与杀戮。瑙曼居于美国地方人稀的大西部,其创作灵感与所处环境息息相通,他选用野生动物为作品主角来演绎人类对自然的侵犯,触目惊心之余,发人深省。

《人类学/社会学(面对摄像机的兰德)》(ANTRO/SOCIO<RINDE FACING CAMERA>)

Bruce Nauman 作品 ANTRO/SOCIO<RINDE FACING CAMERA> 展出现场 © LUC BARROVECCHIO

这一大型影像装置作品凭借9块屏幕加12个高音喇叭,循环播放着并不同步的同一个人像录影:古典歌剧演员出身的行为艺术家RINDE ECKERT,不断大声奋力地喊着三句充满矛盾的话语:
-“喂我,吃我,人类学”
-“帮我,伤我,社会学”
-“喂我,帮我,吃我,伤我。”

三块墙面投影尺寸夸张,仿佛以压倒之势向观者袭来,小屏幕上的头像交错倒置,整体音效极强,几近震耳欲聋,影像中的人物表情严峻,肌肉紧张,单调、重复、强烈、震撼 —— 这一切相结合,令作品极具压迫感与威胁性。
艺术家在这一作品中,一如既往以冷峻批判的态度审视人类生存状态。通过“人类学”与“社会学”两个概念的联合,将片中仿佛个人内心质问赋予了集体性的外衍。在谈及自己的作品时,瑙曼曾说:“我希望它是强烈的,咄咄逼人的,因为这样才会激起人们的关注。

《无题》(UNTITLED)

Bruce Nauman Untitled, Film stills, 1970/2009, © Bruce Nauman/ADAGP, Paris 2015

如果说可以用“手势”、“重复”、“暴力”等作为前五件作品的关键词,那么地下一层小厅的主题则是“时间”。
该影像装置作品最初是瑙曼为1970年东京双年展而创作的,2009年又为威尼斯双年展重新修订。整个影像时长32分32秒:两位专业舞者根据艺术家预先设定的时间、规定,在地毯上手指交叉相对,自转的同时,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直至精疲力竭。艺术家选取专业舞者来完成这一行为艺术,意在展现人体运动的精确度与控制能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位舞者动作渐渐开始变形,最后完全走样;而录像机不动声色地记录下一切,仿佛让我们看到了生存的努力与疲惫,完美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切都敌不过时间。

艺术家布鲁斯·瑙曼 Portrait of Bruce Nauman, 2009, Photo © Jason Schmidt

展览时间:2015年3月14日—6月21日
展览地点: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展览馆

 

扩展阅读

艺术档案 > 人物档案 > 艺术家库 > 国外 > 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

上一篇: [2015-6-6]..  下一篇: [2015-4-18..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