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ART HK比以往任何一届都要精彩,迅速将香港从当代艺术界里一滩波澜不惊的水转变成了亚洲的艺术之都。虽然香港永远无法与北京这样拥有成千上万的艺术家、一所一流的艺术学院以及300多间画廊的城市竞争,但由于其自身的殖民历史,这里对于外国人来说是一个能够非常舒适地花钱的地方,而这也是让ART HK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
白立方画廊带来了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的作品伦敦白立方与巴黎Emmanuel Perrotin画廊今年先后在香港干诺道中50号开起了他们华丽的画廊分店。Emmanuel Perrotin画廊香港首展带来了涂鸦艺术家KAWS的作品,而白立方香港画廊继吉尔伯特 & 乔治(Gilbert & George)之后于本月16日开始了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的新作展(作品受到了这位艺术家1993年的中国之行的启发)。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对于中国藏家的吸引力在展会开幕时就显而易见了,他的数件作品在预展当晚就被大陆藏家买走了。距离干诺道中50号几个街区之外的毕打大厦(Pedder Building)同样也是人潮涌动——一年多前进军香港的高古轩画廊就在这里,目前画廊正在展出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 )的一场小型回顾展。
16日晚的预展吸引了来自这一片区的大量收藏家以及许多来自欧洲的观众;美国藏家相对较少,有可能是5月初的Frieze纽约艺博会与6月初的Art Basel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或者有可能他们只是对ART HK不感兴趣。参展的266间画廊有半数来自亚洲——这是感受这一地区的艺术的好机会,纽约的各大艺博会通常没有这么多亚洲画廊参展(3月的军械库艺博会仅有两间中国画廊参展,考虑到中国的市场规模与财富,这个数字多少有些荒谬)。
在白立方画廊展出的达明安·赫斯特的作品由于Art Basel在去年收购了ART HK的多数股权并且将在明年接手,因此在场的许多观众都对这场展会的要旨做出了推测。一名来自巴黎的记者向我抱怨说今年的ART HK太过西化了。我不禁去思考她到底在怀念什么?也许是一种游客的体验?有意思的是,许多参展的本地经销商似乎并不关心这个问题,他们对终于能够被包括在具有Art Basel的规模与品质的竞技场中感到兴奋。事实上,与在欧洲和美国举办的艺博会截然相反(它们虽然宣称是国际性的,但似乎却忽略了全球四分之三的地方),ART HK的确具有一种全球感:来自西方的画廊主尝试在与亚洲藏家及画廊的关系中找到平衡,同时也在协调文化之间的差异以满足前来参观的国外观众。我询问了许多本地的画廊主是否觉得这场展会太过西化了或是有没有威胁感,回答都是非常彻底的“不是/没有!”“对新加坡的藏家来说,迈克尔(Michael Joo)算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村上隆呢?”北京长征空间负责人卢杰说。“无论如何,这算是当前首要的问题吗?我觉得不是。我认为当前的首要问题应该是作品成交量怎么样,更为重要的是,它们的质量怎么样。”香港经销商Robin Peckham也对本届ART HK赞赏有加。“这场展会让香港成为了全球艺术圈里的一部分,”他评价说。“没有ART HK,那么像高古轩、白立方这样的画廊都不会到这里来。”
卢杰
长征空间创始人卢杰ART HK无疑是众多亚洲本地的艺博会中出类拔萃的一个。我花了两天的时间来逛展会,并且尝试去思考将事物看作是有东西差异的究竟有没有意义。“我们才刚开始了解这个市场,”Harris Lieberman画廊负责人Michael Lieberman表示。有意思的是,该画廊带来的洛杉矶艺术家卡尔(Karl Haendel)的作品在展会上颇受欢迎;要知道就在几年前,美国新兴艺术家的作品在ART HK上根本找不到买家。不过Michael Lieberman早在一个多月前就来到香港会见新客户并以此来打下基础了,他将本届ART HK作为其进入这一地区的敲门砖。像Harris Lieberman这类中等水平的画廊在过去只会将其重点放在西方市场上,“再也不是那样了,”Michael Lieberman说。“如果忽略了当前的这一趋势,那你真的很愚蠢。”只要这里的艺术市场仍在发展,那么Michael Lieberman的这个建议明显是无可非议的。
画廊主Emmanuel Perrotin与KAWS
拉里·高古轩与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
艺门画廊的Meg Maggio
张晓刚
香格纳画廊的Lorenz Helbling与收藏家盖伊·尤伦斯
草间弥生的作品
威尔·莱曼(Will Ryman)的作品在Paul Kasmin画廊展出
韩国艺术家李部(Lee Bul)的作品在Lehman Maupin画廊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