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评论档案 > 鲁虹:装置多媒体还处在一个等待腾飞的状态

鲁虹:装置多媒体还处在一个等待腾飞的状态

2013-05-01 12:26:46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鲁虹

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年度论坛·武汉站

2013年1月17日下午,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论坛(武汉站)及年度影响力评选装置多媒体组初评在湖北美术馆举行,论坛嘉宾包括湖北作家协会主席方方、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鲁虹、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湖北美术馆副馆长冀少峰、青年策展人刘礼宾、雅昌艺术网副总编谢慕,嘉宾们以“装置多媒体艺术的变与不变”为主题,集中讨论了装置多媒体艺术在2012年的新趋势与新发展,以及装置多媒体多年来的材料、形式、语言的转变和未来发展的思考。

论坛由鲁虹先生主持,他首先介绍了装置多媒体艺术近年来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在了解了2012年艺术中国装置多媒体的提名和艺术家创作成果之后,鲁虹认为装置多媒体在2012年的创作是非常强大的,和架上绘画相比依然处在一个等待腾飞的状态,所以他认为装置新媒体影像艺术作为一种新生的艺术显示出了非常大的活力,“在整个发展的趋势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西方引入来的新的艺术感,从新世纪是以来有一个很大的趋势就是越来越中国化,对中国材料的引用,中国观念中国中国思维,中国现实和中国材料的引用在各种材料中都可以看到。”

鲁虹先生还在论坛上梳理了装置艺术和影像艺术的发展变化,装置艺术是法国艺术家杜布菲上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的概念,是将艺术从立体主义绘画、拼贴绘画中脱离出来,将从1913年以来杜尚提出使用现成品以来的现象做的艺术进行了定位,他说:“装置艺术更多的是使用现成品,在西方装置艺术具有空间性、观念性和当下性,和科技手段结合,西方的各种艺术已经逐渐取代架上绘画,成为主流。”

装置艺术自上世纪80年代传到中国,鲁虹在谈到中国的装置艺术角色时认为,中国的当代艺术更多是一种反叛的工具,反叛架上绘画、反叛官方现实主义,“最初的时候没有很自觉使用这种材料,当时出现了一批作品,90年代以后中国当代艺术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强调对中国本土精炼,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方式,传统符号的借鉴,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

影像艺术则是从60年代的韩国艺术家开始做的,以摄影机在纽约第五大道把教皇在街上走路的情况拍摄下来,鲁虹谈到这是近代录像史上的第一批代表,影像艺术和所谓的纪实录像不一样,装置摄影经常是虚拟美学,引用了现实美术,但更多的是颠覆现实,出现了一些意象化的东西。鲁虹谈到:“到现代影像艺术在西方展览中已经取代了装置站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影像艺术也是一样的,中国的影像艺术在90年代是中国美术学院接受了美术学院院长带来了一批影像艺术之后,一批人开始做影像艺术,他们在中国来得很晚,但是发展得非常快,现在已经有一批优秀的影像艺术家在全国各地办展览,已经取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这里面每一个人第一名都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我们的评比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宣传当代艺术的成就。”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