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人物档案 > 评论家+策展人 > 王檬檬(Wang Mengmeng)

王檬檬(Wang Mengmeng)

2020-08-31 15:11:29.158 来源: 本站 作者:

王檬檬(Wang Mengmeng)


艺术简历

王檬檬,出生于197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副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策展人,艺术家;当代艺术批评与策划方向博士;

现居西安。


策划部分展览

“苍山无言·崔振宽画展”中国美术馆 北京

淡物质荟客馆 西安

当代艺术展21+4个秘密 华侨城OCAT当代艺术中心 西安馆

另一种修辞·从学院前卫到当代艺术 西部美术馆 西安

虚拟实境影像艺术作品展 富陶国际博物馆 西安

时间的褶·杨晨影像作品展 荟客馆 西安

熔点(Melting Point) 2012 西安当代艺术作品展 壹空间 西安

狂狷艺旅——王炎林当代水墨作品展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西安

双归(Way to Back)当代油画作品双人展 豆空间 西安

内力(Inlook)当代女性艺术家作品展 X-COMA 西安


出版专业类书籍数册,撰写文章多篇,曾发表于《美术研究》《美术观察》《画刊》《当代美术家》《画廊》等。现主要从事教学、艺术创作与当代艺术策展工作。


不在沉默中爆发,也不在沉默中灭亡

——西安当代艺术现状综述

文/王檬檬

 

西安与当代艺术相关的事件要从1981年的“西安首届现代艺术大展”算起,在这个搅动满城风雨的展览上甚至出现了首个使用“现成品”的案例。该展览对于中国现代艺术史,以及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所兴起的现代主义艺术思潮有着较为特殊的意义,对于西安及西北地区的现代艺术的兴起,有着重要的启蒙和推动作用,对于西安本土的现当代艺术的孕育与成长产生了巨大的价值。可惜自此之后西安并未顺利成章的成为中国85新潮美术运动的重镇,更未接续89艺术大展之后的迅速由现代跨向当代的艺术浪潮,而是转向沉寂,这一转头便是20多年,如同一个还没来得及撒欢叛逆就直接进入沉淀期的老文青,在时间流逝的不甘中耿耿于怀。 

2007年,由西安艺术家王风华、白夜、贺军、程乾宁等共同发起,开始在这座古城的东郊纺织厂集群式前苏联工业遗存中兴建工作室,并吸引越来越多艺术家的聚集,兴盛时期入驻纺织城的艺术家将近200人,巨大的空间、便宜的租金、政府的支持、短期资本的注入、策展人的策动和带领之下,纺织城艺术区一度成为西安当代艺术的代名词,各色展览、活动轮番上演,其活跃程度吸引了国内国际大批策展人、批评家、收藏家的来访与驻足,常有媒体将之与北京798艺术区相提并论,西安当代艺术的喷发期似乎指日可待。但一个艺术区的存活、成长所需的必要条件如:良性的内部管理机制、学术关注点和问题的可持续性、良性的商业运作环境等条件还不具备,加上艺术家过度渴望成功的机会主义心理造成的个体力量的缺失,成为制约纺织城发展的瓶颈,尤其是5年后开发商介入,政府并未出台相应的继续发展当代艺术的扶持政策,高涨的房租使艺术家纷纷撤离,纺织城艺术区——西安当代艺术的乌托邦就此分崩离析,艺术家们不得不放下迅速成名的幻想,重新回到各自独立的创作状态,他们间或会出现在一些当代艺术展览中,但星星之火始终未能燎原,自此西安当代艺术进入漫长的蛰伏期。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都城之一,西安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的同时也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悠远的汉唐文明投射的巨大投影仍笼罩在这个城市上空,深刻的传统文化记忆自觉地存活在一代代人精神里,今天依旧是西安人的重要精神追求指向标,这一现状对于当代艺术在西安的发生和存活是不利的。在西安从事当代艺术者无可避免的要站在历史与当下的时空之间,好在面对这个颇为沉重的选题时不同的个体选择了不同解决之道。 

2010年以后,西安当代艺术逐渐回暖,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定位催生了一批艺术机构,以曲江区为主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美术馆,其中包括一些私营美术馆。西安美术馆、OCAT当代艺术中心西安馆、西安当代美术馆、贾平凹美术馆等都在经营定位上将当代艺术作为主要方向,通过持续推出展览、社会公共教育、学术活动,不遗余力地推动当代艺术,不仅使当地当代艺术的社会化程度和关注度逐渐提高,也使西安的艺术家们有了与外界链接的平台。在诸多空降西安的展览中本地艺术家意识到自己并未占据主场优势,默默计算着与其他艺术家的差距,发现只有地缘资源还远远不够,就艺术本身来说作品的质量问题才是关键,近年来潜心创作的艺术家日益增多。活跃在本地的策展人虽然不多,但在推动西安当代艺术、及对外交流项目上发挥作用,西安近3年来发生的当代艺术展览及活动数量明显增加,媒体关注度正在提高。 

目前活跃的艺术家大都有固定职业,其中很大一部分为高校教师或在校生,纯粹意义上的职业艺术家少之又少。从年龄构成上看,学院派当代艺术的代表以60、70后为主力,他们的作品正在经历由典型学院派写实技法、现实主义向多种观念、多元视角转换的过程;80、90后们是西安当代艺术自觉的接续者和有力的创造者,本土化与国际化问题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两难的抉择,在全球化的今天他们的面貌呈现出多元化和包容性并举的特征,身份认知和本土文化问题退居到了作品的观念与形式更新之后。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艺术家中有一部分有海外留学背景,他们更积极地迎向全球化所带来的新思潮与新面貌,思维的跳跃和时间感非常态化使他们的创作方式和作品媒介的选择更为新鲜,其中显现出相当明确的全球化审美标准倾向,同时寻找本土当代艺术的特殊性,积极地介入社会生态,思考全球化带来的同质化的危机。其作品大都主动地回避了与西安这座古城的历史根脉联系,语言非常国际化。他们摒弃了本可以信手拈来的中式传统文化符号,换言之,是放弃了更易辨识的地域性标志,或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放弃了快速商品化的机会,转而关注社会现实和城市化进程中的日益凸显的身份、文化问题,他们不预设作品的文脉关系和渊源阐释,不强调自身的地缘背景和地方身份,尊重自己的感受,注重心性召唤,提供各自不同的陈述与描写,却不呈现一种共同的程式化现象。这些青年艺术家们寻找一种更为国际化的当代艺术言说方式,并试图在国际化趋势中寻找一条可以自由切换的语言路径,这种集体反思体现了艺术判断的主动性与主体性。他们通过不断地自我反观来保持诘问和批判意识,这对于构建西安多样化的当代艺术生态来说显得难能可贵。 

以目前的现状来看西安当代艺术有复苏之势,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完整的当代艺术链条上,西安还缺乏在全国的当代艺术圈内有影响力的的领军人物与标志性事件,艺术史论的研究者、艺术批评家、策展人及规范的艺术机构和画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环境致使艺术家们无法获得持续不断地支持,安心创作必须靠个人信念及意志。西安依旧处于当代艺术发展的初步阶段,这种不温不火的僵局已经持续了数十年之久,并将在一段时间之内维持下去,何日破局得靠西安冷娃们自己。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上一篇: 蓝庆伟(Lan Qi..  下一篇: 段君(Duan Ju..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