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数字艺术是纯粹由计算机生成、既可通过互网传播又可在实体空间展示、能够无限复制并具有互动功能的虚拟影像和实体艺术。它起源于1985年,迄今只有28年的历史。了解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数学和计算机知识、对作品的亲身“在场”体验是评判数字艺术的必要前提,而评价作品最终标准是其表达的内涵的深度和高度。由于数字艺术产生的时间晚,加上使用硬件软件亦即技术工具的相同,我国数字艺术的起步和发展与国际艺术界基本上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近年来我国大量数字艺术家亮相国际艺坛,其杰出的创作成果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可以相信,我国数字艺术将有着无限广阔的灿烂未来。
什么是数字艺术
数字艺术(Digital Art)是一门崭新的艺术,因其历史极为短暂以致从现有的纸本出版物里找不到它的确切概念。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是:“数字艺术是纯粹由计算机生成(例如分形和算法艺术),或采用其他素材,诸如扫描图片之类,或使用矢量绘图软件以及鼠标或绘图板绘制的图像。虽然从技术上这一术语可以指称使用其他媒介或程序,以及仅仅通过扫描完成,通常是通过计算程(例如计算机程序,微控制器或任何能够判读输入创造输出的电子设备)储存的已经被做了极大修改的艺术;数字化的文本数据和原始音频和视频录制品通常不算作数字艺术,但可以是大型电脑艺术和信息艺术方案的构成部分。有些作品,虽然采取的是类似非数字绘画方式创作,但使用了计算机平台并用数字方式输出所产生的如同绘制在画布上的图像,也被看作是数字绘画。”注①
从上述定义和具体形态看,数字艺术具有下列特征:
第一,数字艺术是通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而非手工创作完成的虚拟艺术作品。
第二,数字艺术不仅仅是视觉性的艺术,通过声音的加入,它还能够作用于人的听觉。
第三,数字艺术可以具有互动功能,受众甚至可以参与作品的创作和修改。
第四,除了有静止的二维平面和三维立体作品,数字艺术还有活动的二维、三维作品(即二维三维动画)。
第五,数字艺术通过计算机复制,在品质上不存在原作和复制品的差别。
第六,除了独立存在,数字艺术往往与装置艺术结合,形成集声光电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第七,数字艺术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也可以在实体空间展示。
第八,数字艺术可以是一人创作,也可以是多人合作完成。由于涉及到的技术越来越复杂,团队创作的现象日渐普遍。
第九、数字艺术的技术对软件的依赖度非常高,并随着程序设计的快速升级而不断更新。
第十、随着数字文献储存媒材从磁盘到光盘再到闪盘的不断更新,数字艺术存贮的媒介也在不断变化,并存在着媒材保存不易、存贮转换不畅和设备不兼容等导致的数据丢失的危险。也就是说,相对于传统艺术,数字艺术能否永久保存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十一、数字艺术的欣赏需要受众的亲身体验,对于数字影像装置艺术则需要受众的真正在场。
第十二、数字艺术的展示需要借助相关设备,它是一种只能短期展览,不做长期陈列的艺术。
第十三、数字艺术包含着时间、空间和声音元素,因此对介绍和宣传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报刊印刷品不能呈现作品的全貌,图片只是作品的切片或相当于电影的剧照,其传达的作品信息极为有限。
第十四、数字艺术不像传统实体艺术品可供私人和博物馆收藏,它对既有的艺术品收藏制度带来了挑战。
综合上述特征,数字艺术的定义可以简化为:数字艺术是纯粹由计算机生成、既可通过互联网传播又可在实体空间展示、能够无限复制并具有互动功能的虚拟影像和实体艺术。
如何批评数字艺术
在维基百科数字艺术的定义之后,作者还叙述了数字艺术的历史起源:“1985年7月安迪·沃霍尔在纽约利用一台“阿米伽海军准将”计算机创作了数字艺术,当时这台计算机在林肯中心公开展销。一个黛比·哈里(Debbie Harry,Blondie乐队主唱)的单色图像被一台录像机捕捉到,并被数字化地输入到一个被叫做ProPaint的绘图程序中,沃霍尔操作计算机给图像添加了各种色彩。”注②如果可以确认沃霍尔的创作是第一件数字艺术作品,那么这门艺术的历史就有明确的时间上限。这也表明,数字艺术迄今只有28年的历史。
虽然数字艺术的历史不长,但这门艺术也不是无源之水。从技术上看,它是从摄影、电影和电视艺术逐渐发展演变而来。更确切地说,他是从影像艺术直接转换过来的。它与影像艺术的差别,从技术上看是电磁成像与电子数字成像的不同,更本质的区别在于录像艺术只具有记录作用,而数字艺术具有虚拟功能,可以创造一个非现实的世界。因此,狭义的数字艺术是指虚拟的静止或活动的二维三维作品。
数字艺术是随着计算机的发明而出现的艺术样式,因此这门艺术具有强烈的科学技术特性。准确地说,数字艺术属于“高技派艺术”。计算机是西方人的发明,因此数字艺术潜藏着西方理性主义和科技文化的基因。我们知道,西方艺术自古就与数理科学密切相关。在古典艺术时代,与艺术相关的科学技术是几何学、透视学和人体解剖学;现代艺术则得益于光学、色彩学、色彩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等科学原理的支持。将造型艺术从绘画和雕塑等传统架上艺术的固有样式和狭小范畴中解放出来,扩展到装置艺术、大地艺术、行为艺术和表演艺术等新型样式,将美术变成能够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的“多觉艺术”或“全觉艺术”,则是马塞尔·杜尚及其观念主义的功劳。也就是说,数字艺术是艺术范围和艺术媒介不断扩展的结果。
从本质上说,人类艺术史就是一部艺术范围和艺术媒介不断扩展的历史。西晋陆机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美术的基本功能就是记录形象,其抒情表意的目的是建立在造型的基础之上的。自古以来,人类为了能够有效合理、便捷快速的记录形象而不懈探索,使得艺术不断翻新、变化无穷。在视觉艺术史上,摄影的发明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技术的出现使得记录形象变得易于翻掌。更重要的是,它使人类自古希腊时代就萌发的逼真再现的艺术梦想变成了现实。我们知道,摄影的别称就是“写真”。有人说正是摄影的发明导致了西方现代主义的产生,导致了具象艺术和写实主义的衰落和抽象艺术的兴起。其实,摄影也是现代艺术最大的技术支撑。摄影使得形象记录变得异常便捷,使得图像超过了文字,变成了传播知识和信息的重要载体。摄影是图像时代或读图时代的坚强依托。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带来摄影本身功能的日益强大,也给视觉艺术的进步以极大的推动力。如果说从早期的碘化银板感光成像到胶片感光成像,从黑白摄影到彩色摄影,只是摄影材料和技术的改进,那么电子成像亦即数字摄影的发明,特别是数字摄影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则从根本上改变了摄影作为形象记录工具的固有特性,使得摄影可以通过后期制作技术呈现出超现实的图像。今天,摄影不仅是绘画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其本身已经成为当代艺术重要的创作手段和门类。
摄影的直系后代是摄像和录像,也就是电影和电视。实际上,摄像和录像(电影和电视)就是活动的有声照片。数字摄像机和数字录像机的发明不仅使得人类进入了数字电影和数字电视时代,也使得数字艺术应运而生。
在我看来,数字艺术的批评必须具有下列条件:
第一、从语言学或风格学的角度看,数字艺术是西方现当代艺术进化的产物,因此了解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认识数字艺术的方法论特性。也就是说,明了西方现当代艺术史是评判数字艺术的知识起点。
第二、数字艺术是建立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虽然我们不一定要懂得程序设计,也可以不明白分形和矢量等计算机科学术语的内涵,但如果我们不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缺乏一般的计算机使用技能,那么我们对数字艺术将只可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换一句话说,评判数字艺术需要评论家具有一定的数学和计算机知识储备。
第三、由于数字艺术特别是数字影像装置艺术的时间性、空间性和多觉感受性,使得对它的评判必须建立在现场体验和感受的基础上,而不能通过图片进行“看图说话”式的解读。也就是说,“在场”是评判数字艺术的必要前提。
第四、不管是什么艺术作品,技术和手段只是艺术价值构成要素的次要部分,评价艺术的最终标准是作品所表达的内涵的深度和高度。另外,同样是数字艺术,每件作品之间同样存在着技术上的优劣高下之别。换一句话说,并不是任何使用了数字技术的艺术创作都优于非数字艺术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与油画、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等艺术门类不同,由于数字艺术产生的时间晚,加上使用硬件软件亦即技术工具的相同,我国数字艺术的起步和发展与国际艺术界基本上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也就是说,中国艺术家在油画和雕塑方面很难与西方艺术家平起平坐,但在数字艺术领域则存在着超越西方同行的可能性。近年来我国大量数字艺术家亮相国际艺坛,其杰出的创作成果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把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数字艺术在我国已经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各大艺术院校纷纷成立相关教学机构,政府也将数字艺术作为重要文化产业予以大力支持。可以相信,我国数字艺术将有着无限广阔的灿烂未来。
(本文发表于2013年11月20日“数字时代的艺术批评——第六届深圳美术馆论坛”)
王端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