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艺术”和“实验艺术”的废除---我的理想用词是“艺术”
  • 邱志杰:区分描述性概念和分期概念――中西语境中“当代艺术”的概念考察
  • 传统、全球化,以及影响东西方当代艺术的几个问题
  • 黄笃︱艺术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但可以综合现实
  • 重要的不是“什么是当代”:我们应该关注在历史中形成的当代性
  • “一路走来”——“中国前卫艺术教父”栗宪庭的艺术之旅
  • 艺术中的政治——汪晖与朱金石的对话
  • 欧游反思录 ——欧洲三大艺术活动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 当代形式与传统文化(关于观念艺术)
  • 朱青生:中国未真正诞生艺术史专业
  • 专家认为:中国策展人应具备两种目光
  • 何桂彦:重要的仍然是艺术
  • 原志阳:当代艺术如何介入城市文化权力空间
  • 鲁明军:功能自觉与价值阙如
  • 冀少峰:为什么是“中转”
  • 朱其︱疯狂消费是我们觉得真实或者踏实的存在
  • 何谓“事件”——如何创造一个展览
  • 本届卡塞尔文献展以失败告终?策展团队Ruangrupa访谈
  • 陈晓峰:2011年艺术危机G点
  • 盛葳︱论“体制”与“当代艺术”之关系
  • 孙振华:史学传统和当代艺术史写作
  • 刘淳:策展人的价值与意义
  • 展览制度与中国当代雕塑
  • W.T.J. 米切尔︱视觉媒介不存在
  • 朱青生:对博伊斯的一些评价
  • 张海涛:对宋庄“强拆事件”的见解
  • 被误读的“行为” ——二十年多年行为艺术现象和背景
  • 彭德︱中国美术发展战略
  • 欧宁:报纸是隐形的公民建筑
  • 栗宪庭:“被消费”的影响力
  • 冯博一︱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劫难逃
  • 安塞姆-基弗:艺术是艰难的,可不是娱乐
  • 奥利瓦中国行的意义与中国抽象艺术
  • [访谈]张海涛:转换即将消失的民间文化
  • 与传统碰撞?PSA“青年策展人计划”展现新生代策展人的爆发力
  • 自动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 中国当代艺术的进化论(上):中国当代艺术在变乖还是进化
  • 中国当代艺术的进化论(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之路在何方?
  • 从高岩松装置作品看今日“新垃圾艺术”
  • 朱朱:“狂欢”与“灰色”
  • 后现代艺术的商业运作
  • 两个视角回眸艺术“85新潮”
  • 尹吉男:当代艺术家仍需寻找文化坐标
  • 欧文·沃姆 选择幽默,就是选择批判
  • 中国当代艺术的审查制度
  • 国内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人物档案 > 艺术家库 > 国内 > 林欣杰(Keith Lam)

    林欣杰(Keith Lam)

    2011-08-01 12:13:58 来源: artda.cn 艺术档案 作者:artda

    林欣杰(Keith Lam)

    林欣杰,新媒体艺术家,有电子艺术界奥斯卡之称,新媒体艺术桂冠 PRIX Ars Electronica﹣互动艺术类别2008年之表扬大奖得主,香港艺术发展奖2008 艺术新秀奖 得主,2011 被透视杂志选为40under40 全球40位40岁以下以创作骄子。作品被邀到世界各艺术展展出,包括Ars Electronica Festival, FILE,404 Festival,ISEA,等等,遍布世界各国包括奥地利,英国,荷兰,巴西,台北,阿根廷,克罗地亚等等。

    他同时是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香港艺术学院的客席讲师。曾任教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微波国际新媒体艺术节」担任总监及顾问。

    “数字实体”(Digital-Physical) 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林氏的作品风格。他的作品关注自身身处的环境,和重新思考我们熟悉的媒体。作品多嵌入到我们生活环境中,让环境和对象本身向观众诉说自己的历史和故事,从而关注城市等都市议题。和我们认识的新媒体作品﹣虚拟非质感的互动经验不同,林氏的作品通常拥有一份真实存在感,让观众直接触摸到作品的实体而构成观众和作品间之互动,把虚拟和真实利用实体触感连接起来,将观众带回身处的模拟世界当中﹣当我们正陷入和活在数字世界当中。

    工作室网址:http://www.d-p.cc

    艺术家作品

    flaneur Symphony

     

    gear

     

     

    light Up

    moving Mario

    mutual Symphony

    signal Morphor

    signal Morphor_or

     

     

     

    transcity

    urban Invader

    新媒体艺术在香港——访香港城市大学林欣杰

    林欣杰接受视觉中国记者采访

    Chinavisual:你们有没有尝试联系国外的资金?
    林欣杰:我们有。但是问题在于即使我们自己去找赞助商,如果没有政府和媒体的关注,也是很难能够有大的发展。而且我们那边的媒体都没有你们这么专业,采访之前也没做好准备工作。他们认为新媒体艺术和传统艺术是同一个概念。
       
    Chinavisual:香港有没有关于创意产业或者说新媒体艺术的专业媒体?
    林欣杰:没有,所以我现在正在尝试做一个和你们类似的媒体。虽然我们力量有限,但是很努力的尝试去找更多的人,尤其是寻求政府的关注。
       
    Chinavisual:这是一个大问题,如果没有政府的关注与支持,是很难发展的。
    林欣杰:不过香港也有比较好的优势,我们的技术比较多,容易买到高科技的产品。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唯一的一个优势。

    Chinavisual:有没有尝试把新媒体艺术与商业结合在一起?
    林欣杰:有。我想去跟商业合作做一些活动,比如互动媒体,尝试做一些比较有趣的艺术。因为要发展新媒体就需要找赞助商,这个过程就必不可少一些商业有关活动。而且新媒体本身与商业活动也比较接近,不像电影比较离开商业活动。之前我们在香港也做了几个商业的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新媒体艺术,它不但是在艺术馆里展览,而且可以在城市中展出。就是把新媒体艺术作品放在城市里面,让人可以走进我们的作品里面。引起了一些公司和赞助商的关注,他们都很感兴趣也想了解。这样就很好的开始,所以说今年和明年的艺术展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我们要展示自己的艺术,邀请了政府官员来看我们的展览,感受一下,让政府知道新媒体艺术究竟是做什么的。
       
    Chinavisual:之前的02年北京新媒体艺术展也是邀请展,包括邀请作者、官员、行业专家以及媒体的,告诉大家什么是新媒体。大家明白了后,自然在以后会加以关注。
    林欣杰:我们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原来搞新媒体艺术展的这些艺术家他们本身并不是新媒体艺术家。香港有很多艺术家都是各自在家里,在艺术馆里自己做创作,不会去和媒体之类的联系。他们认为自己做好创作就可以了。但是我们这些年轻人觉得不是这样,所以我们就说跟我们搞这些展览吧,让新媒体艺术让给多人知道。可能不仅仅在香港,很多地方的艺术家都比较个人。   

    林欣杰接受视觉中国记者采访

    Chinavisual:除了城市大学外,香港还有其他院校设立新媒体艺术专业吗?
    林欣杰:有,比如香港理工大学。很多设计师都是从那里毕业的。5年前左右他们就设立了一个新媒体的专业还有香港艺术学院,以前有媒体艺术,但没有新媒体艺术。3年前左右开始发展新媒体。香港的教育已经开始注意新媒体艺术。
       
    Chinavisual:他们教授的课程是否真的和新媒体艺术很密切?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在内地一些院校的这个专业设置和课程结合的不是很贴切。
    林欣杰:是的。我们有的学生在二年级就开始专注在互动新媒体上面。新媒体的优势是比较有趣,有互动性。我常对自己的学生说新媒体最特别的是当观众走进你的作品就可以感受到,来看你的作品的时候之前不需要读很多的书就可以明白。如果你看绘画或者其他现代艺术的话有时就需要有一个概念才能明白。这就是分别。
       
    Chinavisual:香港大概有几个大学开设了新媒体课程?
    林欣杰:正式的大概有3家,还有两家大学,中文大学还有浸会大学有意思去做这个。浸会大学已经开始请人去做这个研究,开一个三年的课程。
       
    Chinavisual:现在包括师生在内大概有多少人?
    林欣杰:城市大学大概每年有100学生左右,三年有300多。理工大学去年大概有100多左右,艺术学院比较多,因为他有全日,也有业余的课程,有很多已经工作的人对新媒体很感兴趣。
       
    Chinavisual:这些人是入学就报的这个专业还是入学后觉得感兴趣又转的专业?
    林欣杰:对,很多都是。比方说有人原本是对动画感兴趣,之后接触到了新媒体艺术发觉这是个很有趣的专业。
       
    Chinavisual:这点比内地学校要合理,有些学校转专业很难。
    林欣杰:我想我们比较好,因为在上大学之前很多对这个是没有概念的。他们念三年,第一年是不需要选专业的,主要学一些公共课,既有传统媒体也有新媒体的课程。他们对这些有概念之后就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了。
       
    Chinavisual:这些人有没有已经工作的?如果有的话,从事什么工作?
    林欣杰:是的,像我们学院什么行业都有,有记者,有传统艺术家,还有一个人比较有趣,他之前是一个司机。我们问他为什么,他说是看了一个新媒体艺术展览之后觉得很好就来念。因为念大学之前要经过考试,所以他在进入大学之前念了很多书。

        林欣杰(中)与视觉中国记者合影

    Chinavisual:香港的学院是不是每个人包括社会人员都可以报名,有年龄限制吗?有什么要求吗?
    林欣杰:没有限制。要求就是你要有一定学历,就是要高中毕业,然后还有一个面试。需要你英文好,因为在香港所有都是讲英文的,有很多老师都是老外。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直接从高中升上来的。
       
    Chinavisual:如果一个社会人员比如我,想到城市大学念新媒体艺术,有什么要求吗?
    林欣杰:我们不要求他之前一定念艺术,我们也不要求有技术的训练。我们面试就是看这个人有没有诚意去念新媒体。我们会和他谈话,问他为什么要来,从中了解他的想法。确定他可不可以进来。有很多内地的学生来我们这里念新媒体艺术。
       
    Chinavisual:如果内地的学生到你们学院念新媒体艺术大概费用是多少?
    林欣杰:我猜应该会比我们香港的学生便宜,因为政府有一部分资助。现在政府的政策很欢迎来自其他国家以及内地的学生到香港念书。当然如果个人申请会贵一些,一年大概4万多港币。硕士要念2年,本科要念3年。
       
    Chinavisual:毕业需要考试吗?
    林欣杰:需要。但是我们学院比较特别,因为是创意产业,有作品也可以。他们在最后一年的时候要交一个毕业设计给教授审核,另外每年还有很多小的作品。不过也不一定要交作品,也可以写毕业论文。
       
    Chinavisual:谢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希望我们今后能有更多的交流。
    林欣杰:是的。以后多多交流。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