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岫闻(Cui Xiuwen)
简历
崔岫闻,生于中国哈尔滨
1990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
1996年中央美术学院研修班毕业
现居北京
个展
2014年 “缘系一生·灵魂之爱” 崔岫闻艺术项目,今日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3年 “I U——我和你” 崔岫闻个展,苏州美术馆,中国苏州
2012年 “重启:崔岫闻、缪晓春双个展”,艺莱画廊(纽约),美国纽约
2011年 “真空妙有:崔岫闻个展”,Kiang画廊,美国亚特兰大
2011年 “关于当代中国艺术视觉档案的实验报告之六:崔岫闻‘自性之语’个展” ,坦克库美术馆,中国重庆
2011年 “真空妙有:崔岫闻个展”,刺点画廊,中国香港
2011年 “真空妙有:崔岫闻个展”,艺莱画廊,美国纽约
2010年 “真空妙有:崔岫闻个展”,汉默画廊,瑞士苏黎世
2010年 崔岫闻个展,Galerie Dix9画廊,法国巴黎
2010年“神域”崔岫闻个展,北京今日美术馆
2010年 “真空妙有”崔岫闻个展,大未来耿画廊,台湾
2007年“一刻钟”崔岫闻个展,佛罗伦萨博物馆,佛罗伦萨,意大利
2007年“天使”崔岫闻个展,马蕊乐画廊,米兰,意大利
2006年“崔岫闻个展” DF2画廊,洛杉矶,美国
2006年“崔岫闻个展” 马蕊乐画廊,意大利,北京
联展
2014年 “中国在哪儿”,世界艺术馆,中国北京,葡萄牙里斯本
2014年 “中国艺术巴西展”,伊比拉普埃拉公园穴屋展览馆,巴西圣保罗
2014年 “私房菜:女性艺术家沙龙展”, 马奈草地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4年 “2013《艺术银行》《艺术时代》封面展”,今日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4年 “中国当代数字艺术展”,今日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3年 “景观再造-中国当代艺术展”,德布勒森美术馆,匈牙利德布勒森
2013年“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中国上海
2013年“生命中的璀璨时刻”中国杰出女性艺术作品展 中国上海
2013年 “历史之路——威尼斯双年展与中国当代艺术20年 “ 成都当代美术馆 意大利威尼斯
2013年 “UFO…”Museum of Site (MOST)中国香港
2013年 “演变”南京先锋当代艺术中心开馆展 中国南京
2013年 领军当代---‘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获奖艺术家邀请展 今日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3年 “景观”第五届国际影像双年展 FOTOGRAFICA BOGOTA 2013 FOTOMUSEO 哥伦比亚波哥大
2012年 “鸾凤齐鸣:当代女性艺术展”,宋庄树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2年 “偏看:无意识的当代艺术”,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中国北京
2012年 “景像2012:中国新艺术”,上海美术馆,中国上海
2012年 “心尘:五位中国女性艺术家群展”,艺术门画廊,中国香港
2012年 “依于仁,游于艺:21位中国艺术家非代表作品展”,白盒子艺术馆,中国北京
2012年 “归去来兮”当代艺术展,上湖流动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2年 转媒体时尚艺术展,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中国上海
2012年 “时尚之巅”首届当代女性艺术展,悦·美术馆,798艺术区,中国北京
2011年 “An Ode to Discernment”展览,艺莱画廊,美国纽约
2011年 中国影像艺术二十年历程大展,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国上海
2011年 “溪山清远”当代艺术展,成都双年展,中国成都
2011年 “半边天——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卓克索大学美术馆,美国费城
2011年 “透明的墙——中印艺术展”,对比窗画廊,中国上海
2011年 “与上帝同在”——中国当代艺术展,伍兹摄影中心,巴德学院,美国纽约
2011年 “Scenes From Within: 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展,佐治亚文理学院黑桥画廊,美国米利奇维尔
2011年 盖提艺术中心影像系列:来自新中国的影像,盖提艺术中心,美国洛杉矶
2010年 “转思写实主义”中国当代艺术展,佳士得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美国纽约
2010年 “艺术是什么”,北京时代美术馆
2010年 “改造历史” 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 国家会议中心
2010年 金环 站台中国
2010年 从电影看:当代艺术的电影痕迹和自我构建 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
2009年 中国:当代的重生 Palazzo Reale博物馆,意大利米兰
2009年 成人童话 别处空间 798艺术区 北京
2009年 无镜——女性艺术展 白盒子空间 798艺术区,北京
2009年 失乐园 方音画廊,798艺术区,北京
2009年 主场 白盒子空间,798艺术区,北京
2009年 镜花水月——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展,欧罗巴利亚艺术节,布鲁塞尔,比利时
2009年 “碰撞——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实验的案例”当代艺术展,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09年 叙事中国——第四届成都双年展
2009年 寻道—寻找中国当代艺术的灵性 弗莱德里克泰勒画廊,美国
2009年 “讲·述”——2009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台湾美术馆,中国美术馆
2009年 “19 games”当代艺术展,梯级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09年 “我有一个梦想:向马丁·路德金致敬”,Carriage艺术中心,纽约,美国
2008年 “摩登时代 2008”Hangil Gallery,韩国
2008年 “风景的拓扑”玛吉画廊(北京)开幕展, 玛吉画廊(北京),中国
2008年 观念演进——中国观念摄影10年回顾与前瞻, 798时态空间,北京,中国
2008年 “进行时.女性”.木真了艺术馆,北京,中国
2008年 “中国金”.马约尔博物馆,巴黎,法国
2008年 “自由地带”. BSI Art Collection,卢加诺,瑞士
2008年 “奇异的滋味”,Leehwaik Gallery,首尔,韩国
2007年 “中国少女”.Galeria Moriarty.马德里.西班牙
2007年 “中国来了”,那不勒斯艺术博物馆,那不勒斯,意大利
2007年 “预感…”,艺术方位,深圳,中国
2007年 “今日文献展”,北京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7年 第三届成都双年展,成都现代艺术馆,成都,中国
2007年 “正在建设中--中国当代艺术展”美国,休斯顿,Deborah Colton画廊
2007年 “十三--今日中国影像“:英国.南安普顿.John Harsard画廊
2007年 “龙的变身”——798艺术节独立单元影像展,北京
2007年 “艺术中的温跃层”,ZKM,艺术与媒体中心,卡尔斯鲁厄,德国
2007年 “接近与疏远”:中国的影像艺术.多伦多,加拿大
2007年 “加纳摄影节”.加纳艺术中心,首尔,韩国
2007年 “幻境中的艺术家”,波罗的海文化中心,格但斯克,波兰
2007年 “中国广场”,纽约.美国
2007年 “屏中之眼,新映像”,100个影像重构世界,CASINO,卢森堡
2007年 “Historias Interrumpidas”,视觉艺术展,巴伦西亚,西班牙
2007年 “放大中国”.中国摄影联展, Vanvitelliano,布雷西亚,意大利
2007年 “米兰国际艺术博览会”,米兰,意大利
2007年 “现在·上海”北京画廊·上海站开幕展,上海,中国
2006年 “首尔国际摄影艺术节” 首尔,韩国
2006年 “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来自中国的新图片和影像,NASHER博物馆,杜克,美国
2006年 “第六届莫斯科国际摄影月”,2006照片双年展
2006年 “IDAA 国际数码大奖” QUT博物馆,澳大利亚
2006年 “观察与被观察“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连州,广东
2006年 “不动声色”当代艺术展,北京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6年 “情劫”.北京仁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06年 “首届5×7”(平遥)照相双年展,平遥,中国
2005年 “艺术就是弄假成真”——“‘柏拉图’和它的七种精灵展”,OCT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2005年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连州,广东
2005年 比利时国际影像双年展,MECHELEN,比利时
2005年 “明日,不回眸——中国当代艺术”,台北关渡美术馆
2005年 “东方主义电子艺术”,东京画廊,北京-798
2005年 “云雨”,北京画廊
2005年 “语言的阁楼”.北京3/4画廊
2005年 “喻体与镜像”.北京新锐艺术计划
2005年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TS1当代艺术中心第一回展,北京,中国
2004年 “过去与未来之间——来自中国的新摄影及影片”,国际摄影中心及亚洲协会,美国纽约
2004年 “崔岫闻· 阚萱”影像作品双个展,波尔多博物馆,波尔多,法国
2004年 “身体 ·中国”,马塞现代艺术博物馆,马塞,法国
2004年 “出神入画”华人摄影新视界,台北当代艺术馆,台湾
2004年 “窗外”,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东京,日本
2004年 “第十一回”日本国际行为艺术节.东京.长野.名古屋.日本
2003-2004年 “光阴”, 意中艺术工作室,维泰博/罗马,意大利
2003年 “中国艺术现在”,MARELLA画廊,米兰,意大利
2003年 “光阴”,维德尔博博物馆,维特里布,意大利
2003年 “那么中国呢?”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现代艺术馆,巴黎,法国
2003年 “第一届布拉格”双年展.捷克国家美术馆,布拉格,捷克共和国
2003年 “亚洲城市——网络”汉城美术馆,韩国
2003年 “中国艺术新区域”波兰国家美术馆,华沙,波兰
2002年 “带来不便多包涵”当代艺术展,泰国,丹麦
2002年 “东亚妇女和他们的历史”当代艺术展,汉城女性艺术公社,韩国
2002年 “广州三年展”,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
2002年 “日常的——中国当代艺术”,韩国,日本,泰国,丹麦
2002年 “跑、跳、爬、走”.远洋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02年 “以色列影像双年展”.特拉维夫,以色列
2001年 “痕”中国图片、影像艺术展.艺术加油站.北京
2001年 “建构的真实”北京观念摄影展.香港艺术中心,香港
2001年 “中国-德国新媒体艺术周”,藏库新媒体艺术中心,北京
2001年 “米变”艺术展.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澳门,台湾
2001年 “矛盾中的北京”图片影像艺术展.芬兰博物馆,赫尔辛基博物馆
2001年 “与达利对话”.法兰西画廊,上海
2001年 “制造中国”.一森画廊,美国
2001年 “对话·第三状态”.巴里博物馆,意大利
2000年 “北京影象”十位艺术家眼中的北京,北京
2000年 “亚太媒体艺术”展,亚太媒体艺术中心,布里斯班,澳大利亚
2000年 “后物质影象展”,红门画廊,北京
2000年 “与我有关”中国实验艺术图片展.三亚画廊,上海
2000年 《今日新闻》观念艺术展,香港艺术公社,香港
1998年 《世纪.女性》艺术大展,收藏展.外围展,北京
1998年 《两性平台》艺术展,泰达艺术博物馆,天津
1997年 中国艺术展当代油画展,海美术馆,上海
1997年 “都市人格·1997”艺术组合展,成都,中国
1996年 第八界油画研修班毕业创作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艺术家作品
崔岫闻《洗手间》2000年
崔岫闻访谈:尊重和听从自己内心的选择
江梅(以下简称“江”):大学里你学的是油画么,好像2000年以前你都是以油画来参加各种展览的,后来为什么放弃了画画,而要用影像方式进行创作呢?
崔岫闻(以下简称“崔”):先来更正一下,大学里我学的不是油画,现在我也没有放弃画画。我的创作所呈现的方式是不受形式限制的,影像的方式只是其中之一,这几年用得比较多而已。
江:录像作品《洗手间》,公开展出后在引起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肯定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的社会争议,主要是关于拍摄方式和拍摄内容,里面涉及到所谓的一些道德禁忌或合法性问题,你自己怎么看待这件作品?
崔:我只从艺术的角度来考虑创作问题,道德是社会层面的问题,你所说的合法性即是法律问题。《洗手间》这件作品在参加“广州三年展”时已经引起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一场法律官司,差不多是第一场有关当代艺术作品被起诉的法律官司。有关你所提到和没提到的一些问题,在那场官司里已经全部解决了。最后是“广州三年展”承办方广东美术馆赢了那场官司。
江:《TOOT》是你的一件行为录像作品,整个过程我觉得体现了人的身心的某种释放以及重获自由的过程,你是怎么想到要拍这样的一件作品,并且由自己亲自完成?做这件作品时,你的心理是怎样的?
崔:《TOOT》完成于2001年。那几年我对性别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比较多些,在大脑中思考此类问题的时间也相对长些,现在想来该完成的似乎都在思考过程中就完成了。至于这件作品的完成结果和时间正好与那阶段的思考截点相吻合,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路径出来的东西。现在看来那件作品更像我作品中的青春期。
江:《地铁》很多人看了之后,觉得这是一部缓慢冗长令人感到窒息的作品,长时间不变的镜头,地铁车厢里一个中年女人无意识地剥干涸嘴皮的举动,单调沉闷的画面透露出中青年女人内心的焦虑和失重。我想知道你是怎么注意到这个情景并进行拍摄的?
崔:观察。
江:穿着学生装的未成年女孩,是你近年来作品中出现的主要形象,她们总是以一种似乎反常规的形式出现。《最后的晚餐》中是对经典宗教图像的戏仿,《2004年的某一天》中体现了一种集体被伤害的意象,《天使》中是纯洁而无助的怀孕少女形象,而她们出现的场景总是充满着权力的威仪和庄严,作为这一幕幕场景的导演者,你试图通过这些画面传达什么样的个人观点?
崔:用语言说不清楚的东西。
江:尤其是《天使》中,清纯甜美的少女是一个怀孕的体态,这一形象意味着什么?
崔:就是一个怀孕少女的体态,别人觉得意味什么我不清楚,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感受和意味吧。
江:红色的宫墙、堂皇的金色琉璃瓦与穿戴白衣红领巾的受伤女孩、怀了孕的白衣少女之间构成了一种奇特的隐喻关系,希望、理想、生命、未来…… 伤害、孕育、破灭、失落…… 这些是创作者心象的折射吗?
崔:心象大很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着。
江:在你的作品中,女性是最主要的表现对象,无论是儿童、青春期少女、成年女人、中年女性还是代表某一特殊社会群体的妓女,你都投以细致的观察和思考。那么,能否谈谈你对女性整体的一种认识和你关注她们的理由?
崔:大家都是女人嘛!我对女性整体还没有一种清晰的认识,还在观察、体验、成长期,虽然我们也快“奔四”了,但相对于生命历程及女性整体不过是海底的一粒沙而已。
江:上个世纪90年代,你和另外三名女画家成立了一个“塞艺术工作室”,谈谈成立这样一个工作室的目的,后来为什么又解散了?
崔:希望被关注,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希望用艺术呈现个人和理论观点。至于解散的原因,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江:你的作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与社会、政治、习俗等层面相关的诸多意识形态问题,你介意自己被纳入女性主义艺术范畴吗?
崔:我的作品早已经被纳入女性主义艺术范畴了,这跟我介不介意没有关系了。
江:你认为性别对自己的创作有影响吗?
崔:我不知道,因为我本身就是女性。我也不知道男性怎么理解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是男性性别,在创作时性别会对他们有影响吗?这是一个性别视角和性别心理的问题,是属于知识和理论范畴的事情。
江:女性面对世界所获得的一些特殊经验对创作是一种阻碍还是促进?或者是兼而有之?女性在创作中有性别优势吗?如果有,体现在什么方面?
崔:生孩子是女性有别于男性的特殊经验。对艺术是阻碍还是促进,要看生了孩子后还能不能创作或还愿不愿意创作。
江:在生活和创作中,有没有产生过希望自己不是女性而是男性的想法?为什么?
崔:有过。以前常常有,想体验不同性别的心理感受,希望生命更丰富多彩。
江:你认为好的艺术和好艺术家的标准是什么?
崔:这个问题很大,而且是两个范畴的问题。好的艺术只看作品就可以了,思想深处的震撼与魅力恒久永世。好艺术家似乎是一个考量词汇,因素相对复杂。
江:女性主义是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非常重要的文艺理论和思潮,主要针对的是西方历史和现实中根深蒂固地存在着的男性中心主义思想和霸权,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具有非常激进的意识形态色彩,反叛性和挑战性很强。而中国的女性艺术相比较而言,总体显得含蓄、内敛,带有东方思维特征,强调一种平衡感。你觉得中国目前有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创作?
崔:我个人认为“女性主义”是一个理论范畴的词汇,理论家根据不同阶段的女性成长经验及历史所做的一种研究性的文本价值资料。至于艺术家是用作品说话的,如果被冠以“女性主义艺术”创作的话,那么相对于艺术家个人而言也只是人的成长过程中的生命实验性的实践而已,作品只是结晶的呈现,具当下性。不需要某种结论性的语言作为前人研究经验的承继与后人前仆后继的文本标志。
江:你认为中国女性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对整体的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建设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
崔:添砖加瓦。
江:对目前自己的创作氛围和环境,你有更多的期待吗?
崔:你所设定的这些都是外在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内心是否还有创作的原动力,这是最最需要期待的。
江:市场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让艺术家获得生存的独立和自由以及社会尊严感,另一方面又会产生引诱艺术家丧失完整的创作自主性的危险,你是怎么看待艺术市场问题的?又是如何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
崔:艺术和艺术市场也是两个问题。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不需要处理。尊重和听从自己内心的选择,那是一个终极原则及尺度。
江:对于下一步的创作,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计划?
崔:正在孕育中。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