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人物档案 > 艺术家库 > 国外 > 玛格丽特·伯克-怀特( Margaret Bourke-White)

玛格丽特·伯克-怀特( Margaret Bourke-White)

2010-12-30 21:50:26 来源: 艺术档案网 作者:artda

玛格丽特·伯克-怀特( Margaret Bourke-White)

M·怀特的一生似乎与第一结下了不解之缘。当人们普遍认为工业摄影只是男人干的事的时候,她却打破了这种看法,成为第一个工业摄影记者,随后不久即崭露头角。1930年,她成了《幸福》杂志的第一个摄影记者。六年后,她为第一期《生活》画报拍摄了封面照片,并为其中的重要文章配了图片。

怀特的--生充满传奇般的经历。她几番出生入死,执意追求轰轰烈烈的生活。在纪录历史的同时,她自己也成为一个历史人物。好莱坞曾以她的经历为素材摄制了故事片《救生艇》。

早年岁月

M·怀特于1904年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庞德布鲁克。她的父亲是个颇有成就的工程师兼发明家;母亲是一位开明的女性。在父母的影响下,怀特从小就对大自然和科学发生兴趣,决心做一个爬行动物学家。她在哥伦比亚大学上一年级时选修了艺术摄影课程。在大学高年级时,她拍摄了不少出色的校园风光照。大学毕业后,她来到了房产业发达的克里夫兰市,当地的房地产经纪人纷纷雇她拍摄房产广告照片。但怀特的兴趣不在建筑摄影,而在工业摄影。

随着克里夫兰市工业的发展,怀特终得以从事工业摄影。她经常爬到厂房的平顶上寻找理想的镜头,全然不顾周围的大烟囱冒出的滚滚浓烟。她拍摄的表现奥斯蒂钢铁厂中沸腾翻滚地流动的铁水的照片很为成功。为此,该厂以100美元的价格买下她的照片。从此,怀特开始了工业摄影家的生活。

1929年,《纽约时报》编辑兼发行人H·卢斯在一家报纸上看到怀特拍摄的照片时大为赞赏,于是邀她来纽约商谈《幸福》杂志创刊事。怀特因感自己在克里夫兰的事业止处于上升阶段,所以不愿意到纽约去工作。她只好与卢斯签订一个年薪为12,000美元的兼职合同。

《幸福》杂志创刊号主要文章的配图均是由怀特拍摄的。很快,该杂志以优质的纸张、精致的印刷、高质量的图片跻入美国最有影响的杂志之例。

《幸福》杂志使怀特萤声全美,聘约纷纷而来,其中包括拍摄纽约克里斯雷大厦的聘约。她十分喜欢这座雄伟的建筑物,于是便欣然应聘。1930年,她把工作室搬到该大厦61层的一房间里。此时,她常爬到窗户外,到大厦的排水管上拍摄照片。

排水管,状如飞机尾部,仅约七尺,宽约4尺,从大厦的楼顶突兀而出,到上面拍照,时刻有坠落身亡的危险。怀特就是凭着这种献身精神,执着地追求着地所热爱的事业。

天涯浪迹

1930年,怀特成为第一个获准进入苏联采访的西方摄影记者。在此之前,苏联从未对任何西方摄影记者开放过。按照规定,苏联政府负责她这次来访的全部费用,但是她必须将所拍的全部照片交给苏联政府审批。此后,她又多次应邀去苏联。她所拍摄的苏联工业照片具有静与力之美。开始,她只对苏联的机器感兴趣,把人物作为陪衬。但在后来的几次苏联之行中,她把焦点对准工人、普通老百姓,拍摄了不少反映农妇、儿童的镜头。

1936年,怀特偶然了解到,作家E·卡尔达艾正在寻找一位摄影师拍摄他的纪实性小说《你见过的人》。怀特与卡尔达艾见面交谈后,决定与他一,起到南方去报道那里的佃农的生活。

1936年,怀特与卢斯签定了一份新的合同,为新创刊的《生活》拍摄图片。她拍摄的表现下班后的大坝工人的照片被选中,作了《生活》创刊号的封面。杂志编辑在序言中写道,怀特的纪录美国第一线生活的照片"为人们展示了一个新的世界。"

1931年,怀特拍摄了一幅极有影响的作品:在一幅宣传美国人享有世界最高生活水平的宣传画下,站着--排等待救济的穷人。这幅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美国社会当时所存在的危机。

1938年春,怀特又一次与卡尔达文合作,来到捷克斯洛伐克,完成了《多淄河的南部》第二部。翌年两人结为夫妇。

1941年春,怀特和卡尔达文带着617磅重的行李,其中600磅是怀特的行李,再次到苏联旅行。怀特带了5架照相机,22个镜头,3,000个闪光泡。当时纳粹德国的飞机正在大肆轰炸莫斯科,它是唯一留下来外国记者。从她下塌的旅馆的阳台可以望见克里姆林宫。从那儿,她拍摄了克里姆林宫遭受空袭时的情景。同年9月,他们从莫斯科回国,带回的照片在美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怀特的苏联之行和她为《幸福》杂志以及《生活》所做的出色工作,使她成为颇有名望的摄影家。她以楔而不舍、勇于献身的精神和杰出的成就成为美国人所崇拜的女性。在1935年的民意测验中,她被列入美国20名著名女性之一;1936年,她又被列入全美10名最著名女性之一。

二次大战时战火到处燃烧,怀特经常出现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1942年8月,她到英格兰拍摄美军B-17轰炸小组参战情况。后来又到南非作摄影报道情况。在从北非去南非的途中,她所乘的那艘船被鱼雷击沉,许多人丧身海底。她奋力游上一只救生艇,与死神搏斗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获救。1944年,好莱坞电影导演A·希区科克根据她的经历摄制成故事片《救生艇》。

1949年12月,怀特乘坐美军的B-17轰炸机,用K-20航空摄影机拍摄轰炸纳粹空军基地--奥茹纳机场的情景。战争临近结束时,她到乔治·巴顿将军的部队采访,拍下了许多优秀的照片,其中包括一代名将巴顿将军的那张肖像。

大战结束后,雄心勃勃的怀特又在寻找新的挑战。1946年3月,她赴局势动荡的印度,并在那里呆了三年,拍下了许多军官、宗教领袖和农民的形象,还纪录了印巴分裂带来的流血事件以及人民忍饥挨饿的惨象。

怀特在印度期间拍摄的最著名作品是《斋日里的甘地》。甘地不喜欢闪光灯,但他那间小屋实在是暗极了,只有一束阳光透过高高的窗户照射进来,而这束阳光又正好对着她的镜头。这样就必须避开这令人讨厌的炫光。怀特与甘地商量许久,甘地最后勉强同意她使用三个灯泡。在这幅作品中,怀特利用柔和的影调表现甘地赤膊纺纱时的情景,把一个恭谦、和善,但坚决抵制英国殖民统治的普普通通的人的形象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1952年,怀特患了"帕金森"病。但她仍为《生活》杂志工作、1957年以后,她的病情加重了,再也无法从事摄影工作。

在以后的岁月里,怀特与病魔进行了14年艰苦的搏斗。她先后动了二次脑手术,希望能减轻病症,但效果不理想。她从来不承认失败,她说:“是的,我要尽量客观地去面对事实。但是,我决不向疾病屈服!”在此期间,她完成了一部极为畅销的自传体小说《自画像》同时还继续为《生活》撰写文章。

1971年8月27日,怀特与世长辞了。无疑,她是本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家之一。怀特说:"我所走过的道路,我所进行的事业,并不是出于偶然……这一切都是根据我自己的意愿设计出来的。“在她最后的日子里,她吃力地写道:"一个人只有通过他的行动才能使其一生变得完整……你必须对你所作的事以及你所影响的人负责。在你的生命结束的时候,只有你所作的工作显示出你存在的价值。”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