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克·佩斯曼(Dirk Paesmans)
2012年10月11日晚六点半,来自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互联网艺术家德克·佩斯曼(Dirk Paesmans)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大楼红椅子报告厅进行了题为Internet.art=New Media的讲座,中央美术学院数码媒体工作室的费俊老师担任学术主持。与德克同行的还有他的助手,来自阿姆斯特丹的年轻的媒体艺术家丹尼斯。
主持人费俊老师表示,互联网艺术在西方已有很多年的历史,在国内相对是比较新的事物。希望能通过德克的讲座,对国内的互联网艺术家有所启示,了解世界上互联网艺术的发展情况。
讲座伊始,德克首先介绍了Jodi.org小组的成立、发展及其艺术工作。德克是Jodi.org小组的成员,这是一个由两个互联网艺术家组成的集体:琼·亨斯科克(Joan Heemskerk)和德克。小组的两名成员以摄影和视频艺术为背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为万维网创作原始作品。几年后,他们转向了软件艺术和具有艺术性的电脑游戏的修改。自2002年以来,他们处于被自称为“屏幕抓取”的时期,他们通过记录电脑工作时的显示器上的输出来创作视频作品。
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互联网不对公众开放,但他们敏锐地意识到互联网将成为同电视一样的重要渠道。在此之前视频艺术已经有了多年的发展,并产生了一些非常优秀的艺术家。德克提到了美籍韩裔艺术家、被誉为“视频艺术之父”的白南准。他认为白南准等一批早期的视频艺术家,都具有理想主义情怀。而德克本人的理想与兴趣点是建立针对艺术家的电视台。而当时刚刚兴起的网站就有这样的特质,像是为个人开的电视台。当时电视节目和频道都非常少,白南准曾预言:电视节目有一天会像电话簿那么厚,这却率先在互联网领域发生了。德克认为,现在很多艺术家用很大的投资做复杂绚丽的3D效果等等,而所谓网络艺术并不一定要很复杂,可能是简单的形态。他提到正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进行的“钻石之叶——全球艺术家手制书展”,就是艺术家非常个人的表达,操作起来也很简单,网络艺术也是一样。
接下来德克展示了他们创作于1996年的一件早期作品:网页进入后是由绿色的乱码组成的看不懂的界面,但如果查看源代码,会发现代码被画成了炸弹的图形。这是一个有趣的逆向过程,将编写代码图像化,运算输出的结果却无法成立一个具体内容。他由此挑战固有的观念,即网站是否一定要呈现某些信息?这也引出了一个至今仍存在的争议:究竟什么叫网络艺术,艺术家自己的网站是不是网络艺术?德克认为,网络艺术家作品成立的关键在于他具有清晰的思路和创作脉络。他讲到,在数字技术刚诞生之时大家都很兴奋,从事电影、图像工作的艺术家可以制作数字电影、输出数字图像。但他认为这并没有新的东西,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在于编程,而非简单把电影等进行数字化。很多早期网络艺术家会回溯有关电脑产生的历史,大量使用有关电脑早期的低精度的视觉语言,像上述这件作品一样。他们害怕使用图像、照片的效果,而努力呈现编程环境下的、数字体验的审美,认为这才更接近数字化的取向。另外,他们希望追求在纸张上不可实现的效果,因为纸张打印输出的都是固态形态。不同用户的不同体验、多窗口、动态效果等等,德克称为“弹性的”特质,是他们所追求的跟纸媒不同的体验。
在另一些作品中,德克将互联网报错图标作为图形元素,或者专门做了一个404报错提示的网站,或者把编程代码呈现出来,表达各种概念,都非常有趣。在早期德克创作网络艺术时,还没有google,只有雅虎搜索引擎。他们把自己的网站放到雅虎的艺术版块,竟导致雅虎接到了很多关于编程错误、导航不明确等等低级错误的投诉。对于艺术家与公众开的这个玩笑,讲座现场听众都忍俊不禁。这是很小的网站,制作简单。德克说就像拍独立电影,一个人扛着一台机器、没有大的团队也可以做出好作品,他们做的就是这样小型的网络艺术。他们的态度是:虽然是小制作,但是为公众做的、公众可访问,就是有趣的作品。德克又展示了一件病毒一样的作品,整个屏幕上的窗口不受控制地复制、缩小、跳跃、提示下载,等等。当然,它们只是视觉上的呈现,并不会像真正的病毒一样更改用户的电脑数据。德克介绍这件作品的观念时说,黑客自网络出现之日就有,网络就像一层皮,下面盖着每个人非常个人的东西。这件作品被服务商警告,称其违法、有破坏性,于是被勒令关闭。德克由此说到,网络空间也并非是自由的空间,同样受管制。很多网络艺术家受社会活跃分子影响,或者自身就是社会活跃分子,他们会通过类似黑客行为的作品表明作为社会一员的态度。
接着,德克阐述了作为优秀的网络艺术家要了解网络的历史、发展和属性,就像艺术家需要了解艺术史。德克认为ipad这样的移动终端很像书,又回归了传统的阅读体验,他们现在也在针对此类终端进行尝试。另一方面,在Web2.0时代,Facebook,Twitter等都需要强制注册,对创作来说是一个阻碍,因为艺术家不再有权利和服务商进行斗争,作品处于随时被下线的被动。德克在此展示了一些通过运用Twitter,Youtube,Google Earth制做的作品,非常幽默可爱,引得全场听众发出笑声。同时他还提到,他的网络艺术作品的程序都是由他的夫人编写。他的夫人是名优秀的程序员,能够及时学习新的技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德克在此推荐了一个非常出色的网络艺术资源网站rhizome.org,并指出网络艺术在美国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在欧洲这方面还有不足。
在讲座的下半部分德克首先介绍了一件改造游戏的经典作品,它来自于艺术家Cory Arcangel。在作品中,大家熟知的超级马里奥游戏中的人物、场景都变得不可见,保留下来的只有云彩和声音。而这种改造后的游戏也可以操作运行,于是会得到奇妙新鲜的互动体验。德克和Jodi.org小组也创作了大量的此类作品。他们的方法是做减法,把本身看起来粗糙的程序进一步简化,使之变得更为粗糙,借此表达作品的观念。
在回答观众提问的过程中,德克阐述了对艺术的重要观点。包括网络艺术在内的当代艺术作品,一定会有争议和批评,当然也有人鼓励和认同。互联网需要这样的文化,需要不同的观点,就好像实验电影和传统电影同时存在,直至笔记本没电。在这不乏幽默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对于创新和实验的不懈追求。正如德克最后总结道:让公众不高兴也是艺术家的责任之一,否则不是好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