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未来媒体艺术 > 对话︱何桂彦:AI时代的艺术新边界与观众体验探索

对话︱何桂彦:AI时代的艺术新边界与观众体验探索

2024-10-17 19:03:22.421 来源: 重庆时代美术馆 作者:何桂彦

展览现场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艺术的边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重新定义与拓展。当艺术与科技相遇,不仅激发了无限创意的火花,更引领我们步入一个充满未知与可能性的未来世界。
8月17日,一场以“未来人类纪”为主题的展览在重庆时代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策展人何桂彦策展,汇聚了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五位杰出艺术家,他们让艺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框架之内,而是与科技深度融合,共同探索人类未来的无限可能。



4.png

31.jpg

1.png

5.jpg

2.png

展览现场


重庆时代美术馆有幸邀请到了“未来人类纪”的策展人何桂彦,就展览的策展思路、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展览的呈现方式以及观众体验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一同揭开“未来人类纪”的神秘面纱,探索艺术与科技交织下的未来之路。


时代·对话 

#Q&A

Q:重庆时代美术馆 

A:何桂彦 

Q:此次未来人类纪展览成功开幕,您邀请了五位不同年龄的艺术家参展,能浅谈一下您的策展思路吗? 

A:我们今天已经无法绕开AI,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在被各种算法所支配。简单地说,“未来人类纪”作为展览主题,一方面是呈现在艺术与科技融汇的背景下,艺术本体有什么新的变化,比如跨媒介、跨学科的特点,也包括审美、观看、参与等发生的改变?另一方面,就是这个主题的社会学意图,即人类将面临着怎样的未来。这次展览邀请了缪晓春、刘展、田晓磊、童昆鸟、张振五位艺术家,他们都在当代领域,都涉及艺术与科技领域,都是不同年龄段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但他们作品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对科技与智能背景下人类生存的现状或未来进行了反思,给出了个人的判断。


Q:面对现在AI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艺术家已经开始借助AI生成进行创作,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A:AI对传统的造型艺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种趋势是不可逆的。但是,艺术家如何理解AI认识AI,因人而异。我个人的看法是,将AI当作一种重要的工具和艺术创作手段,是完全可以的。我们也应看到,虽然AI很强大,但无法取代艺术家,特别是审美与人文观念上。


Q:相对于架上绘画类作品,装置类作品更加依靠空间场域,这就对艺术家的空间把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家不只是纯粹创作作品本身,您以策展的角度如何看待艺术家和展示空间的关系?

A:今天,空间、场地、环境,以及展览现场的一切要素,都是艺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次展览,我们特别强调“剧场化”与“现场感”,就是要充分考虑空间的特点,并且与艺术作品结合,让观众有真切的从视觉到触觉、从身体到空间的整体性体验。


Q:相对于普通观众,当代艺术是有认知门槛的,在此基础上科技与艺术方向下的作品又存在着跨学科的融合,这可能更会让观众茫然不解。您觉得美术馆作为展览运营的载体,如何来消解这些认知门槛呢?同时,是否对观众有一定的观展要求,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A:我觉得好的展览一定是首先要给观众一个直观的、纯粹的审美感受,或者现场感。这种感受是惊艳的、陌生的、异样的,还是似曾相识、迎合观众口味的,这个取决于策展人。当然,美术馆与策展团队需要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如作品阐释、创作视频等。它们会给观众提供一个深入了解作品的路径和上下文。当然,当代艺术中特别是观念艺术这个领域,一定是有门槛的,需要观众有一些美术史知识。

 

Q:感谢此次您对重庆时代美术馆的信任,本次合作您有什么感受吗? 

A:很荣幸跟重庆时代美术馆的合作,这个展览也很好的延续着时代美术馆此前在数字艺术、科技艺术方面的讨论。这次展览离不开五位艺术家的大力支持,特别是缪晓春老师,他人在德国,从展示方案到现场氛围营造,始终与策展团队保持密切的沟通,非常钦佩他的专业精神。展览顺利开幕,也需要感谢美术馆团队辛勤的付出和大家的全力协作。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合作。


41.jpg

何桂彦

策展人

个人简介

美术学博士,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

现任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中国策展委员会委员等。 

主要研究领域涵盖当代艺术批评与中国当代艺术思潮等。曾出版个人著作与编著13本,如《走向后抽象》、《形式主义批评的终结》、《前卫的没落》、《社会剧场:参与与共享》等。曾策划数十个当代艺术展,以及双年展。


展览信息

a1.jpg

未来人类纪

策展人:何桂彦

出品人:赵燕

参展艺术家:缪晓春、刘展、田晓磊、童昆鸟、张振

主办单位:重庆时代美术馆

协办单位:华熙国际投资集团、华熙LIVE·鱼洞、当代美术家

执行策展:魏一帆

展览统筹:欧阳玉姝

展览执行:申通、杨小艺

媒体执行:刘昱伶

视觉设计:龚心宇

展期:2024年8月17日-2024年11月24日

时间:周一至周日10:00-20:00 (19:30停止入场)

地址:重庆时代美术馆 (重庆市巴南区平江东路3号华熙LIVE·鱼洞商业F1-20)


6.jpg

时代美术馆成立于2008年,始创于北京,始终以“关注时代人文动向,推动时代文化创新”为宗旨,用艺术观察者和学术梳理者的身份介入艺术现象,通过“艺术与时尚”、“艺术与设计”、“艺术与科技”三个主题办展方向,构建起当代艺术与公众的对话桥梁。

相续于2019年在成都、重庆成立时代美术馆分馆,重庆时代的艺术实践,着眼于关注川渝地区的艺术生态圈。8月16日,成渝两馆都加入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术馆联盟,并成为首届的主席团成员,期望未来时代美术馆能为川渝艺术生态圈发展尽绵薄之力。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艺术档案 > 艺术生态 > Artfacts全球排名前100(在世)艺术家名单——第21至第40名

Artfacts全球排名前100(在世)艺术家名单——第21至第40名

2022-07-15 12:26:44.747 来源: 朮art 作者:


Artfacts 目前排名前100位的(在世)艺术家让我们对当今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有了深刻的了解。这种分析研究工具使我们能够通过提供的最新消息来对这些优秀的艺术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根据艺术界的最新趋势、展览和销售情况对艺术家进行排名。在这份排名表里,我们会看到来自不同的学科、国籍和世代的各种艺术家。

请注意,这个名单会不断变化,因为艺术世界永远不会停滞不前,每天都有新的事情发生,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们也在不断地准备取代他们的位置。

朮art根据Artfacts数据提示,对艺术家及作品进行简短的介绍。(文中序列数为全球前100排名序列,缺失的“数字”为已故艺术家,不在(在世)行列。)


第二十一名:Arnulf Rainer

Ohne Titel, 7.11.74, 1974

Mixed media on photograph

47.5 x 59.5 cm

阿尔努夫·莱纳(Arnulf Rainer) 1929 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巴登 (Baden),被认为是非正式主义(Art Informel)的先驱,提倡把直觉性的抒情形式引入抽象领域。他早期曾经受超现实主义影响,一直对梦境和潜意识感兴趣,因此亦为他的作品注入神秘的元素。

阿尔努夫·莱纳(Arnulf Rainer) 的第一个经过验证的展览是于1955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圣史蒂芬画廊(GalerienächstSt. Stephan)的“Arnulf Rainer”。最近的展览是2022年在瑞士巴塞尔展览中心举办的艺术展。阿尔努夫·莱纳(Arnulf Rainer) 最常在奥地利展出,也在德国、法国等地举办展览。在过去的67年里,阿尔努夫·莱纳(Arnulf Rainer) 至少举办了215场个展和 1124场群展。阿尔努夫·莱纳(Arnulf Rainer) 还参加过不少于105个艺术博览会和21个双年展。


第二十二名:Francis Alys

Paradox of Praxis 1

(Sometimes Making Something Leads to Nothing), 1997

Documentation of an action, Mexico City

Video, 5 min., color, sound

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ys) 1959年出生于比利时的墨西哥艺术家。他的作品出现在艺术,建筑和社会实践等跨学科领域。1986年,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ys) 放弃了建筑师的职业,搬到墨西哥城。他创作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品和行为艺术,探索城市紧张局势和地缘政治。

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ys)的第一个经过验证的展览是1985年在圣保罗双年展(Bienal de Sao Paulo)举办的18届圣保罗双年展(18° Bienal de Sao Paulo)。最近的展览是2022年在瑞士巴塞尔展览举办的艺术展。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ys)最常在美国展出,也在德国,法国和其他地方举办展览。在过去的37年里,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ys)至少80场个展和808场群展。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ys)还参加了不少于40个艺术博览会和49个双年展。


第二十三名:Ed Ruscha

Ed Ruscha, Baby Jet, 1998 Acrylic on shaped canvas.

Ed Ruscha 1937 年生于美国奥马哈,创作主要与波普艺术有关。

Ed Ruscha的第一个经过验证的展览是1962年在诺顿·西蒙博物館 (Norton Simon Museum)举办的“New Painting of Common Objects”。最近的展览是2022年在巴塞尔展览中心举办的的艺术展。Ed Ruscha最常在美国展出,也在德国、英国等地举办展览。在过去的60年里,Ruscha 至少举办了172场个展和1419场群展。Ruscha还参加了不少于85个艺术博览会和22个双年展。


第二十五名:Kader Attia

Ghost

2007

Aluminium foil, Dimensions variable

卡德尔·阿提亚(Kader Attia) 1970年生于法国,是一位法裔阿尔及利亚艺术家,他的作品包括摄影、雕塑、装置和拼贴。他的作品与“修复”的核心概念联系在一起。它是自然界中不断存在的概念,因此也是人类中的一个概念。从结构的角度来看,阿提亚从社会、制度和文化的角度探讨了这一概念。

卡德尔·阿提亚(Kader Attia) 的第一个经过验证的展览是于2001年在巴黎 (Galerie Martine et Thibault de la Chatre)画廊的展览,最近的展览是2022年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Living with Ghosts”。卡德尔·阿提亚(Kader Attia)最常在法国展出,也在德国、美国和其他地方举办展览。卡德尔·阿提亚(Kader Attia)至少有54个个展在过去的21年里,参加了372场群展。卡德尔·阿提亚(Kader Attia)还参加了不少于32场艺术博览会和42场双年展。


第二十六名:Olafur Eliasson

102.jpg

116.jpg

The Weather Project, 2003.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1967 年生于丹麦哥本哈根,丹麦裔冰岛籍艺术家,以雕塑和大型装置艺术闻名。他善在作品中使用光、水等元素或调节空气温度以增强观赏体验。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第一个经过验证的展览是1991年,最近的展览是2022 年在柏林Kühlhaus Berlin的“Hot Mess”。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最常在德国展出,也在美国、丹麦等地举办展览。在过去的31年里,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至少举办了171场个展和755场群展。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还参加了不少于 36个艺术博览会和41个双年展。


第二十七名:Kiki Smith

Kiki Smith, Reclining Nude, 2005, bronze, 31-1/2" x 50" x 38" (80 cm x 127 cm x 96.5 cm), Edition of 3 + 1 AP

奇奇·史密斯(Kiki Smith)是一位1954年出生在西德的美国艺术家,其作品涉及性,生育和再生等主题。她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的具像作品涉及艾滋病和性别等主题,而最近的作品则描绘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状况。

奇奇·史密斯(Kiki Smith)的第一个经过验证的展览是 1980 年在纽约市第41街和第7大道的时代广场展览,最近的展览是2022年在德国波恩的美术馆的“Das Gehirn in Kunst und Wissenschaft”。奇奇·史密斯(Kiki Smith)最常在美国展出,也在德国、法国和其他地方举办展览。在过去的42年里,奇奇·史密斯(Kiki Smith)至少有125场个展和880场群展。奇奇·史密斯(Kiki Smith)还参加了不少于63个艺术博览会和12个双年展。


第二十八名:Imi Knoebel

Sommer 2009-6, 2009 Acrylic / Aluminium 180 x 250 x 8.5cm

Imi Knoebel 1940年生于德国德绍-罗斯劳(Dessau-Roßlau),是一位德国艺术家。创作以其极简主义的抽象绘画和雕塑而闻名。

Imi Knoebel的第一个经过验证的展览是1968年在科隆Kunsthalle Köln举办的“Kunstmarkt 68”。最近一次展览是2022年在巴塞尔举办的艺术展。Imi Knoebel最常在德国展出,也在奥地利、美国和其他地方参加展览。在过去的54年里,Imi Knoebel至少举办了156场个展和 804场群展。Imi Knoebel还参加了不少于118个艺术博览会和9个双年展。


第三十一名:Heimo Zobernig

Heimo Zobernig, ohne Titel, 2012,

acryl/canvas, 400 x 400 cm

海莫·佐伯尼格(Heimo Zobernig) 1958年生于奥地利,佐伯尼格以严谨和审讯的精神挖掘了各种艺术历史时刻和运动,特别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几何抽象和极简主义。他的创作方法还包括对展示方法,布景设计和戏剧性模式的敏锐和持久的把玩关系。

海莫·佐伯尼格(Heimo Zobernig)经常在奥地利展出,也在德国、美国等地举办展览。在过去的38年里,海莫·佐伯尼格(Heimo Zobernig)至少举办了121场个展和685场群展。海莫·佐伯尼格(Heimo Zobernig)还参加了不少于70个艺术博览会和10个双年展。


第三十二名:David Hockney

181.jpg

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 1937年生于英国,霍克尼的第一个经过验证的展览是1960年在伦敦RBA画廊的年度展览,最近的展览是2022年伦敦艺术博览会。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最常在美国展出,也在英国、德国等地参览。在过去的62年里,霍克尼至少举办了334场个展和987场群展。霍克尼还参加了不少于104个艺术博览会和15个双年展。


第三十三名:Ai Weiwei

Ai Weiwei’s Colossal

New Refugee Boat

Installation

艾未未(Ai Weiwei) 1957年生于中国北京,创作主要与观念艺术有关。

艾未未(Ai Weiwei)最近的展览是2022年在巴塞尔举办的展览。艾未未(Ai Weiwei)最常在美国展出,也有在德国、中国和其他地方举办展览。在过去的27年里,艾未未(Ai Weiwei)至少有140场个展和520场群展。艾未未(Ai Weiwei)还参加了不少于42个艺术博览会和26个双年展。


第三十九名:Richard Serra

Te Tuhirangi Contour

1999/2001

56 Corten steel plates

252m x 6m x 50mm

里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 1939 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美国极简主义雕塑家和录像艺术家,以用金属板组合而成的大型作品闻名。塞拉同时也参与了「Process Art」运动。

里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最近的展览是在西班牙阿利坎特当代艺术博物馆 (MACA) 举办的“Obertura: Más allá de los mapas”。里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最常在美国展出,也在德国、法国和其他地方举办展览。在过去的62年里,里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至少举办了266场个展和983场群展。里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还参加了不少于101次艺术博览会和25次双年展。


第四十名:Nan Goldin

Nan one month after being battered

1984

Photograph, dye destruction print on paper mounted on board

南·戈丁(Nan Goldin) 1953 年生于美国,近30年来她创立了一种可称为“视觉日记”的摄影风格。在一系列作品中,她以艺术家的敏感,将镜头对准了她的世界、她的朋友、恋人们、男人和女人、她的欧亚之旅以及她的情感危机,这所有的一切都被她以“视觉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南·戈丁(Nan Goldin)最常在美国展出,也在德国、法国等地举办展览。在过去的41年里,南·戈丁(Nan Goldin)至少举办了85场个展和813场群展。南·戈丁(Nan Goldin)还参加了不少于41 个艺术博览会和9个双年展。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