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艺术”和“实验艺术”的废除---我的理想用词是“艺术”
  • 邱志杰:区分描述性概念和分期概念――中西语境中“当代艺术”的概念考察
  • 传统、全球化,以及影响东西方当代艺术的几个问题
  • 黄笃︱艺术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但可以综合现实
  • 重要的不是“什么是当代”:我们应该关注在历史中形成的当代性
  • “一路走来”——“中国前卫艺术教父”栗宪庭的艺术之旅
  • 艺术中的政治——汪晖与朱金石的对话
  • 欧游反思录 ——欧洲三大艺术活动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 当代形式与传统文化(关于观念艺术)
  • 朱青生:中国未真正诞生艺术史专业
  • 专家认为:中国策展人应具备两种目光
  • 何桂彦:重要的仍然是艺术
  • 原志阳:当代艺术如何介入城市文化权力空间
  • 鲁明军:功能自觉与价值阙如
  • 冀少峰:为什么是“中转”
  • 朱其︱疯狂消费是我们觉得真实或者踏实的存在
  • 何谓“事件”——如何创造一个展览
  • 本届卡塞尔文献展以失败告终?策展团队Ruangrupa访谈
  • 陈晓峰:2011年艺术危机G点
  • 盛葳︱论“体制”与“当代艺术”之关系
  • 孙振华:史学传统和当代艺术史写作
  • 刘淳:策展人的价值与意义
  • 展览制度与中国当代雕塑
  • W.T.J. 米切尔︱视觉媒介不存在
  • 朱青生:对博伊斯的一些评价
  • 张海涛:对宋庄“强拆事件”的见解
  • 被误读的“行为” ——二十年多年行为艺术现象和背景
  • 彭德︱中国美术发展战略
  • 欧宁:报纸是隐形的公民建筑
  • 栗宪庭:“被消费”的影响力
  • 冯博一︱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劫难逃
  • 安塞姆-基弗:艺术是艰难的,可不是娱乐
  • 奥利瓦中国行的意义与中国抽象艺术
  • [访谈]张海涛:转换即将消失的民间文化
  • 与传统碰撞?PSA“青年策展人计划”展现新生代策展人的爆发力
  • 自动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 中国当代艺术的进化论(上):中国当代艺术在变乖还是进化
  • 中国当代艺术的进化论(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之路在何方?
  • 从高岩松装置作品看今日“新垃圾艺术”
  • 朱朱:“狂欢”与“灰色”
  • 后现代艺术的商业运作
  • 两个视角回眸艺术“85新潮”
  • 尹吉男:当代艺术家仍需寻找文化坐标
  • 欧文·沃姆 选择幽默,就是选择批判
  • 中国当代艺术的审查制度
  • 国外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大史记 > 艺术思潮 > 国外 > 原生艺术之父:Jean Dubuffet

    原生艺术之父:Jean Dubuffet

    2018-03-24 16:53:23 来源: EggBlue国际艺术中心 作者:妮蛋

    让·杜布菲(Jean Dubuffet),1901年出生于法国勒阿弗尔市(Le Havre),二战后巴黎派主要画家之一。其创作以摆脱观察习惯和文化条件,破除正统的表现规则和油画技艺为特征,并广泛使用各种手段(材料)创造多种风格。20世纪40年代末形成自己的风格,称为原生艺术(粗、生、涩艺术)、涂抹派或塔希主义。后来转向雕刻创作。1962年达到艺术顶峰—“乌尔卢普”风格。其作品使人联想到儿童涂鸦的自发乐趣,也有史前洞窟壁画的野性意味和西方城市街道涂抹画的随意性。《四棵树》(1969)和《装饰品小园地》(1976)成为法国艺术品中不朽之作。 

    让·杜布菲(Jean Dubuffet) 

    Art Brut “原生艺术”一词来自著名的现代艺术家让·杜布菲。1945年,正在寻找创作可能的杜布菲应瑞士洛桑市之邀,到瑞士做了一次文化交流之旅,他在行程中参观了好几个精神病医院的美术收藏,精神病人的创作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回到法国之后,他提出原生艺术(Art Brut)一词,继而展开了一场长达四十年的探索。

     

    无论是沙子、海绵、炉渣、干燥花、蝴蝶翅膀等千奇百怪的素材,在杜布菲手中,都能变成美丽的艺术作品。他用各种媒材拼贴的画面质感粗糙、有颗粒感,彷彿历经岁月摧残的斑驳墙面、远古壁画。

    “我相信野蛮的价值,我指的野蛮是直觉、热情、情感、暴力与疯狂。”

    让·杜布菲从小学画,在巴黎朱丽安学院(Académie Julian)就读期间,希望能创作更颠覆、具现代价值的绘画,开创全新的艺术形式。同时,他也开始关注艺术史家兼医生的汉兹.普林钟(Hans Prinzhorn)出版的专书《疯狂的表现》(Expression de la Folie),探索精神病患如何用艺术表达自我。

    虽然精神病患的画作质朴简单,裡头的情感却很强烈与浓厚。让·杜布菲深受此影响,从1940年代起,用凌乱抽象的线条、灰暗的色调,画了一系列有关日常生活的作品,刻划人们的内在情绪。

    他曾以都市生活为灵感,绘制了人们住在公寓的景色。在《楼房》(Façades d'immeubles)中,建筑物的线条粗旷凌乱,窗户与门窗拥挤狭小,而面目模煳的人探向窗外,或在街道上来回走动,色调则阴暗沉重,象征都市生活的虚假与忧郁。

    为了进一步跳脱传统的艺术手法,让·杜布菲自1950年代起,选用沙子、海绵、碎布、干燥花等素材,拼贴一系列画作。在《Paysage aux argus》中,拼贴了不同品种与色彩的蝴蝶翅膀,不规则的色块则点缀期间,色彩绚丽缤纷、层次分明,像是仔细堆砌的古老石墙。

    让·杜布菲毕生创作不懈,晚年更积极用涂鸦、素描的形式创作,向儿童涂鸦与塬始艺术致敬,希望让艺术能内心更纯粹的感受。他最受瞩目的系列“L’Hourloupe”,便以奇幻的色彩与流畅的笔触,刻划歪曲的人形、扭动交杂在一起的肢体,将心理与身体的感知用绘画与雕塑表达出来。 

    杜布菲的作品中也存在着许多内在的辩证:艺术—反艺术、形象—无形象、彩色—单色、立体—平面等等。他的创作过程往往忽视观众的存在,不理会艺术史的发展,认为创作不应在乎别人的眼光,却又希望艺术是让一般大众所共享的。他一再批评艺术,排斥官方机构,却最后在法国国立现代美术馆展出;轻视荣耀,却接受1984年威尼斯双年展的荣誉表彰;不屑将艺术商业化的生意人,自己却经营自己的作品。总之,杜布菲是个充满矛盾性的伟大艺术家。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