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艺术”和“实验艺术”的废除---我的理想用词是“艺术”
  • 邱志杰:区分描述性概念和分期概念――中西语境中“当代艺术”的概念考察
  • 传统、全球化,以及影响东西方当代艺术的几个问题
  • 黄笃︱艺术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但可以综合现实
  • 重要的不是“什么是当代”:我们应该关注在历史中形成的当代性
  • “一路走来”——“中国前卫艺术教父”栗宪庭的艺术之旅
  • 艺术中的政治——汪晖与朱金石的对话
  • 欧游反思录 ——欧洲三大艺术活动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 当代形式与传统文化(关于观念艺术)
  • 朱青生:中国未真正诞生艺术史专业
  • 专家认为:中国策展人应具备两种目光
  • 何桂彦:重要的仍然是艺术
  • 原志阳:当代艺术如何介入城市文化权力空间
  • 鲁明军:功能自觉与价值阙如
  • 冀少峰:为什么是“中转”
  • 朱其︱疯狂消费是我们觉得真实或者踏实的存在
  • 何谓“事件”——如何创造一个展览
  • 本届卡塞尔文献展以失败告终?策展团队Ruangrupa访谈
  • 陈晓峰:2011年艺术危机G点
  • 盛葳︱论“体制”与“当代艺术”之关系
  • 孙振华:史学传统和当代艺术史写作
  • 刘淳:策展人的价值与意义
  • 展览制度与中国当代雕塑
  • W.T.J. 米切尔︱视觉媒介不存在
  • 朱青生:对博伊斯的一些评价
  • 张海涛:对宋庄“强拆事件”的见解
  • 被误读的“行为” ——二十年多年行为艺术现象和背景
  • 彭德︱中国美术发展战略
  • 欧宁:报纸是隐形的公民建筑
  • 栗宪庭:“被消费”的影响力
  • 冯博一︱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劫难逃
  • 安塞姆-基弗:艺术是艰难的,可不是娱乐
  • 奥利瓦中国行的意义与中国抽象艺术
  • [访谈]张海涛:转换即将消失的民间文化
  • 与传统碰撞?PSA“青年策展人计划”展现新生代策展人的爆发力
  • 自动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 中国当代艺术的进化论(上):中国当代艺术在变乖还是进化
  • 中国当代艺术的进化论(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之路在何方?
  • 从高岩松装置作品看今日“新垃圾艺术”
  • 朱朱:“狂欢”与“灰色”
  • 后现代艺术的商业运作
  • 两个视角回眸艺术“85新潮”
  • 尹吉男:当代艺术家仍需寻找文化坐标
  • 欧文·沃姆 选择幽默,就是选择批判
  • 中国当代艺术的审查制度
  • 国外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大史记 > 艺术思潮 > 国外 > 后现代艺术图谱(四)

    后现代艺术图谱(四)

    2009-06-08 23:06:08 来源: artda.cn 艺术档案 作者:artda

    朱迪丝·巴蕾,《想象死去的形象》,1991年,录影,装置

    安迪·沃霍尔《美元之歌》,1981年,炳稀和绢丝制印

    杰夫·沃尔《井》,1989年,灯片、广告灯箱

    安德烈·图图诺夫,俄罗斯,《纪念N·N·GE》(十字架绞刑),1978年,布面油画

    道格拉斯·高登,英国,《歇斯底里》,1995年,录影装置、维度变量

    约瑟夫·博伊斯,《驮包》,1969年,雪橇、毛毯,油脂和电筒

    史贝格尼夫·瓦普科维斯基《无题》1984年

    桑迪·史科格兰德,《狐狸游戏》,1989年,行为、装置、雕塑等综合媒材,曼哈顿

    加里·希尔,《我相信这形象是他者之光》,1991-1992年,录影、书籍、谈话

    安藤忠雄,日本,水的教堂,1985-1988年,日本,北海道

    艾德华·波罗兹,英国,《我曾是一大款的玩物》,1947年,综合媒材

    赛尔格·史匹尔特泽,《不要抓住你的呼吸》,1999年,表演记录

    1997年6月,维也纳艺术家彼得·库格勒,电脑设计的第十届卡塞尔文献展大厅内壁壁画

    布鲁斯·阿姆斯图茨,澳大利亚,《墨尔本登陆纪念》,1986年

    戴卫·霍克尼《家室场景》,1963年,布上油画

    戴卫·马克的装置作品,《每个家庭都拥有它》,1989年

    布鲁斯·戴维森,《母与子》,1967年

    罗伯特·劳森伯格,美国,《峡谷》,1959年,综合绘画

    辛迪·舍曼,《无题》NO.35,1979年

    白南准,德籍韩裔,《向约翰·凯奇致敬》1973

    伊利亚·科巴科夫,前苏联,《一个从公寓破顶而去的人》,1988年,装置

    约瑟夫·波伊斯 《荒原狼:我喜欢美国,美国也喜欢我》

    古奇,《圣殇》,1980年,布上油彩

    佩普·伊斯帕琉,西班牙,《马太福音》,1992年,铁丝

    加里·希尔,《电视观众》,1996年,五个频道录影装置

    加里·希尔,《怀疑的悬念》(片断),1991-1992年,录影

    加里·希尔,美国,《怀疑的悬念》,1991-1992年,录影、四个频道录影装置 

    克·迪吉在斯塔拉,荷兰,《朱莉,丹海格》1994年2月29日

    克里斯托和珍·克劳德《包裹帝国国会大厦》,1995年6月,柏林

    简·索德克,《夜与昼》之一,1985年

    雷科特·特里凡尼亚,阿根廷,《无题》(自由),1992年,桌、凳、食物、餐具等,纽约303画廊

    路易斯·康,苏拉瓦底医院西立面片段

    马修·巴尼 《悬丝》 媒体艺术

    马修·巴尼《犹如母乳的加油站》,1996年

    米摩·帕拉迪诺《阿莱格里亚》,1989年,彩绘、青铜

    杰克·查蒲曼与迪诺斯·查浦曼,《崇高之死反抗死亡》,1994年,玻璃钢、合成树脂,油漆、人造头发

    米歇尔·尼古拉维奇·洛马丁,俄罗斯,《面孔》,1981年,布上油彩

    南·戈尔丁,美国,《托伊和福克斯的新婚之夜》,1987年,相纸喷墨印制

    伊利亚·科巴科夫,《他丧失了理智,不穿衣服,裸身逃亡》,1983-1990年 

    琼·杜布菲,法国,《有酒涡的脸蛋》,1955年,综合媒材和蝶翅集合

    萨姆·塔伊洛-伍德,《支离破碎》,1996年,表演纪录照

    沃尔夫冈·泰曼斯,德国,《阿莱克斯和露兹》,1992年

    桑德罗·基亚,意大利,《蓝色洞穴》,1980年,布上油彩 

    赫尔曼·尼奇,《第80次行动:原始神秘剧》,1984年

    桑迪·斯科格兰德,美国,《放射的群猫》,1980年,行为、装置、雕塑等综合媒材,纽约

    比尔·维奥拉,《问候》,1995年,录影、音响、装置

    特恩·霍克斯,荷兰,《去与归》,1986年,彩色照片

    安藤忠雄,光的教堂,1987-1989年,日本 ,茨木

    比尔·维奥拉,《永无止境的祈祷》,1992年,录影、西雅图

    沃尔夫冈·马蒂霍伊尔,德国,《生机》,1983年,布上油画

    上一篇: 物派  下一篇: 后现代艺术图谱(三)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