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艺术哲学 > 格罗夫的超个人心理学:人类意识的终极境界

格罗夫的超个人心理学:人类意识的终极境界

2017-05-11 23:37:22 来源: 《超个人心理学》第四章  作者:杨韶刚

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似,在组织机构上,超个人心理学也是由一些持各种不同观点,但在某些方面又有很多共同点的心理学家组成的一个松散的学术团体。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范围的扩展,它研究的领域也由最初的心理治疗扩展到文化人类学、生态学以及其他思想、文化和社会领域,从而导致其理论观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在不同的研究领域,超个人心理学都有一些重要的代表人物,因限于篇幅,本章着重对早期最主要的几个超个人心理学家及其理论观点进行评述,旨在使读者对这个学术思潮及其论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格罗夫的超个人心理学观点

斯坦尼斯拉夫·格罗夫(Stanislav Grof,1931—)是美籍捷克裔心理学家。他生于前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中学毕业后,他在布拉格的查尔斯大学接受正统的精神医学训练,并于1956年在该校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此后开始研究致幻剂在精神病研究中的治疗作用。 

1965年他在前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科学院获得医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前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精神病学研究院院长。1968年因前苏联入侵捷克,他移居美国。最初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担任精神病学助理教授,后受聘担任美国马里兰大学精神病学研究中心的精神病学研究部主任。他还领导创立了加利福尼亚整合学院的格罗夫超个人训练(Grof Transpersonal Training)项目。20世纪60年代末,超个人心理学在美国酝酿建立,格罗夫积极投身于超个人心理学的创建之中。国际超个人学会(ITA)建立时,他担任了第一任主席。他和妻子在加利福尼亚的伊萨兰创建了超个人研究机构,并且发明了“全息呼吸法”(holotropic breathwork)。四十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超个人心理学研究,是国际公认的超个人心理学的主要创立者和理论家之一。目前他主要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磨坊谷。

在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中,格罗夫毕生致力于以下主题的研究:(1)非正常意识状态的治疗和启发;(2)在经验心理治疗中使用非药物技术和制幻剂;(3)运用超个人心理治疗的方法治疗精神病;(4)对患有精神危机的病人进行超个人治疗;(5)对于在量子物理学、生物科学、大脑研究、意识研究方面新出现的有关精神病学的理论和科学范式进行理论研究和分析。可以说,格罗夫紧紧地把握住科学研究的国际取向,以其深刻的个人睿智和学术修养,在超个人心理学领域中引领着心灵和灵魂研究的世界潮流。

其主要著作有:《人类意识的领域:从LSD研究进行的观察》(Realms of Human Consciousness:Observations from LSD Research)(1976),《超越大脑:心理治疗中的出生、死亡和超越》(Beyond the Brain:Birth,Death and Transcendence in Psychotherapy)(1985),《自我发现的冒险:心理治疗与内心探索意识维度和新观点》(The Adventure of Self-Discovery:Dimensions of Consciousness and New Perspectives in Psychotherapy and Inner Exploration)(1988),《急寻自我》(The Stormy Search for Self)(1990)等。最近他又出版了新作《未来心理学》(Psychology of the Future),对他四十多年来的超个人心理学研究作了系统总结和阐释。

格罗夫超个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和理论观点如下:

一、人类心灵的图谱

格罗夫长期研究非正常意识状态(non-ordinary states of consciousness),他发现这种状态在现代西方心理学的研究中很少涉及,因此,他希望把自己多年的研究融入到现代心理学体系中,建构一套全息(holotropic)意识状态的超个人心理学理论体系。

首先,意识状态是有层次的。格罗夫认为,现代心理学把人类意识视为大脑的神经生物进化过程是不准确的。在他看来,意识并不是物质的附属物。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意识是正常的意识状态,但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非正常的意识状态,例如,精神病患者的各种病态的意识状态。他提出的“全息意识状态”就是一种超越正常意识范围的心理活动状态,它指向的是人类存在的完整性和整体性境界。显然,仅仅用正常人在正常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来阐释人的意识活动是不完整的。格罗夫在研究中提出,人类的意识状态应该具有三个不同的层面:出生前后或围产期(perinatal)、出生后(postnatal)和超个人(transpersonal)。现代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出生后的意识状态,甚至连出生过程中的“出生创伤”也很少研究。在他看来,这三个意识层面对心理学研究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个人在出生前就已在母体中获得了某种类型的经验,形成了“围产期的基本基质”,尽管我们对此不可能有清醒的意识,但这些基质对出生后个体的心理发展、人格以及心理疾病的产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和联系。因此,研究出生前后的经验类型,不仅对心理治疗有所助益,甚至对研究人在出生后的心理发展和表现形态等都具有积极意义。个体在出生后形成的一些相关的情绪、经验和记忆都会自动地聚集在一起,每当有适宜刺激出现时,就会引发相关的心理活动。而内心深处储存的某些记忆和经验也会对个体的思维等心理活动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为了阐明人的心理结构中内外部经验的规律,他提出了“凝缩经验的体系”这个概念,认为出生时的创伤是导致人们产生各种情绪体验的原初形式,随着个体生活经验的丰富,这些不同的情绪和心理体验以凝缩的形式储存在人的心理结构之中。超个人意识状态是最高层次的意识状态,它可以超越时空和人体的限制,而直接和世间万物以及宇宙意识进行心灵的沟通。

其次,出生创伤具有心理学价值。“出生创伤”(birthtrauma)这个概念最初是学家奥托·兰克(OttoRank)提出来的。兰克认为,“对婴儿来说,出生是一种身体上难以忍受、心理上十分可怕的体验,但对这种体验的回忆却深深地埋藏在潜意识之中。婴儿离开了有着丰富食物、温暖而又安静、氧气充足的母亲子宫,进入了一个充满饥饿、寒冷、喧闹和令人窒息的嘈杂世界。这是一种痛苦的出生创伤,它提供了一个心理原型,一个基本的焦虑模式,在以后的生活中它能被各种情境重新激活”(杨鑫辉,2000,Vol.4,pp.494-495)。但是,后来兰克并没有对出生创伤继续进行深入研究,而是相对看轻了出生创伤的作用,转向了对其他心理现象的研究。

格罗夫从兰克那里接受了这个概念,并对这个概念做了超个人心理学的解释。他认为,出生时的某些过程是个体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因素,但除此之外,它还具有超个人的意义。每个人在出生时都会产生出生创伤,因为出生使人获得了出生的经验,但同时也获得了死亡的经验。在某种意义上说,出生既意味着人生的开始,也意味着人生的结束。人从出生那一天起,就意味着总有一天会死亡,这种混杂的人生体验使出生创伤成为介于个人和超个人之间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传统的心理治疗中,人们普遍认为,在人类生活中,人会体验到各种生活的创伤,很多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往往就事论事地针对这些可见的生活创伤进行治疗,但收效甚微。格罗夫认为,通过经验心理治疗就会发现,这些创伤的记忆似乎形成了某些心理的群集(constellation)。例如,当某人出现自我意象的心理问题时,就会产生对个人的自我意象造成损害的创伤,这些创伤来自个体生活的不同时期,久而久之便成为一种心理的群集,它往往以情绪情感的形式表现出来。当然,这种心理的群集是在潜意识中发挥作用的。当个体受到这种潜意识心理群集的影响时,就会使他的自我知觉、对人的自我意象、对世界的态度、某些特殊的行为等带上某种特殊的心理色彩。显然,这种心理的群集就是凝缩的经验体系,其最初的根源就存在于某种特殊的出生创伤之中。

当然,这种经验体系并不都是消极的。很多人生的经验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当积极的经验占据支配地位时,个体的心灵中就会充满积极乐观的情绪和记忆,并产生一种特殊的存在于世界上的感受。如个体会产生与环境的一体感,进而产生成为人类社会有意义的一部分,成为大自然有意义的一部分,成为宇宙有意义的一部分的感受,并且产生某种流动的感受,换句话说,有一种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安全感,一种精神意识的自然感受,一种潜在的统一感、一体感。这种感受就是心理健康的人所获得的精神感受,是与健康的出生前的经验以及出生时的经验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反之,如果出生的经验是消极的,例如,母亲在怀孕时吃了一些有毒的食物,母亲不想怀孕,甚至想做流产手术等,就会使个体在出生前便产生对世界的一种妄想的态度,进而在出生后的生活中潜意识地表现出来。因此,母亲在怀孕期间的各种心理和行为表现都会潜移默化地、甚至潜意识地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奠定他对整个世界产生某种经验的基础。因此,格罗夫认为,子宫中的环境和经验是后天人生经验的原型,是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对大自然、对宇宙态度的原始印刻。显然,格罗夫的观点带有明显的先天论的痕迹,但这种先天论却主要集中在母亲怀孕后,胎儿在母体中生活直到出生时的人生经验,因此严格地说,也不能算是先验唯心论。不过,格罗夫的这种观点虽然从理论上讲有一定道理,但缺乏严格的科学依据,目前还无法使人信服。

二、心理治疗观点

格罗夫首先是一个心理治疗学家,因此他的很多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都与心理治疗有密切联系。他在提出自己的全息意识状态理论之后,以此为基础阐述了他的心理治疗观点。

1.对身心疾病的超个人看法

很多心理疾病,例如焦虑症、恐惧症、癔症、抑郁症、躁狂症、强迫症、边缘型人格、自恋型人格以及药物成瘾、酗酒成瘾等,都属于心理治疗和神经症治疗的范畴。现代精神病学和心理学对这类疾病所持的传统观点,是以神经生理学、生物化学、基因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研究为基础的。但是,格罗夫并不赞成这种传统的诊断和治疗方式。他认为,超个人心理治疗首先要详细地分析导致患者产生各种心理疾病的症状和原因,然后以这种分析为基础,描绘一幅完整的病理现象的图谱,最后再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在这里,进行全面详细的诊断分析是最重要的,传统的心理治疗,包括弗洛伊德的,往往只关注出生后的生活体验,而忽略出生前和超个人阶段对心理疾病的潜意识影响和作用。格罗夫认为,一幅完整的病理图谱应该把这三个大的方面都包括在内,同时还要通过深入分析出生创伤和超个人需要的基本性质和内涵,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导致心理疾病的根本原因,才能确定治疗的方向。

2.精神紧急状态的超个人价值

从超个人心理学的基本立场出发,格罗夫认为,很多现代社会认为是病理心理现象的状态,实际上可能是不同意识状态的反映。他把那些可能由某些生理因素、创伤经验甚至沉思引发的心理现象称为“精神紧急状态”(spiritual emergency),认为这些状态是超常的意识状态,是通往更高层次的心理功能和精神觉知的前奏。

在这种精神紧急状态的内部隐含着许多不同的个人体验,如萨满高危体验、昆达里尼唤醒、高峰体验、前世体验、临终体验、外星人绑架体验和酗酒及药物成瘾体验等。这些体验在正常意识状态的人看来似乎是不可理喻的,是一些病理现象。但格罗夫认为,这是一种精神危机的表现,而危机之中恰好隐含着治愈和转化的契机,因此,“危机既是转机”。在这个意义上说,精神紧急状态具有积极的超个人价值。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不是一个超个人心理学家。

当然,如果没有超个人心理学家的具体指导和帮助,处于精神紧急状态的人是不太可能自然而然地进行转化和痊愈的。超个人心理治疗学家通过对来访者的全息意识状态进行开发,通过一些具体的实施步骤,促使来访者发生积极的转化和心理成长。由此可见,这种观点确实是对人类意识和心理活动的一种全新看法,如果能以更充分的证据证明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它将彻底改变人们对很多心理疾病的看法,也将促进人们对人类意识和心理现象的更深刻了解和探究。

3.全息治疗的策略

通过对上述精神紧急状态的分析和诊断,格罗夫提出了进行心理治疗的全息策略。首先,要对情绪和身心失调的症状进行刺激和强化,使之清晰地表现出来,然后引导来访者把压抑的情绪和生理能量尽可能全面地释放出来,以唤起被遗忘的或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创伤经验。当来访者开始意识到这些内在体验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症状得到减轻甚至治愈。要想逐一地实现这些步骤,最基本的方法是使用格罗夫创造的“全息呼吸法”,也就是把快速呼吸、引导性音乐和身体活动技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式。这种方法还可以整合其他心理治疗流派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对心灵的三个层面,即围产期后、出生后和超个人层面的全面揭示,使人对心灵、意识和精神有一个更完整和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达到治愈疾病和提升心理境界的目的。

三、超个人意识观

数千年来,人类对意识进行了多层面、多视角、多学科的研究,现代社会更是希望通过实证研究,探究意识的起源,发现意识的真谛。格罗夫集四十多年研究之经验,从超个人心理学的立场出发,阐述了他对人类意识的新看法,为现代社会关于意识的研究提供了又一个新的视角,其中不乏给人心灵启发的研究价值。

1.人类意识的终极境界

格罗夫吸收了现代量子物理学的观点,对人类意识做了超个人心理学的解释。他说:“虽然对我们而言,在我们意识的平常状态中,某些事物能够全然无缘无故地发生,或能以某种形式展现的概念,似乎是不可理解的;但是在‘空无’之中,这种概念一点也不令我们惊讶。正如现代物理学的量子波动理论所说,空无可能会被认为是由无限的‘量子’———导致所有事物发生的小粒子和小碎片———组成的。经过我们‘选择’了某一个特定的现实之后,现实便在我们的意识中创造出来了。”

显然,在格罗夫看来,意识并不仅指现代心理学所认可的那种可以有清晰心理活动表现的意识状态,还包含现代人还远远没有认识到的意识现象。他通过对意识的全息状态的研究和开发,探讨了与人类意识的终极境界有联系的许多根本问题,例如,宇宙的创造原则,人类与创造原则之间的关系,创造的动态过程,阻碍人类正确认识自我本性的禁忌和善恶等。这些意识状态只有通过深刻的自我探索才能有所了解,因此,心理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启发来访者的内在自觉,使其认识到自己内在神圣的自我是与宇宙的创造原则、绝对意识或普遍心灵有密切联系的。如果没有这种联系,人类就只能以有限的思维逻辑来掌握世界万物的表面现象。

格罗夫提出的全息意识状态,有助于消解个体与绝对意识之间的界限,引导个体重新回到与大自然、与宇宙、与世界万物的本来联系之中,也就是进入超个人的意识状态之中。这种观点显然与我国古代道家的“天人合一”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要正确地调和通常意识状态与超越意识状态之间的界限,就要妥善地运用“身体的自我”(body-ego),使用人类在现象世界获得的“实用知识”,最终达到超个人的意识境界。我国哲学家孙正聿(2001)在专著《超越意识》中阐述了类似的观点。他说:“作为‘万物之灵’,人类是有‘意识’的存在。人不仅具有把握‘世界’当作自己对象的‘对象意识’,而且有关于自己的感觉和知觉、欲望和目的、情感和意志、思想和理想的‘自我意识’。在这种‘自我意识’中,人类能够‘觉其所觉’,‘知其所知’,‘想其所想’,‘行其所行’,因而又能够‘超越’自己的狭隘的、有限的存在,在自己的‘意识世界’中为自己创造无限广阔、无限丰富、无限发展的‘世界’,给自己构成理想性的、真善美相统一的‘世界’,这就是人的‘超越意识’。”当然,这种超越意识并不同于格罗夫的超个人意识状态,后者主要指个人体验到的各种超越当前现实世界的精神状态和主题,主要是通过沉思、致幻剂或其他相应的治疗技术来达到的一种意识状态,还不完全是哲学家所理解的对人生和宇宙万物的精神感悟和深刻洞见。

2.人类意识的存在价值

格罗夫在探讨超个人概念的含义时就把它与意识现象联系在一起。在他(Grof,1979,p.155)看来,“超个人”主要与经验有关,“这些经验包括超越通常自我限制和超越时间或空间限制的意识的扩展或延伸”。这种意识的扩展使人能够进入一种超越的精神领域,甚至能够使人感受到我们正在从未知的领域获得信息。表面上看来,我们似乎在冥冥之中受某种精神力量的指导,但实际上这是一些长期生活和工作经验的汇集,它常常以个人直觉的形式被人们所感受到,很多超个人心理学家、治疗学家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这种直觉。因此,超个人意识状态是具有心理治疗价值的。

格罗夫认为,超个人心理学和意识研究除了具有心理治疗价值之外,还具有保护人类生存的价值,例如,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全球的生态危机。在格罗夫看来,生态危机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心灵的精神危机”。由于人类社会过分依赖通常的意识状态,经常把宇宙简单地视为机械系统,或者像普通心理学所认为的那样,意识就是大脑的产物,从而导致人类毫无节制地利用和开发大自然,并且把生物进化、适者生存的观念引入到人类社会生活中,以相互之间无情的竞争和资源掠夺来对待彼此。而超个人心理学强调人类意识状态的“内在转化”,以便使人产生深刻的哲学反思和超个人的意识洞察,才能对人类的生存状况产生发自内心的深刻体验,才能体验到人类自己和世界万物的心灵沟通、息息相关,是共同生存在一个共生的整体相连的精神网络之中。

格罗夫进而分析了“暴力”(violence)和“贪婪”(greed)这两种在人类历史上曾发挥过重大作用,并且至今仍具有强大势力的心理力量。人类社会自古至今战争和杀戮不断,不知有多少人在这些战争、暴力和贪婪的掠夺中失去了生命。当然,人类历史上经历的无数次战争和杀戮并没有从根本上威胁到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进化过程,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生物领域也没有产生致命的、不可逆转的影响。即使是在最残酷的战争之后,大自然仍然能够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重新恢复其生态平衡。但是,随着现代科学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世界人口的爆炸式膨胀,特别是原子武器的发明,却有可能彻底地打破人类与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因此,格罗夫(Grof,1995,p.2)明确指出:“现代世界的问题是心理—精神危机的产物和症状,任何有效的解决都要求人性发生深刻的内在转化,要求人们具有一种强调统一、共同发展和合作的新的科学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的最深刻根源就存在于人类的人格之中。只有当人类从内心深处真正意识到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密切关联,从而把生态的优先置于纯经济和政治考虑之先,才能使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的生活发生质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意识状态的改变和转化才是人类生存价值的根本所在。

 

关于作者
杨韶刚,山东济南人。长期从事西方心理学史、道德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尤其在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西方道德心理学思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荣格心理学等多方面有建树。现为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导师。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