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艺术哲学 > 尼采超人哲学与荣格个体化理论

尼采超人哲学与荣格个体化理论

2024-09-28 11:20:43.761 来源: 心理学家许金声 作者:许金声

122.jpg


尼采超人哲学与荣格个体化理论

——人性单一发展与平均水平问题

文/许金声 

引 言

在当代心理学和哲学的讨论中,尼采的超人哲学与荣格的个体化理论常常被视为探索人类潜能的两种重要路径。这两种思想都强调个人发展的独特性和超越性,但也因其激进性而引发了诸多争议,尤其是前者。通过我的“人性单一发展与平均水平”理论,可以对尼采和荣格的思想进行更为深刻的分析,揭示其合理性与潜在的弊病。

卡尔·荣格确实曾经受到尼采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他关于个体化、无意识和人类心理结构的研究。


一、尼采对荣格思想的影响

1、超人哲学与个体化

尼采的“超人”(Übermensch)概念鼓励个人超越传统的道德规范,实现自我超越。这种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荣格的“个体化”概念。个体化过程指的是个体通过整合无意识内容与意识,逐渐成为真正的自己。这一过程与尼采的超人哲学有相似之处,都可以理解为对自我超越的追求。

2、影子的概念

荣格的“影子”概念也可以与尼采的思想联系起来。尼采对人性中阴暗面的探讨和他对“酒神精神”(Dionysian spirit)的推崇都对荣格产生了影响。荣格认为,个体必须面对并整合自己的“影子”,即无意识中被压抑的、被否认的部分,这与尼采对人性复杂性的理解有共鸣。

3、永恒轮回

尼采的“永恒轮回”(Eternal Recurrence)概念,即生命是不断重复的,这一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荣格的心理学。荣格对时间的循环性以及无意识内容的重复性表现出兴趣,虽然他并未直接采用尼采的哲学,但这种思想确实在他的分析心理学中有所体现。


二、荣格关于尼采的探索

1、《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荣格在他对尼采的分析中,特别重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他认为尼采在这本书中探索了与个体化过程相关的大量的主题,特别是自我超越和精神成长的必要性。

2、荣格的研讨会。

荣格在1925年和1934-1939年间主持了关于尼采的研讨会,深入探讨了尼采的哲学对心理学的影响。这些研讨会记录显示,荣格对尼采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其与自己发展中的心理学理论进行了对比和整合。


三、荣格的批判性态度

虽然荣格确实受到了尼采的影响,但他也对尼采的某些观点持批判态度。例如,荣格认为尼采对“超人”概念的推崇可能忽视了集体无意识和个体在社会中的连结性。因此,荣格在发展自己的理论时,既吸收了尼采的思想,也在某些方面进行了修正和扩展。

所以,荣格在他的心理学理论发展中,确实受到了尼采哲学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在个体化、无意识和人性复杂性方面。然而,荣格并非简单地接受了尼采的思想,而是进行了批判性的吸收和再创造。尽管如此,我认为无论尼采还是荣格,他们在人性单一发展与平均水平的理解上,似乎还有不够通透的地方。


四、人性单一发展与平均水平理论

我提出的人格三要素理论主张,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单一方面的发展不应过度远离人性发展的平均水平。换言之,个人的智慧力、情感力和意志力三者应保持高度发展和平衡。这种平衡不仅能避免极端发展的危险,也能最大化个人的整体潜能。这一理论为理解尼采和荣格的思想提供了一个新的框架,帮助我们在赞同其合理性的同时,也看到其可能的不足。


1、尼采的超人哲学:力量的极端化

尼采的哲学尤其是在“超人”和“强力意志”理论中,推崇个体意志的极端发展。他认为人类应该超越传统的道德束缚,通过力量的提升和自我超越,实现一种新的存在状态。然而,这种极端的发展可能导致个体失去平衡,正是我所描述的“突出意志力型人格”典型的人格。这种理想人格设计相对忽视了情感力和智慧力的作用,最终会导致个体在社会中严重碰壁,甚至走向自我毁灭。

通过我的理论可以看到,尼采的哲学虽然激励人们突破自我,但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即个人意志的单一发展可能远离人性的平均水平,导致个体与群体的强烈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不仅可能带来个人的内在冲突,个人与社会冲突,也有可能对社会产生破坏性影响。

凑巧的是,尼采和荣格在晚年都疑似得了精神分裂症。其中尼采可能性更大。1889年,尼采在都灵经历了一次严重的精神崩溃,导致他被送往精神病院。这一事件标志着他精神健康的急剧恶化。在崩溃期间,尼采写了许多疯狂的信件,称自己为“被钉十字架的”或“狄俄倪索斯”,并自称是多位著名历史人物的化身。这些信件被称为“疯狂书信”,显示出他严重的精神错乱。

而荣格在1913年经历了一段极为痛苦的时期,他称之为“灵性危机”或“个人的黑暗之夜”。在此期间,他体验到了极度的内心混乱和幻象,但这些经历并不是精神分裂症的表现,而是他深入探索无意识的结果。荣格将这些体验视为对自我和无意识的探索,后来将其整合进他的心理学理论中。

荣格记录了这些体验,并以此为基础创作了《红书》(The Red Book),一本充满象征性和心理图像的手稿。在书中,荣格通过对这些内在经历的描绘,探索了无意识与意识的关系。大多数研究认为,这些经历应该看作是与自我内在深处的对话,而不是精神病理学的症状。


2、荣格的个体化:整合的挑战

荣格的个体化理论强调通过整合无意识与意识、自我与人格阴影,达到个体的完整与和谐。荣格的个体化过程旨在使个人实现其独特性,并超越集体无意识的束缚。虽然荣格的理论比尼采更加温和,看似与我的“人性单一发展与平均水平”理论有共通之处,但它在实践中可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

荣格的个体化过程常常要求个人面对内心的黑暗面,经历深刻的内在转化。这种激烈的心理过程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使个体偏离平均水平,导致情感力或智慧力的失衡。我的理论提供了一种平衡的视角,强调在个体化过程中保持人格三要素的协调发展,避免因过度关注某一方面而忽视整体发展的风险。


五、两种理论的整合与批判 

通过我的人格三要素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尼采和荣格思想的合理性及其局限。尼采的超人哲学激励人们追求卓越,但必须在智慧力、情感力和意志力之间保持平衡,否则可能导致自我毁灭。荣格的个体化理论提供了实现个人独特性的路径,但在个体化过程中,必须警惕过度沉迷于某一心理过程而忽视整体的和谐发展。

我们可以借用中国儒家的中庸原则,在这里提供了一个关键的视角:个体的发展应在理智、情感和意志之间保持平衡,而不应偏离人性发展的平均水平。通过这种平衡,个体既能实现自我超越,又能避免因极端发展而导致的心理或社会问题。

尼采的超人哲学和荣格的个体化理论都是对人类潜能的深刻探索,但它们都面临着因单一发展而导致的潜在风险。通过我的“人性单一发展与平均水平”理论,我们可以在理解和吸收这些思想的精髓的同时,避免其可能带来的弊端。这种理论为个人成长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和稳定的框架,也为现代心理学和哲学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艺术档案 > 艺术哲学 > MAM读书会第一期“尼采”开始招募

MAM读书会第一期“尼采”开始招募

2020-06-10 12:21:23.667 来源: MovingArtM 作者:移动美术馆


MAM读书会,是继移动美术馆“共享大讲堂”、国际交叉学科艺术论坛之后的一个更具深入性、互动性和持续性的补充和延伸。不同于讲座、论坛的输出主导性和短期爆发性,MAM读书会更侧重长期的、平静的兴趣学习、研究,日常化的思考、交流,跨学科背景下的专业性以及参与群体素养和通识的建设;旨在各学科、领域蓬勃发展的环境下提供一个持续的、冷静地、深层的思想学习、交流、碰撞的环境和活动。

读书会邀请的指导老师或领读人为北大、人大、清华、复旦、中科大等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的老师、博士等专业人士,还有相应领域权威学者指导疑惑。本读书会是一个连续性进行的、内部成员参与的交流研究性沙龙;每期开始前向全球公开招集感兴趣的青年研究员或业余研究爱好者。每期现场地点为流动性,没有限制;分为线下现场和网上会议两种参与形式均同时进行;每周读书会参与人须按时完成阅读……感兴趣且有时间的,欢迎踊跃参与。


时间:每周读书会约两至三小时;

地点:线下现场,每期地点可能会有变化&(线上会议、微信群等)全球地域不限;

参与方式:将“读书会+姓名”为题,把姓名+所在城市+联系方式(包含微信号)和个人介绍等发送至movingart@163.com


640.webp.jpg

MAM读书会

第一期

尼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著名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


第一期 尼采:《历史学对于生活的利与弊》

导语及推荐书目

导语:

尼采对虚无主义及时代症候的诊断在今天是否依然有效?通过阅读尼采,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一种不一样的眼光,超出种种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观念,对当下的生活进行一种尽管“不合时宜”,但却必要且迫切的沉思。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小心被尼采炽热的语词灼伤,也要避免被他布下的文字迷宫困住。尼采对时代顽疾的犀利洞察和致命攻击,或许将为我们呈现一个不一样的“可能世界”。

《历史学对于生活的利与弊》(1874)是四篇《不合时宜的沉思》的第二篇,也是尼采早期最重要的文本之一。这一文本探讨了究竟何种历史学(或非历史学)能够使生命振奋和提升,而何种历史学又会使生命虚弱和沉沦。在此得到思考的不仅是历史学,更是任何对于我们的生命与行动能够起到影响的知识。一旦生命的提高成为尺度,这些知识本身的意义也将发生变化。由此出发,我们一方面将看到尼采思想由何发端,尤其是权力意志及永恒轮回等思想的萌芽;另一方面也将看到尼采对现代世界及其文化形态的独特思考。

我们将以每次10-15页的速度进行阅读,由具有专业素养的领读人带领大家进行讨论,希望通过深入地交流,找到打开经典的钥匙。在后续活动中,也将根据大家的兴趣调整阅读的文本和阅读方式。


第一期尼采读书会推荐书目:

1) 尼采:《不合时宜的沉思》,李秋零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德文版可参考KSA第1卷)

2) 萨弗兰斯基:《尼采思想传记》,卫茂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 卡尔·洛维特:《尼采》,刘心舟译,三辉图书2019年版。

4) 海德格尔:《尼采》,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5) 德勒兹:《尼采与哲学》,周颖、刘玉宇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本期报名截止时间:2020年6月16日;

本期读书会线下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酒厂国际艺术区B2002移动美术馆(北京);

本期读书会开始时间:6月20号

支持:奥沙艺术空间(北京)


640.jpg

移动美术馆

移动美术馆,是一个全新型、创新型艺术文化机构;是一种新型的集展览、创意、艺术文化、教育等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和文化品牌。她以“动”的过程和变化为鲜明特色;以非一般空间和非一般样态的创作、实施和展览为常设项目;以非常规形式、网络虚拟空间、新媒体媒介和跨界交叉等去实施和对接艺术家、艺术项目、艺术机构以及艺术盛会等为主要进行方式。移动美术馆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和艺术机构,旨在探索全新的艺术文化模式和独立品牌,为新时代的世界艺术生态增砖添瓦,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艺术生态力量和价值。移动美术馆志将成为全球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艺术项目和崭新的综合平台。

移动美术馆Moving Art Museum (MAM)

Moving ArtMuseum is a brand-new art form and art institution, which is owned by BeijingNon-stop Moving Contemporary Art and Culture Co. Ltd.  Moving Art Museumis a new comprehensive platform and cultural brand which integrates exhibition,creativity, art, culture and education. Creation, execution andexhibition of non-ordinary space and non-ordinary forms are ourregular projects. It is our common project to execute and link up cooperativeartists, projects, curators, art organizations including art fairs, Biennaleand festivals in unconventional forms, virtual spaces and cross-bordercrossing, as our main way of actions. Moving Art Museum hopes to explore a newart and culture model and independent brand, for contributing to thenew era of the world art ecology, create a unique new strength and value.The Moving Art Museum will become a globally featured and representativeart projects and a new integrated platform.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