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策展档案 > 壹Art艺术机构2018-2019展览回顾

壹Art艺术机构2018-2019展览回顾

2019-03-06 15:45:17 来源: 壹Art 作者:artda

▲ 血缘关系

展览名称:“皮肤”闫雨个展
艺术家:闫雨
策展人:岂志刚
艺术总监:陈宇飞
主办机构:壹Art艺术机构
协办机构:地球旅社艺术机构
执行策划:霍玉全、吴飞龙
媒体编辑:李孟秋
视觉传达:冯飞腾、李旭东、金雯萱
开幕时间:2019年1月12日 15:00
展期:2019年1月12日-2月28日
展览地点:壹art艺术机构(合肥市绿洲东路壹处三楼)

 

▲ 在这在那

▲ 皮肤之下

 

“动像·静像”——陈学刚作品展
艺术家:陈学刚
策展人:陈宇飞
执行策展:霍玉全
学术主持:张海涛
展务:吴飞龙、张婷婷
主办机构:壹Art 艺术机构
展览时间:2018年5月5日—2018年7月5日

陈学刚的艺术实践涉及到对现实遭遇、社会事件、机器文明、艺术历史的反思,传达出幽默、荒诞、隐晦的个人表述。方法上有着明显的跨领域特征,从丙烯、水墨、版画、纸本、动画、墙绘、录像到GIF动图都是他不同阶段使用的媒介。
任何对陈学刚溢美之辞都是可疑的,我只想通过“动像·静像”陈学刚作品展把他最真实的艺术工作呈现出来,试图去理解他在艺术上的追问与答案……

陈宇飞

 

 

图形小说
GRAPHICS FICTION

策展人:岂子
学术主持:陈宇飞
参展艺术家(作者):不流、陈宇飞、Q、岂子
展务执行:霍玉全、吴飞龙
媒体编辑:李孟秋
视觉传达:冯飞腾
展览翻译:史靖澜
主办机构:壹art艺术机构
协办机构:地球旅社
展览时间:2018年11月10日-12月28日

和作家合作,将文字符号转换到物理空间中,将审美性质的艺术空间转变成一个识读性质的符号空间,相当于达成一种从符号到物理现实的“穿越”。写作是为穿越而生的,从自我到他者、从个体体验到群体共识、从虚构到实在、从过去到现在及未来,乃至从符号到图像,写作在其中缔造着个体与群体的“穿梭”。

写作不但构建着“穿越”,而且还不断构建着行动,它以最节约的物料成本在想象与体认、构思与行动之间构建着最基础的脚本,在这个意义上,每一种写作都是一种“方案”。当我们受限于行动的时候,写作就成为了极其重要而又相当节约的个体自由。

在这个展览中,我们不讨论图像而聚焦于图形,不讨论雕塑而关注证物,在“写作”、“轨迹”、“物本”三者之间构造一个自证的逻辑场景,通过这个自证的逻辑场景完成对于历史和现实的隐喻,同时建议出一个间于写作与艺术之间的思考路径。

▲ 《小说-均匀》120cm×170cm光栅画岂子、不流

▲ 《一先生》80cm×210cm文本装置岂子

▲ 丝网石膏板Q

▲《蚊子迷宫》270cm×270cm×3灯箱Q

 

 

主题:未来车间 GEEK LAB
项目时间:2018年7月14日——10月8日
项目机构:中科精准教育
学术主持:陈宇飞
项目主持:程曦
策划:岂志刚、霍玉全、周梦超
项目参与学员:公开招募
联合制作:壹art艺术机构&地球旅社艺术机构
主办机构:壹art艺术机构
展览地点:壹art艺术机构(合肥市绿洲东路壹处三楼)

▲ 夜的魅影

▲ 夜的魅影

▲ 复刻街机

▲ 激光知我心

▲ T恤俄罗斯方块

▲ 心底的秘密

 

主题:艺术怎么教?——壹art青年艺术计划(之一)
开幕式:2018年3月10日下午15:00
展期:2018年3月10日-4月8日
艺术总监:陈宇飞
策展人:岂志刚
执行策展人:霍玉全
教学团队:张佑民、牛华传、 汪昊、周光乔
主办机构:壹art艺术机构
协办机构: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公共艺术教研室、地球旅社艺术机构
合作机构:器·Haus空间/云朵实验室、 OUR当代艺术空间

参展学生名单:
(1)陈新阳/陈彤彤/陈倩/程雅/段炼/戈伟豪/孔丽文/李坤龙/鲁大鹏/刘灏然/刘天照/李紫嫣/史维娜/唐硕/陶丽君/魏伟/王雪/王勇/吴夏雨/徐倩倩/杨帅/杨宇翔/姚阳兆/张龙威/赵慧敏
(2)白智娜/郭雨晴/胡卓文/金标/刘威/束凡杰/孙井井/唐宋明/汪港/汪浩/魏瑞邦/吴优/谢海涛//徐政/尹雨虹/营雨晴/张建祥/张萌/朱梦娟/卓亚楠

2013年,我和张佑民、牛华传开始了在安徽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安艺)美术系公共艺术专业进行基础课程改造实验,这个实验的目标是在艺术类的基础课教学中取消掉素描课程教学和水粉课程教学,进行的这样的取舍,是因为在今天的艺术教育中,素描和水粉教学已经经由艺术高考的炼化成了“标准格式”,这个格式下,各类教育机构已经不再思考它们对于人的艺术修养的意义何在,一些基于素描和水粉构架的实验教学名目,比如“创意素描”、“创意水粉”、“设计素描”、“设计水粉”等,也只是在老结构中进行的无效调试,其结果,就是在艺术学习和艺术创作之间过度阶段性地切分了时间,使创造的目的变得模糊和不可抵达。

从2013年起,我们针对公共艺术专业的大一学生,将“素描基础”、“设计素描”、“色彩基础”、“设计色彩”四门课整合为一门“自由绘画课程”,在张佑民和牛华传担纲的这个课程里,他们将当下的图像视觉的经验带入课程,作为“自由绘画”课程的基本起点,而不以具体的技术手段和材料方式作为课程起点,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素材、网络图像信息出发,寻找和组织自己的创作起点,通过最简便最熟悉的彩铅、圆珠笔等工具完成纸本绘画作业,这样一方面为学生的绘画创作整合出了足够的整体时间,另外也解绑了学生在绘画上的主动性,更兼这样做事实上放弃了和艺术高考教育系统的观念纠缠,其效果便十分显然。

经过2014年、2015年的教学实践,到2016年,我们在公共艺术专业试行的“自由绘画”课程效果逐渐地得到了安艺美术系的全面认可,2017年“自由绘画”在安艺美术系的不同专业(含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绘画、公共艺术等专业)推广实行,并整合出一个基础课教学平台,由张佑民、牛华传、汪昊和我同时负责。

在这一过程中,我和周光乔、汪昊又对公共艺术专业的雕塑基础课程进行了一次梳理设计:在约定俗成的雕塑教学中,初学者是从泥塑石膏像临摹开始体认三维空间和泥塑手法的,这等于是将雕塑观察、人像解剖认知、三维空间认知、泥塑手法等不同的问题同时抛给了初学者,没有经历过严格的素描人像和解剖学训练的学生是很难进入的,而且就算做好这一步泥塑入门,对于雕塑艺术来说,它也仅仅是窥豹一斑而已,它和生活永远离题万里。我们将雕塑基础课设定为静物雕塑课程,让学生将生活中的日用物品当作塑造对象,在泥塑中体会基本的体、面关系,在这些最简单的体、面关系里理解“立体”,以及泥塑的塑造手法。这样设计后的课程结果,和“自由绘画”课的设计结果一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愉悦,卸掉了艺术的莫名神圣的包袱,绘画和雕塑重新回到了反观生活的起点道路,回到起点,学习的未来便变得开放。

这样的教学改革过程,让我们发现今天的教育的一个普遍问题,即“教育的主体是谁”的问题。ta不应该是教师,也不应该是市场或既定的社会伦理,因为前者是导引后者是标的,他们都不能代替教育的真正主体——学生。但是当我们投入教育工作的时候往往不以看待主体的态度看待学生这一主体,反而更多地把他们看成是可塑造的“材料”,不认为他们的意志和意识是先于教育而存在的,这是所有“复刻”式教育和我们所希冀的解放式教育的根本的观念歧点。

针对这个问题的反思,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谈话式的教学”取代“指导式的教学”,教学过程从交流交谈到形成思路再到方案确定最终通过耐心工作完成作品,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担任两个角色:“问诊大夫”+“哆啦A梦”,这样的情况下,不同的主体诉求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去往不同的目的地。

在今天,艺术早就是每个人的基础课,它不再以技能的掌握作为某种专能与专项,越纯然的艺术越是如此——它不代表能为之即将如何,也不代表不能为又便如何。在表达手段的层面上说,一个掌握文字的人并不比一个咿呀学语的小孩更具有表达的权利和力度。所以一个人发自真实自我的诉求就更为重要,在艺术学习的氛围中,一个即将作为创作者存在的人,他所准备的内容和观点比他的技术准备更为重要。

我不从艺术史进入艺术教育,在教育中,每一个人都是独立而自足的,所以艺术教学首先是进行主体追问:你想做什么?你为什么这么想?当每个人的想法都被认可为可诉说,同时又被倾听的话语时候,他们才基本获得表达的勇气,进而才有可能进入到表达的行动里,其余的事情交给自主劳作。

在这个展览中我们呈现了2017级同学在“自由绘画”课程中的作品和2016级同学在“静物雕塑”课程中的作品。在作为一个被观赏-审视的作品展览的同时,我也希望它可以作为一个共同讨论艺术与教育的平台,所以在这个展览过程中,我们特别邀请了策展人倪昆和OUR当代艺术空间一起进行关于这个命题的讨论。

岂志刚 

 

氧化光阴
艺术家: 魏志成
主办机构:壹 art 艺术机构
合作机构:樂馆 ON THE WAY
开幕时间: 2017年12月23日
展览时间: 2017年12月23日-2018年1月21日
展览地点: 壹art艺术机构(合肥市绿洲东路壹处三楼)

▲ 《藏家》100x80厘米 2017年 布面油画 

▲ 循环叙事(布面油画、100x80厘米、未完成)

魏志成的画绝大部份是人物和空间的对峙构成的,也就是说,人物和空间的关系不是自然的,逻辑的,日常的关系。早期的萨特认为意识的内在存在并不能通过超越性或者可辨识的客体对象来理解。后来,萨特指出这种意识的存在正是虚无,也就是说,绝对自由让所有的主观的“本质”的观念都变得不可能。而魏志成却在他的画里去有意识地探询一种主观的观念的呈现,在被哲学家们消解了存在的遗迹上,他小心地发掘记录,变异的碎片化的梦境,超现实的空间,人物殭硬的体态,在这些以观念和变异为目的作品中,有一种古怪的平衡。即使它们的变异没有到达利的程度,但是它们有它们自己的逻辑,它们自己的路径。必须要说的是,魏志成有他自己想法,在拉康的精神分析中,我,就是一种想像,而在这种想像之下的主体即不是本质的,也不是存在的,而是无意识的,但是这种想像导致了宰制,导致了关系的偏移,这在魏志成的画中就是主体的人物是被魏志成刻意放置的,用来构建个体和空间的关系,而时间却是被抽离的,虽然可能在某个画面上人物的服饰会标注一些时间的记忆。在这作品中,他试图去制造秘密,去制造空间,即使他知道这个空间的虚无冰冷,空旷无垠,他描述他所认定这一切,用他的画笔。

在存在被消磨之后,海德格尔认为人类已经被放逐,世界是黑暗图景,而艺术是我们可能的回乡之路。而在魏志成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世界图像是镜像化倒置的,人作为主体虽然完整,世界却是被肢解的,比如说《橙色幻觉》,比如说《事实中心》,比如《幻城》,这些作品构建的世界是过去的,未来的,还是当下的已经不重要了,但是作为艺术的真实就是要回到存在中去,超现实的图像对应的恰好是世界的真实图景,人作为主体的存在在世界中追问,用直立的或弯曲的姿势行走在大地上,而在场。

关于艺术家
魏志成,生于1979年;
2000年毕业于阜阳师范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本科;
200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艺术硕士研究生;
现任教于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近年主要从事数字艺术教育与油画创作。

 

————————————————————

关于壹art
“壹art”独立艺术机构,于2017年创建,地处合肥市政务区,设有艺术展示空间、艺术家驻留项目和学术交流空间。

“壹art”力求以专业性、学术性、研究性、开放性、试验性、为宗旨,向公共领域传播有思想深度、独特性表达和严肃文化价值的艺术作品。

我们致力于挖掘和推出突出的艺术家与艺术作品,营造和展现原创、多觉(视、听、触、嗅、味等)、实验、跨界的沉浸感和体验式艺术现场,让“壹art”成为艺术家思想交流与作品呈现的文化聚集地。

Founded in 2017, Yi Art is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offering art exhibition space, grants opportunities, artist residencies and education programs.

Yi Art aims to support both renowned and emerging artists based in Anhui and abroad, and is committed to foster a vibrant community through collaborations with independent curators, educators, designers and organizations.

Located in a 10,000 square feet industrial concrete space, Yi Art invites audiences to an immersive experience for the original, multimedia and cross-disciplinary artworks. Over the years, It has become a leading art venue in the city to promote public engagement and communicate critical issues in the contemporary art world.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10:00am - 20:00pm (请于19:30前进场)
地址︱合肥市蜀山区凯旋门小区西门商5幢  壹处三楼(绿洲东路与万佛湖路交口往北30米)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