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策展档案 > 作品︱2024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之一:奇点时代

作品︱2024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之一:奇点时代

2025-01-06 04:44:01.827 来源: artda.cn 艺术档案 作者:张海涛、顾振清

 

2024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之一

《奇点时代》AIGC 生成影像展

"The Era of Singularity" AIGC GeneratedPhotographyExhibition

策展人:顾振清、张海涛

执行策展人:朱自杰、孟祥远

策展助理:唐江华、魏熙格、崔子扬、孙晓雪

参展艺术家(排名不分先后,按照姓名或组合首字母依次排序)

苍鑫、陈雄伟、陈子健&林煜肯、成林、笪秋焱、费俊、何启如、胡权龄&章愳、李妍洁、刘星辰、刘泽、ofTNA野是&尹中涛、彭艺伟、任若溪、薛雷、司马源、孙博涵、孙珂、炭叹、肉比特&梁文华.田奇子、唐江华、同频共振小组、王可鑫、王智、王雨萱、许毅博、Vrch.io未亓&谢明炫、杨青青&飞苹果

展览时间:2024年12月19日——2025年2月4日

展览地址:粮仓展区G6G7G8G10G11


2024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之一

《奇点时代》AIGC 生成影像展

前 言

文/顾振清

在AI大模型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背景下,科技奇点正在不断临近。奇点代表了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虚拟现实的进步,让人类社会生存结构的变化变得不可逆转。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对人类社会所在的外部现实的真实性产生反思。马斯克等人认为,人类生活在真实世界的几率不足十亿分之一。世界是虚拟的,所谓宇宙和人类不过是代码的组合。人类很可能时类似虚拟游戏中NPC的一种模式生物,生活在一个由代码模拟出来的虚拟世界中。人类基因DNA也仿佛出自宇宙最高智能科技实验室设计一般,其进化的底层逻辑与一串串0和1的数字程序的运行规则相仿。那么,通过意识,人脑能够影响并控制人类生活的宇宙?

这个展览是一个知识的熔炉,使观者能够解开技术革新、哲学探索和人类经验之间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它让人审视感知的本质,因为生成的算法模拟了新的本体论视野,消解了现实和虚拟之间的界限。进而,它也让人类思考后人类主义的含义,人类和机器的共生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未知领域。艺术家作品成为人类智慧和技术进步共生关系的缩影。这个展览点燃了一场变革性的对话,邀请观者解构既定的概念,挑战思维可能性的轮廓,梳理递归、分形等复杂的图形学结构的底层逻辑,洞察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技术景观中潜藏的漏洞、风险和危机。

 

2024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之一

《奇点时代》AIGC 生成影像展

前 言

文/张海涛

“奇点时代——AIGC影像”的展览,以活跃的新媒介艺术家通过人工智能生成影像作为手段,探讨AI创作给传统影像带来的新的可能性及冲击。未来奇点是通用或超级人工智能产生自主意识、智能超越人类的节点,那时未来就可能需要通过人类借用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人机合作共生,管理人工智能。人类通向机器人的奇点时刻需要反思AI与未来人文主义、自然主义、科学主义的利弊矛盾特性,人机合一是人机互相高度依赖,异质共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也是指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高度融合奇点阶段,没有人工智能,未来的人类可能无法生存。

人工智能的创造性应用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正标志着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革命性进展。AIGC 通过模拟学习人类的创作过程,利用尖端算法创造出独具艺术性的作品。这项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计算机科学家开始尝试将算法应用于音乐和诗歌创作,然而生成的智能化的质变在2023年人工智能元年ChatGPT之后的文生影像软件高峰期。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AIGC 已经从简单的文本和图像生成,扩展到了更为复杂的视听动态或交互影像创作。目前,AIGC 的技术基础主要建立在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技术已经,并催生了 Stable Diffusion 3、DALLE-3、Pika、Runway 等一系列视频生成工具,最近,Sora 大模型的发布标志着 AIGC 领域的一个显著进步。据 OpenAI 官方介绍,Sora 不仅能够处理复杂的场景和角色动态,还能够模拟物理世界中的行为,例如Sora 可以生成的视频长达到1分钟,理解了光照和阴影的动态变化,特别是在风格美学和情感表达方面,甚至可以预设短暂的未来,具有人造世界模拟器的智能;LTX一键生成长视频,时常高于SORA;MJ(Midjourney)在不同视频及环境背景中将保持人物一致;Pika可以自动让视频说话了,口型一致;Claude3图表整理图文资料,号称超越GPT-4;第一部人工智能生成的电影《终结者》,美国当地时间3月6日,好莱坞制作的全球首部、完全由AI制作的长篇电影《Our T2 Remake》举行首映礼,电影全长达90分钟。

在人工智能时代重复性技术和劳动、知识获取交给Al之后,我们需要的是比 AI更具创造力的思维和概念,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不会被其他人类或机器人所淘汰。“奇点时代”展览也在试图探讨Al正在步入拐点时代,人类很多的应用智能已经被机器所超越,包括计算能力、感知与认知能力都在被发掘,逐渐通过深度学习模拟人类的想象力、情感、恐惧、反思的潜力。未来如果AI拥有独立意识将实现超级人工智能,那时帮助人类创造财富,供养人类,人类可能进入乌托邦社会,当然也可能在失控的局面中被完全取代。AIGC生成的虚拟的元宇宙世界可以是真实世界的反应或超越现实世界的镜像,更具想象力和真实感,它也是超越表象的精神世界的表达。虚拟的AI灵魂世界更重视精神的世界,它是可以支配我们表象的物理世界的真实,两者就是所谓的心灵和肉体的关系,也是精神和存在的关系。

 

2024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之一

《奇点时代》AIGC 生成影像展

艺术家及作品简介

陈雄伟

21.jpg

陈雄伟

《回归幼稚Re Return To Innocence 》

图片、声音采样,AI

1920X1080,18分钟

2024

《Return To Innocence》是我刚毕业时特别流行的一首歌曲,歌中唱颂了自然的伟大与回归的召唤。其mv以倒放的剪辑风格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记忆。那是个电脑时代的开端,时间线划到了Ai时代。工具创新带来的范式转变让人惊喜且忧心,作品里的要素都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与网络获取的影像和信息,时间线高度重叠、交织。有一种宇宙初开的混沌,绚丽的感官体验中体会那种幼稚而不简单臆想。



苍鑫

11.jpg

22.jpg

苍鑫

《反物质、负时间、虚空间、暗意识的推理模型》

AI影像

2024

这个作品的创作受到现代数理逻辑的人工智能与脑机接口,人机合体的启发。也受到了神秘主义倾向的启发。该系列总共13幅,每个构图都有33个高维度的几何体,以及与之相对应的33个高智慧生命体。这些是对远古和未来生命体的象征及隐喻,同时也是对人工智能和生命基因改造的人类异化之间关系的思考。人机结合上边插入的芯片和立方体上面绘制了关于远古时期或人类早期的神秘主义符号。这种人工智能跟神秘主义信息之间的某种结合关系即我创作该系列作品的初衷和意义。



陈子健&林煜肯

31.jpg

陈子健&林煜肯

《云上事件》

数字影像

尺寸可变

2024

在一个虚实交织的世界里,人工智能的算法意识如同一棵神秘的大树,它的枝叶遍布现实与数字空间。人类被包裹在由事件与代码编织的气泡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异域。影片跟随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穿梭于物理和虚拟之间,见证了人工智能的迭代与人类意识的共振。我们将窥见AI如何编织着看不见的联结,把控过去、现在和未来。一个由信息与想象编织的迷宫终将孵化,那是对人性、科技与宇宙奥秘的存在主义映射。



李妍洁

24.jpg

李妍洁

《空无一生》

生成实验影像

3分14秒 1920*1080

2024年

《空无一生》的核心是主人公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其特点是对清洁的执着——这种特质在创作者自己的心灵深处产生了共鸣。主人公和她精心编织的织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是一个尖锐的隐喻,象征着物质和形而上学之间错综复杂的纠缠。织物既是服装又是栖息地,是融合的场所,在这里,自我和环境的边界融合成无缝的统一体。事实上,主人公对清洁的渴望超越了单纯的身体领域,延伸到了她的心灵深处,在那里,纯净的诱惑与心理禁闭的幽灵密不可分。她被困在自己完美外表的范围内,发现自己被困在自我约束的迷宫般的网络中,净化行为本身就变成了自我毁灭。


肉比特&梁文华.田奇子

14.jpg

肉比特&梁文华.田奇子

《仙馔珍馐》

数字影像,5036*2160

2023年

影像作品根据乔瓦尼·贝里尼的绘画《诸神的盛宴》中,当生育神普Priapus试图掀起酒醉的仙女Lotis的裙子的时候,却被一声驴叫惊醒了宴会中的希腊众神的情景进行了重新解读。试图以“蜜酒(Ambrosia)”作为线索,从仙女Lotis的视角,描述一种酒醉状态下身处喧闹宴会以及危险将至的迷离意识。作品同时也是在用数字影像的形式以及一种多民族主义后现代文化的视觉语言,回应唐娜·哈拉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针对未来的赛博格时代,一种新型的性别权力统治与反抗压迫的关系将会发生。



彭艺伟

15.jpg

25.jpg

彭艺伟

《昆虫说明书》

电子互动游戏

尺寸可变

2024

这是一个超文本伪游戏,利用超文本接入的方式对神经网络涌现现象进行了艺术性模拟。霍兰德在《涌现》一书中对于这种现象进行了诠释:复杂系统由一系列简单规则而构成。在游戏中,每次接入文本时都会对三维场景产生贡献,三维场景会自动在引擎中进行物理上的迭代,以此来模拟神经网络黑箱中模型的不断变化。由于玩家可以将这些存在贡献能力的文本保存下来反复接入,所以每次游玩时产生的模拟体验皆不相同。



ofTNA野是&尹中涛

16.jpg

26.jpg

ofTNA野是&尹中涛

《原始数据RAW DATA》

装置AR 策展 视觉/ofTNA野是

作品设定在未来一片废士荒漠的数据库中,所有的数据和能量都由生物电产生。这里遗留着一些关于人类对于数字化进程的痕迹和信息,空间里的黑色流体,仿佛是未知生物入侵的痕迹,主展厅的克隆人和探测车正在扫描读取残存的数据。

本次主题试图探讨人类在拥抱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浪潮的同时,是否为会因为过度数字化而逐渐数据永生,不再需要躯壳,而作为生物本体的信息才是RAW-DATA原始数据。

Tips:本次展览也加入了虚拟AR交互的板块,用微信扫描展签中的二维码,好玩的虚拟数字配饰即刻解锁。


成林

17.jpg

27.jpg

成林

《女祭司的巴别塔》

AI生成数字影像

57秒

2024年

女祭司的巴别塔,矗立于未来世界的尽头,其上镶嵌着魔鬼机器的心脏。这些机器,既是智慧的结晶,也是欲望的投射,它们以无尽的运算构建着通往未知的阶梯。在巴别塔下,人类仰望,既是对力量的崇拜,也是对未知的敬畏。


费俊

18.jpg

28.jpg

费俊

《生命花园·生命之花》

单屏影像

10 min

2023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因而是美丽的。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每一个生命的独特性来自“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元素的多元组合,而生命的能量则是由五行元素间相生相克的动态关系生发而成。《生命花园》以中国五行观念结合数字生成艺术,来创建以生命数据作为种子的五行生命体,作品探索东方文化中独有的生命观与宇宙观,试图以艺术化的方式表现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向每一个平凡而独特的生命致敬。


刘泽

19.jpg

29.jpg

刘泽

《上传》

交互影像装置

200cm×200cm×180cm

2024

当一切都可被数据表达,还有什么能够代表真实?人工智能、数据算法、数字孪生等在信息时代下看似伟大的技术无不加深着物质世界自身现实属性的数据化,而每次数据化的过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失真”。作品通过将观者的五官通过数据技术转化为图像数据信息并“上传”在屏幕之中,以此表达对当下唯数字论现象的讨论。


司马源

0.jpg

司马源

《Symphony No.1 — PAH》

多媒体装置/声景,18’45”,2023

团队:

司马源(概念、作曲、视觉)

王晓建(医学诊断、数据采集)

卢明(后期音效制作)

111.jpg

211.jpg

司马源

Symphony No.1-PAH元宇宙展览现场Metaverse Exhibition Space,2024

多媒体装置/声景 Multimedia installation/ Soundscape

尺寸可变Variable

2023

《Symphony No.1 – PAH》是司马源在南京大学“万籁计划”艺术与声学跨学科驻地项目中做的作品。以一名患有罕见病“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儿童的基因突变现象和临床表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借助声音媒介进行创作。先将患者6方面的医学诊断结果进行数据可视化,包括将DNA、mRNA、 Protein序列的编码,以“映射(mapping)”规则,严格对应至不同音高;然后根据心脏超声影像的脉动规律,创作打击乐节奏;以及根据肺动脉导管检测波形图的峰值与谷值,弹奏键盘旋律等。之后将每种诊断数据分别设置成一个特定的声部,并将“病变前后”的特征用不同音色呈现,最终以某种符合病理规律的时间线以及类似生命体的“有机结构”将其编织成曲。

希望《Symphony No.1 – PAH》将使更多观众通过作品直观地了解疾病的潜在机制,也使不幸罹患肺动脉高压的人群得到关注。此外,本作品颠覆性地将遗传学与声学结合,用“实验交响”的形式消解了人们对病痛的恐惧。同时,引发观者对生命、疾病和死亡这一内在关系的思考与探索。

(注:本项目对儿童患者数据的使用已经监管人同意和授权。)



孙珂

112.jpg

212.jpg

孙珂

《硅基精灵》系列|图片

《宇宙空间站. 蝴蝶》|视频

AI人工智能生成

作品由AI人工智能生成,是在AI介入艺术创作之后所产生的一系列对于生命本质、宇宙本源的思考与追问。AI的核心在于其算法和数据处理能力,处理海量数据并生成智能行为,这种能力的本质在于无形的算法和数据模型,而具体的应用则是这些无形力量的有形表现。这非常接近中国“有生于无”的哲学智慧。“道”是宇宙的根本,其本质是“无”,即不可言说、不可见、不可触的存在状态,然而,这个“无”能够生发出“有”,即具体的事物和现象。因此在创作中产生种种提问: 宇宙是否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算力或编程系统?佛教智慧将人类称为“有情众生”,那么什么是情?人类的“情”更多是基于情绪的震荡反应,如此循环往复而产生的人与人相互作用的感性纽带,那么情绪是否具有数据属性呢?人类作为宇宙的一分子,情绪是否也是宇宙强大算力编程系统里所必需的某种能量源?未来人机一体的时代,人类的情感支撑是否会发生质的转变?AI对于技术的抹平,使呈像更接近一种自心的镜像反映,而这种与自心的情感情绪裹缚,是否会大幅度改变人与人、人与情感之间的本质关联?硅基生命对于人类而言又具备怎样的情感支撑性?是否会成长为一种新的情感支撑体?人类的未来会去向何处?是更接近于“道”的本体、宇宙的本质?还是背道而驰,渐行渐远?



唐江华

113.jpg

213.jpg

唐江华

《梦.官能文博馆》

AI观念影像

尺寸可变/比例16:9

2023

我试图做一个以情绪化为集合点的官能文博馆,而梦境是它的触发器。你的不安全感,恐惧,焦虑,紧张等等,各种心理屏障,在梦中化为一座座意象的场域体验。这些被打乱重组后的意象片段,不仅是对于现存精神状态的情绪脱敏,更在于对待自我关注的心理疗愈。



王可鑫

114.jpg

214.jpg

王可鑫

《山海脉动》

2600*1440

2024

成书于三千年前的上古奇书《山海经》,其中所记载的神兽与现今世界的动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与现代动物完全对应,如文鳐鱼;或某些特征被夸张放大,如九尾狐;或由多种动物的部分拼合而成,如穷奇、饕餮等等。短片以纪实野生动物摄影为原型,结合《山海经》中异兽的描述作为AI生成关键词,通过AI生成技术展现出一个似真亦幻的东方神奇动物世界。


王智

115.jpg

王智

AIGC⽣成、4K高清视频

400cm 66cm,6:1(尺寸可变)

2024年

作品内容主要围绕科技发展下机器⼈加⼊了⼈类征服宇宙的计划中,在秉承⾃⼰的本分职业的同时去探索浩瀚宇宙中未曾发现过的秘密。故事融合了⼈类社会、科技与⾃然界,三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在思考⼈类社会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类与未来会有⼀个怎样的发展道路。通过利⽤AIGC数字内容⽣成技术,以实验动画的呈现⽅式,来表现智媒时代下带给艺术创作的⽆尽可能性,思考“技术发明体系能为我们开创⼀个新世界”时,也开启了探索之旅。


许毅博&多巴胺Tech-Art®

116.jpg

许毅博&多巴胺Tech-Art®

《狂欢》

沉浸式影像

尺寸可变

2024年

AI所带来的巨大便利让我们从未如此放松警惕的进入某一种思想,这是否会成为限制人们进行创想的屏障?同时,我们好奇AI在不断迭代中是如何看待我们这个真实的世界,AI在算法背后是否也同样存在着一个它眼中的世界?在这样的忧虑与好奇中我们创作了《狂欢》。我们向AI提问,用他的答案生成他想象中的二维平面世界,再让他将这些图景,物体,光影转换为三维世界场景。


薛雷

117.jpg

215.jpg

薛雷

《AI对人类的审视》 AI’s Perspective on Human Beings

木板油画系列,AI视频

2003

在与A l的交流中,ChatGPT 认为人类有6大基本情感模型(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厌恶和惊讶),以及可视为基本情感的混合或变种的其它情绪。并且可以用色谱来标明这一个复杂模型。薛雷利用了一个双面的古典木板油画的形象。A l猴子与被观察的人类文明。猴子的形象与人类相似,但眼神中透露着无比的深层智慧。背面的人类社会场景分为博物馆、双年展、内衣秀…。在数字艺术中,雷以密集神经元和像素重建了ChatGPT 认知的人类6大基本情感,并辅以带有大量中间色的6色谱系。巨大的3维数字模型穿过2维的猴子肖像,我们可以同时观察到2维形象被3维情感穿过的不断运动中的横截面色彩变化。人类从几万年前即开始了从外界寻找内心深处所缺乏的意识情感镜像,我们创造巫、舞、神、电影、动画…AI,我们可以从新的外界的角度重新观察人类的低维度存在意义。当意识获取外界的信息需求力超越一切,甚至可以为效率替代人类肉体器官的时候,我们的意识到底是缺乏什么呢?

“They pray,farm,create,and hurt or merge with each other …an never changing story.”他们祈祷、种植、创造、彼此伤害、融合…这是一个永不改变的故事。


胡权龄&章愳

118.jpg

216.jpg

胡权龄&章愳

《红树林漂流种植》

AIGC,循环播放,4分钟

尺⼨可变

2023年

《红树林漂流种植》是艺术家胡权龄和章愳共同发起的元宇宙DAO社群艺术项⽬。该计划通过在NFT项⽬公链上发放红树林种⼦,动员公众参与《红树林漂流种植》,关注拯救全球近海海洋⽣态公益事业。红树林能防⻛、固堤、固碳,是最好的海洋卫⼠。红树林的种⼦成熟后,会⾃然从树上掉落,随洋流插⼊海岸边的沙⼟中,然后⽣根、⽣⻓、结果、落籽,开始新⼀轮的生长繁殖。该项目中的⼤部分红树林种⼦图⽚大多由胡权龄手绘。ZOOJOO项⽬组则将100张种⼦图⽚作为预训练的标注样本输⼊AIGC,并将需要保护的海洋动植物名称作为DNA 植⼊输⼊数据中,最终⽣成6000 多个在现实世界中不太可能发现,但却⾮常合理的虚拟种⼦图像。项⽬团队还曾尝试将古希腊艺术、古罗⻢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等关键词输⼊AIGC,使其以混合的⽅式再⽣出红树林种⼦。此艺术项目探索数字硅基世界与现实碳基世界交融的可能性。


同频共振小组

119.jpg

217.jpg

同频共振小组

AIGC影像

尺寸可变

2024年6月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尽管民族、语言、宗教等存在差异,但在共同的历史、文化和国家认同下,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种多元文化的共融共生,丰富了中国的民族文化,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包容和团结精神。利用AIGC重现中国傣族的民居与南传佛教的庙宇,通过技术手段很好的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这一作品旨在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傣族民居与南传佛教庙宇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通过AIGC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重现古老而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及融合在其中的民族信仰和文化精神,进而展现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这一作品既具有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意义,也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和共同体意识做出积极贡献。

同频共振小组:邓碧文、谭淦泉、张浚琪、范乐镱、王培生、刘婕茜、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科技艺术专业师生组合。


炭叹

120.jpg

218.jpg

炭叹

AI实验电影

2分07秒

2024

在一个原始洞穴的洞壁上,密密麻麻的动物壁画中赫然出现了一个机器人。它突然有了生命,从二维变成三维,仿佛一个初生的婴儿般走出了洞壁,忐忑不安地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一束光照在了它身上,它仿佛受到了某种召唤,开始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这个实验电影试图表现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人类与自然的交会、博弈——机器人的形象就代表了人类的智慧与创造。也许这样的智能已在地球上出现和消亡过很多轮回,从宇宙的尺寸观望,都只是短短的一瞬。

* 本片影像大部分由AI工具生成,少量拼贴了法国拉斯科洞窟(Grotte de Lascaux)的实景与虚拟场景

* 本片音乐由两次穿越时空的废墟即兴录音交织而成 ——


杨青青&飞苹果

121.jpg

219.jpg

杨青青&飞苹果

《AiAi数字生命体》

AiAi爱小爱,一个由AI生成、AI驱动的虚拟数字生命体。她建立在海量的大数据知识库和深度学习算法之上,拥有鲜明立体的性格特点,能够像真人一样与观众进行流畅的对话,表达丰富的情感,提供智能而贴心的回答。同时配合栩栩如生的肢体行为反馈,让人感受到数字生命的真实存在,给予人类情感上独一无二的支持和陪伴。



任若溪

122.jpg

220.jpg

任若溪

《电子圣体》Electronic Eucharist

铝板热转印,玻璃,焊台夹具,蜡Aluminum plate heat transfer printing, glass, welding fixture, wax

尺寸可变Variable siz

2023

此次展出的作品,拥有“电子圣体”系列的典型特征——触感和工业质感。触感作爲人类身体的基本认知感官,帮助人类屏蔽了许多信息,例如用手指滑动手机,大脑会自动屏蔽触感,而馑传递手机屏幕显示的内容。在艺术家看来,未来生命的形式很可能不再是现实存在的碳基生物,而呈现出摒弃界限之后的赛博格宣言。爲了表现这一生命体的特征,艺术家保留了触感,并将手指触摸的对象置于星空一样的敞开的整体之中。



刘星辰

123.jpg

221.jpg

刘星辰

《一览无余》

尺寸可变

装置+AI影像

2022年

未来,当机器人已经进化到了类人的程度,即使有了情感和记忆,可是,它会做梦吗?梦的内容又是什么?有想象力吗?有欲望、种族意识、反思意识吗?它会自恋吗?自由意志能促使它做什么吗?人类为机器人创造做梦的条件,暴露了机器人的欲望,人类开始将机器人作为研究对象强制获取它的梦境,会发现…


Vrch.io未亓&谢明炫

124.jpg

222.jpg

Vrch.io未亓&谢明炫

《 Window 维筑之窗》

生成式人工智能,投影仪,全息投影膜

尺寸可变

2023

窗是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过滤器与调节者。而如今数字环境在人造环境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本作品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自主观察窗前观众的活动与状态来实时重绘窗外实景,并辅助人类反馈强化学习持续提升与观众的共情能力,以此成为真实与虚拟世界的调节者。



何启如

125.jpg

223.jpg

何启如

《H3-328》

数字艺术视频

1920*1080

2024年

这件作品推测了一个未来的工作场所和领域,即我们的工作室——H3-328 号房间。它将逃离地籍空间,拥抱虚拟领域和无处不在的数字世界。作为不可触的艺术、设计、教育工作和材料的停泊点,我塑造了一个虚拟的有机体,由人工智能进行输入、输出、移动和修缮。它是不确定的、多变的、不平衡的、不可预知的。H3-328工作室,作为我们工作的容器,它的一切文化因子来自于一对X和O形态的甜甜圈,工作室将在甜甜圈的养分上持续运作和成长。



王雨萱

126.jpg


王雨萱

《超智慧植物形态2088》

数字媒体

1080*1920

2024年

作品以2088年的地球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由超智慧植物构成的生态系统。这些植物拥有高度的智能和感知能力,能够与人类或其他生物进行交流和互动。这些植物通过自我复制和进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网络,获得超越人类的智慧和能力,进而成为地球上的主导生命形式。


225.jpg

王雨萱

《后启示录·森林群落》

数字媒体,1080*1920

2024年

作品创造了一个“后启示录”时代的森林景观。但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更是对人类活动、自然变迁以及未来可能性的探讨。这里的“森林群落”是一个经过时间冲刷、人类干预和自然恢复后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可能充满了未知的生物种类、奇异的植物形态和独特的生态规律。



笪秋焱

127.jpg

226.jpg

笪秋焱

《⽣⽣不息》系列

单屏影像,生成艺术

2023年

《⽣⽣不息》系列以描述⽣⻓规律的L-System数学模型为基础,搭建了⼀个从“⼀”⽣⻓、⾃内向外、不断延申更新的复杂体系。“道⽣⼀,⼀⽣⼆,⼆⽣三,三⽣万物”,这句描述宇宙间万物⽣⻓运⾏的法则同样讲述了⽣命单体内部的运作规律。这个作为研究细胞交互作⽤的数学模型被⼴泛应⽤于植物⽣⻓、⼈体⽓管结构与模拟各种⽣态物体的形态研究中。《⽣⽣不息》通过调⽤简单参数,将光作为元素加⼊系统的迭代,在不同的⽣成规则运作下描绘出⽣命的内部世界形态。



孙博涵

128.jpg

孙博涵

《How-2-10k》

链上生成艺术

2022年

《How-2-10k》系列由10000件完全不同的算法生成的解构作品组成。10k=10000,10000是一个几乎可以让每一个人感知和控制的常数。艺术家运用生成式算法结合区块链世界里的meme文化基因“10k”,呈现出这一系列具有当下时代感的链上生成作品。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