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中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媒体艺术,一直伴随着科技的进程,为艺术家提供了各种新的可能。在科技技术发展中,当一个个认知和技术难点被解决,数字产品、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都成为我们的生活日常。在全球,集最前沿技术的数字艺术发展则引领了一轮又一轮艺术潮流,不断打破各种过往界限,连接着现在与未来。
5月16日在北京上地联想大厦开幕的“亚洲数字艺术展”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位艺术家的数字艺术作品同时亮相,这也是在数字艺术领域,首次以“亚洲”为主题的大型艺术展览。
▲ 金允哲(韩国)《三轴柱II》装置 2017
▲ 何子彦(新加坡)《两只或三只老虎》2015
此次展览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海淀区委区政府、中央美术学院共同主办。 致力于以数字艺术形式呈现亚洲文明之间的相生相融,探寻亚洲文化基因和数字科技的共生共振,努力推动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创新文化在海淀交相辉映,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在海淀和谐共生,文化与科技在海淀融合发展,持续提升海淀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加强面向未来的跨领域文化交流。
▲ 托比亚斯·格莱米尔(德国) 《书法运动视觉》《京剧运动视觉》《功夫运动视觉》 2016
▲ 邵志飞和莎拉·肯德丁(澳大利亚) 《功夫可视化》 交互装置 2016-2019
▲ 费俊(中国)《有趣的世界》 互动影像装置 2019
▲ 吴俊勇(中国)《千月》 动画影像装置 2012
▲ 黄心健(中国台湾)&萝瑞·安德森(美国)《沙中房间》 2017
▲ 李城在(韩国) 《无记:未回答的问题》 2016
开幕式现场
▲ “亚洲数字艺术展”开幕现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展览学术主持,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担任展览总策展人,费俊担任展览策展人。
▲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金早在开幕式上致辞
▲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开幕式上致辞
▲ 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于军在开幕式上致辞
▲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副总经理王晨主持开幕式
▲ 亚洲数字艺术展总策展、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接受采访
亚洲数字艺术主题展
此作品的立意是来自于对“观远山庄”所藏的赵孟钍志碚饧??乐?鞯墓劭础⒎治鲇胂胂蟆R远??捌?姆绞剑??鲋谢?褡逄厥庑缘睦丛�——在中国,每一个接受教育的孩子,先要用几年时间牢记、书写几千个字型。每一个字就是一幅图画。中国人几千年历代如此,一定影响着民族的性格和看待事物以及处理事物的方法,以至今天的中国为什么会是今天这样。
▲ 金允哲 《三轴柱II》 2017
三轴柱II(2017)与Argos(2018)是两件相互关联的独立作品,三轴柱II中的机械和流体事件与Argos中的星际事件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三轴柱II是一件流体动力学装置,由多个行星螺旋结构、23个轴线、和填充纳米级光子晶体的双丙烯酸圆柱体组成。在这件作品中,粒子、流体、物体、事件和人交织在一起,将时空、材料的现实性、物质性乃至其意义无限扩展。
《两只或三只老虎》是一件行为剧场装置作品,主要由两块面对面的屏幕构成,主角分别是计算机生成的老虎和人。他们以二重唱的形式讲述了马来半岛一百万年来虎与人之间的故事精髓。期间,神话传说和社会生态巧妙地贯穿其中。老虎和人的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均从英国音乐人Vindicatrix的真实动作中进行动态捕捉。在整部录像作品中,自动化和同步化的剧场设备激发出一种超越图像本身的张力。随着二重唱的展开,老虎和人逐渐融入了对方的样子,而呈现作品的媒介也逐步拓展到“真人实景”。
▲ 陈小文 《引力场域研究 — 想象悬浮》 2018-2019
▲ 莎拉·肯德丁和邵志飞 《功夫可视化 》 2016-2019
几年来,莎拉·肯德丁和邵志飞二人一起在香港国际国术协会(IGA)共事,根据对香港著名武术大师功夫电影的动态捕捉制作艺术装置。肯德丁女士和邵志飞先生的互动式作品《功夫可视化》中创造了一个全景虚拟现实,其中功夫大师的表演被重新设定和构想。该作品通过六个不同的视角呈现,参观者可以从六种不同的阐释大师动作内在动力和美学的可视化风格中进行选择。
▲ 托比亚斯·格莱米尔 《书法运动视觉》 2016
该作品为Tobias Gremmler新创作的动态视觉艺术,承继了艺术家的惯有风格,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国书法的笔触及运劲,通过感应追踪设备,撷取书写时的动作、力度及移动路劲,并以动态视觉的方式,呈现出不一样的汉字形体美韵之艺术,运用当代手法,展示中国书法里天人合一的精神。
▲ 费俊 《有趣的世界》 互动影像装置 2019
《有趣的世界》是一个关于连接的作品,它试图连接的是一个更加广阔的社会场域。作为对“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主题的回应,艺术家设计了一套社会化建造游戏来连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与者。在这个虚拟的三维世界里,参与者可以使用艺术家提供的大量回收自现实世界的三维模型来建造一个“有趣的世界”,也可以通过“桥”的连接来形成与其它“世界”的联通与互动。“桥”可以帮助人们跨越障碍,实现资源共享或建造协作,但是“桥”也可能引发无法预计的、令人不适的介入。 在这里“桥”不仅是一个建造要素,还是一个具有隐喻性的社会化工具。这个作品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社会化实验,它帮助我们测试、观察并理解大众在当下语境中复杂和多样的世界观。
▲ 吴俊勇 《千月》 2012
作品的思路源自“千月有水千江月”的诗句。作品想要的感觉类似一本薄薄的文集,九篇短文,每个故事都只是一个词汇的叙事容量,似在叙述和渲染,但又无物,弥漫着淡淡的莫名抒情。悬吊于空间中的多个屏幕,犹如被拆散的页面,飘舞于风中。
《沙中房间》是由美国艺术家萝瑞·安德森和台湾艺术家黄心健所共同合作的VR互动作品,并在第74届威尼斯影展VR虚拟实境竞赛片单元不负众望,成功摘下了Best VR Experience最佳体验大奖。其中的巨大黑板是一个象征人类记忆的符号,虽然可以不断地擦拭覆写,但旧有的记忆却残留不去。黑板世界是一个庞大的虚拟空间,由无数的巨大黑板所构成,有如巨大的记忆迷宫。参访者可以有如身在梦中一般,在其中自由飞行,里面有八个独特的房间,像是如同星云旋转的文字银河,或是参访者的声音会凝结成为声音的雕塑,画作逐渐转化为文字,消散于空气之中...... 这些独特的互动房间,将抽象的符号转化为具像、可以互动的实体,让参访者探索文字与记忆的连结。
受天体物理学领域最新研究发现的启发,日本艺术家黑川良一沉浸式视听感官装置新作《反向折叠》,试图将围绕恒星形成和演化的各种现象转化为声音,图像和振动。
文化+科技展部分(部分)
沉浸式展区
▲ 甘健 《空轴》 2018
▲ 张安定 《大平原系列》 2017
▲ 毛嗡嗡 《耗散》 2018
▲ 卡娜 《黑动》 2019
▲ 曹雨西&刘晓江 《多维彩样_1号》 2019
▲ 塞巴斯蒂·安拉布吕尼 Brèche 2019
▲ Alex Guevara 《无题》 2019
▲ 费俊、刘晓斌、邱宇、苑辰、云泽 《时间的形态·京剧》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