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d=2" target="_blank">皮力:中国当代录像艺术
  • 异潮流而动──陈侗、方璐谈“录像局”
  • 陈侗谈录像局
  • 奥伯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中国行
  • 电影与录像论坛:在主流历史与个人历史之间
  • 第9届连州摄影节“告别经验”寻求“新图像”
  • 灵光与后灵光: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
  • 张献民︱九十年代大陆电影禁片史
  • 2012华语纪录片节 - 放映时间表
  • 诗——李振华VS雎安奇
  • 中国动画发展终极报告
  • [上海]另一种讲述——中国新十年影像录
  • [视频]什么是录像艺术:关于录像艺术历史和个人实践的对话
  • 鲍昆《记忆·寻找·重构 中国当代风景中的摄影和影像艺术》
  • 渠岩:观看中的他者之镜—从观看的让渡与偏见的涤除中思考“乡土中国”的纪实摄影
  • [图集]GIF
  • 当代十位最具有影像创新的导演
  • 新叙述摄影 ——当代影像艺术的另一种生态
  • 北京国际摄影周2018“录像艺术在德国”多媒体影像学术研讨会
  • 德国短片的历史与现状
  • 录像艺术
  • 观望洛杉矶的另类电影和录像
  • [视频]the labyrinth runner
  • 第二届VAFA国际录像艺术节参展部分作品
  • XAFF西安亚洲民间影像年度展
  • 大众消费文化泛滥的背后还需要严肃的当代影像
  • 第7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艺术家影像新作展”
  • 曹恺:中国实验电影与录像的双重定位
  • 从海选到精选:第三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后记
  • 邱志杰VS曹恺
  • 2023年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入围揭晓
  • 异国天空下——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推出身份撞击:北欧迷你电影节
  • 录像艺术40年第二部分:再记录
  • “HBOX”影像艺术展广州巡展亮相第四届广州三年展
  • 第六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在南京举办
  • 第六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南京)入围作品
  • 纽约时报:纽约电影节仍然清醒犀利
  • 诗的逻辑与活动影像创作
  • 停滞的时间:德里克·贾曼与影像艺术
  • 蔡明亮电影《郊游》与亚洲愁苦主义
  • 第二届罗马视频艺术节作品征集报名
  • 第六届北京独立电影展(BIFF)公布片单
  • [作品]“光谱:当代中国独立动画”
  • 第六届北京独立电影展
  • 中国影像艺术国内首次大规模集结展出
  • 北京艺术电影集散地
  • 策展档案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策展档案 > [现场]民间未来 全世界的未来

    [现场]民间未来 全世界的未来

    2015-07-25 23:52:08 来源: artspy艺术眼 作者:黄姗

    中国馆入口处的“民间未来”字样

    本届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展人奥奎•恩维佐将双年展的主题定为“全世界的未来”,希望通过评判、探讨当今世界的变化与发展,来考虑如何准确捕捉、理解、审视我们对时代的关切。以此为契机,中国馆以“民间未来”作为回应,与区别于以往观众心目中的群体展示和宏大叙事方式出现在威尼斯中国馆现场。作为策展方,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认为,“民间”不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概称,每一个公民社会的个体存在都是“民间”,都是独特、不能被分类的;“民间”同时也代表着一种在当下中国更为开放包容、同时也颇具挑战的立场。而驱动“民间”和“未来”的所指正是:艺术的边界如何突破,如何回应当下时事与未来挑战?艺术家的独立性如何呈现,跨领域创作如何进行?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和原创语言源自哪里?这些困扰当下艺术创作、艺术走向甚至艺术风气的根本问题。

    哈佛大学人文学科教授霍米巴巴曾在给中国馆的画册前言中写到:中国馆的贡献在于将艺术品和当代日常生活中的物件与活动并置在一起。这种意在转译和沟通不同审美经验的表达方式,允许艺术家在跨专业的文化场域中创作,与此同时,也使得艺术家在重构中国传统的艺术表达方法和艺术表达含义的过程中,探索新兴科技—尤其是电子科技—在艺术形式上的潜力。神话、民俗文化、大众记忆的档案等形式,只要不让其变成停滞的、威权的、用来象征某种不容亵渎的、僵化的传统价值的符号,都是塑造着“民间未来”的、意义非凡的历史资源和审美资源。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通过“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与保护”项目,对独龙族进行经济帮扶。此次中国馆所用的独龙毯是独龙族特有的民族服饰,由云南的独龙族妇女织成。

    开馆之后,来参观中国馆的观众越来越多,人们对此次的中国馆参展作品给予了广泛的好评

    以建筑师身份参加艺术展览的刘家琨,在开展之前亲自到场检查作品《随风2015-由你选择》,确保在开展时作品能够以完美的姿态迎接参观者

    13把钢剑由143跟鱼竿拉扯着鱼线悬挂半空,象征着这个世界脆弱的平衡。

    钢剑上贴着便条,观者可以写下感想,与作品互动

    意大利小帅哥在为《随风2015》、为中国馆写下自己的感想与祝福

    人们来到刘家琨的作品之下休息,这正是建筑师出身的刘家琨的本来的意图。(右为刘家琨)

    来自威尼斯爱乐乐团的艺术家们在紧张的调试乐器

    谭盾细心地对各部门工作人员协调,力求将灯光、音箱等条件配合着音乐形成最好的效果

    谭盾细心地对各部门工作人员协调,力求将灯光、音箱等条件配合着音乐形成最好的效果

    此次开幕式谭盾的《活在未来》由两部分组成:《Song of river》和《女书:微电影交响诗》。音乐、影像、行为、装置,各种元素与手法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给观者以立体式的艺术体验。

    图为谭盾带领着各位提琴演奏家进行今天开馆前最后的彩排,做好每一个细节。

    谭盾带领着各位提琴演奏家进行今天开馆前最后的彩排,做好每一个细节。

    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参展艺术家谭盾,5 月 7 日下午三点,将带领几十名小提琴手,组成一条几百米长的 “音乐河流”,用“看得见”的音乐,为中国馆揭开序幕。他仅指挥身边的一位小提琴手,然后每隔九米,由另一位小提琴手,通过遥感的方式,把他的指挥传递下去。这 99 把小提琴的演奏,将连成一条音乐的河流,流遍威尼斯展馆的各个角落,观众可以沿着琴声的指引,汇集到中国馆开幕现场,中国馆开幕仪式也由此开启。图为《Song of river》表演现场。

    图为《Song of river》表演现场。

    图为《Song of river》表演现场。

    艺术家陆扬(左)、刘家琨(右)到现场观看《活在未来》表演

    《女书》微电影以长镜头的手法,记录在湖南地区,目前世界现存的唯一的女性文字,完全由女性创作并使用,濒临消失。谭盾以微电影的形式记录下来,试图保护这种濒危文化。他将微电影投射在三块中国卷轴式幕布上,配合着音乐与表演,给观众一次全新的震撼体验。图为在谭盾的指导下,来自意大利各地的几位提琴手为观众表演《女书》。

    在谭盾的指导下,来自意大利各地的几位提琴手为观众表演《女书》。

    中国国家馆内,青年艺术家陆扬的作品《移动光背》,由视频、3D动画及装置等组成的综合性艺术品

    中国国家馆内,青年艺术家陆扬的作品《移动光背》,由视频、3D动画及装置等组成的综合性艺术品

    中国舞蹈艺术家文慧,带来了三部影像作品,分别是:《和民工跳舞》、《和三奶奶跳舞》、《记忆——生活舞蹈工作室舞蹈集锦》

    中国艺术家吴文光带来了“村民影像计划”,这是一项让具有“草根”背景的村民亲自参与拍摄的影像计划,通过公开征集,由来自中国9个省的10位村民以“村民自治”为范围,自己选择题材,拍摄一部短片

    开幕当天场馆外围

    中国馆策展方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崔峤接受采访

    曾听到一些关于中国馆“民间”的质疑:邀请了如此多的学术大家保驾护航,参展艺术家每一个都是精英,民间的未来到底在谁的手里?在整个展览徐徐呈现之后,这个问题有了答案:正如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晏阳初先生推行平民教育一样,“民间未来”是一个开始,所要在意的不是最终目标和最后的目的地,而是跨出的第一步以及践行的过程,既然一只蝴蝶翅膀的振动可以引起飓风,一个人的意见也可以影响未来,愿每一位观者都可以在未来的民间各得其所。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