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3日11时6分,中国首颗艺术卫星“SCA-1号”(The first satellite of Star Chain of Arts Project)搭载捷龙三号遥三火箭于广东阳江附近海域成功发射并顺利入轨,即全球首个地外驻留项目艺术卫星发射成功。
“SCA-1号”由艺术家徐冰主导,是“艺术星链计划”的第一颗卫星。
以下,“凤凰艺术”带来相关报道。
中国首颗艺术卫星发射成功
2024年2月3日11时6分,中国首颗艺术卫星“SCA-1号”(The first satellite of Star Chain of Arts Project)搭载捷龙三号遥三火箭于广东阳江附近海域成功发射并顺利入轨。卫星帆板展开正常,首轨遥测正常。如今在我们头顶上飞行的成千上万颗卫星中,有科学卫星、气象卫星、通讯卫星、军事卫星等等,但却缺少了“艺术卫星”的门类。
▲
2024年2月3日11时6分,中国首颗艺术卫星“SCA-1号”发射成功
“SCA-1号”由艺术家徐冰主导,是“艺术星链计划”的第一颗卫星。秉持参与和分享的理念,徐冰将这颗卫星的理念设定为:“通过邀请国内外艺术家参与《徐冰艺术卫星地外驻留项目》,分享这颗卫星的使用权益,创作各自的作品。尝试将太空科技与当代艺术相互介入,把思维触角伸向更广阔的空间,共同探索这个极具未来性的领域。”
▲
“SCA-1号”艺术卫星工作照,2023,©徐冰工作室
《徐冰艺术卫星创作驻留项目》计划邀请(并征集)有宇宙视野、出色思考力的艺术家和各领域人士,为其提供卡门线以外的艺术创作平台。此项目的追求是:通过艺术把视野伸向外太空,目的是以特别的视角回看地球,为解决地球上的问题寻找新的有效的哲学观或方法;为人类或未来星际种族的艺术创作提供预测与实验。该项目由徐冰工作室与北京万户创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并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由北京星移联信科技有限公司和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该卫星星体上带有一块面对星辰大海的显示屏幕与一个自拍相机,可以通过地面控制站,将包含视频、图像等各类电子信息,上传至卫星,并通过星上自拍相机摄取其与太空环境同框照片或影像。卫星配备了AI程序、机载计算机等功能,可以与艺术家互动,或将其创作过程在太空中做全程记录。
▲
“SCA-1号”艺术卫星模型,2023,©徐冰工作室
▲
“SCA-1号”艺术卫星实拍图,2023,©徐冰工作室
我们都知道,航天领域的高准入门槛,艺术界很难接触到太空资源和利用太空科技进行艺术创作。但这种现象在民营太空科技公司出现后的“新太空时代”有所改观,这也是《徐冰艺术卫星创作驻留项目》应运而生的原因之一。我们希望将可获得的太空资源分享给更多艺术家,特别是年轻艺术家,也包括艺术圈外的各领域人士,降低准入门槛、聚集大众智慧,促进太空艺术事业更快地发展。
▲
“SCA-1号”艺术卫星装箭过程,2023,©徐冰工作室
第一期参与该项目的艺术家,有国际最具代表性的观念艺术家约瑟夫·科苏斯(Joseph Kosuth)、以作品荧光兔子和太空艺术而全球闻名的生物艺术家爱德华多·卡茨(Eduardo Kac)、在MoMA举办过个展的以色列裔艺术家海姆·斯坦巴赫(Haim Steinbach)、活跃于国际艺术界的中国艺术家曹斐、关注地缘问题的韩国艺术家朴美丽(Miri Park)、工程师出身并创作太空艺术的刘昕、科技艺术家张文超、专注加密艺术的刘嘉颖、艺术家组合耿雪+王基宇、年轻艺术家葛宇路、岳路平、高振鹏、苗颖等,以及自主提交方案的八年级初中生曹正……(更多参与者将随项目进展公布)。他们将利用这颗艺术的专属卫星,在外太空的特殊环境下,在超越国界的共有法律空间中,创造有别于旧艺术的新太空艺术。
▲
艺术家徐冰在卫星工厂工作照,2023,©徐冰工作室
为什么要研究太空艺术?因为“太空”这个主题将不同时代、学科联系在了一起,而太空艺术则有效地映射了每个时代最新颖科技的出现,和对人类社会认知的深远影响。早期的科幻作品与太空绘画激发了民众对于太空探索的热情,也间接地推动了美苏太空竞赛与阿波罗计划的实现。而各种太空探索计划反过来又塑造、影响了文化艺术与哲学思考的深化。自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于1957年发射至外层空间以来,太空叙事一直以竞争为主,各国家航天机构的成立,使太空科技迅猛发展,而我们必须看到一个事实:太空艺术却并没有匹配太空科技的发展速度,让步于卡门线之下。我们对火箭技术出现至今一百多年内的“太空艺术历史”梳理后发现,由于政治、技术等各种门槛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只有数量有限地利用航天科技创作的太空艺术作品。
追求有益创新、公平竞争是科技发展的动力。如今,在这个太空资源的快速开发期,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艺术与科技之间的新关系?随着商业航天和太空旅游业的开发、气候变化不可逆的事实、地缘政治的动荡,人类成为多行星种族的愿望变得愈发强烈。有理由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太空艺术”这一落脚点,或许也可以成为对未来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踏板,也是对未来艺术可能性的先行实验。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