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坊的餐饮小店
“创意大讲堂”探讨产业优缺点 上海租金太贵是硬伤
创意产业是上海城市经济转型的主要方向之一,拥有81家市级创意园区的上海已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创意城市网络”,打造“设计之都”。上海很多知名创意园区都想着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时尚秀场,离创意文化却越来越远,跟所在社区更加格格不入。日前,中国出版蓝桥创意园和虹口区商委联合举办的“创意大讲堂”在蓝桥创意园正式启动,希望借此系列活动增加创意园区与周边环境的互动。
创意园区离普通人远
定位有问题
上海出生的香港籍设计师孙浚良现在的工作重心又回到了上海,在这位从事创意产业的设计师看来,上海力争成为创意城市的一个重要优势是拥有非常好的“硬件”——它有非常多的创意园,有非常好的信息系统,“但我觉得市民的创意意识和对创意的接受度好像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这样的话,整个城市看起来会有一点点僵硬。创意生活、创意思维、创意的生活形态这些其实都还没有被推广或者说被全面接受。”在他看来,创意园区或者创意产业在上海离开普通人实在太远。
上海的很多创意园区日益成为一个时尚消费场所或者单纯办公区,“这些就跟淮海路上的写字楼没什么分别。”孙浚良说。在他看来创意园区的龙头其实是设计学校或设计工作坊,“在这个工作坊可以把园区里有创意的人聚在一起共同来做一个东西,它帮助建立了园区的伦理关系或者团体精神,这个制作出来的东西不是一两个人在房间里就能想得到的。”而这正是上海创意园区所缺乏的。
上海的很多创意园区,既有时尚小店也有餐饮,既有创意公司办公地也有秀场展示台,而在《设计上海》的作者、作家叶孝忠看来,这样的定位是有问题的。“如果你觉得你的园区是要吸引别人来玩的,你就应该往这个方面努力。如果你的定位是招广告公司、设计公司,那就不可能是很多人来玩的。这样定位就很清楚。目前国内比较成功的798、M50已经和它当初的定位偏离了。很多艺术家就不得不离开了,因为租金实在太贵了。” 叶孝忠说。
田子坊的餐饮小店
上海有基础
国外例子未必适合上海
不仅是上海,其实亚洲很多城市都非常注重创意产业的转型。上海创意产业的优势在哪里呢?长期关注创意产业的叶孝忠说:“我觉得上海的优势就是它海纳百川,这个是最难得的。我觉得上海自身有基础,不需要去学国外的。国外的例子未必适合上海。”
叶孝忠认为,新加坡创意产业的特点是政府强势、政府主导。政府要办一个设计双年展,就会成立一个很大的国际咨询小组;政府要做设计旅游,就会把专家请来,用设计来提高服务;政府办设计大学、资助设计师去国外等等。相反,在叶孝忠看来,泰国创意产业的特点就是民间力量很强。“泰国的创意产业直到1997年才开始出现。因为经济危机,设计师都找不到工作,他们出来自己做生意,做设计。他们整个圈子的凝聚力很强,思想上很开放,能接受各种各样的思路,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创业成本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