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艺术生态 > 没有优势的黄桷坪艺术区——《艺术社区与文化复兴论坛》

没有优势的黄桷坪艺术区——《艺术社区与文化复兴论坛》

2011-04-08 16:39:26 来源: 王小箭的艺术空间 作者:

艺术社区首先是生存问题,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不了,政府应该建立抵税制度,我在《川美走了,黄桷坪怎么办》里说了,这里就不说了。

对于我这个黄桷坪的人来说,我的体会是,黄桷坪原来之所以成为黄桷坪,是因为和四川美院的关系,黄桷坪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艺术区,谈黄桷坪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川美独特的体制外教学。这种体制外教学给学生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而不仅仅是拿学分混文凭,老师由学生自选,不分是哪个系的,是真正的“选修课”,课程内容完全看学生兴趣,可以随时改变话题。川美学生是通过在黄桷坪和大腕老师“混”进入艺术圈,我叫安装系统,课堂上学的属于应用软件,川美学生的优势主要是安装了其他院校学生都没有系统软件,这个系统不叫windows,叫hunquanzi(混圈子)。我们都知道,没有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是无法安装的,更不要谈工作了。

作为一个艺术区,黄桷坪优势是和川美的关系,独立地看没有任何特点和优势可言。川美搬到新校区后,黄桷坪只是延续了原来体制外教学的关系与价值,但是这种关系和价值能不能延续下去?后来的学生还能不能认可?川美在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满学校的教学,校外又为体制外教学提供了条件,所以创作和交流外很活跃,也出了不少人才,包括今天来参加研讨会的鲍栋、杜曦云、盛葳,还有很多在北京艺术媒体工作的毕业生。如果论体制内教学,我们美术学系是八大院校第一烂系,根本只能报废学生,不可能出这么多人才。

我们系的这些学生都不是系里培养出来的,而是在黄桷坪“混”出来的,不信可以问他们自己。中国教育只能毁灭人才,不会培养人才,这已经是无需辩论的共识。川美多了个体制外教学所以躲过一劫。从表面上看,体制外教学主要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吃饭喝酒,没有正经事,课堂教学才是严肃认真的。但人在一起吃饭主要是为了说话,为了交流,中国家长要求孩子“吃饭不许说话”足以证明吃饭和说话的必然关系了。那么老师和学生一起吃饭说什么,艺术家和批评家又说什么,按照“话投机半句多”的法则,那一定主要讨论与专业相关的问题。

另外,一起吃饭喝酒比课堂一边倒的老师中心制更容易建立师生间的平等交流关系,川美有很多名声在外的艺术家老师,这些老师很容易使学生仰望和恐惧,因此,一起划拳喝酒就对消除他们这种恐惧心理,逐渐建立自己的信心非常重要。我经常说:中央美院是除非没人挡得住,你就出来了;四川美院是除非你自己太差,你就出不来了。但说来说去,还是在谈川美,不是在谈黄桷坪。过去谈川美就是谈黄桷坪,因为川美教学的特殊性主要在校外的黄桷坪。川美搬走后的黄桷坪还有什么可谈的?细想一下似乎没有什么。杨述、倪昆合作的器空间算做起来了,对黄桷坪有很大贡献。剩下就是艺术家工作室了,能不能坚持下绝对不只是个人的决心问题。

今年的黄桷坪艺术节实际上就是把家里的东西拿出来晒一晒,每年晒一次也不错,希望坚持下去并越办越好。

我就简单说这些。

 

来源:没有优势的黄桷坪艺术区——《艺术社区与文化复兴论坛》上的发言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