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里的展览现场︱2019艺术合肥·当代艺术季“解药”实验影像艺术展】2019年10月2日下午3点,原合肥监旧址合柴·1972文创园区影像馆(原禁闭室)“解药”实验影像艺术展开幕现场;总策划:梁克刚;策展人:张海涛;艺术家:卜桦、苍鑫、陈镪、陈学刚、邓强、林万山、卢杉、炭叹、田晓磊、王维思、吴鹏、杨晨、易雨潇、郑达、张琪凯、赵小伟、赵域、张增增、钟甦、周罡;展览持续至2020年1月3日。
开幕现场
▼
作品现场
▼
▲ 陈镪作品
▲ 钟甦作品
▲ 田晓磊作品
▲ 林万山作品
▲ 炭叹作品
▲ 张增增作品
▲ 郑达作品
▲卜桦作品
▲ 卢杉作品
▲ 邓强作品
▲ 吴鹏作品
▲ 苍鑫作品
▲ 陈学刚作品
▲ 杨晨作品
▲ 周罡作品
▲ 王维思作品
▲ 易雨潇作品
▲ 赵小伟作品
▲ 赵域作品
▲ 张琪凯作品
展览环境细节
▼
2019艺术合肥·当代艺术季
解药
——实验影像艺术展
总策划:梁克刚
策展人:张海涛
艺术家:
卜桦、苍鑫、陈镪、陈学刚、邓强、林万山、卢杉、炭叹、田晓磊、王维思、吴鹏、杨晨、易雨潇、郑达、张琪凯、赵小伟、赵域、张增增、钟甦、周罡
开幕时间:2019年10月2日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9年10月2日-2020年1月3日
地 点: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十五里河村(原合肥监旧址)合柴•1972文创园区影像馆(原禁闭室)
前言
梁克刚
合肥监狱项目是一个资源非常独特的大型城市更新项目,根据其区位、规模、和硬件条件非常适合打造成 大型的文创艺术园区,而首期开园应该以一个综合性的大型艺术活动作为整个园区品牌营销的第一炮,所以第一次大型艺术活动非常重要,建议做一个综合性的持续四个月的艺术季,包含若干不同类型的活动版 块,将整个园区未来的调性和艺术气质彰显出来。
张海涛:解药
一一解决方式与计划
解药虽然是医学领域的治疗秘方,但笔者更想将其延展到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领域。中国哲学和医学倡导化解,因此治疗多用解药来解毒,有因就有果和解决的方法,因果的转化,强调身体的整体性、根本性调理;西方多是倡导治毒和戒毒,具有强制和直接性治疗的功效。艺术家借用自己的身份、艺术展示进行了场域转换,强化思考异常化境遇。这次展览是一个监狱项目的改造,旧监狱是戒毒、解毒之地,就如解药一样让人和这个特殊之处焕发第二次生命。我们希望通过艺术方式带给传播者以启示性的感染力,这点是与社会职业和公职人员有所不同之处。当代艺术批判现实有意义,批判后极积解决和实施方案的态度更为重要。
社会现象强调:责任、良知、真实、具体鲜活、人文、揭示、现实、时代感,监狱也是这样的地方,艺术家以社会学者的身份和视角介入现实,并以影像艺术媒介和语言得以呈现,以真实、真诚的良知为改变社会生存环境作出一份努力,由外及里的为艺术提供参考的文化背景。这样的展览避免了当代艺术作品中普遍存在的概念空洞的点子化特点和与现实脱节的现象。我们也想试图了解艺术家对现实介入的意义。
此次展览的影像作品在监狱的二十个禁闭室中展出,试图逃离当代艺术早期狭义空洞的概念,就像监狱项目改造一样,直接介入到现实社会各种生存伦理的变革中来。这个艺术项目不只是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计划试图能解决一些社会问题,解决的成功与否都将会起到一定的倡导作用,在这个以钱衡量一切价值的年代提示我们应该多一份良知与担当,这也是其他时代所少有的,艺术家不仅仅只是提出问题并且倡导积极的解决问题。
2019年9月15日
参展艺术家部分作品/影像截图
(按姓氏排序)
▲ 卜桦,野蛮丛生,3’51‘’,2008
2008年上海双年展“快城快客”而做。短片开头设计了一双双飞翔的手,代表自由。发现它与后面的飞机与鸟的混合体恰好可以相互对应,这个“意外”挺可爱。小女孩指挥下诞生的象征个人与自我的“鸽子”与带有象征经济文化侵入的鸟一样的战斗机不期而遇。有点像个人力量,各种声音和时代背景大力量的纷纷登场。这是中国以前没有的,这个时代特有的东西。另外一个亮点我认为是两巨头拍手的段落,拍手是一种游戏的感觉,同时又有很强烈的对峙感,暗喻时代的游戏新方式。还有一小段是狐狸那段,看上去跟主题没什么关系,但我就喜欢这种“胡来”的感觉,它也并非没有关系,仍然是大千世界众生相的感觉,女狐狸 们似乎在练习走猫步,以便获得更加妩媚的气质,男狐狸在边上起哄,模仿,比较搞笑。就像我喜爱的某些经典电影里,插入似乎和主人公完全无关的情节,但是却更有力地扣着现实 的大时代的主题。
▲ 卜桦《未来荒》2’57’‘,
《未来荒》也是为展览而做,仍然延续了上述的随意的做法,但我想说的是,这种做法是始 于随意,目的是为了给素材自身的“生命”得以延续,根据素材产生的可能性,设计一条合 理的方向。随意之后,理性仍然是主角。 未来荒的背景音乐很“太空”很优美,即使温暖是一种遥远的温暖。它让我想到人的心灵之 间有可能产生的距离感,相遇的偶然性。 前半段是各个“世界”的展现,后半段表现它们其实都是漂浮在黑暗的太空中的小岛。插了 一小段是动物在两块伏岛之间跳跃的情节,略微解释同一角色为什么可以出现在不同场景 中。有人自得其乐,有人焦躁,有人无奈。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人能做多少呢。
▲苍鑫《苍式萨满》;8分51秒;2007
我的艺术活动包括两种性质:既是一个高级祭司,又是科学研究者。作为高级祭司,是从北方游牧民族原始宗教——萨满教义引申出来:对疾病的救治愿望,对人类繁衍不绝的愿望,对动物交感互动而产生某种形式上的感悟。使我的作品并不是自然物体或变化过程的展示,而是运用它来表达一种基本哲学前提:现代的原则是"功能决定形式",相反后现代的原则是“理念决定形式”。一个人或一件事总是与其理念相适应,不限于某种功能,也不限于其关系规定。人、动物或事物自身体现其普遍理念,在其形式上包括着昭示宇宙整体的隐喻。作为科学研究者,科学日益为模拟方法服务,日益虚拟化。理论不再是被发现的,而是被假设、构造出来的。虚构的因素,以及科研共同体对假设环节的坚持,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陈镪《生铁狂想曲》电影、制片、音乐作品;18分钟;2018
这原本是艺术家陈镪自己做的一个游戏,后来做了这个十八分钟的音乐《黎明前穿过医院大门》于是把游戏里的一些素材和这个音乐结合做了这个影片《生铁狂想曲》这是一个关于这段音乐的视觉解释,也是关于这个视频的发声练习。我更希望这部实验电影是一个音乐电视,而我每次听到它的时候会想起父亲生龙活虎的岁月,看到它的时候会想起那些回不去的童年,和那些童年的猜想,天马行空的猜想。
陈学刚《梦痕》2分30秒;2019年
影片以本人从全国各地搜集的中国历史家庭旧照片为基本素材,借以与二维动画相结合的艺术方式,试图探索和回顾历史影像下的大众、环境、社会、文化的生存状态,在今日超速亢进时代的心理投射和潜化效应,“凝固的瞬间”下隐现的是“梦”的开始还是终结?一切都是纠缠不清、欲说还休的无解答案。历史迷雾飘忽不定,我们都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芸芸众生在悠远的历史长河里,“彼岸”是个奢侈而又难以企及的桃花源。现实社会里的各种纠葛、悲喜、分裂,甚至绝望,一切的一切几乎都淹没在那虚幻的、缥缈的,看似美妙的“梦”里。迷醉的“梦”还在继续......
影片形式:以数码相机逐帧拍摄和网络图片相结合的方式
声音处理:建筑工地现场录音
在飞速变化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和城市改造运动中,我们古老的传统正面临和遭受创伤。人类的私欲像魔鬼一样吞噬着华夏文明。生命在流血,大地在颤抖……
《颤》这件短片,乍看貌似录像视频,实则是一件“动画”作品。该作品利用视觉暂留原理,以数码相机逐帧拍摄和网络图片相结合的方式,来诉说在飞速变化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和城市改造运动中的悲催故事和场景。一般,惯常的视频帧速率是每秒25帧,但太过流畅,不适宜表达《颤》的理念,所以为了强调视频的异常化和陌生化,我“突发奇想”,抛弃使用摄像机拍摄的手法,而改用数码相机逐帧拍摄,最后采用后期合成技术,这样就拼接成“动画”效果了。也正是这种生硬的、抖动不安的品质,才圆满和达到了我对《颤》的理解和诉求。我需要的不是一段流畅的“视频”图像,而是一段压抑甚至惊心动魄的体验。
▲ 邓强《六欲天》三维动画短片;8分钟
我们的成长轨迹都惊人地相似,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变得千人一面;在试图杰出的同时注定平庸。
▲ 林万山《眼》;6分26秒;2017
城市中的高楼,我们只通过门洞来观察彼此,门洞是空间意义上上的眼,而我们的眼,是精神意义上的洞,通过这个微妙的双向关系,我们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了一个窥伺与被窥伺的空间构架,这里有欲望、隐私、幻想、时间甚至神话。
▲ 卢杉《生死伦》15分钟;2016-2018
▲炭叹《循环》实验电影/肢体 剧场纪录;2019
在禁闭中,真实和幻象变得没有界限。
现实的门即使打开,也不知通向何方,于是,另一维度中的门更值得期待。
一次,一次,又一次,追逐,逃亡,粉碎,循环。
奔向物外的宇宙。
▲田晓磊《诗歌》实验动画
后人类主义体现了“人类日益技术化”和“技术物日益人格化”的本体论转向。在人类和非人类的交界处,在开放式终结和前瞻式历史中,真正的新奇事物是如何在时间的缝隙中,真实地涌现出来?后人类是人工制造的,非自然遗传的生物之人,是按照人为目的设计出来的存在之物;是机械或电子设备控制的有一定生理过程的人,是人与机械物质混合状态的生化之人。他们在功能上超越体力、智力以及生命力等极限,在思想意识、生理结构、生命限度、智力水平突破现有的局限性,进化为完美的、无限的超人。是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技术版本,是伊甸园智慧之果和永生之果叠加的原罪再现。
赛博格起源与控制论,哈拉维在《赛博格宣言》中是这样界定“赛博格” 本体的:“赛博格是一种控制论有机体,一种机器和有机体的杂合,一种社会建构和一种幻想相结合之物。”哈拉维的理论对于塞博格的理解是打破了人与动物、人与机器、物理与非物理之间的界限,并由此打破了国家与种族、性别与阶级、自然与人工、心灵与身体、有机与无机等人类自身建造的一切神话。它是在科学、技术、政治、经济、伦理之间错综纠缠的情境中生成。哈拉维用转基因生物重新讲述的了身份的故事,土豆、萤火虫和烟草的转基因,使原有的二元对立的区分标准都失效了。用哈拉维的话说,这是“自然文化的纠缠与内爆”,我们每个人都是赛博格,我们每天都与技术融合在一起,技术和人类的身体已经互相糅合。(节选自《生理机械时空的文化螺旋:后人类主义、赛博格与具身性——关于田晓磊作品展前言 文/付晓东》
▲王维思《每一天的太阳都是另外一个太阳》动画;5分21秒;2014年
《百年孤独》里的乌苏拉惊异地说:时间不停地在重复!因此,此时此刻,我更愿意将艺术看成是一门宗教。人们的行为像马孔多的历史,一直打着转在走,艺术也不会终结,它们总是随着时代周而复始,我想艺术工作者最终的义务还是像教徒们对待宗教一样:释放它有益的可能性,而且他们应该穷其一生去“信仰”艺术,而不是“追逐”艺术,因为信仰本身的力量是更善良和持久的,也是从个体经验到公共经验最好的纽带。
▲ 王维思《神秘地球和年轻人》;7分07秒;2011年
这是一部电脑制作的二维动画,是我的毕业作品,我一个人完成整部短片。我从科幻小说《三体》获得创作灵感,对扭曲的时间、空间以及人在其中的命运做了一些尝试。
▲ 吴鹏《Play Hard》9分44秒;2017
三屏影像《Play Hard》试图讨论虚拟世界中的边界与存在问题,我在各种游戏中,使用修改器、编写程序、植入摄像机镜头,在游戏中产⽣一系列的Bug(错误),并利用这些Bug组成某种中世纪宇宙观的叙事内容。这些Bug的内容是关于主体的可⻅与存在、空间的阻碍与⼊侵。
官方系统禁⽌我探寻世界的边界和⼀些限制空间,于是我通过建⽴自⼰的服务器,使⽤代码以获得到达任何地⽅的权限。我在游戏中的⾏为基于这样⼀个问题:如果视⾓角是⽆限的,边界是否是一个概念。中世纪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有限与封闭的,这与⼤部分游戏世界的空间概念相同。
凯瑟琳·海勒斯用“本体感受⼒”来描述⾝体在虚拟环境中感知空间以及疆界的能力,虚拟环境中的结构与限制始终影响着主体的情感冲动。其实游戏中所有的物体都是顶点数据与渲染效果的结合,它让人产生某种实在的幻觉,我对这些幻觉背后的事物感兴趣。我无法按照游戏设计者的思路来体验游戏,因为那样是被游戏“玩”,我需要自己“玩”。任何游戏都存在漏洞,它们是连接真实与幻觉的通道,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并利⽤用它们。这不止在游戏中,也是网络时代技术民主存在的依据。
▲ 杨晨《向天而行》单频道录像;14分钟;2017年
在城市周边农村的土地上,疾走或缓步的人们,各自走上耕作的土地,直到消失在地平线上。
▲ 易雨潇《我想对你说》13分48秒;2012
《我想对你说》构思起源于支教,是一个新颖的尝试,将动画与儿童的心理研究,社会调查,纪录片,公益活动等元素结合在一起进行了整合创作。探索了动画参与艺术心理治疗的可能性。《我想对你说》中收录的故事都是由儿童自己想象和编撰的。我采用记录片的方式,由作者本人阐述,讲解,而导演则作为旁观者将这一切客观呈现。我帮助他们呈现出他们的想法。它涉及到我们对世界的初步认识,心灵世界, 权力,是非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等。
聚焦弱势群体儿童,试图在帮助他们表达,传递自己的声音。通过了解,思考,到改变我们的世界。通过不同的童年,以及现在式和过去式的童年认知来反观现在的社会生活。
▲ 张琪凯《呼吸》Breathing,4分14秒,2011
作品《呼吸》是张琪凯2000年的影像装置作品《水火》的延伸,是基于张琪凯装置作品《迫降》、《钟摆》、《墨鸟》等而创作的多媒体影像作品,画面简洁、干净,并彰显神秘。《呼吸》向观众呈现了另一种视觉体验模式,真实与虚幻的叠交如同视觉和听觉的催眠术,将你带入时间,空间与生命的幻镜里,生命在时空中舒展,灵魂在时空中呼吸。
▲张增增《会有的...会有的...》时间长短可变,实验影像
用短暂易逝的肥皂泡材料在妻子的婚鞋上塑造曾许给他的诺言。这些曾许诺给她的物品在鞋上如梦似影的出现与消失。这是一件关于生活的幻想日记,一件关于物与梦的矛盾真实。
▲ 赵小伟《远行》11分15秒;2015年
《远行》短片片名来自于《古诗十九首》中的诗句“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是一个匆忙的时代,在来去匆匆之间自己的家乡逐渐变得陌生,而远方又遥不可见。城市生活给人带来方便,也时常让人茫然,每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随着它旋转。影片试图讲述个体的漂泊感,以及在时间荒漠中的迷失和对彼岸的找寻。在他乡和故乡之间一次一次地归来又离开,在来去之间满怀希望地去寻找心中的“乌托邦”,那是我们逐渐模糊的故土和童年,也是寻觅不得见的“桃花源”。
▲ 赵域《从大爆炸那刻起我们从未停止过远离》实验影像
或许一开始就注定了我们宿命的存在,既无法回到自身,更无法逃离衰退的命运。物理世界所展现的巨大而空洞的力量,正裹挟主宰着一切向着无限空旷的边缘四散滑落。就像从大爆炸那一刻开始,已经无法回头。
▲ 郑达《生成的线索》;互动影像装置;2015年
《生成的线索》是基于电子生成艺术计划的系列作品之一,作品利用运算模拟个人行为和环境的互动。这件互动作品完全由程序生成,已经持续运行了15个月以上,产生了 11000 多小时的数据和图片,观众可以看到程序模拟生成了两个鼠标在屏幕上不停地移动、点击和追逐,它们分别代表着一个人下意识的行为模式和外界环境对他的影响。一个鼠标留下的轨迹持续地受到另一个的影响, 并为后者所取消。
▲ 钟甦《天空之城》实验动画
作品简述:该系列作品每部主题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都是关于历史、现实与记忆,都没有剧本和任何策划。创作之初只有一些朦胧的意向,让故事在制作过程当中渐渐浮现(如果有的话),用一种类似纪录片拍摄的方法来对待每部作品。
▲ 周罡《中国》 34分20秒;实验纪录;2015年12 月
本作品拍摄的是1971年意大利大师安东尼奥尼的纪录片《中国》所途径的城市与村落。在拍摄过程中,我们追随他的拍摄足迹,探访了当时所拍摄的人、物、景。当然,我们除了拍摄当时安东尼奥尼所记录的场景外,还拍摄了现在中国的一些当下现实的场景。
在影片中,作者将时间进行压缩,对当下中国完成一个简短的纪录。而纪录片的角度来说,影片的时间性又必须结合安东尼奥尼的《中国》中去寻找从历史到现在的故事。通过对照安东尼奥尼的影片观者不难看出社会的发展。并通过影片中看起来不协调的景观和人物的两大块的视觉内容,去阐释40年历史中人与社会、自然、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