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策展档案 > 2019第十三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批评视野中的艺术机构

2019第十三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批评视野中的艺术机构

2019-11-10 21:46:17.546 来源: 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 作者:


年会信息

2019·第十三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批评视野中的艺术机构

主办: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组委会、广州美术学院

承办: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协办: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中国艺术批评基金、北京大学现代艺术档案

后援:微拍全球、伊赛里斯

媒体支持:雅昌艺术网、中央美院艺讯网、《中国美术报》《中国文化报》《当代美术家》《艺术当代》《艺术工作》《美术学报》

时间:2019年11月9日至11月10日

地点: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


主题阐述

众所周知,艺术已经越来越不是能够自证的创作行为,它日益依赖于与之相关的机构网络。也就是说,当代艺术必须在整个系统中才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于是,承载艺术的各种方式,包括组织、展陈的形态、介入性的空间表达以及传播,就成为艺术行动的现实目标。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演变当中,策展与批评不仅作为一种具体的工作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艺术机构也由此而超越了单纯的艺术本身,而让现场成为对象。

一般而言,我们所说的艺术机构,包括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空间、画廊、博览会、专业媒体以及美术学院等等,而对这些艺术机构、以及相关体制的批判就成为众多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的艺术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实际上,在西方,从20世纪初以来,很多艺术家就通过创作展开了对于艺术机构体制的批判,批判对象包括机构背后的艺术乃至社会权力系统,以及展示艺术作品的空间关系(比如“白盒子”式的空间)等。在这些批判浪潮冲击下,艺术界对于艺术和艺术机构的认知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艺术与社会和生活的界限日益被打破。

在中国,具有现代意义层面的艺术机构的成立比西方要晚,并且是在结合自身诉求和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建设起来的。这就使得中国的艺术机构批判相对于西方的情形要更为复杂。一方面,我们的艺术机构还很不规范和完善,还需要参照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艺术机构机制;另一方面,我们的艺术界也已经参与到全球性的艺术机构批判的思潮之中。中国艺术机构的权力系统有其特殊的国情背景,而机构建设又处于规范建构与批判解构的交互之中。近些年来,中国当代艺术与学院、美术馆等之间的关系被重新讨论,它们并非截然对立的关系,而是在相互激荡中催发演变。而在行进中的艺术机构批判,同时还要不断进行反思的是,批判的机制和系统本身也是必须接受质询的。

以往的“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主题多从批评自身出发,包括批评的定义、标准、价值、意义以及与读者、艺术现场的关系等。此届年会希望将讨论的方向转向批评家所必须面对的艺术机构网络。批评家依赖机构网络来开展工作,并且自身就是这套艺术机制中的一环,他们需要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尤其是中国的语境,对于历史和当下的艺术机构的问题进行梳理、研究和批评,并提出开放和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嘉宾名单

640.webp3.jpg

日程安排

640.webp (1)1.jpg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