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艺术”和“实验艺术”的废除---我的理想用词是“艺术”
  • 邱志杰:区分描述性概念和分期概念――中西语境中“当代艺术”的概念考察
  • 传统、全球化,以及影响东西方当代艺术的几个问题
  • 黄笃︱艺术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但可以综合现实
  • 重要的不是“什么是当代”:我们应该关注在历史中形成的当代性
  • “一路走来”——“中国前卫艺术教父”栗宪庭的艺术之旅
  • 艺术中的政治——汪晖与朱金石的对话
  • 欧游反思录 ——欧洲三大艺术活动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 当代形式与传统文化(关于观念艺术)
  • 朱青生:中国未真正诞生艺术史专业
  • 专家认为:中国策展人应具备两种目光
  • 何桂彦:重要的仍然是艺术
  • 原志阳:当代艺术如何介入城市文化权力空间
  • 鲁明军:功能自觉与价值阙如
  • 冀少峰:为什么是“中转”
  • 朱其︱疯狂消费是我们觉得真实或者踏实的存在
  • 何谓“事件”——如何创造一个展览
  • 本届卡塞尔文献展以失败告终?策展团队Ruangrupa访谈
  • 陈晓峰:2011年艺术危机G点
  • 盛葳︱论“体制”与“当代艺术”之关系
  • 孙振华:史学传统和当代艺术史写作
  • 刘淳:策展人的价值与意义
  • 展览制度与中国当代雕塑
  • W.T.J. 米切尔︱视觉媒介不存在
  • 朱青生:对博伊斯的一些评价
  • 张海涛:对宋庄“强拆事件”的见解
  • 被误读的“行为” ——二十年多年行为艺术现象和背景
  • 彭德︱中国美术发展战略
  • 欧宁:报纸是隐形的公民建筑
  • 栗宪庭:“被消费”的影响力
  • 冯博一︱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劫难逃
  • 安塞姆-基弗:艺术是艰难的,可不是娱乐
  • 奥利瓦中国行的意义与中国抽象艺术
  • [访谈]张海涛:转换即将消失的民间文化
  • 与传统碰撞?PSA“青年策展人计划”展现新生代策展人的爆发力
  • 自动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 中国当代艺术的进化论(上):中国当代艺术在变乖还是进化
  • 中国当代艺术的进化论(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之路在何方?
  • 从高岩松装置作品看今日“新垃圾艺术”
  • 朱朱:“狂欢”与“灰色”
  • 后现代艺术的商业运作
  • 两个视角回眸艺术“85新潮”
  • 尹吉男:当代艺术家仍需寻找文化坐标
  • 欧文·沃姆 选择幽默,就是选择批判
  • 中国当代艺术的审查制度
  • 策展档案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策展档案 > 现场︱《勇敢者的阳台—营养、材料与未来生态》

    现场︱《勇敢者的阳台—营养、材料与未来生态》

    2022-05-02 12:12:04.765 来源: 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作者: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11.jpg


    2022年4月27日,由Hyundai Blue Prize Art+Tech 2022获奖者之一的邢丹策划的《勇敢者的阳台——营养、材料与未来生态》于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开展。

    一直以来,让策展人邢丹记忆犹新的是姥姥家的阳台。它像一个藏宝阁一样堆放着各种各样的东西,丰富多样且井然有序:食物,材料,工具,绿色的植物等等,都在这里一一呈现,而这里也是最容易观赏天空的家庭空间。阳台是我们在日常中最熟悉的生活空间,是居住者呼吸新鲜空气、晾晒衣物、摆放盆栽的场所;它与生活相通又与自然相连,是个体性的空间又有社会性相伴。


    2.jpg

    本次展览以一个假想的“未来阳台”为蓝本,构想了一个通过未来技术自主打造的“阳台景观”——后人类生活景观。这里就像是人们的研究室:人们在这里转换营养,创造生活材料,构建“生态”。阳台是技术与自然联合创造的地方,是通过在地性技术创造的未来生活现场。


    入口装置 《社区共创项目》,2022

    发起人:邢丹

    装置设计:沙靖海

    摄影师:陈锐

    统筹:闫建云

    社区共创人:南湖渠社区居民,后沙峪社区居民,网络内容创造者

    观赏草植物支持: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草业花卉与景观生态研究所


    盖娅假说的提出者詹姆斯·洛夫洛克,面对由新的智能与生态共同发展而成的新地质时期,提出了他的预想:赛博格与盖娅将首次共同管治地球。“阳台”作为一个隐喻,象征着由科技与自然、生命与非生命共同创造的生态,也映射着未来人类生活的一个缩影,而它,会是自然界和机器混交构成的一个巨大系统。现在,我们需要去重新思考科技和生态的关系。技术与环境相互铺就而成的混生体,其自身就已构成了独特开端与其相应的自主性;我们可以重新展开面向这个开端的思考,也或者,将它安放于某个合适的宇宙现实环境中。唐娜·哈拉维提出“与麻烦同在”,启发我们摒弃自大与被动,开展根植于现实的讨论,去探索与过往不同的、不再是典型的、由上至下的权威式叙事形式,也希冀这样的探索能为我们带去跨界共存,万物共荣的新的可能。这需要当下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像“勇敢者”一样,不畏惧困难与麻烦,依靠个人的研究与行动预见性地觉察未来人类需面对的生存危机与挑战,并在地性地全局思考技术的可能性,转换固有的思考方式,努力找出那些可能的解决方案,为科技与生态的共生发展提供新的框架。而只有透过这些新的框架,我们才可想象“赛博格与盖娅”和谐共存的局面。


    61.jpg

    ▲ 邱宇

    《接驳之地》,2022

    影像,多通道音频


    面对这样一个混沌的当下和不确定的未来,我们需要根植于生活的技术与联合一切力量的实验场,在这个务实的行动中重新思考当下人与万物的关系,也许未来生态不在遥远的将来,而是在每一个人的脚下。

    这个展览呈现了“勇敢者”面对“麻烦”的生活切片:阳台。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营养转换者、材料制造者、花园种植者和仰望星空者,分别从四个视角探讨科技与生态的关系。


    营养转换者

    营养是生命生存的必需条件。生物通过光合作用,把生存空间中的条件转换成生命所需的营养。在展览第一部分“营养转换者”中,现代分子生物学给予“勇敢者”新的能力:他们可以通过合成与转换的方式去创造人们新的摄取营养的方式和食物生产的新形式。归根结底,人类与地球上的其他生命,都共享着来自太阳与其生存所必需的能量。


    ▲ 梁文华

    《基因汤》,2018

    装置

    9.jpg

    ▲ LIVIN Farms

    《面包虫农场》,2018

    昆虫养殖工具套装


    ▲ 基因组美食中心

    《“复活”晚宴》,2018(项目仍进行中)

    混合媒介


    材料制造者

    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科技与材料融合的可能性。如果说从前人们是依靠对自然的索取来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在展览第二部分“材料制造者”中,现在的“勇敢者”前瞻性地利用分子化学、细菌培养等人工介入的技术手段合成新的材料,实现了与自然的“协作”,也为人类未来生活提供了新的材料图谱。

    12.jpg

    梁绍基

    《弄方成圆,弄圆成方》,2015-2021

    装置、录像(2001-2003, 4分钟)

    (左)

    梁绍基

    《8字谜》,2009

    单路视频

    29分59秒

    (右)

    13.jpg

    ▲ 梁绍基

    《基因音乐》,2020-2021

    音频

    循环

    创作合作者:胡克昊,包茜

    西南大学蚕学宫(家蚕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蚕的基因序列表》 提供:胡文波 

    ▲ 达莎·察彭科

    《植物皮草》,2020

    装置

    与汉·沃斯滕合作完成

    摄影:汉娜克·韦策、罗米·芬克

    ▲ 茱莉亚·沃森

    《Lo-TEK: 先进的原住民主义设计》,2019

    文献


    花园种植者

    花园不只是植物生长的地方,还是一个由技术、生命、智能所构成的拥有混生状态的生态系统。在展览第三部分“花园种植者”,展示了新的物种与新的生命形式在科技与生命的融合下不断产生。缝合式的科技介入与对生命规律的应用, 完成共荣式的跨界生存。

    ▲ 宫一宁、孙艾佳

    《附行》,2022

    装置、数字影像

    1分30秒

    ▲ 陈朋朋、刘行、梁雨荭、徐昊旻、赵华

    《岩间瘴气 II》,2022

    混合媒介装置

    ▲ 徐超凡

    《都市微菜园》,2021

    装置


    仰望星空者

    把视野投向天空,太空是我们可以展开无限想象的空间。而随着地球环境的不断恶化,我们将如何生存于茫茫的宇宙之中?我们如何与未来的世界相处?在展览第四部分“仰望星空者”,展示的这些“未来提案”,充满了艺术家无限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在“仰望星空”之时,透过观察生命以及生态的新视角,对当下生存的环境进行反思。


    ▲ 邱宇

    《将去何处》,2022

    实时影像、装置

    28.jpg

    ▲ 刘昕

    《地面站云图系列》,2020-2021

    版画

    作品由Yan Du Collection Foundation提供

    (左)

    刘昕《地面站》,2020-2021

    影像装置

    循环

    (右)

    29.jpg

    ▲ 亚历珊德拉·黛西·金斯伯格

    《火星原野》,2019

    影像

    60分钟

    由艺术家提供

    由维特拉设计博物馆和设计博物馆(英国)委托,

    法国圣艾蒂安 Cité du Design机构支持

    30.jpg

    ▲ Whatever

    《ALMA音乐盒:即将消逝星球的音乐》,2014

    装置

    由Whatever + BASSDRUM + Qosmo

    + Epiphany Works + NOAJ 联合制作


    0.jpg

    参展艺术家

    亚历珊德拉·黛西·金斯伯格(英国、南非)

    陈朋朋、刘行、梁雨荭、徐昊旻、赵华(小组,中国)

    达莎·察彭科(乌克兰)

    基因组美食中心(挪威、美国)

    宫一宁、孙艾佳(小组,中国)

    茱莉亚·沃森(澳大利亚)

    梁绍基(中国)

    梁文华(中国)

    刘昕(中国)

    LIVIN Farms (奥地利)

    邱宇(中国)

    Whatever(日本)

    徐超凡(中国)


    《勇敢者的阳台—营养、材料与未来生态》展览持续至2022年8月28日,在整个观展期间,现代汽车文化中心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对展馆进行限流,入馆请配合扫码测温、全程佩戴好口罩、保持1米安全距离。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