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艺术”和“实验艺术”的废除---我的理想用词是“艺术”
  • 邱志杰:区分描述性概念和分期概念――中西语境中“当代艺术”的概念考察
  • 传统、全球化,以及影响东西方当代艺术的几个问题
  • 黄笃︱艺术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但可以综合现实
  • 重要的不是“什么是当代”:我们应该关注在历史中形成的当代性
  • “一路走来”——“中国前卫艺术教父”栗宪庭的艺术之旅
  • 艺术中的政治——汪晖与朱金石的对话
  • 欧游反思录 ——欧洲三大艺术活动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 当代形式与传统文化(关于观念艺术)
  • 朱青生:中国未真正诞生艺术史专业
  • 专家认为:中国策展人应具备两种目光
  • 何桂彦:重要的仍然是艺术
  • 原志阳:当代艺术如何介入城市文化权力空间
  • 鲁明军:功能自觉与价值阙如
  • 冀少峰:为什么是“中转”
  • 朱其︱疯狂消费是我们觉得真实或者踏实的存在
  • 何谓“事件”——如何创造一个展览
  • 本届卡塞尔文献展以失败告终?策展团队Ruangrupa访谈
  • 陈晓峰:2011年艺术危机G点
  • 盛葳︱论“体制”与“当代艺术”之关系
  • 孙振华:史学传统和当代艺术史写作
  • 刘淳:策展人的价值与意义
  • 展览制度与中国当代雕塑
  • W.T.J. 米切尔︱视觉媒介不存在
  • 朱青生:对博伊斯的一些评价
  • 张海涛:对宋庄“强拆事件”的见解
  • 被误读的“行为” ——二十年多年行为艺术现象和背景
  • 彭德︱中国美术发展战略
  • 欧宁:报纸是隐形的公民建筑
  • 栗宪庭:“被消费”的影响力
  • 冯博一︱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劫难逃
  • 安塞姆-基弗:艺术是艰难的,可不是娱乐
  • 奥利瓦中国行的意义与中国抽象艺术
  • [访谈]张海涛:转换即将消失的民间文化
  • 与传统碰撞?PSA“青年策展人计划”展现新生代策展人的爆发力
  • 自动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 中国当代艺术的进化论(上):中国当代艺术在变乖还是进化
  • 中国当代艺术的进化论(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之路在何方?
  • 从高岩松装置作品看今日“新垃圾艺术”
  • 朱朱:“狂欢”与“灰色”
  • 后现代艺术的商业运作
  • 两个视角回眸艺术“85新潮”
  • 尹吉男:当代艺术家仍需寻找文化坐标
  • 欧文·沃姆 选择幽默,就是选择批判
  • 中国当代艺术的审查制度
  • 个案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个案+新青年 > 个案 > 艺术在这里发生

    艺术在这里发生

    2019-04-18 15:58:55 来源: Artforum 作者:卞雨佳

    ▲“艺术在这里发生:网络艺术的档案诗意”展览现场,2019.


    艺术在这里发生
    新美术馆︱NEW MUSEUM
    235 Bowery, New York NY 10002
    2019.01.22–2019.05.26


    文︱卞雨佳

    如何理解网络时代的艺术?纽约New Museum的群展“艺术在这里发生:网络艺术的档案诗意”(The Art Happens Here: Net Art's Archival Poetics)讨论了“发生”在虚拟和现实语境中的多重意义,似乎想要给我们一个答案。

    展览占据美术馆的一层东侧空间,并另有两个作品延展到公共空间中。参展作品由策展人兼“根茎”项目(Rhizome)艺术总监Michael Connor及助理策展人Aria Dean筛选,展示了16件来自网络艺术史的作品,为多元文化背景下网络艺术的不同特征作出种种假想。当然,参展作品并不是所谓“档案”的全部,而是来自附属于新美术馆的Rhizome创建并历经两年完成的在线档案 “网络艺术选集”(Anthology.rhizome.org),这个选集在线展示了从80年代至21世纪完成的100件网络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不同媒介展现,有实体的书籍,平面,装置,雕塑;虚拟的网页链接,网络接口,软件,代码生成,形成了实体材料和非实体的虚拟网络的对比。台湾美籍艺术家Shu Lea Cheang (郑淑丽)的作品《大蒜=浓重的空气》(2002/2003/2019)由互动的在线网站和实体装置 —— 大蒜贩卖车 —— 两部分组成。艺术家想象在2030年,大蒜取代金钱,人们以物物交换的方式换取无线网络,成为后资本主义的新货币。大蒜车被放置在一层大厅正中,给出了一个刺鼻的并带有微讽刺意味的乌托邦式的幽默感。同具喜感的则是Alexei Shulgin的《386DX》( 1998-2013)。作品将赛博格和朋克、科技和文化、笨拙的个人台式机和流行偶像的比拟重叠,引用美国从60年代至90年代的科技和流行文化。这个号称是“世界上第一个赛博格朋克乐队”的乐手仅配备了古老又过时的Windows 3.1系统和Creative Sound Blaster 16声卡的个人台式机,木筏和阳伞的装置更是饱具沙滩风光。表演的曲目从爸爸妈妈乐队的《加州之梦》到涅槃乐队的《仿佛年轻朝气》,无不让人联想阳光灿烂的加州,却又有百无聊赖的X世代痞气。理论家Alex Galloway, Mark Tribe, 和Marting Wattenberg 的《星空》(1999) 互动视觉网站则是基于Rhizome的文字档案库将数据视觉化,每一个作品的输入则形成了页面中点点繁星中的一颗。伊朗艺术家Morehshin Allahyari的《分布式的纪念碑》利用3D打印技术重构在战争中被伊斯兰国ISIS破坏的古迹。Eduardo Kac的作品《再急急如律令》(Reabracadabra, 1985)则是在互联网时代之前的电信系统下完成的,却在九十年代时Videotexto停用时消失之后又无奈重做——网络艺术的非物质性也同时决定了其在网络更新和技术革新时容易丢失的情况。艺术家苗颖则在《盲点》(2007)作品中将汉语词典的每一个字在中国谷歌(google.cn)中输入查询,探讨了网络审核环境下敏感字眼被排除的现象。

    展览给出了对“发生”的不同理解:网络艺术通常“发生”在用户,网络,及终端形成的虚拟关系链中;网络艺术的“发生”通常有即时性,碎片化,和虚拟性的特点;网络更新和技术革新给部分作品带来了流失的风险,为将其在档案库中永久保护造成矛盾和困难;作品在历史,技术和文化变革之后再重演的方式又有不同。在网络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 ,网络艺术在美术馆实体空间中的呈现方式也需要进行再思考。“艺术在这里发生”将虚拟的作品通过多样化媒介在实体空间中展示而使其“发生”,网络作品由此物化,使观众产生了直观的感受。这是此展对网络艺术档案的“诗意式”的再呈现。不过,这个“诗意式”、物质化的呈现方式也是对网络艺术本身非物质性的回避。如何体现“虚拟诗意”也许会给美术馆展示空间提供一个新挑战。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