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廖雯,当代艺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女性艺术研究者
廖雯介入中国当代艺术现场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正是新艺术风起云涌也是最具反叛精神的时刻,这让廖雯很兴奋甚至着迷。
“因为艺术对于我而言,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精神诉求,而当时的艺术反叛给了我极大的精神满足。”
同时,“反叛”也是她回望那个年代,最让其兴奋的地方,在廖雯看来,那是一个“梦想、精神、激情都有最正当的安放处”的年代。
那是否有失落的地方呢?当然有,最让廖雯失落的是当代艺术的妥协,廖雯讲到自己曾在“1993年初写过一篇文章《浪子不回头》(可惜没有在中国发表过),惊醒当代艺术一定要保持反叛立场,不要被既得利益所诱惑。当然,这只是理想,事实证明被诱惑才是常态。”
如今,经过四十年多的发展,当代艺术是否有了更好的发展呢?廖雯认为当代艺术当下处在一种“凝滞”的状态,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语境。
在廖雯看来,“值此沉寂时期,重新发发声,而且是亲历者发声,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正如系列论坛简介讲到的,从1970年代末到现在,中国当代艺术的路径,既受艺术本体规律的驱动,又和社会情境的变化密切相关。混乱、低迷的阶段,不妨回顾一下往日的足迹,看自己是如何一路走来的。历史和历史观互为表里,每个人看历史的角度和判断都可能不同。各抒己见中,能扩展各自的认知边界、明确彼此的差异和共通。
对 谈
问(雅昌艺术网,下同):此次活动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曲折蜿蜒”系列论坛,您是联合出品人、策划委员之一,能否谈谈和服务器艺术的合作,以及和杜曦云的合作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
廖雯:我们大有艺术和服务器艺术的合作通常是一拍即合的,项目合作的方式居多,这次也是。这个项目基本上是杜曦云策划的,架构、专题、分期等等都是杜曦云的想法,我只不过建议和邀请了一部分嘉宾而已。
问:为什么要在现在这个时间段来回望、探讨当代艺术四十多年发展的历史?
答:值此沉寂时期,重新发发声,而且是亲历者发声,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中国当代艺术的曲折蜿蜒”系列论坛【第一期】启蒙轨迹:从星星美展到八五新潮
问:目前已经直播三期,从前三期的反响来看,效果很好,第一期中您讲到您是85末期介入艺术领域,当时为什么会从文学领域进入到艺术领域?您还讲到这是您人生的一大转折。
廖雯:我进入艺术行是非常偶然的,但对我的人生却是重大的转折点。不是因为我进入了所谓“美术界”,而恰巧在那个时刻我进入到了一场前卫艺术的运动中,这使得我的反叛的激情有了最正当的安放点和归属地,这对于一个年轻人的人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问:杜曦云老师问道当时最让您兴奋的是什么,最让您失落的是什么时,您回答到最兴奋的点是反叛,能否展开谈谈?还有您失落的是什么?
廖雯:我想还原一下“前卫”的本义:“以不合作、不妥协的方式自觉、自律地抵制着同化的、平庸的威胁。不惧强权、不事媚俗的文化立场,独立的个人经验、感受及创作行为,延伸着艺术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渴望”,这应该是当代艺术家的基本立场和态度。当然,后来混迹 “当代艺术圈子”的很多人从始至终都是没有立场和态度的,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
我介入的时刻正是新艺术风起云涌也是最具反叛精神的时刻,这让我很兴奋甚至着迷。因为艺术对于我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