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般认为的科学就是客观规律,以至于科学被我们端上了真理宝座,但问题在于科学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主观规律。
有一个专门从事科学哲学的哲学家叫波普尔提出了“证伪主义”,来说明科学和非科学之间的分野。
证伪主义,也就是说凡是能够证明是错误的学说都能被称为科学。
这源于波普尔的思考:波普尔发现像精神分析心理学,或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无法拿出证据来证明是错的,但科学本身可以通过实验等实证方式来证明是错误的,因此证伪主义就是科学的标志。
那么波普尔的看法是否有问题?显然是有的。因为其他的学科并不是不能被证伪,只是证伪难度比较大。科学不过是一门证伪速度越来越大的学科。
举个例子,比如说神学,信者有,不信则无。只不过有信仰的人都说过自己能看见神灵。比如哲学,柏拉图提出了理念论明显有所错误,毕竟所谓“理念”不过是我们的先验格律处理系统,而不可能是世界的本原。
波普尔的错误在于,科学不过就是一门证伪速度越来越快的学科,而不是唯一能够被证伪的学科。
其他还有像库恩对科学的看法,认为科学就是一次次的范式转换。比如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再到牛顿的绝对时空说和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说,每一次都是对旧理论的颠覆。
同样他的理论也有问题,因为任何的学科都能够“范式转变”,也就是太过于含糊,因此也有问题。
那么,什么是科学?罗素曾经将西方思想史分为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哲学阶段和科学阶段,那么我们就能够发现所谓科学,本身就是从哲学思脉中一路延展出来的。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比如笛卡尔就是哲和科学的天才,莱布尼兹发明微积分,牛顿在写万有引力的理论时他认为自己在做哲学而非科学。
所以作为科学本身,一定首先基本和哲学一样的条件:眼见为虚,逻辑建模。
举个例子,比如哥白尼在提出日心说的时候是没有依据的,他仅仅只是认为把太阳放在中心,就能够少掉很多计算,让理论变得简洁许多。
那么提出了理论之后就需要广义逻辑自洽,也就是第二步:简单来说就要用实践或实证来检验自己的理论。
比如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之后,科学家们通过天文实证金星盈亏与恒星视差,哥白尼的学说得以证明。
接下来我们深入探讨一个问题,那么问题在于如果科学本身只是主观规律,只是我们感知以内的事物,那么为什么他是有用的,能够落实到实践层面呢?就像是科学延展出来的科技呢?
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大家想想我们在讲哲学的时候的前提是什么?眼见为虚,也就是我们感知不是恩培多克勒所说的真空孔道,而是有自己的规定性的。
比如我们的视觉不过是光量子的错觉,听觉不过是振动波的错觉,酸味不过是氢离子的错觉一样,那么为什么科学他是有用的呢?
说起来其实也不复杂。因为决定逻辑不是逻辑本身,而是前逻辑;决定精神或感知不是它本身,而是被前精神或前感知所规定。所以在这里就回答了自笛卡尔以来所谓“唯心主义”的重大课题。
虽然我们所谓的科学是“精神”的产物,但所谓的精神并非空穴来风,它恰恰是从“存在”中引申出来。
在这里,存在不仅规定了精神是什么,也就是精神的规定性源于存在的规定,而且也保证了精神能够落实为存在,也就是科学最后能够落地的原因。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