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人文历史 > 专题书讯︱ 生态艺术史的兴起

专题书讯︱ 生态艺术史的兴起

2024-01-15 12:21:27.898 来源: 三辩席 作者:钱文逸

▲ 生态艺术史早期作品

按语:

2023年即将过去,近期各大词典都公布了年度关键词,因为新型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这个领域的词语成为了年度话题的标志。而对于个人来说,可能真正的年度发现(尽管是迟到的发现)是近年来另一个贡献了同样多热词的领域,即生态艺术史的全面兴起。如今,气候危机对全球范围内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越来越无法被任何人忽视,今年冬季国内的寒冷气温和甘肃青海地带的地震仅是这些更大范围变化的冰山一角,应对当下境况的其中一种方式是采取一种历史化的视角来看待人与环境的互动。个人会注意到这个领域,主要是因为自己有些误打误撞的参与了一个环境向的会议,并在准备发言的过程中渐渐意识到博论的发展方向已经不得不纳入生态和环境的维度,在大半年里做了一定程度的补课。

上一期专题书讯中,个人提到全球艺术史正在进入成熟期和出版高峰期。生态艺术史是一个比全球艺术史更年轻的领域,源于几个国际学术机构的推动,并在Getty Research Institute宣布2019和2023年度主题(分别为“艺术与生态”和“灭绝”,参看“技术艺术史”一期中收录的“灭绝”主题词释义)后,越发获得领域内全面的重视。此外,由于近年全球气候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以及新冠疫情所暴露的人类生态系统的弱点,环境议题越来越变成人文学科不可忽视的面向。倘若2023年的全球艺术史进入成熟、转型和新阶段反思,那么2023年同时也见证了生态艺术史的全面发轫,一批年轻学者开始正式在这一领域提出系统性的见解(鉴于文集多有重复性,在此不一一罗列),从前几年文集中零散的论文发表终于汇聚成一部部具有分量的专著。这个兴起的标志之一也在于,相比前几年零星的专著出版,2023年正式开始出现了一个学科各领域合力的状况,且多为令人信服的分析实验。本篇年终书讯,正是旨在扫描这一新状况。

在此之前,本领域个别可见的专著包括:Greg Thomas两千年初的作品《19世纪法国的艺术与生态:卢梭的风景画》(Art and Ecology in Nineteenth-century France: The Landscapes of Théodore Rousseau, 2000)、Sugata Ray的《气候变化与虔敬的艺术:黑天土地上的地质美学》(Climate Change and the Art of Devotion: Geoaesthetics in the Land of Krishna, 1550-1850, 2019)、Nachiket Chanchani的《山庙与庙山:喜马拉雅中部的建筑、宗教与自然》(Mountain Temples and Temple Mountains: Architecture, Religion, and Nature in the Central Himalayas, 2019)、Christopher Heuer的《进入纯白之境:文艺复兴时期的北极与图像的终结》(Into the White: The Renaissance Arctic and the End of the Image, 2019)、Sonya Lee的《悬崖边的寺庙:四川的佛教艺术》(Temples in the Cliffside: Buddhist Art in Sichuan, 2021)。


虽说生态艺术史是一个年轻的领域,它的概念和思想资源却不是最近十年才出现。比艺术史更早进入环境\生态转向的最重要的几个学科包括文学研究(生态批评)、历史学(环境史)以及人类学和社科向的科学与技术研究。环境史的兴起与上世纪下半叶的环境运动息息相关,生态批评则与一些晚近理论思潮(如新物质主义)协力,人类学则致力于描摹超越人类中心的跨物种民族志。[1] 环境史也与近年新出现的历史门类——科学史、医药史、技术史——互动较多。近年科学史最高著作奖也多有涉及环境和生态的课题。譬如2019年的获奖作品为Deborah Coen的气候科学史作品《动态中的气候:科学、帝国与尺度问题》(Climate in Motion: Science, Empire and the Problem of Scale),而今年最新公布的获奖作品涉及对地质学和西非矿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Robyn d’Avignon的《仪式地质学:萨瓦纳西非的黄金与地下知识》(Ritual Geology. Gold and Subterranean Knowledge in Savanna West Africa )。 [2] 此外,环境史还从一开始就非常依赖环境科学的研究,结合科学研究中对具体生态环境构成的探测,历史学家得以结合来自自然环境的历史证据和更常用的历史文献作出新的分析。另一个推动生态艺术史的动向自然来自当代艺术领域,当代艺术涉猎生态议题主要是回应当代气候危机的情境和话语。而不论是环境史还是生态艺术史,都旨在为这个领域提供一种更历史化的视角,帮助我们在思考当代议题时,能囊括更长时段的对人与环境、艺术创作和环境境况互动的理解,以此反思当代环境境况的历史谱系。虽然个人也仅是今年才开始深入思考这个领域的现状,但自己的学术取向更偏环境史,对生态批评仍持保留意见,人类学领域还未开始着重涉猎;至于媒介理论领域的生态话语,不在个人关注的范畴内,故不讨论。

[1] 推荐一些近期看到的中文世界环境人文领域比较突出的论述:

*侯深,《异乡》(一百年前中美两地环境状况的横向观察,超越地域和政治边界,从行星史的角度看待现代时期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退化和时代危机)

*唐纳德∙沃斯特, 《从环境史到星球史》(美国环境史元老近期中国访学纪事)

*夏含夷,《惟王受命》中译序(早期中国环境史)

*人类学此方向的著名作品当然是罗安清的《末日松茸》,以及哈拉维一系列有关跨物种关系的探讨,在此推荐《森林如何思考》今年新出的中译本的作者访谈:爱德华多·科恩谈森林的思考及其对生态危机的启示

[2]近年科学史中的环境向获奖作品:


2.jpg

▲ 左:《动态中的气候:科学、帝国与尺度问题》,2019年Pfizer奖获得者;右:《仪式地质学:萨瓦纳西非的黄金与地下知识》,2023年Pfizer奖获得者,可参考播客:https://newbooksnetwork.com/a-ritual-geology-2


乍听之下,“生态”似乎是一个极为抽象的词。尤其因为气候现象如Deborah Coen所意识到的,涉及的多是以人为中心的感知尺度(不论空间和时间上)都很难囊括的内容,“生态”也更强调不同行动者间的“关系性”互动,甚至会被人认为是某种完全去物质性的东西。但科学家常在一个物质可感的层面处理许多环境科学的问题。就个人的粗浅理解,在人文学科中谈论生态和环境,一是意味着跳脱出人本中心的考察尺度,去关注非人类、超人类的世界[3],也即一种去人类中心的思维转换,并让以往看似仅仅是人类活动背景里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不再仅仅是背景,环境史的写作很大程度就秉持这样的宗旨。此外,环境和气候的某种超人尺度也意味着环境议题可以同时兼容地方和跨地域维度。当前环境史和全球史的合流与协力正是试图挖掘思考环境的这一潜力。二是,在艺术史中,个人恰恰认为“生态”是对物质性的另一角度的再定义和深化。这尤其是因为,前现代艺术中的大多数制作用材取法自然,将生态提上日程,意味着把艺术的物质场域进一步拉大,不再局限于成品的物质样态、工匠的制作流程,还包括为了获取这些用材所需的各种环境历程(开采矿物、珊瑚垂钓)。生态与物质的结合也意味着不再以一种人类中心的功利实用角度看待材料,而是将物质真正理解为生态历程的产物,将这些生态历程纳入到对物质本身的能动性和局限的理解中去,并把艺术制作视为一种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与协作。在这一方面,其实早在巴克森德尔1980年的《德国文艺复兴的椴木雕刻家》(Limewood Sculptor of Renaissance Germany)一书中就有涉猎,他就椴木的生长周期和生态特性做了很耐心的解读,并联系到雕刻工艺上。

[3]超人类more-than-human这个当代艺术领域高频词的出处为David Abram的生态哲学著作《感官的魔咒:超人类世界的感知与语言》The Spell of the Sensuous: Perception and Language in a More-Than-Human World(1996年)。


3.jpg

今年年底,环境史领域也出现各种动向。一是著名中国史学者卜正民发表了《崩溃的代价:小冰河时期和明朝中国的衰落》(Price of Collapse: The Little Ice Age and the Fall of Ming China ),将长期更为欧洲中心的对北半球小冰期的历史讨论拓展到东亚领域,与其他近年有关奥斯曼帝国和美洲新大陆的小冰期环境史研究形成呼应[4]。此外,欧洲环境史和中国环境史各有重要前辈逝世,一位是年鉴学派气候史的开创者勒华拉杜里的去世。今年个人不成体系的补课过程里就对勒华拉杜里气候史研究的回顾自述印象深刻。他在名为《气候史的诞生》的论文中[5],即谈到自己最早如何用关于葡萄收成的历史文献重构欧洲近代时期的气候浮动,以及年鉴学派的学者如何身体力行攀爬阿尔卑斯山,并在实地观察中预先发现了冰山的退却,这种实践精神十分动人。另一位是海外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先驱人物伊懋可(Mark Elvin)。个人虽然阅读中国环境史的内容很少(除了竺可桢的名作外均无涉猎),但近日有关伊懋可环境史研究方面的回顾和纪念(尤其是《大象的退却》)也足见环境史在中国历史领域越发不可忽视的位置[6]。
[4] 奥斯曼帝国和北美新大陆小冰期环境史研究均由Sam White完成,参看:The Climate of Rebellion in the Early Modern Ottoman Empire, 2012;A Cold Welcome: The Little Ice Age and Europe’s Encounter with North America, 2017. 卜正民新书播客可在此收听:‍‍‍‍‍‍https://newbooksnetwork.com/the-price-of-collapse

[5]Emmanuel Le Roy Ladurie,"The Birth of Climate History," Climate Change and Cultural Transition in Europe, 197-216, https://doi.org/10.1163/9789004356825_008

亦可参看:纪念︱乡村史、气候史及年鉴学派——勒华拉杜里教授访谈录

[6] 参看王利华为伊懋可《大象的退却》撰写的中译序


4.jpg

▲ 上排-左:卜正民新作《崩溃的代价》;中:Sam White《近代早期奥斯曼帝国的反叛气候》;右,Sam White《冷遇:小冰期与欧洲与北美的遭遇》;下排-左:勒华拉杜里气候史著作《盛宴与饥荒的时节:公元1000年起的气候史》;右:伊懋可,《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


在可见的未来,艺术史领域的生态向研究将会有持续的产出,个人今年的整体考察里就至少看到了二十来个正在进行中的年轻学者的研究,而这还不包括处在博士阶段的研究。本期书讯囊括了“生态”在当前环境人文领域的多个面向:环境与自然景观、地质与能源开采、动物史和批判动物研究、生态批评、生态导向的物质性研究(尤其是Tim Ingold提出的“物质的生态学”),而此处“环境”所指代的现象也包含了矿物、金属、植物、动物等整个自然范畴。这些议题在艺术史学科中同时涌现,也足见环境人文的全面发展。此外,本期书讯相对避开了更可见的当代艺术/理论领域的生态讨论,而是更加着重勾勒前现代世界范围内的艺术传统,此外辅以现当代领域更具历史向思考、或能与这些前现代研究形成对话的研究。书讯的时期和地域跨度从古罗马帝国到中世纪北非、从殖民时期的拉美海岸线到二十世纪的委内瑞拉,也囊括了从中世纪晚期到19世纪法国和殖民帝国的欧洲艺术史。

书单中也包涵了不同取径的生态艺术史研究。如果要简单做一些归纳,我会分为几类(好的著作基本会结合其中的几种方向)。其一是对社会艺术史的环境向拓展,把环境史纳入社会艺术史的考察范畴,视环境成为历史语境的一部分,研究者在此处理的问题是如何联系一个时期的环境状况,人与自然的互动和艺术创作的关系。当布赖达在中世纪德国木雕的讨论中引入同时期的农业活动(《十字架之树》),当学者将石油开采和拉美抽象和观念艺术联系起来(《精炼材料》),当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梵高及其所处的现代时期的环境境况的关系(《梵高与自然的终结》),我们看到的就是此类环境向社会艺术史的实验。其二是物质角度切入生态(也是个人现在思考较多的方向),其中《皇冠上的珍珠》、《十字架之树》、《地质相机》、《脱离纸张》和《羊皮纸上》都可以说是遵循这一思路,尤其将物质开采的环境介入和政治情境(珍珠开采、金属开采对摄影技术的奠基性意义)和艺术材料本身的生态维度、环境如何深化物质的象征和文化含义(木材、纸张和羊皮纸)纳入到艺术史的考察范围来。本篇也尤其收入两本动物研究方向的作品(《羊皮纸上》和《神话与兽群陈列》),这一取向的研究相比其他环境议题或许相对更少,但也在逐步获得更多关注,这尤其得益于动物史的全面发展。此外,自然环境也时常成为一些艺术创作和建筑建设的物理地点,建筑史领域除了从建筑耗材的环境维度入手之外,也越发关注建筑本身所处的物理环境,建筑项目与环境工程的互构关系,书单中的《塑造罗马景观》和《马拉喀什和山脉》即属于这一领域。最后,一如环境史中的全球维度,生态艺术史中也不乏通过对环境开采、制作产业的挖掘将不同地域联系起来的尝试,以此为反思殖民遗产和全球南方的当代处境,这在《地质相机》、《皇冠上的珍珠》和《精炼材料》中尤为突出。

鉴于本期书讯没有中国美术史的部分,建筑史的涉猎也不算全面,按语特意附加对两期新出版的期刊和线上特辑的推荐。其一是中世纪研究前沿刊物《后中世纪:中世纪文化研究》(Postmedieval: A Journal of Medieval Cultural Studies)今年11月发布的最新主题特辑《在东亚想象古人类世》(Imagining the Paleoanthropocene in East Asia,https://link.springer.com/journal/41280/online-first),其中收录文学、艺术史等领域的研究,可以视为东亚领域对环境议题的一次整体回应和介入。其二是蒙特利尔加拿大建筑中心(CCA)在2022年线上发布的系列文集《建筑的环境史》(Environmental Histories of Architecture),文集导论开源可读:https://www.cca.qc.ca/en/articles/87164/environmental-histories-of-architecture。


5.jpg

《在东亚想象古人类世》特辑包括以下篇目:

Encountering the environmental uncanny in Su Shi’s Rhapsodies on the Red Cliff: An ecocritical parable in text and image

Benjamin Ridgway

Ecology in seventeenth-century Japan: the ‘Great Way’ of Kumazawa Banzan

James McMullen

Gardening time: Horticulture and meditations on time in Song (960–1279) China

Huijun Mai

Greening the global medieval: Exploring the cultural worlds of the Palaeoanthropocene in East Asia

Evan Nicoll-Johnson, Benjamin Ridgway

Life in the mountains: The encyclopaedic perspective of Liu Xiaobiao’s ‘Treatise on Withdrawing to the Mountains of Jinhua’

Evan Nicoll-Johnson

Mountains, meaning, mediation: Petrarch’s ‘Ascent to Mont Ventoux’ (1336) and the ecological imagin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Elizabeth Harper

Han Shan’s reclusion: From quasi-homelessness to ultra-homelessness

Joan Qionglin Tan, Qianqian Chen

Labor, time, and walking through mountains: A response essay

Charlotte Eubanks

Mount Baoding: A planetary story

Yudong Wang

East Asian Palaeoanthropocenes: Responses

Simon C. Estok


6.jpg

《建筑的环境史》特辑包括以下篇目:
Building on Ghost Acres: The London Coal Exchange, circa 1849

Aleksandr Bierig

Toxic Nature: Toward a Queer Theory of Pollution

Nerea Calvillo


Modes of Concealment: Architecture, Oil, and Historical Method

Daniel Barber


The Equipmental Tradition: Architecture's Environmental Pedagogies

Kiel Moe


The Air-Conditioning Complex: Histories and Futures of Hybridization in Asia

Jiat-Hwee Chang


Circulating Asbestos: The International AC Review, 1956-1985

Hannah le Roux


Interspecies Encounters, Design (Hi)stories, Practices of Care, and Challenges

Isabelle Doucet


Architectural Botany: A Conversation with William Balée on Constructed Forests

Paulo Tavares

Undisciplined Knowing: Writing Architectural History through the Environment

Kim Förster


本期书讯另以全球艺术史书目补遗收尾,收录三本近作新作。前两部作品《海上太阳王》和《琐碎之物》分别在地中海和大西洋语境重新思考海洋史和全球史中被牺牲的奴隶群体,将在近代早期法国的土耳其奴隶、其形象、劳作和历史境况和大西洋奴隶贸易中非洲奴隶赖以生存的护身符作为视觉研究的焦点。这些新进的获奖作品均体现出对上一代全球艺术史对全球联结的乐观评估的反思,并进一步拓宽了艺术史的研究素材(海事艺术、船只建造、护身符)。倘若上一代全球艺术史对“港口城市”的理解是它们促进了全球贸易和货物的自由流通(一种新自由流动性),并喜于思考精英贵族阶层的文化往来(外交、政治、艺术消费上的相互效仿等),那么《海上太阳王》和《琐碎之物》对海洋、港口和流动性的理解更具批判性。如《海上太阳王》所高亮的,港口不仅是货物往来、多族裔开放共存之地,还是瘟疫防控重镇把守、奴隶群体被日常管理和剥削的地方。港口是近代早期极易爆发瘟疫的地方,恰恰因为外来货物和人员流动所带来的高风险,而同时期的仇外语言也常常将瘟疫和外来族群绑定起来,一定程度构成与新冠时期种种国际场域上的负面话语的历史回声。如第三本收录新书《物的讲述》的两位作者在他们先导论文中所言,我们太容易为了寻求全球联结而将一切流动性看得理所应当,但任何事物的流动尤其在前现代时期都仰赖一套高度不平等的制作、劳动力、原材料和基础设施的生态系统,注目于这一历史维度将为我们思考全球性注入更多的复杂性[6]。
[6]Beate Fricke & Finbarr Barry Flood (2022) Premodern Globalism in Art History: A Conversation, The Art Bulletin,104:4, 6-19. 本篇对话中涉及了很多对上一代新自由全球艺术史范式的批判和反思,包括对早期流动性概念的修正。nl

以下便是本期书讯的全部内容简介,本期另推送新出版的一部中译作品,奥斯曼帝国历史重要学者Alan Mikhail的环境史力作《奥斯曼树下》。前几年,国内引进了作者颇具争议的全球史通识作品,但事实上,他真正的专业领域是环境史、动物史,而这部新引进的作品恰恰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他真正的学术成果。特此推荐,欢迎移步了解。

选择在年底发一篇领域内最新动向的书讯,基于个人前几年跨年的个人经历。在严峻的疫情、封锁和常年的异乡生活里,个人逐渐养成了浏览出版社网页和新书信息的跨年习惯,这一习惯给我带来的积极性在于新书着实让我感到人类世界还有新的思考和研究在诞生,未来是有盼头的。事后想来,各大出版社往往选择在新年之际推出新书预告,也是同一道理。


专题书讯:生态艺术史的兴起

布鲁斯·霍尔辛格(Bruce Holsinger)

《羊皮纸上:从希罗多德到数字时代的动物、档案和文化创造》

On Parchment: Animals, Archives, and the Making of Culture from Herodotus to the Digital Age

耶鲁大学出版社 2023年2月

7.jpg

数世纪以来,前现代社会在取自绵羊、牛、山羊、骆驼、鹿、瞪羚等其他动物的羊皮纸上记录和保存了大量书面文献,它们是现存历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布鲁斯·霍尔辛格这部跨越三千年、游走于二十种语言间的著作(自古埃及皮革卷至英国议会法案),探索了这一塑造了欧洲-地中海世界文化遗产的动物档案。

本书探讨了过去和现在的羊皮纸制作、这一媒介作为动物生态和环境史的生物分子记录的属性、“子宫牛皮纸”(uterine vellum*)的棘手问题,以及羊皮纸在圣奥古斯丁、威廉-莎士比亚和中世纪一系列犹太拉比作家的作品中扮演的想象性角色。作者不仅对当代制作者、画家和雕刻家的手工技艺多有借鉴,且搜集了大量资料——法典和卷轴、文件和临时用材、手工艺和艺术作品——它们都足以展示出羊皮纸跨越时代和地域的生命力。《羊皮纸上》关注的核心是人类与无数遭到屠杀的野兽之间的复杂关系(后者的尸骸组成了庞大的文献记录),它们见证了统治与同情、残暴与共情之间的联系。

布鲁斯·霍尔辛格是弗吉尼亚大学林登·肯特(Linden Kent)纪念教授、《新文学史》(New Literary History)编辑和获奖作家,现居于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著有《前现代状况:中世纪主义与理论的创造》(The Premodern Condition: Medievalism and the Making of Theory,2005年),《中世纪文化中的音乐、身体与欲望:从希尔德加德·冯·宾根到乔叟》(Music, Body, and Desire in Medieval Culture: Hildegard of Bingen to Chaucer,2002年)。

*子宫牛皮纸,指据称用死产或未产动物幼体的外皮制成的牛皮纸,但也可能指幼年动物的表皮,在学界未有定论。



艾伦·C·布拉多克(Alan C. Braddock)

《分内之事:一部艺术史生态批评词典》

Implication: An Ecocritical Dictionary for Art History

耶鲁大学出版社 2023年3月

本书可在耶鲁大学出版社线上平台阅读:https://aaeportal.com/?id=-23295

本书收录词条为:屠宰场、灵动、类人形、方向性、人性、正义、记忆、自然、系统、天气

8.jpg

生态批评是一种跨学科的探究模式,关注艺术、文学和其他创造性实践的环境意义。生态批评向艺术史研究的先驱学者艾伦·C·布拉多克在《分内之事:艺术史生态批评词典》中呈现了一组引人入胜的关键术语和案例研究,以证明因其与世界的紧密关联,所有艺术都具有生态性。
本书采用非传统意义上的词典格式。这本词典从法国超现实主义作家乔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汲取灵感,精心挑选了一些将艺术史与环境人文联系起来的词汇,环境人文在此不仅指生态批评,还包括环境史、科学、政治和批判性动物研究。来自不同文化和时期的广泛艺术作品揭示了这些术语的重要性以及艺术与生态不可避免的纠葛。古罗马镶嵌画、宋代太湖石、一张特拉斯卡拉王国布上图绘纪事(Tlaxcalan lienzo*)、近代早期欧洲铜版画和祭坛画、一只刚果随葬陶器(dibondo)、非裔美国艺术家爱德华·米切尔·班尼斯特的19世纪风景画、法国印象派城市景观画和当代激进主义艺术等,都揭示了内在于艺术的生态前提。

艾伦·C·布拉多克是威廉与玛丽学院艺术史和美国研究的拉尔夫·H·沃克副教授,主编了获奖画册《自然的国度:美国艺术与环境》(Nature's Nation: American Art and Environment,2018年)。

*Tlaxcalan lienzo,又称Lienzo de Tlaxcala,是长期与阿兹特克王国呈对立关系的特拉斯卡拉王国的画师在长布上对西班牙攻克阿兹特克的历史过程所做的视觉记录,因此构成原住民视角对“墨西哥征服”历程的讲述。



格雷戈里·C·布赖达(Gregory C. Bryda)

《十字架之树:中世纪晚期德国艺术中作为主题与媒介的木材》

The Trees of the Cross: Wood as Subject and Medium in the Art of Late Medieval Germany

耶鲁大学出版社 2023年6月

9.jpg

在中世纪晚期的德国,木材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材料。它不仅是当地环境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也是虔诚宗教信仰的对象。格雷戈里·C·布赖达研究了木材和绿色植物在宗教艺术中的多重含义——作为一种材料,作为农业生活的常项,以及作为十字架的象征。十字架的木材与宗教仪式中的其他图像志产生了深刻的共振。布赖达探讨了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Matthias Grünewald,以《伊森海姆祭坛画》闻名)和著名雕塑家蒂尔曼·里门施耐德(Tilman Riemenschneider)等重要艺术家如何利用木材的多重意涵,将精神主题与教堂围墙外的生活环境联系起来。这本图文并茂的著作是对这一时期复杂的视觉、物质文化的深入探索,其中收录了从宏伟的祭坛画到便携画作的各类作品。制成艺术品的木材如何在仪式和日常间揭开信仰与自然的神秘面纱?这本书将带来全新的见解。

格雷戈里·C·布赖达是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艺术史助理教授。


联合编者:拉达·达拉尔 (Radha Dalal)、肖恩·罗伯茨 (Sean Roberts) 、

约亨·索科利 (Jochen Sokoly)

《伊斯兰艺术和文化中的环境和生态》

Th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in Islamic Art and Culture

耶鲁大学出版社 2023年7月

10.jpg

伊斯兰世界日益成为当前气候紧急情况不断升级的中心,它既是石化工业的所在地,又是环境转变的影响可以被清晰感知到的非凡自然景观的所在地。然而,与不断变化且往往是极端的自然状况的互动远非21世纪独有的问题,而是长久以往伊斯兰中心地区以及穆斯林离散地域中艺术和建筑的特征。这本新书汇集了一组背景各异的学者和评论家,他们的供稿从伊斯兰文化和气候变化的双重视角探讨了这种深刻的生态意识。他们的案例研究范围涵盖波斯湾、伊拉克、叙利亚、印度次大陆、北非,甚至外太空。他们研究了艺术家和建筑施工方在面对往往不可逆转且不断升级的环境破坏时所采取的乐观、可持续和创新的应对措施。这本及时的著作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汇集了多种观点来探讨这个日益紧迫的问题。

拉达·达拉尔是卡塔尔维多利亚大学艺术学院伊斯兰艺术和建筑系副教授兼艺术史主任。肖恩·罗伯茨是田纳西大学艺术史高级讲师,著有《印刷地中海世界:佛罗伦萨、君士坦丁堡与地理的文艺复兴》(Printing a Mediterranean World: Florence, Constantinople, and the Renaissance of Geography,2013年)。约亨·索科利是卡塔尔维多利亚大学艺术学院伊斯兰世界艺术史副教授。

*亦想推荐个人今年听过最喜欢的生态艺术史讲座,伊斯兰艺术史学者Christiane Gruber的新书项目《中东诸元素:艺术、信仰与生态》(Elements of the Middle East: Art, Faith, and Ecology)的一个章节“屋中的庇佑:跨越伊斯兰世界的鸟类建筑”(Hima in the House: Avian Architecture across the Islamic World)。欢迎移步:https://www.metmuseum.org/about-the-met/collection-areas/islamic-art/islamic-art-in-solitude-lectures?v=hima-in-the-house-avian-architecture-across-the-islamic-world-by-christiane-gruber



曼塔·扎马库皮(Mantha Zarmakoupi)

《塑造罗马景观:早期帝制意大利建筑与壁画的生态批评研究》

Shaping Roman Landscape: Ecocritical Approaches to Architecture and Wall Painting in Early Imperial Italy

盖蒂出版社 2023年8月

111.jpg

在罗马共和国晚期和帝国早期,风景成为一个重要的主题。作家在文本和论著中描述风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赞扬并追求其品质;当代对自然和建筑环境的看法,以及对自然和艺术的想法,都与建筑和装饰艺术的风潮交织在一起。

这本图文并茂的著作探讨了对真实和描绘的景观的再现,以及两者在视觉空间中的融合,如何有助于创造新颖的艺术和建筑语言。这项研究借鉴了大量的考古、艺术史和文学证据,采用了超越传统图像志研究局限的生态批评视角。各章节探讨了譬如花园设计和绘画如何挪用罗马帝国掌控下的文化和生态系统,微型风景画如何记录柱廊别墅为意大利海岸线带来的转变,以此指出人类与自然不断变化的关系。 《塑造罗马景观》对当前生态学、艺术和建筑史的讨论作出了及时而原创的贡献,揭示了罗马的景观观念,以及为这些观念赋形的皇家宫殿(domus)和别墅群的装饰策略,如何丰富地嵌入了自然、文化与劳作的不同意涵。

曼塔·扎马库皮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古罗马建筑学莫里斯·拉塞尔和约瑟芬·奇德西·威廉姆斯助理教授,著有《在那不勒斯湾设计奢靡:别墅与景观》(Designing for Luxury on the Bay of Naples: Villas and Landscapes, c.100 BCE-79 CE)。



肖恩·内塞尔罗德·蒙卡达(Sean Nesselrode Moncada)

《精炼材料:委内瑞拉的石油开采与现代性》

Refined Material: Petroculture and Modernity in Venezuela

加州大学出版社 2023年8月

121.jpg

委内瑞拉在动荡的20世纪经历了繁荣和萧条,这个前西班牙殖民地转变为战后主要的文化参与者。在这部对视觉和物质生产的全面研究中,肖恩·内塞尔罗德·蒙卡达探索了全球石油工业与上世纪中叶委内瑞拉著名的几何抽象、动态艺术和现代建筑的兴起之间的整体关系。石油成为了国家重塑的熔炉,当艺术家、建筑师、平面设计师、行动主义者和评论家试图定义现代性时,这一核心产业开启了一个交织着无限乐观和苦楚幻灭的时期。 《精炼材料》对委内瑞拉现代主义进行了创新性、跨学科的重新评估,揭示了石油精炼的逻辑如何奠定发展的条件,并重新定义我们与自然、物质和彼此之间的关系。

肖恩·内塞尔罗德·蒙卡达是罗德岛设计学院艺术与设计理论与历史副教授。



凯蒂·霍恩斯坦(Katie Hornstein)

《神话与兽群陈列:在19世纪看见狮子》

Myth and Menagerie: Seeing Lion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耶鲁大学出版社 2024年1月

13.jpg

在可上溯至古代的艺术传统中,狮子一直与力量和权威联系在一起。19世纪法国的狮子形象处于这些历史意义和当代发展之间的十字路口,这些发展重塑了这一物种的意涵,例如公共兽群陈列中狮子的实际存在。

在这部极富原创性的研究中,凯蒂·霍恩斯坦探索了动物、观众和视觉生产之间的关系。她审视了艺术家、观者和狮子之间发生的迷人遭遇——在兽群陈列和马戏团,在画布和书页上——她认为,从中产生了对权力、帝国和自然界的新观感。

《神话与兽群陈列》考察了一系列视觉对象,将马戏团动物摄影、狩猎手册和动物园指南与西奥多·杰里柯(Théodore Géricault)、欧仁·德拉克罗瓦(Eugène Delacroix)、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和罗莎·博纳尔(Rosa Bonheur)等艺术家的雕塑、图画和绘画并置对话。本书在社会变革和殖民扩张的背景下勾勒了个体狮子的生命,霍恩斯坦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框架,不再将动物仅仅视为象征或被动的主体,转而书写一部人类和动物均扮演了关键角色的历史。

凯蒂·霍恩斯坦是达特茅斯学院艺术史副教授,也是《在法国描绘战争,1792-1856》一书的作者。



西沃恩·安格斯(Siobhan Angus)

《地质相机:一部摄影的元素史》

Camera Geologica: An Elemental History of Photography

杜克大学出版社 2024 年 3 月

14.jpg

在《地质相机》一书中,西沃恩·安格斯通过摄影媒介所仰赖的矿物讲述了摄影的历史。安格斯挑战了摄影话语中对非物质性的强调,重点关注图像制作和资源开采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揭示了沥青、银、铂、铁、铀和稀土金属的开采如何成为摄影的先决条件。安格斯认为,摄影始于地下,并通过矿山和采矿的摄影图像返还地下。通过物质导向(material-driven)的视觉文化分析,她阐释了殖民、劳工和环境破坏的历史,以揭示摄影如何融入并促成全球榨取资本主义。安格斯将 19 世纪的摄影与数码摄影及其纠缠的榨取经济进行对话,展示了理解摄影在为世界提供秩序的经济、地缘政治和社会体系中的共谋关系的重要性。

西沃恩·安格斯是卡尔顿大学传播与媒体研究助理教授。



艾比∙托克斯蒂尔(Abbey Stockstill)

《马拉喀什和山脉:中世纪马格里布的景观、城市规划和身份》

Marrakesh and the Mountains: Landscape, Urban Planning, and Identity in the Medieval Maghrib

宾州州立大学出版社 2024年5月

15.jpg

在穆拉比特(Almoravid,1040-1147)和穆瓦希德(Almohad,1121-1269)王朝的进程中,中世纪的马拉喀什从一个非正式的军事营地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大都市,试图将当地明显的乡村过往转化为一种辐射面广泛的帝国时期的民俗建筑风格。在《马拉喀什和山脉》中,艾比·斯托克斯蒂尔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城市周围的景观提供了协商这些身份的主要模式。

中世纪马拉喀什的轮廓是12世纪两个柏柏尔族群建立的帝国之间的王朝过渡期形成的。这些王朝通过截然不同的城市空间规划方法来构建其帝国权威,反映了他们各自传达在典型的伊斯兰特质和明显的地方标识之间波动的复杂身份的特定意识。斯托克斯蒂尔运用跨学科方法来重建这一城市环境,拓宽了对马拉喀什中世纪建筑的分析,探索城市标志性建筑和与其高度共鸣的自然景观之间相互勾连的互动关系。《马拉喀什和山脉》将马拉喀什融入了更广泛伊斯兰世界的城市建设的语境中,并赋予穆拉比特和穆瓦希德王朝对其帝国首都的创建和演进的能动性。

《马拉喀什和山脉》图文并茂、素材丰富,为我们展示了这座摩洛哥传奇城市的重要历史。对于专门研究穆拉比特和穆瓦希德王朝的学者来说,这是一本必备的书,对于中世纪城市规划、伊斯兰建筑以及地中海和非洲研究的学生来说,也是一本重要著作。

艾比·斯托克斯蒂尔是南卫理公会大学伊斯兰艺术与建筑系助理教授。



迈克尔·洛贝尔(Michael Lobel)

《梵高与自然的终结》

Van Gogh and the End of Nature

耶鲁大学出版社 2024年5月 

16.jpg

文森特·梵高(1853-1890)最常被描绘成一位高超的自然画家,其作品的突出特点在于他与未受破坏的风景的直接遭遇。迈克尔·洛贝尔颠覆了这一普遍观点,展示了梵高的画作如何与艺术家生活的现代工业时代密不可分——从工厂和污染的天空到煤矿和煤气厂——以及他的艺术如何把废料和污染同时作为作品的主题和艺术创作的材料加以利用。洛贝尔强调了梵高对他那个时代的环境现实的互动如何为我们今天面临的气候变化和生态破坏的威胁提供了反复的预警。

 《梵高与自然的终结》对梵高几乎整个职业生涯进行了彻底的重新思考,考虑了梵高的艺术创作流程、他对材料的选择以及他最受喜爱的标志性作品。本书将及时的环境紧迫感与对世界上最受赞誉的艺术家之一的作品的大胆新解读结合起来,将细致的历史研究和敏锐的分析编织一处,描绘出一位艺术家及其不断变化的世界的富有启发性的图景。

迈克尔·洛贝尔是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和研究生中心的艺术史教授。他的上一本书《约翰·斯隆:取材插图》(John Sloan: Drawing on Illustration)荣获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查尔斯·C·埃尔德雷奇美国艺术杰出奖学金奖。



凯蒂·阿纳尼亚(Katie Anania)

《脱离纸张: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绘图、环境与身体》

Out of Paper: Drawing, Environment, and the Body in 1960s America

耶鲁大学出版社 2024年6月

17.jpg

从长裤口袋里的草图到医疗数据列印单,再到从抗议活动中获得灵感、被纸条缠绕的行为艺术,20世纪60年代的纸上作品有如连结身体与周遭世界的灵活能动的细胞组织。在本书中,凯蒂·阿纳尼亚探讨了以下问题:在美国人开始迫切关注身份认同、消费文化、国家权力的过度扩张及自然界的急速恶化等问题时,艺术家卡罗莱·施奈曼(Carolee Schneemann)、威廉·阿纳斯塔西(William Anastasi)、理查德·塔特尔(Richard Tuttle)、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和查尔斯·怀特(Charles White)如何利用纸张这一由来已久的私密媒介?阿纳尼亚对素描的重新审视揭示了无处不在的纸张如何帮助艺术家展开对现代用完即弃文化、官僚主义、殖民暴力等主导系统的批判。

阿纳尼亚探讨了回收、记录、裁剪、规划及擦除等一系列行为,对纸张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见解。在她看来,纸张不仅是一种用来记录初步构想的创作媒介,更在行为艺术、极简艺术、观念艺术及大地艺术的历史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脱离纸张》采取物质性研究、社会史及女性主义艺术史等方法,将纸张定位为表达战后美国思想的主要渠道。

凯蒂·阿纳尼亚是林肯内布拉斯加大学艺术史助理教授。



莫妮卡·多明格斯·托雷斯 (Mónica Domínguez Torres)

《皇冠上的珍珠:西班牙扩张时代的艺术、自然和种族》

Pearls for the Crown: Art, Nature, and Race

in the Age of Spanish Expansion

宾州州立大学出版社 2024年6月

18.jpg

欧洲扩张时代,珍珠成为帝国至高无上的有力象征。 《皇冠上的珍珠》展示了欧洲艺术如何使种族等级制度以及有关人性和自然的不平等观念合法化,而这些观念至今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1498 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加勒比海南部海域遭遇了完好无损的珍珠海床,为西班牙王室获得了新世界财富的第一个来源,同时他也为这个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不受欧洲控制的行业开辟了一条替代道路。莫妮卡·多明格斯·托雷斯的研究重点是与珍珠产业相关的一系列重要艺术品,探讨了近代早期推动艺术生产的物质性、劳动力、种族和权力之间的相互作用。西班牙殖民者利用美洲原住民和非洲劳工的专业知识和强迫劳动,在中美洲沿海建立珍珠采集中心,破坏了其海外领土的环境和人口动态。多明格斯·托雷斯借鉴后殖民理论、物质文化研究和生态批评,展示了欧洲宫廷艺术如何通过珍珠的使用来表达有关帝国扩张、欧洲优越性和对自然的控制等思想,所有这些在围绕西班牙王室的政界都发挥着关键作用。

这项备受期待的跨学科研究将受到艺术史、殖民时期拉丁美洲史和西班牙殖民地语境下的生态批评等领域学者的欢迎。

莫妮卡·多明格斯·托雷斯是特拉华大学艺术史教授,兼任拉丁美洲和伊比利亚研究联合教授。

全球艺术史补遗

梅雷迪思·马丁(Meredith Martin)、吉莉·怀斯( Gillian Weiss)

《海上太阳王:路易十四法国的海事艺术与奴隶桨手》

The Sun King at Sea: Maritime Art and Galley Slavery

in Louis XIV’s France

盖蒂出版社 2022年 (法语版同年出版)


美国历史协会2023年度17和18世纪欧洲史年度著作(Leo Gershoy Award)

法国历史研究协会2023年度法国史年度著作(David H. Pinkney Prize)

《阿波罗》2022年度书籍提名

19.jpg

英文版书封;法语版封底

这本图文并茂的作品是第一本专门讨论近代早期法国的海事艺术和奴隶桨手的书,展示了王室宣传人员如何利用被奴役的穆斯林的形象和劳作来颂扬路易十四。

地中海海事艺术及其所依赖的强迫劳动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643-1715 年在位)的政治和宣传的基础。然而,大多数对这一时期法国艺术的研究都集中在巴黎和凡尔赛宫,而忽视了法国沿海一带奴隶桨手的存在和对其的描绘。通过研究各种艺术作品——船舶设计、火炮雕塑、奖章、绘画和版画——梅雷迪思·马丁和吉莉安·韦斯揭示了王室视觉再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并打破了近代早期法国的艺术和权力的一般认知。

《海上太阳王》精选了大量令人震惊的图像,其中许多以前从未出版过,强调了被奴役的土耳其人(esclaves turcs)——从伊斯兰领土上捕获或购买而来的桨手——在建造和装饰船只,以及其他为宣扬法国王室在陆地和海上流通的艺术品中的作用。这本跨学科的著作挑战了人类奴役从法国大陆消失的观念,邀请人们重新评估作为路易十四统治时期的视觉条件、表现方式和主权象征的奴役。

梅雷迪思·马丁是纽约大学副教授。她是一位艺术史学家,专门研究17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法国艺术、建筑、帝国和跨文化交流。 吉莲·怀斯是凯斯西储大学的教授。她是一位历史学家,专门研究近代早期的法国、法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以及地中海奴隶制。



马修·弗朗西斯·雷里(Matthew Francis Rarey)

《琐碎之物:护身符和早期黑人大西洋的生存艺术》

Insignificant Things: Amulets and the Art of Survival

in the Early Black Atlantic

杜克大学出版社 2023 年 5 月

2024年美国学院艺术协会年度艺术史著作提名奖

29.jpg

在《琐碎之物》中,马修·弗朗西斯·雷里追溯了从17世纪到19世纪与非洲人有关的护身符的历史,这类物件在黑人大西洋世界中被奴隶和其他边缘人群护身符作为生存工具随身携带。这些通常被称为“曼丁加”(mandingas*)的护身符袋常常被欧洲白人认为外观无侵略性。它们在非洲、巴西和葡萄牙广泛使用,内含各种物品,从草药和伊斯兰祷词到贝壳和硬币不一而足。雷里借助西非萨赫勒地区(Sahel)的阿拉伯语叙述、葡萄牙宗教仲裁所档案、16和17世纪欧洲人对西非海岸的旅行和商业记载,以及19世纪早期巴西的警察记录,展示了曼丁加如何作为其制造者所经历的奴役、流离失所和散居生活的便携式档案运作。他将它们呈现为奴役视觉文化的实例,对于构思黑人大西洋艺术史至关重要。最终,雷里寻求在抹去黑人生活的跨大西洋奴隶贸易档案中,找到像曼丁加这样被创造出来庇护黑人生命的物品。

马修·弗朗西斯·雷里是欧柏林学院艺术史副教授。

*Mandinka最早指代非洲西部的穆斯林群体,后代指非洲奴隶群体所佩戴的护身符袋,同时期还有bolsas de mandinga(曼丁戈袋)的表述方式。



芬巴尔·巴里·弗拉德(Finbarr Barry Flood)、贝亚特·弗里克(Beate Fricke)

《物的讲述:早期全球主义的物质史》

Tales Things Tell: Material Histories of Early Globalisms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2023年11月

30.jpg

《物的讲述》为13世纪蒙古征服前的时期里非洲、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联结史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不同的实物与物质的流通和接受定义了存在于既定政治和宗派边界之外的审美、经济和技术网络,而它们所反映的诸多历史并没有记录在历史学家通常依赖的书面文献中。 《物的讲述》描绘了艺术史上大胆的新方向,为流动的文物和图像在重构历史的档案价值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案例。

在这本插图精美的书中,芬巴尔·巴里·弗拉德和贝亚特·弗里克呈现了六世纪至十三世纪的六个富有启发性的案例研究,以展示便携式物件如何承载、中转、传递了概念、图像和技术的流动性。案例研究范围从金属制品到石材浮雕、手抄本插图以及使用椰子和水晶等天然材料制成的物品。无论是作为战利品、商品、礼物还是纪念品,《物的讲述》中讨论的许多实物在它们抵达的土地上都充当了美学、图像志或技术知识的来源。 《物的讲述》重新描绘了中世纪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世界之间、从欧洲到印度洋的交流史,它超越了从书面档案文献中提取的标准叙述,以展示实物与图像作为早期全球主义的文献的价值。

芬巴尔·巴里·弗拉德是Silsila物质历史中心主任,也是纽约大学人文学科小威廉·R·凯南讲席教授。他的著作包括《转译之物:物质文化与中世纪“印度教-穆斯林”的遭遇》(Objects of Translation: Material Culture and Medieval "Hindu-Muslim" Encounter,2007年)。贝亚特·弗里克是瑞士伯尔尼大学中世纪艺术教授。她的著作包括《坠落的偶像、复活的圣徒:孔克的圣富瓦与中世纪艺术中纪念性雕塑的复兴》(Fallen Idols, Risen Saints:Sainte Foy of Conques and the Revival of Monumental Sculpture in Medieval Art,2015年)。


参考文献

Bruce Holsinger. On Parchment: Animals, Archives, and the Making of Culture from Herodotus to the Digital Age.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23.

Alan C. Braddock. Implication: An Ecocritical Dictionary for Art History.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23.

Gregory C. Bryda. The Trees of the Cross: Wood as Subject and Medium in the Art of Late Medieval Germany.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23.

Radha Dalal, Sean Roberts, Jochen Sokoly, eds. Th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in Islamic Art and Culture.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23.

Mantha Zarmakoupi. Shaping Roman Landscape: Ecocritical Approaches to Architecture and Wall Painting in Early Imperial Italy. Getty Publications, 2023.

Sean Nesselrode Moncada. Refined Material: Petroculture and Modernity in Venezuel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23.

Katie Hornstein. Myth and Menagerie: Seeing Lion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24.

Siobhan Angus. Camera Geologica: An Elemental History of Photography.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24.

Abbey Stockstill. Marrakesh and the Mountains: Landscape, Urban Planning, and Identity in the Medieval Maghrib. Penn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24.

Michael Lobel. Van Gogh and the End of Nature.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24.

Katie Anania. Out of Paper: Drawing, Environment, and the Body in 1960s America.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24.

Mónica Domínguez Torres. Pearls for the Crown: Art, Nature, and Race in the Age of Spanish Expansion. Penn State Unviersity Press, 2024.

Meredith Martin, Gillian Weiss. The Sun King at Sea: Maritime Art and Galley Slavery in Louis XIV’s France. Getty Publications, 2022.

Matthew Francis Rarey. Insignificant Things: Amulets and the Art of Survival in the Early Black Atlantic.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23.

Finbarr Barry Flood, Beate Fricke. Tales Things Tell: Material Histories of Early Globalism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23.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