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6-14]意大利Spazioa画廊Adriano Nasuti-Wood个展
  • 博扬·沙尔切维奇(Bojan Sarcevic)个展“At Present”柏林开幕
  • [2010-5-4 ]蔡国强:农民达芬奇
  • [2010-8-21]《方力钧》个案研究展再次开幕 欲建当代艺术展览新模式
  • 现场︱重新聚焦媒介:东亚录像艺术的兴起
  • [北京]09陈文骥作品展
  • 2022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城市生息”北京推广会
  • [意大利]刘建华、Moataz Nash和Hansopde Beeck常青画廊展览
  • 本年度他们最喜爱的展览
  • 现场︱皮灵:杨志超行为艺术文献展
  • 现场︱阿那亚大地艺术节
  • [2011-12-17]泰康空间年末特展“展览”现场
  • 论坛︱策展在中国: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展览与展览史
  • 卡塞尔往期经典作品回顾
  • 2016(第四届)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
  • 现场︱缓存在/Being Theoria 第四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 [北京]第二历史——张大力个展
  • 现场︱“守望原乡”2018广安田野双年展
  • 2011第六届台北数位艺术节国际邀请作品
  • [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5青年策展人计划”
  • 宋冬1990-2015年创作回顾德国个展
  • [2016-12-2]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 特别放映
  • 现场︱缠绕:生物/媒介
  • [2014-11-28]德国:艺术之域
  • 现场︱2023第十四届上海双年展“宇宙电影”
  • “余震” 英国当代视觉艺术展
  • 2008-A+A第三回京沪巡展
  • [北京]墙: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的历史重构
  • [2011-11-26]展望-《我的宇宙》现场
  • 景观与象征之间:路易·威登的土耳其艺术展
  • 西普里安恩·盖拉德(Cyprien Gaillard)个展
  • 欧金尼奥·迪特沃恩(Eugenio Dittborn)个展开幕
  • [2014-11-21]政纯办:全民健身
  • [现场]维也纳艺术馆(Kunsthalle Wien)群展《蓝色时代》
  • 首届安仁双年展:何为今天的艺术?
  • [2011-11-26]明日今夜——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个展
  • 现场︱“都市游牧”2017杭州大屋顶国际动态影像展
  • [2010-12-4]陈界仁个展 — 帝国边界Ⅰ&Ⅱ
  • [北京]《碰撞——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实验的案例》中央美院美术馆开幕现场
  • [2011-11-19]北京之声:现实主义之后
  • “禹步”第12届上海双年展
  • 保罗·拉弗莱个展于汉堡火车站美术馆开幕
  • 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现场
  • 现场︱近未来 — 完美搭档
  • 女性艺术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新闻档案 > 国内新闻 > 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方案确定 以“弥漫”为主题

    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方案确定 以“弥漫”为主题

    2011-03-09 11:18:21 来源: 作者:

    专家委员会推荐了15位活跃在当前艺术领域的策展人作为候选人,并对收到的11份策展方案进行了多次讨论和评选,最终确定了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彭锋以“弥漫”为主题的策展方案。

    第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将于2011年6月4日至11月27日举行。本届双年展的主题为“启迪” (Illuminations)。

    总策展人比奇-库莱格认为用“启迪”(Illuminations) 作为主题的意图是为了引发人们关注全球化世界的种种重大变化,特别是许多当代艺术家试图与观者深入对话的渴望,以及挑战观者对当代艺术的习惯性理解。“Illuminations” 中的“nations”隐喻全世界艺术中交叉重叠的各种群体,以及他们所表达的地方性的行为方式和心理世界。
     
    为确保本届双年展中国馆的质量与水平,文化部成立了由范迪安、谭平、王璜生、张子康、舒可文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确立了国家馆展览策划方案的评选机制。专家委员会推荐了15位活跃在当前艺术领域的策展人作为候选人,并对收到的11份策展方案进行了多次讨论和评选,最终确定了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彭锋以“弥漫”为主题的策展方案。
     
    该方案以中国哲学主张宇宙万物以“气”为本来的思想,呼应本届威尼斯双年展“多重地方性”相互“启迪”的主题,提出“弥漫中国味”的策展理念,通过与中国文化相关的酒、茶、中药、香、荷等气味性的物品,与中国馆诸多局限性的空间现场构成独特的展览关系。
     
    艺术家分别以五种气味为主题创作的作品,将创造出一个相互呼应的感觉世界,以期在轻盈的烟雾与气味中激活观众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综合感受,诠释由 “弥漫”而延伸出的“调和 ”、“包容”、“衍生”、“创生”、“柔性”、“疗治”等相关的心理、行为方式。
     
    同样是启迪,相比“光照”所意味的精神性,“弥漫” 更有心理性的气质,相比“光照”的影响力量,更具有体贴的调和效用。“弥漫”所蕴含的方式和路径随缘而行,变换无尽,可漫千里之外,弥千年之久。不同的气味,源缘相惠,聚而不烈,散而不竭。在一个充满交流、冲突的全球化世界中,“弥漫”所寓意的气质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冲突,促成融合,它同时也是对双年展主题所提问题的一种共鸣。

    目前,策展人彭锋正在与参展艺术家沟通,对策展方案进行完善,为下一步的具体实施做好准备。
     
    今年6月初,中国国家馆将携中国文化之独特清香,“弥漫”于威尼斯双年展,为观众带去视觉和嗅觉的双重享受。 

    艺术档案 > 女性艺术 > 桃瑞丝·沙尔塞朵(Doris·Salcedo)

    桃瑞丝·沙尔塞朵(Doris·Salcedo)

    2009-02-22 15:05:11 来源: 艺术档案网 作者:artda

     

    桃瑞丝·沙尔塞朵

    桃瑞丝·沙尔塞朵(Doris·Salcedo),1958年出生于哥伦比亚,目前生活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

    艺术家作品

    Salcedo的装置和雕塑更多的是一种对政治和精神上的考古,她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为这些累积了多年岁月的物件赋予更深层次的意义。Salcedo经常利用某些特殊的历史事件作为她创作的切入点,让普通的材料肩负着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的背景。

    Unland The orphan's tunic
    1997
    Wood, cloth and hair
    31 6/16 x 96 1/16 x 34 14/16 in. (80 x 245 x 89 cm)
    Photo: David Heald

    在她早期的一些作品中,Salcedo将日常家具和布料结合,她从哥伦比亚的近代历史出发挖掘这些物件的源头,把它们从日常的功能性抽离出来后直接将其连接到个人和社会政治的悲剧中。

    近年来,她的方式也有所转变,从小范围的装置延伸到一些拥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地点或空间来制造一些眩目的环境效果。2002年为了纪念1985年游击队攻入波哥大司法部政治暴乱的17周年,Salcedo在波哥大的新司法部大楼上将无数的椅子缓慢的在52小时(暴乱的时间长度)内降下,这种独特的纪念方式象征着对此空间遗忘的再置。2003年,在伊斯坦布尔,她在一条平凡小巷里的两间楼房之间堆满了1600张椅子。

    2007年,Salcedo被邀请至泰特涡轮大厅的作品《Shibboleth 》《口令》是一条从展厅门口裂开的缝,观众步入展厅后感觉自己就像刚经历过一场地震。而Salcedo却解释说这个作品与政治有关,对她而言,任何一种艺术都与意识形态有关,都有关政治,这道裂缝更多的暗喻着社会、宗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Untitled 无题
    1996
    Wood, cement and cotton
    84 5/8 x 55 1/8 x 74 13/16 in. (215 x 140 x 190 cm)

    Salcedo上世纪90年代的作品多为自己国家背景的灾难有关,哥伦比亚动荡不安的政治局势和天灾夺走了她身边许多家人朋友的生命。这些日常家具来自这些受害者,Salcedo利用各种材料,如布料、骨头、毛发等将它们错乱的拼贴在一起,把这些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一下变得陌生恐怖。

    Noviembre 6 《11月6日》
    2001
    Stainless steel, lead, wood, resin and steel in three parts
    Overall dimensions are variable
    Photo: Stephen White

    Salcedo 为了一系列Unland的作品,走访了许多哥伦比亚家庭。为了这件作品,她花了3年时间采访许多因为迫害而失去父母的小孩“这些孤儿完全的被遗忘了,他们就像隐形人,其实他们非常渴望自己被关注。”Salcedo 将两张完全不同的桌子强行的连在一起,并在桌面上钻开了无数细小的孔,花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工将一些毛发编织在桌面上。

     

    Untitled 无题
    1995
    Wood, cement, glass and metal
    63 3/4 x 39 3/16 x 14 9/16 in. (162 x 99.5 x 37 cm)

    Thou-less
    2001-2002
    Stainless steel in nine parts
    Dimensions variable
    Photo: Dieter Schwerdtle, Kassel

    Untitled 无题
    1998
    Wood, cement and metal
    object: 2140 x 1495 x 570 mm
    sculpture

    Untitled 无题
    1989-1992
    Wood, cement and steel
    28 1/2 x 21 3/4 x 18 in. (72.7 x 55.5 x 45.9 cm)
    Photo: John Riddy 

    Tenebrae Noviembre 7, 1985《1985年11月6日,熄灯礼拜》
    1999-2000
    Lead and steel
    Dimensions variable

    Camisas 衬衫
    1989
    Cotton shirts, gesso and iron rod
    13 3/4 x 17 11/16 x 70 7/8 in. (35 x 45 x 180 cm)

     

     

     

    这件装置纪念1988年哥伦比亚香蕉种植园里手无寸铁的工人,他们在被带离家园后遭残忍杀害。白色的衬衫整齐的贴放在一起,尖锐的铁杆将它们串起来,这种强行的插入意味着某种暴力的侵犯,然而铁杆回避了人体的重要部位,只从旁边插入,Salcedo认为这是为避开一些人们对作品的误读。

    ATRABILIARIOS 忧郁
    1992-2004
    Wall niches, shoes, plywood, animal fibre, surgical thread

    ATRABILIARIOS 忧郁
    1992-2004
    Wall niches, shoes, plywood, animal fibre, surgical thread

    就如衣服,每一件物品都意味着一位无名的人,它们的穿戴者。作品中这些单件或成对的鞋子都是从一些受害者家庭里收集来的,它们的女主人都消失了。鞋子被放置在墙上的凹室里,外面用一张动物的皮紧密地封起。地上有一些用同样动物皮做的小箱子,就像一具具棺材,整个空间都回荡着一股遥远可怕的无名记忆。

    2003年的伊斯坦布尔双年展,Salcedo在一条无名小巷里的两间楼房之间塞满了1600张椅子。这是为唤起人们对全球移民工人的注意,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在边缘的底层人物在支撑着巨大的全球化经济。 

    Abyss 深渊
    2005

    2005年在都灵三年展上,Salcedo 将展厅用砖包围起来,制造一种严肃强势的力量,观众在弯身爬入展厅后将意外的发现自己身处都灵利沃里城堡的圆屋顶下,感受到一股逼威和排斥。

    Shibboleth 口令
    2007,泰特现代馆

    Shibboleth 口令
    2007,泰特现代馆

     Shibboleth这个词来源于圣经的一段故事,圣经中的第12章1-6节中提到:

    逃亡中的的以色列人在试图穿越约旦河时遭遇了他们的敌人基利德人。基利德人用非常残忍的手段来对付这些难民,由于在以色列的方言中没有“sh”的发音,于是基利德人便让他们念“Shibboleth”这个词,只有发音准确的人得以活命,发音不正确者必杀无赦。

    所以后来这个词就带有考验、鉴别或口令的意思。Salcedo认为我们所谓的民主世界存在着严重的歧视和隔阂,来自弱小国家的移民需要通过某种形态的“口令”来鉴别,社会中到处是受害和剥削的角色。 

    Neither 既不
    2004年

    Neither 既不
    2004年

     

    2004年在白立方体画廊的作品,在空间中重新制作4面新墙,在墙体未干时把铁丝网印在表面上,不同程度的积压让人感觉空间有多面新的表层。这是一种被暧昧干涉后的印记,模棱两可的欢迎和侵略感。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