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是世界观的运用学科,哲学领域的变化会影响历史学的变化。艺术史是历史学科的一个分支,显然,艺术史受着历史学变化的影响,这样的情况就正如历史学严重地受着哲学的影响一样。所以,了解艺术史应该对历史学的基本问题有所认识。
大多数人在没有历史学知识的情况下就可以讨论历史问题,一般说来,这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因为,历史感在我们的身上是天生的,我们对时间有体会,对发生过的事件有记忆,我们会按照自己现在的理解去复述甚至评价过去,这些精神活动都与历史研究有关,在那些有先天道德感和历史感的人那里,即便他们不是历史系毕业的学生,也会讲出精彩的历史故事,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启发性。
当然,作为知识系统,或者作为学科的历史对我们非常有用,因为,那些经典的历史故事与历史观念总是具有文明智慧的人的结果,他们对时间与对过去的陈述与判断具有启发性的价值,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我们对历史的认识。
可是,就学科意义上讲,随着哲学上的本质主义的衰落,很少有历史学家可以给出“什么是历史”的定义。简单地说,从20世纪60年代之后,历史不再是一个稳定的人类事实的记录,历史的概念越来越模糊了。
既然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还是从中国汉字及其记载的一般经验出发,来了解“历史”这个词的基本概念。
简体字“历”的繁体写法是“歷”,这个字的基本含义是在丛林里“经过”,而“史”的基本所指是专管记录的官员。将这两个字联系起来使用最早可能见于梁朝萧子显(487—537)所撰《南齐书 列传第二十一 鱼复侯子响传》,书中这样用道:
昔闵荣伏痍,怆动坟园;思荆就辟,侧怀丘墓。皆两臣衅结于明时,二主议加于盛世,积代用之为美,历史不以云非。
我们也在北齐《颜子家训》中见到这样的使用:“有史俊士、自许史学甚高。”这是“史学”概念最早出现的记录。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袁黄所撰《历史纲鉴补》开始将“历史”一词作为书名。之后直至民国,我们没有看到有任何对“历史”二字的充分记录。
现在又来看欧洲文明背景下的历史概念。很早,Historia为拉丁语。以后,Historia进入了英语,并以history的字母结合形式呈现出来。只要我们从词源与语义角度检查并分析我们习惯使用的两个词汇“history”(英文)和“历史”(中文),就会发现:“当代”、“现场”以及“目击”、“观察”、“询问”这几个词汇与“history”和“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根据其他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和结论:在古希腊希罗多德(Herodotus,前484——425)的著作里,Historia的含义包括“调查”、“访问”和“询问”一位目击者,同时也带有对整个过程的结果的记录。古希腊的histor的含义是“目击者”、“评判者”与“知情者”;而historeo,则具有“搜寻”、“调查”与“检验”的含义。根据穆勒(F Muller)1926年的研究《关于historia一词的含义》,古希腊诗文里,historia这个词的三个含义——“研究和研究报道”、“诗体纪事”与“事实的精确描述” ——都与“现场”发生关联。我们知道,希腊语historia是通过拉丁语进入了其他语言中,塔西陀(Tacitus)非常明确地用Historia去表述他亲生所见的时代,而使用Annales(编年史)这个词去描述更早的时代(公元14—68年),直至中世纪,historia还没有被用于指示过去的事件。到了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时期,在对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和重组时,复杂而重叠的文词逐渐被归纳,大多数欧洲国家在涉及对“过去”的研究的时候统一使用了historia。最后, history这个词被归纳为涉及“事实记录”、“记录过程”以及“记录方式”这三个方面的名词,就像托波尔斯基(Jerzy Topolski)归纳的那样:
这样,我们便选出了“历史”(history)一词的三中基本含义:作为过去事件的历史,作为历史学家进行研究活动的历史和作为上述研究活动的结果、即关于过去事件的一整套表述的历史。在后两种含义中,我们是把历史作为一门科学学科而提出的。(托波尔斯基:《历史学方法论》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第54—55页。)
于是,history就包含了复杂的“时间”概念,“历史”就变得复杂起来。
似乎具有参照价值的是在唐代就与汉民族有来往的日本人的文字。日语中的“历史”与中文的“历史”是对应的。江户时代,日本有了含“历史”一词的著作,例如元禄三年(1690年)巨势彦先的《本朝历史评注》。
日本人崛达之助编《英日对译辞典》(《英和对译辞书》1862年)中开始将“history”对译为“历史、记录”。在柳泽信夫编的日本工具书《日译英辞典》(《和译英辞书》1869年)中,“historian”被译为“记录者”,“history”译为“历史、记录”,“historic”译为“历史的”,“historically”译为“如同历史一般”,“historiographer”译为“撰述历史之人”,“historiography”译为“撰述历史之事”。此后的日语辞典均将“history”译为“历史”,将“historian”译为“历史学家”。到了明治六年(1873年),日法、日德辞典均已分别将例如“historia”和“Geschichtskunde”对译为“历史”或“历史学”,而这些词及其衍生词都是英文“history”及其衍生词的对应词。一个重要的事件是,明治二十年(1887年),兰克弟子L.Riss到了日本,西方历史概念(主要是实证史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始被日本历史学家接受。
我们已经注意到,中文的“历”的最早的造字动因提示是“穿越”与“经过”,这是典型的现场描述,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象形文字繁体的“历”提示了我们一只脚穿行于树林。有趣的是,无论不同时期的学者对“史”有怎样的不同解释,这个字都意味着“人”,这个“人”是记事者,也可以理解为记录被称之为“历史”的人。所以,中文的“历史”二字的朴素含义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人对自己经历的记录。直至十九世纪末,西方文化通过日本对中国学者产生影响,使得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将“历”和“史”结合使用,在梁启超最早应用下(《中国历史研究法》1922年),显然也在西方哲学思想与史学方法的强烈影响下,中国学者将“历史”这两个中文字与history这个英文词作了事实上的重叠理解和使用。对于中国史学家来说,渐渐地,“历代之史”(从司马迁以降至晚清史书)开始转变为“过去发生的事实”。我们注意到,“历史”两个字本身的含义是不确定的和变化的。
不过,尽管我们今天使用的“历史”概念更为复杂,可以肯定的是,它已经成为一个知识系统和学科,并且以全部人类知识为基本背景,也就是说,今天我们所说的“历史学”或者history的真正含义与现代社会有关,与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对历史学的影响有关,与现代社会其他科学方法与哲学思想的发展对历史学的全面渗透有关。
的确,“历史”就是或者仅仅是一个正在认识她的人的写作。那些被认为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不是因为它们是历史事实而必须给予记录,而是正由于它们被历史学家认为是历史事实所以才被给予记录——今天的历史学从根本上已经彻底丧失了绝对主义、本质主义的支撑。所以,我们不要为寻找“什么是历史”的答案发愁,考虑到历史是写作的结果,我们的注意力应该放在对“历史”写作的判断上。的确,我们听到过太多的诸如“什么是历史”、“什么是今天的历史方法论”、“什么是历史的写作”或者“什么是恰当的、符合真理的史学立场” 这类抽象的讨论,可是,在一个历史已经成为相对主义的诗学时代,“什么是历史”就像“什么是艺术”一样永远没有结论。我们可以在学科的历史变化中理解历史本身的含义。同时要记住的是,历史仅仅是变化中的历史学给出的理解,每个人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历史感和理解给出“什么是历史”的定义。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