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大史记 > 艺术思潮 > 国内 > 2010上海双年展公布艺术家名单 并进入布展阶段

2010上海双年展公布艺术家名单 并进入布展阶段

2010-10-15 09:38:12 来源: 艺术国际 作者:Dongdong

第八届上海双年展(主题为“巡回排演”)即将于10月23日揭幕。直至10月12日,上海双年展组委会办公室才正式对外发布了本届双年展参展艺术家名单:

  第一幕 胡志明小道

  陈界仁

  刘韡

  没顶公司

  汪建伟

  吴山专

  张慧

  第二幕 指路明灯

  创意编辑:利亚姆·吉利克 & 安东·维多克

  (出演艺术家:波斯克·布拉格耶威克、诺阿·布雷梅尔、安娜·科林、娜加·弗兰克、 蒂姆·格雷芬、 沙玛·可哈纳、舒德哈巴拉特·森古普塔、达娜·瓦伊达)

  第三幕 巡回排演

  戴尔芬·巴利

  伊夫斯·伯纳德 & 杨尼克·安东尼

  波多与布鲁诺

  安德鲁·拜纳 & 汤姆·尼柯尔森

  尼基·乔普拉

  卡洛斯·加莱高亚·曼索

  关伟

  舍鲁克·瑞希

  夏阳

  JR

  艾萨克·朱利安

  郑然斗

  李鸿辉

  奥乌卡·莱蕾

  利恩·勒费夫尔 & 李凯生

  刘庆元

  刘小东

  吕山川

  马良

  玛琳·莫奎

  牟柏岩

  阮初枝淳

  文森·欧里奈

  奥诺黛拉

  邱志杰

  Raqs媒体小组

  沈立功

  Sosolimited

  Superflex & 螺旋桨小组

  唐晖

  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尔

  约瑟夫·塔拉特纳尔

  蔡明亮

  世界剧院

  王迈

  王小帅

  杨福东

  张洹

  周依

  第四幕 待租赁艺术家

  WHW (依夫特·科林,阿纳·德维克,娜塔莎·伊利克,萨宾娜·萨博洛维克).

  葛诺特·法伯(卢茨·克鲁格, 塞巴斯蒂安·罗伊斯,奥利佛·科尔)

  第五幕 从西天到中土:印中社会思想对话

  霍米·K·巴巴

  迪佩什·查卡拉巴提

  帕沙·查特吉

  杜赞奇

  吉塔·卡普尔

  萨拉·马哈拉吉

  阿希斯·南迪

  特贾斯维莉·尼南贾纳

  另据《青年报》报道,上海美术馆日前已经闭馆。施工者、布展人员随即进入馆内,搭起了脚手架,摆开阵势。2010上海双年展就此进入布展阶段。8个多月了,双年展组委会派出人员飞赴西班牙、美国、印度等地。而今那些地区的艺术家创作的一批极具反思性的当代艺术作品,已经陆续登上飞机轮船,向上海驶来。将于10月23日揭幕的上海双年展,离这座城市越来越近。

  记者昨天在上海美术馆看到,闭馆的告示牌被放在门口显眼的位置。为了迎接这个本年度上海最重量级的展览,上海美术馆停止了所有的展览,腾出四层展厅,准备用半个月时间来进行布展。据了解,从世界各地而来的展品大概有50件(组)。如何利用美术馆有限的空间,成了布展的难点。

  为了和世博形成呼应,本届双年展以“巡回路演”为主题。用策展人、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的话说,展览的两个关键词就是“考古队”和“田野作业”——由双年展方面向世界各地派出“考古队”,和当地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取得联系后展开“田野作业”,让艺术家结合当地情形为上海双年展创作展品,再拿到上海“排演”。美术馆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田野作业”在过去半年多时间里,进行得相当顺利,而且就质量而言,也是近年比较高的一届。

  记者昨天提前看到了一些展品的资料,发现因为是“田野作业”,展品无不带着浓郁的地域特色。比如西班牙摄影家奥乌卡莱蕾就对当地的名画进行了处理,使画中主角呈现出呼之欲出的奇异效果。旅法的日本艺术家奥诺黛拉的作品里弥漫着一种异乡人的孤独。而中国油画家刘小东的《出北川》和《入太湖》则有一股淡淡的人文关怀。不同风格的作品将在美术馆展开一场有意思的对话。

  大型作品从来是双年展的看点。记者昨天了解到,本次展览将有一个巨大的旋转木马被安置在美术馆外的空地,每一头木马都有一个石油用品的品牌,这应该是一个环保主义的作品。此外,二楼展厅届时也会有一个挪威小组设计的机器作品,这些机器通过程序控制,可以和现场观众展开互动,类似于机器人。

2010上海双年展主题及目标

  (一)2010上海双年展的主题——“巡回排演”

  “巡回”是巡游与回归,“排演”是排布与推演。“巡回排演”是开放性的和流动性的,强调展览的策划情境和展开的过程,强调展览的创作与生产意识。在巡回排演中,展览空间不仅仅是艺术品的陈列场所,而且是生产性的、变化中的、反复试验的感性现场。

  巡回:

  2010,中国正引领着全球经济走向复苏,世博会更将上海变为当今最受瞩目的城市。上海这座“世博剧场”演出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故事,是全世界在上海这座剧场中的登台亮相。作为上海当代文化的重要代表,本届双年展将与不同城市的重要国际学术机构密切合作,共同塑造2010上海双年展的“巡回排演”,这是一个流动性的论辩、展示、表演与生产的巡回剧场。世博会是把全球汇聚到本土,而双年展则是在不同的本土视野中激发出对全球问题的差异性关切;世博会是文化的输入,双年展是观念的输出,通过这一主动输出的行动,本届双年展将成为世博会期间上海回馈给世界的一份最具文化前沿性和实验精神的礼物。

  排演:

  “排演”是排布与推演,“排演”强调展览作为一种文化生产的实验性和开放性。正如布莱希特所指出:“排演者不希望去‘实现’一个思想。他的任务是唤起和组织他者的创造性。排演就是试验,就是发掘出此时此刻的多种可能性。排演者的任务是揭露一切模式化的、俗套的、习惯的解决方案”。今天,每个展览都呈现为剧场。展览的“剧场化”与奇观化甚至已经成为当代艺术领域的一个备受质疑的问题。对于双年展而言,“剧场”和“排演”不仅是一种展览效果,更是一种创作、展示和交流的方法。排演中的“剧场”首先是一群人,是一个知识共同体的构造,剧场中人在彼此合作与响应的关系中工作,在排演中,当代艺术创作的个体性被改造和修正,艺术家成为一个开放的主体,一个创作-交往中的“跨主体”。本届上海双年展将从剧场、排演的这种跨主体性出发,强调创作的群体互动性,推动当代艺术家集体现场的探索和呈现。同时,“巡回排演”以“双年展剧场”作为现场,旨在呈现当今艺术语言形态的综合性与实验性。近年来,现场、情境、叙事和社会参与逐渐成为当代艺术与视觉文化中的最前沿话题,本届双年展将以“巡回排演”的形式,争取在这一前沿领域有所推进,将双年展剧场打造成一个多领域、跨媒介的公共现场。

  (二2010双年展的目标——贴近世博,回应城市,优化双年展

  世博会是世界性的交流与展示平台,它不但使远方的世界、无限复杂的世界变得可知可见,而且汇集了对全球问题的本土回应。自诞生之日起,世博会就开始了它在全世界的巡回。在巡回中,它得以在不同的本土语境中检验全世界共同的问题。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性巡回演出的世界剧场,“巡回排演”是世博会运作的基本形态,反映了全球化时代的世博精神。2010上海双年展以“巡回排演”为主题,从世博出发,贴近世博,是对世博精神的承接和发扬。

  城市化是现代性和全球化的重要载体,纵观过去百年的历史,世界各地此起彼伏的城市化运动如同一场盛大的巡回演出,构成了全球现代化的堂皇叙事。“巡回排演”是全球境域中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隐喻,回应了世博会与双年展对城市议题的长期思考。

  现代性的百年同时也是双年展的百年。一百年多来,双年展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近年来,它的体制化和均质化已经成为国际艺术反思和批判的焦点。“巡回排演”试图以上海为文化“基地”,在不同的机制平台上检验双年展的学术思考,共同探讨展览这一“展示-生产”领域的内在界限、它和社会空间的关系、当代艺术的社会参与和制度批判的历史对于展览体制本身的挑战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巡回排演”是对当代艺术展览制度的一次反思,从这种反思出发,我们力争对双年展的办展机制进行优化。

  2010上海双年展主题诠释

  对第八届上海双年展来说,“排演”并非某种展览形态的隐喻,而是一种思考和运作的方法。双年展要做的,是以“排演”作为策略,邀请艺术界的不同参与者: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收藏家、博物馆长以及形形色色的受众们一起来到双年展这个排练场中进行排演,从而在双年展的结构中思考艺术实验和艺术体制、个体创造和公共领域之间的关系。

  2010上海双年展希望成为探讨当代艺术困境与未来的一个思想和实践的平台,旨在以“排演”作为方法,对当代艺术及其展览理念进行拷问。近年来,当代艺术展览这个艺术的自治领域、这块公共领域中的“飞地”已经成为全球资本生产、展示和消费的集散地,日益成为艺术资本交易和大众文化享乐的场所,成为喧嚣华丽的时尚秀场和节日狂欢。然而,对当代艺术家而言,展览不只是交往空间、发布空间或者实现空间,展览首先是一个开放性的和流动性的创作空间。从“排演”出发,本届上海双年展将逐渐深化其对于艺术实验和展览制度的思考,强调展览的策划情境和展开的过程,强调展览的创作与生产意识。

  “排演”是非正式的演出,是可反复的、抹去重来的实验;“排演”是场内与场外、幕前与幕后、台上与台下的中间状态,打通了艺术剧场与日常生活剧场之间的隔膜;“排演”是一种演习,比表演更真切实在,更轻松写意,也更加开放和实验,可以随时停顿,可以重新开始。所有展览都希望成为一个结论,一次宣告,一次最终的演出,一场完美的戏剧。而实际上,展览是排演中的剧场,因为在演出之时,流俗的剧场经验已经把芸芸众生驯化为“观众”这一角色的扮演者,只有排演才能够使他们从这一角色中脱身而出,获得解放。排演之剧场是开放的,在场的所有人都是排演的参加者,排练场中没有观众,只有“朋友”;排演之剧场是开放的,因为我们只是“艺术”这一史诗剧的排演者,而历史没有终点线,艺术的历史始终悬而未决。

  展览即排演。与舞台演出相比,“排演”是日常化的,但是,排演却也并不在日常之中,因为日常也始终是一个剧场。就我们沉浸其中的这场生活戏剧而言,仪式性的剧场演出并不能达到生存之解放,因为在真正的剧场中,观众只是从一场戏进入另一场戏,从一个梦进入另一个梦。惟有在排演之中,我们才可以从此日常剧场中脱身,进入生命与创意的解放时刻。

  展览即排演。只有在排演中,观众之交互性参与才得以施行。然而这是与几十年来所谓的“社会参与”和“公共介入”相反的行动。后者是艺术家对社会的对象化参与(仿佛艺术家本来并不在社会之中),艺术家进入日常之剧场进行“实践”抑或“改造”,他或她相对于公众或社会仍然是居高临下的主权者;而“排演”则是邀请大家进入艺术的排练场,加入到艺术的生产中来。关键在于:在“参与主义”的框架中,“公众”和“社会”都只是单数,而在排练场上,所有的排练者都被保持为无限差异之个体,是那尚未被定义的“芸芸众生”(multitude)。

  展览即排演。“排演”是一种解放,因为一切尚处未定状态。在本届双年展的框架中,策展不是总结,不是调查或再现,而是划分和组织、集结和动员,是一次次的“排演”。2010上海双年展将自身定义为“排演”,定义为一个生产性的、表演性的空间。只要在排演之中,展览之剧场就尚未封闭,尚有其未来。今天,艺术体制的生产力远远大于个体的创造力,艺术家难以摆脱被艺术系统雇佣的感觉和“社会订件”的命运,到处是仿像和角色扮演(cosplay)。“排演”号召艺术界的同仁脱掉角色扮演的戏服,从机制化的艺术剧场中出走、从日常剧场中出离,成为那“未被定义者”,回到我们的排练场,进入到自发、自由的演习之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